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273 页

看到小妹想离开,张裕儿想起件事情来,问道:“婉儿,今天女官教的都学会了嘛?”

 

张婉儿背对着阿姐吐了下舌头,回过身带着讨好的笑容,“阿姐,我都学会了。”

 

“学会了呀?”张裕儿歪头看了看小妹,微笑道:“那就去默写出来给我看。”

 

停顿了一下,张裕儿故作严肃地说道:“若是写错了,就罚你重写一百遍。”

 

“一百遍嘛——”张婉儿立刻长长了眼睛,磨磨蹭蹭地挪到桌前,看着宫女给她磨墨,小丫头的脸变成了苦瓜。

 

张裕儿想笑,又用绢帕掩了嘴,目光却温柔起来。

 

若是皇爷在身边,让自己写一百遍,两百遍也行啊!

 

……………………

 

《逸周书.芮良夫》有这样一句话:“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一个人的言论来判断品质,人们就会掩饰自己的言语;以一个人的行动来判断,人们就会竭力于做实事。

 

按照朱由校的理解就更简单了,那就是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世上的大忽悠多了,你若是不能分辨真假,被忽悠瘸了都是小事儿,被忽悠得智商下线,才最可怕。

 

就比如东林党,宗旨多好。又是宽赋恤民,又是反对矿税、保护工商,还有澄清吏治、唯才是举,对老百姓、商贾,还有读书人,可都是一张大饼。

 

可实际上呢,崇祯是怎么被坑死的,还不是被东林党这帮“正人君子”忽悠的。

 

在野时说得天花乱坠,一副忧国忧民的高尚嘴脸;上台后,贪墨腐败,废除工商税,暴增农业税,活生生造成了明末此起彼伏的农民大起义。

 

正因为朱由校有着上帝视角,知道历史上明朝是怎么被这一帮王八蛋给毁掉的。

 

所以,他可以为了稳定,暂时把只会耍嘴炮而无实际工作能力的官员驱离朝堂,以便尽快进行改革大计。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这帮虚伪无耻的家伙们失去了应有的警惕。而且,随着权力的集中,枪杆子的把握,朱由校已经敢于挥起屠刀。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朱由校听着刘若愚的解释,微抿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先贤荀子的话没错,可被阻碍改革的保守派故意曲解,或者说是断章取义,想在舆论上与朕争锋,真是一群蠢货。

 

所谓:行王道的君主,使百姓富裕;要称霸的君王,使士兵富裕;欲取得民心的君主,让士大夫富有;快亡国的君主,才搜刮民脂民膏,充实府库……

 

听起来没毛病,但却会是阻挠向富豪士绅加赋税的借口,也巧妙地讽刺了朱由校搜刮钱财,充实国库的行为。

 

可惜呀,朕的聚敛不是为了自己,更不是为了贪图享乐,却是为了大明,为了这个国家。

 

而你们,算什么民,算什么百姓?个个都身家丰厚,还不够富有?

 

不与民争利,我呸!在你们口中的“民”不就是商人和士绅嘛,跟平头百姓半点不沾边。

 

朱由校沉吟半晌,吩咐道:“召东厂代提督王国忠即刻来见。”

 

这就要下手了,朱由校可不想玩什么放长线钓大鱼的小聪明,而是要在尚未形成舆论时就消灭于萌芽。

 

什么真理越辩越明,什么在舆论上交锋并打倒对手,朱由校根本没这么想。

 

你以为《大明论坛》是给老百姓看的?按照当时的教育普及率,有几个老百姓能读书看报?

 

能够操纵民间舆论,并蛊惑煽动老百姓,这正是那帮乡绅士人最擅长,也是唯一能与皇权抗衡的手段。

 

所以,朱由校要痛下狠手,趁着顽固派刚刚涉足报纸,还未成气候的时候,就消灭他们。

 

同时,这也将是一个严正的警告。想跟朕打擂台,门儿都没有。

 

兴利除弊,振兴大明!

 

朱由校要推进深化改革,就只需要一个声音。什么嗡嗡叫的苍蝇,一拍子打死。

 

至于自己的老丈人张国纪,只能算是引蛇出动的一个棋子。经过此事,想必也会老老实实,不敢再自作主张了。

 

……………………

 

京师的醉仙楼内,几个纨绔少爷正在聚饮快乐。

 

准确地说,其中有两个已经算不得纨绔,就是寿宁侯家的张军能,武靖侯家的赵辉祖。

 

赵胖子已经不胖了,现在算是标准体形,就是脸上的肉还比别人多一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12 , Processed in 0.03945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