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169 页

朱由校歪头观察王体乾的脑门,又有点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常磕头,练成啥铁头功了。

 

………………

 

海岸已经离开视线,放眼望去,是无边的海。浪卷打着船舷,轻轻摆动的象摇篮。

 

毛文龙收回目光,转向北方,微微眯起了眼睛。远离了登州,再踏上的是他迥异历史的人生。

 

十几条大船满载着粮草物资兵器盔甲,都是为东江开镇所用。回去扩充几千,再加上登镇拔调的水师,东江军能达一万两千人。

 

毛文龙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此次辽南袭扰战解救辽民数万。以后呢,逃来投奔的辽民也不会少,拉起数万人马也不是难事。

 

关键是朝廷的支持,登莱巡抚袁可立的节制,只有兵械物资充足,僻处海外的东江镇才能壮大发展,才会有与后金纠缠的实力。

 

而这次登莱之行,毛文龙算是认识到了袁可立的圣眷。皇帝不仅委以全权,还授节钺、尚方宝剑,更派出锦衣卫数名作为袁可立的亲兵。

 

帝师,持节钦差,封疆大吏,恐怕在大明,袁可立算是最得圣眷、权力最大的巡抚。

 

也就是说,袁可立的态度决定了东江镇的命运,扶持则兴,厌弃则败。

 

现在来看,袁可立对毛文龙还是期盼殷殷,对东江镇的物资需求尽力满足。

 

但毛文龙知道,若无功绩,袁可立不好交代,朝廷的态度也会变。

 

重辽东、轻沿海,曾经在朝堂占上风的论调会卷土重来,资源向辽东倾斜也不是不可能。

 

“大帅。”副将陈继盛走上甲板,施礼道:“先至广鹿岛的航线是否改一下,在三山岛稍作停留?”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说道:“停留就不必了,远远地看一看就好。”

 

陈继盛的心思,毛文龙自然知道。

 

按照袁可立的布置,东江镇将占领辽东沿海各岛,以三肄疲敌之***流出击,使建奴顾此失彼,然后再用登莱兵袭攻辽南四卫。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爷们的心思

 

而登镇在北隍城岛设官驻兵留海船,负责辽西、登莱、东江镇三方联系,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协同作战。

 

也就是说,辽西和天津水师是一个集团,登镇和东江镇则把辽南、辽东沿海控制起来。

 

虽然分工是这样,但也没规定得太死,不允许跨区作战啥的。

 

袁可立看准辽南四卫,并准备动用登镇人马,是认为东江镇初建,没有那个实力。

 

但毛文龙和陈继盛嘴上没说,也认为辽南四卫三面是海,正是建奴的薄弱之处。

 

当然,凭现在初建的东江镇,也只能作为比较长远的计划。但靠近辽南的几个岛屿先占上,对以后的行动却将大有帮助。

 

“登镇总兵沈有容调任,由原参将贺虎臣接替,却不知究竟为何?”陈继盛站在毛文龙身旁,拍了拍船舷,“还有陛下向朝鲜派使者,恐会遭来议论。”

 

毛文龙想了想,说道:“沈总兵年事已高,怕是难挨海上颠簸。贺虎臣看起来甚是勇武,东江镇有此友军,也是幸事。至于万岁派使者……”

 

大明是啥,天朝上国,世界中心啊!朝鲜作为藩属国,应该等着他们来朝拜,怎么能屈尊纡贵,主动联系他们呢?

 

当然,这是迂腐文人的看法。

 

袁可立和毛文龙从实际出发,都认为要围堵后金,朝鲜乃是重要一环。朝廷派使联络,“联朝讨虏”正是万岁英明之举。

 

“在登州看了些朝廷最近的邸报,万岁整肃朝堂之志已显,那些迂腐之辈搬弄口舌,徒劳耳!”毛文龙一挥手,做了结论,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又嘱咐道:“回皮岛后,派人将那两棵千年老参送去京师献给圣上,以谢皇恩浩荡。”

 

陈继盛刚要开口答应,毛文龙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赶忙说道:“还是某亲自来办吧,和谢恩的题本一并送去。”

 

朝中无人,那就让万岁给作主。陈继盛认为毛帅是这个意思,便含笑颌首,深以为然。

 

毛文龙却是心中暗凛,差点说出密奏的事情,陈继盛纵然是自己的心腹,也是不可告诉他的。

 

海风吹来,带着一股咸腥味道。

 

两人一时都没有说话,把目光投向幽远而又辽阔的大海,畅想着如何大展拳脚,令东江镇威名远扬,以得到朝廷更多的支持,陛下更多的青睐。

 

………………

 

纵是在远离海岸的兵营,可还是依稀听见海潮的声音。

 

虽然这点声音并不影响睡觉,但三少爷徐弘玉的眼睛却大睁着,一直没有入眠。

 

刚在军队里混出点感觉,就被送回登莱,等着坐船到天津,就可以回京城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36 , Processed in 0.03228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