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399 页

战场上的枪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完全掩盖了亲兵的哀嚎,反正德格类也听不见了。

 

距离的接近,使得火枪的威力又得到了增强,几十米的距离,鹰铳几乎是无坚不摧,重甲也无济于事。

 

一轮轰天炮的猛烈轰击,佛朗机和虎蹲炮的霰…弹横扫,轻重火枪的轮番攒射,终于粉碎了建奴最后的希望。

 

带着德格类的尸体,却留下无数伤员和尸体,建奴在火枪火炮的追杀下,终于是狼狈地退了下去。

 

战鼓声隆隆,长枪兵、刀盾手跳出战壕,呐喊着向败退的敌人发起了反冲锋。

 

可反冲锋也是点到为止,长枪兵和刀盾手就冲到木桩阵前便止住脚步。他们一边严阵以待地守住缺口,一边砍杀伤兵、割取首级。

 

后面又有明军上前,抬着拒马,将缺口堵住,用铁丝绑牢。不慌不乱,趁着建奴败退,明军极有章法地做着这些工作。

 

在他们背后,是城上城下的火炮火枪;眼前,是敌人被杀得尸横遍地的胜利场景。

 

城上,经略大旗在骄傲地飘扬。熊廷弼放下了望远镜,捋着胡须,露出了冷笑。

 

建奴还有什么招数?除了用人命继续来填,估计是黔驴技穷了。

 

而明军还有后手,或者说还有大部分的兵力没有动用。就算建奴攻到城下,那也只会是重演一场广宁之败,甚至是更惨。

 

咦?熊廷弼的眼睛眯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

 

那是黄得功吧,竟带着几个亲兵越过木桩阵,继续去收割人头了。

 

尽管不是在作战时抢收人头,但这毛病得改。熊廷弼哼了一声,叫人鸣金收兵。

 

后金军的后方也响起了鸣金之声,那是老奴下的命令。

 

前面的官兵如蒙大赦,抱着兄弟的尸体正涕泪横流的莽古尔泰,却只能愤恨难当地一拳打在坚硬的地面上,抬头用充满怒火和不甘的眼神望向傲然矗立的宁远坚城。

 

…………………

 

“兵发枪炮如雨雪,我军进击无一死者”、“能透二三层铁甲之枪炮,中我赤身或身着单薄者,竟未致伤,皆乃天神之庇祐也”。

 

在后金的史料中,这样的记载非常多。后金官兵俨然练就了“刀枪不入”的护体神功,常常以零伤亡的代价,杀得明军望风逃遁。

 

谁信哪?自吹自擂,夸大敌人损失,掩饰自身战损,这种战争中的宣传手段,朱由校还能不懂?

 

当然,明军与后金军在战力上的差距,特别是野战上的,确实有,还很大。

 

可反过来,装备陈旧落后的后金军,与装备着先进武器的明军相比,差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精神至上,武器次之,信息闭塞,不会斜抛公式……嗯,也确实是后金野人的巨大缺陷。

 

朱由校不否认精神的重要,但武器方面也绝不放松,一直在尽其所能使明军在战争中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

 

第一百章 燧发枪战术

 

而且,宁肯拿着先进武器却采取退缩和保守的战术打法,也轻易不在弱势方面与后金军进行较量。

 

作战经验的提升,对后金军的挫败,这难道不是锤炼战斗意志,摆脱畏敌思维,提升战斗精神的办法?

 

只要没有大的战败和损失,哪怕只是能被动地守住城池,也意味着明军的胜利,后金的失败。

 

因为目前的政治格局便是如此,蒙古诸部和朝鲜尽管没有直接向后金动手的实力,但却站在大明这一边。

 

只要后金的作战意图没有实现,甚至是遭到失败。周边势力的立场就会更加鲜明,被围困封锁的力度也会越大。

 

当然,如果能趁胜扭转军事格局。比如把战线推进到锦州,甚至是广宁,后金的被动将更加明显,用岌岌可危来形容,也不为过。

 

燧发枪开始大批制造,并在京营开始了装备训练,以摸索出新的战术打法。

 

要知道,虽然都是前装火枪,但击发方式的改变,却不仅仅意味着使用的快速和简便。

 

首先,燧发枪是能够在雨雪天使用的,你要抬杠说倾盆大雨,那就没意思了。也就是说,配上刺刀的燧发枪使明军具备了全天候野战的条件。

 

其次,火绳枪要保证安全,就要给明火的火绳留出距离,两名火枪兵的距离不能挨得太近。

 

而燧发枪就可以紧密地排列,甚至可能诞生更有助于发挥火力密度的线列式队形,从而淘汰老式的步兵方阵。

 

再者,燧发枪的装填施放速度要快于火绳枪,保持火力的持续性就不需要太大的纵深,三四排就应该可以。

 

校场上白烟升腾,枪声阵阵,硝磺味弥漫在充满寒意的空气中。但少年皇帝却是聚精会神,举着望远镜认真观看。

 

阵式没有太大的改变,但火枪兵之间的距离却大大缩小。

 

这一点,朱由校还是很赞赏的,说明将领们在演练中动了脑筋,观察得也仔细,才能做出这样的改变。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45 , Processed in 0.04115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