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324 页

除了没有袁大脑袋又光又大外,朱由校还是很满意的。翻到背面,他露出了笑意。

 

两条蟠龙环绕在银币周边,生动又形象,且气势威严,龙口对着一圆形火珠,是二龙戏珠的造型。

 

中间则是一个圆环,环内是“壹两”二字。

 

孙元化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慢得信心满满的他竟有点忐忑。

 

“甚好。”终于,皇帝的声音响了起来,让孙元化的心一下子落到实处,不由自主地轻吁出一口气。

 

朱由校放下了另一枚小银币,正面是瞪目张口的龙头,背面是嘉禾捧“中圆(半两)”。这个形制比较简单,但图案也甚是清晰醒目。

 

两枚样币都是直齿边,这更让朱由校感到喜悦,笑着对孙元化说道:“浇铸和机制混合,朕没猜错吧?”

 

“万岁睿智,正是如此。”孙元化躬身说道,脸上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传统铸钱是在高温下操作,也就是浇涛法。而机制打压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加工,优势明显。

 

但在当时,想全部采取机制工艺制币是不可能的。尽管意大利人已经发明了一种螺旋式压机,为教皇制造图案文字完整的金币。

 

而孙元化和传教士们反复研究,造出了利用畜力的冲压机,用于剪料和锤打,已经是巨大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朱由校当然也知道这样的冲压机动力不足,而成色足的金银还是比较软,又有坩埚钢做出的坚硬模具,才能应用成功。

 

但要想冲压钢铁,除了发明蒸汽机,就只能筑坝蓄水搞水力冲压设备。在时间和投入上,朱由校却是有些等不得了。

 

“每一次进步都是可喜的。”朱由校已经能从当时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能理解孙元化的得意,“相信在铸币过程中,还能找到不足,继续改进。”

 

伸手点了点孙元化,朱由校调侃般地笑道:“孙卿又立功劳,且先回去加紧铸币,让朕好好想想如何封赏。”

 

孙元化赶忙躬身告退,心中喜悦激动。

 

别看圣上没有马上封赏,但玩笑之语却更可贵,说明皇帝的赞赏和信重,已不把他当作一般的臣子。

 

殿内,朱由校又拿起样币左右端详。

 

然后,他两指轻拈,用力吹了口气,马上放到耳边……

 

脸都吹绿了吧?

 

朱由校知道银元不可能是假的,也知道自己的耳朵没聋。看着手里的银元,他翻了翻眼睛,猛然上去咬了一口。

 

嘿,把“朱小头”咬出牙印了吧!果然是真的,成色很足,这个办法多简单。

 

朱由校嘿嘿笑了起来,一抬头却看到李成成抱着猫傻站在殿门处,眼睛直愣,脸现惊愕。

 

眨巴眨巴眼睛,朱由校把银币往空中一抛,然后左手接,右手拍,把银元合在掌中。

 

“过来猜正反面。”皇帝很威严地对李成成吩咐道:“猜错了罚你。”

 

哦?啊!李成成后悔自己进来的不是时候,也后悔自己表现得太明显。

 

微扁着小嘴,丫头可怜兮兮地蹭了过去。

 

………………….分隔线………………….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争就是如此,世事便是如此。将军或名留青史,或赫赫战功,都是千千万万士兵的生命换来的。

 

而士兵是那么渺小,为国征战、捐躯沙场,绝大多数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不仅是无名,连吃饱穿暖都曾经是奢望,更不要说足额的饷银,以及完全的装备了。

 

但这一切,都在今年悄然发生着改变。感受最明显的,则是从难民叫化军逐渐成长为与建奴作战的主力,僻处海外的东江镇。

 

长枪刀盾红胖袄,这是东江开镇成军的装备。对于叫化军来说是雪中送炭,对正规军来说则很寒酸。

 

但升级的速度却很快,盔甲在数月后便补齐,火枪不断装备,大小战船也有了数百艘之多。

 

现在,还未入冬,棉衣、棉鞋、手套、头罩、铁面等物资,就源源不断地运来,根本不用将领操心冬季作战的困难。

 

朝廷的组织高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皇帝能想到前线作战的官兵,并提前筹措布置。

 

后勤的保障,增强了东江军的实力,更使所有的普通士兵得到了恩惠。

 

不必讳言,如果粮草物资窘迫,最受苦的就是他们。军官将领的待遇总会比他们要好一些,从古至今,都是一样。

 

张小喜套上头罩,就是露出两只眼睛的毛毡口袋(东北老头帽),既防寒又能缓冲铁面贴脸的不适。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26 , Processed in 0.04090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