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400 页

是不是就此取消冷兵器,全部是燧发枪加刺刀的装备?朱由校还有些犹豫。

 

在他的印象中,忘了是哪部电影看到的了,好象是中世纪欧洲步兵和骑兵的对决。

 

那万马奔腾的冲锋气势,那削尖的木棍又长又粗……燧发枪加刺刀看起来有些单薄呀!

 

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保留长枪兵;或者,让将领们在实践中总结,是不是把冷兵器全部淘汰?

 

京营的勇卫、选锋、龙骑三营将领,分别围拢在孙应元、周遇吉、曹文诏的身后,观看着燧发枪的演练,议论纷纷。

 

而孙应元、周遇吉则不时注目在台上,少年皇帝的表情变化让他们的心情也有些忐忑。

 

终于,皇帝放下了望远镜,脸上是和煦的笑容,孙应元和周遇吉互视一眼,微微松了口气。

 

曹文诏的龙骑营练的是骑兵墙战术,对燧发枪的装备和训练倒不算是直接接触,他的心情倒不象孙应元和周遇吉那么紧张。

 

再有数月,就让万岁去参观龙骑营的演练,骑兵墙的冲锋比火枪演练可厉害多了。曹文诏这样想着,冲着孙应元和周遇吉笑了笑,轻声道:“练得极好啊!”

 

孙应元刚要说话,却见台上的皇帝伸手相招。紧接着一个宫人急跑过来,通知将领们上前答话。

 

三个总兵带着十几个副将参将登上高台,只听见甲叶子哗啦作响,齐齐地单膝跪倒,施礼拜见。

 

“免礼。”朱由校的心情很好,抬了抬手,笑道:“兵练得极好,朕甚心慰啊!”

 

孙应元等将领躬身以谢,脸上都现出轻松的笑意。

 

沉吟了一下,朱由校缓缓说道:“燧发枪装备部队,并不只是武器的更新,战术也要随之改变。你们做得很好,朕看到了,在间距和队形变换都有调整。”

 

“可见你们是真的用心琢磨研究,才会有发现,有心得体会的。”朱由校扫视着众将说道:“但还要继续改进,以发挥燧发枪的最大威力。”

 

伸出一根手指,少年皇帝郑重地说道:“朕虽然于军阵厮杀是外行,但也知道运用火枪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幅度地增加步兵阵列的正面火力射击面。”

 

再次扫视众将,少年皇帝慢慢露出笑容,开口问道:“朕说得可对呀?”

 

孙应元等人都在琢磨皇帝所说的这个原则,似乎武学的操典中还没有提到这个说法,但仔细想来,倒也有些道理。

 

周遇吉躬身答道:“万岁所言极是。十个人和百个人共同射击,效果自是大为不同。不知末将的理解可对?”

 

朱由校呵呵一笑,颌首道:“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迎击敌人冲锋时,方阵厚重,足以抵挡。当敌人败退时,方阵便可变成线列,以提高火力覆盖面。”

 

孙应元似有所悟,开口说道:“燧发枪兵的队列密度,以及射击速度,应该只需三四排,便能抵上原来火绳枪五六排的火力持续。阵列的厚度越小,排开的火枪兵就越多,火力射击面也就越大。”

 

朱由校赞赏地点头,说道:“原则上是没错的,但还需要你们继续在演练中摸索。”

 

说着,他转向曹文诏,开口问道:“曹卿,若是不用长矛兵,而是燧发枪加刺刀,能抵挡骑兵的冲击嘛?”

 

“这个——”曹文诏思索了片刻,说道:“回万岁,燧发枪加刺刀的话,比长矛是短了些,但战马有畏惧的本能,除非戴上眼罩。”

 

明白了!动物本能,不会睁着眼睛往枪尖上撞,除非是刹不住车,或者是蒙着眼睛看不见。

 

也就是说——算了,长矛兵还是暂且保留吧!

 

朱由校暗自苦笑了一下,觉得也不必照搬别人的做法。毕竟,建奴不是欧洲人,他们的战术是完全不一样的。

 

“诸卿要继续用心练兵,一月后便要派出模范营分赴各地。”朱由校收拾心情,看着众将温言勉励道:“辽东、西南,还有九边之地,燧发枪换装之军镇,皆需要你们练出的官兵前去指导训练。”

 

第一百零一章 生员优免的条件,税课司

 

“末将等敢不尽心竭力,为万岁分忧。”孙应元等人躬身领命。

 

朱由校微微颌首,命人颁发赏赐,数千“朱小头”赏下去,一点也不吝啬。

 

“启驾——”在宫人拉长的尖细声音中,少年皇帝登上龙辇,在众多锦衣卫的保护下,转回京城。

 

并不是更好的武器制造起来越繁复,成本越高;历史上能够普遍装备的武器,无一例外都要考虑到制造的难易、成本的高低,以及操作的可靠性。

 

比如燧发枪,底火盘盖和弧形击砧被制成了一体。射击时,除了装填和扳起击锤之外,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动作,反倒比火绳枪或轮燧发枪更为便捷。

 

因为零件减少的缘故,燧发枪的结构也更为简单,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枪械本身的可靠性。

 

而且,燧发枪的发射步骤比火绳枪减少了一半,再配合纸筒定装弹药,熟练的士兵能达到一分钟三发到四发,比火绳枪快了一倍还多。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燧发枪大概在五六十年后便会在欧洲普遍装备,完全取代了火绳枪。

 

也就是说,大明的军队在研制和装备燧发枪上,已经超过了西夷五六十年;再加上刺刀,领先百年也不为过。

 

而按照目前火药兵器局的制造能力,以及在制造火绳枪中锻炼出的大量工匠,再加上简单的加工机器,每月三四千枝燧发枪的产量是能够保证的。

 

按照这个产量来估算,顶多一年,辽镇和东江镇就差不多能够让大半士兵都装备上燧发枪。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14 , Processed in 0.04274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