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348 页

如果袁可立能多干几年,如果明廷继续以钱粮支持东江镇,如果不是把大量钱财物资投入到宁锦防线那个无底洞……

 

如果这些如果都能实现,不说能成功平辽吧,至少也会让建奴实力大损。

 

历史没有如果,但有朱由校,还有得到重用和支持的袁老师、熊大臭嘴、毛大队长,以及象张盘、何可纲、金国凤、杨国柱等忠勇战将。

 

所以,东虏的处境比历史上更困难,努尔哈赤也是更加烦恼,甚至是郁闷愤怒。

 

扬古利想为汗王分忧,也曾苦苦思索过对策。在他看来,暂时收缩,或者叫诱敌深入,才是上策。

 

后金军在野战上占有优势,那就要争取到机会来发挥。而攻坚的伤亡,不是后金军能够承受的。

 

“汗王。”扬古利拱手道:“依卑职之见,可学明军收缩战术,以诱敌深入,再施以雷霆打击。铁骑驰突、野战无双,正是我军之长,必可击败冒进之敌。”

 

努尔哈赤沉吟半晌,轻轻点头,说道:“言之有理。以退为进,而不必疲于奔命。”

 

停顿了一下,努尔哈赤又沉声说道:“明军火器凶猛,本王亦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火炮火铳,我们也有。”

 

后金军在与明军的连番作战中,确实缴获了相当数量的火炮火枪。但火炮是老式的将军炮,或是佛朗机,火铳则是鸟铳和三眼。

 

只不过,在性能上的差距,努尔哈赤并不是十分清楚。更不知道宁远城有着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红夷大炮,他的目标终于确定下来。

 

都知道后金军骑射厉害,肉搏厮杀更是凶悍无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使用火炮的时间也很早。

 

早在攻打辽阳时,后金军就使用了火炮(缴获的)。当然,无论是性能,还是制造能力,以及炮兵的素质,他们都不能与现在的明军相提并论。

 

而这也得益于朱由校的雷厉风行,以最快的速度购买红夷大炮,聘请炮师,雇佣炮兵教练,培训炮兵人才。

 

学习可以,但想超越——呵呵,做梦去吧!

 

如果朱永校知道努尔哈赤要玩儿火器,估计得乐得满地打滚。

 

不知道自己啥文化水平啊,知道物理化学是啥不,懂斜抛不,还想玩高科技?

 

扬古利自是不会象朱由校这般吐槽,听汗王说要用火炮火枪,不禁开口问道:“汗王欲扩充汉兵随军征战?”

 

天启元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宣布在汉人中实行“百人设百长”制度。第二年“分河东尼堪”为“汉总兵官各四千男,副将各三千男,参将、游击各二千男”。

 

这些汉人不仅要纳税、出徭役,而且有当兵的义务。即“著二十人抽一人从军”,凡出兵者,马匹器械由这二十人合摊,这就是后金军中的汉兵。

 

这些汉兵被调往城里,连带着妻、子,也就是人质的意思。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城市驻防,手中武器也受到严格控制。

 

按照史料记载:“一百兵备十大炮,八十备长炮;有一百兵以意私役之”。可以看出,汉兵主要属于炮兵,并用于城市防守。

 

对于扬古利的疑问,努尔哈赤缓缓说道:“往时汉兵不用,因不用火器。自广宁受挫,明军又屡仗火器以固守。我军火器既备,何不多用以我全胜之势?”

 

停顿了一下,努尔哈赤又补充充道:“此乃八贝勒所建议,你以为如何?”

 

扬古利赶忙躬身道:“我军若增火器,可以破彼之固守,使彼之兵不能与我军相敌抗。”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说道:“我已命额驸佟养性挑选熟练火器的部分汉兵,进行火炮、鸟枪施放训练,以器械精良,操演娴熟为要。”

 

“汗王英明。”扬古利躬身恭维道:“以佟额驸管理汉兵,极是得当。”

 

努尔哈赤摆了摆手,说道:“现在的形势不利,也不必讳言。今冬必然要发动进攻,以胜利振奋人心,震慑周边。”

 

扬古利颌首赞同,又听了老汗的叮嘱,才起身告退,前去办差。

 

…………………

 

第六十六章 燧发枪问世

 

倾向胜利者、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后金今年已是连连遭到挫败,周围的敌对势力不说马上趁火打劫吧,轻视却是必然。

 

如果不能扭转颓势,说不定就会有某个势力蠢蠢欲动。努尔哈赤不能预测可能的变故,他的忧心和急躁,也是正常思维。

 

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看来,用汉兵、备火器,是夺明军长技,扭转被动态势的良法。

 

但在朱由校看来,历史上明清战争的结果,决定因素不是什么先进和新式的武器,而是大明的腐化造成的。

 

说到底,武器固然重要,但在没有形成碾压优势的情况下,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而依现在的科技和制造水平,还造不出飞机大炮机关枪。要打败东虏,就必须在官兵身上下工夫。

 

凭大明的人力优势,哪怕是只装备大刀长矛,只要军队奋勇敢战,也足以打残东虏吧?

 

当然,如果能力允许,武器搞得先进,最好是引领世界潮流,这也是穿越者的尿性。

 

而朱由校命好,他是九五至尊的皇帝,管天管地管空气,还有很多的人才。只要用得好,他只要提出思路,就自然有人去帮他完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10 , Processed in 0.05083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