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213 页

所以,朱由校可能会低估一个皇帝对臣子的施恩,哪怕只是一丁点,也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样,朱由校也低估了漂泊在外的海商们对故土的思念,对重回宗族的执念,以及要落叶归根的急切。

 

一个被国家认可的身份,一个能坦然回乡,并归于宗族,死后能埋骨家乡的小愿望而已。

 

就象历史上称霸东亚沿海的郑芝龙,实力已经远超过明朝的水师,却一直有着受招安上陆地回家乡的执念。

 

当然,朱由校的操作又改变了历史。叱吒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十八芝,肯定是不会再出现了。

 

…………………

 

对于大明的平头百姓来说,生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甚至还和从前一样。

 

至于朝廷的方针政策,官员变动,他们不太清楚,也没有那份闲心去关注。

 

但改革已经开始,从京师扩散,逐步推广,从上至下的蔓延,早晚会让老百姓感受到对自己的影响。

 

而现在的改革春风,从朝堂,已经扩散到各地宗藩,让他们这些皇亲国戚有了切身的感受。

 

从洛阳的福王开始,一个个藩王的赐地被收回。或多或少,皇帝要借的银子也忍痛掏出。

 

没办法,皇帝已经给藩王树立了福王这个榜样。

 

而怀庆郑王私自贩卖奴隶、又违祖制养食客,被锁拿入京,藩国废除,也让藩王看到了皇帝的决心。

 

第一百六十五章 囚禁中的未来唐王

 

在朱由校看来,给老百姓加赋税可能会造反,压榨士绅地主可能会罢工罢市,眼下就是藩王好摆弄。

 

软柿子不捏白不捏,捏了也白捏。

 

当然,对于宗藩制度的改革,可不只是挤猪油那么简单。

 

猪是不能再养了,也养不起了。而要让“猪”们能自食其力,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

 

而对于这种养猪似的宗藩制度,早在世宗(嘉靖)皇帝时,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制定了《宗藩条例》。

 

同时,朝廷还拨款兴建宗学,允许宗室子弟免费入学,读书成才,以后自食其力,或是报效国家。

 

这些改革,虽然缓解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而最有效的办法也不是没人提出过,嘉靖朝的礼部尚书霍韬所提出的“定子女”就很接近朱由校的设想。

 

所谓“定子女”就是把藩王的旁支庶出的后代,尽可能编入民籍,允许他们从事士农工商,以便能够自食其力。

 

对此提议,嘉靖皇帝的最后决定是“从容审处”。牵涉十数万宗藩的利益,他也是从藩王继大统,没敢如此绝决。

 

朱由校也没搞一刀切,而是对《宗藩条例》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明朝宗室封爵分为八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按照修正条例,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三等封爵,如果放弃爵位,改入民籍,朝廷一次性发放三年禄米,日后可以从事士农工商,亦可以自由迁徙。

 

目前还没有得到封爵的宗藩后代,也照此例实行,禄米以奉国中尉标准发放。

 

自愿,没人逼你。

 

但实际情况是《宗藩条例》实施后,藩王后代们的请爵、封赐,被礼部卡得很严很死。

 

很多比较远疏的宗藩子弟既没有禄米,也没有民籍,还不许出去工作,生活相当艰难。

 

即便有低等封爵的宗藩子弟,随着家口的增多,活得也不是那么滋润。

 

换句话说,那些大富大贵的藩王宗室只是少数。而赐田和盐税等特权的收回,以及对《宗藩条例》的严格执行,想继续挥霍无度,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慢慢来,几步走。

 

对于朱由校来说,大明的积弊如此之多,却也只能从浅入深,逐渐地推进改革。

 

所以,这次《宗藩条例》的修正,试水的意味明显。

 

他想看看反响如何,不想被当“猪”养的朱家子孙又有多少?

 

要都是“猪”的话,那还有啥可怕的。下一次修正,可就要狠点重点啦。朕还会怕一群“猪”,可笑。

 

而《宗藩条例》的修正,造成何样的影响,朱由校还不太清楚,但却使远在南阳的一个宗藩看到了希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33 , Processed in 0.03744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