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475 页

就是不知道作为员工,能不能给再便宜点?看了看又拿起算盘的老板,英子有些犹豫。

 

员工能不能享受内部优惠价,是一个乡村女子的心思。

 

而此时的朱由校,则刚刚接到毛文龙、苟真怀的加急密奏,陈诉的是朝鲜政变易主的消息。

 

虽然毛文龙和苟真怀也不确定新即位的朝鲜国王是何倾向,连政变的经过亦是不甚了解。

 

但二人还是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就是以朝鲜国主是否“通奴”作为行动的依据和标准。

 

对此,朱由校也是赞同的,也明白毛、苟二人的担心。

 

因为,按照封建纲常和大义名份,李倧的政变行动确实是“以臣篡君,以侄废伯”的篡位谋逆。

 

光海君李珲可是经过明廷册封的合法国王,就算李珲有罪,正确程序也是先由太妃上奏明廷,再由明廷定夺其废立。

 

而李倧不经明朝许可就擅自取代李珲,往大了说,等于挑战了明朝的权威。

 

如果现在没有建奴作乱,朱由校完全可以“声罪致讨,以振王纲”,来显示宗主国的威权。

 

但平辽正进入到关键时期,朝鲜又是四方布置的关键一环,还真不能这么草率行事。

 

要知道,朝鲜军力虽弱,不能对建奴构成大的威胁。但对于封锁围困建奴能否成功,却是相当重要。

 

毕竟是数百万人口的国家,有着建奴所不具备的农耕体系。粮食虽不富裕,老百姓很穷,可真的倒向建奴,还是能缓解建奴的物资匮乏的困境。

 

森林法则,还有实用主义,是朱由校所要禀持的外交两大法则。

 

既然形势需要,如果李倧亲明仇奴,那承认他的王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朝中的大臣,迂腐者是有,但能实事求是、灵活变通的也不少。

 

想到这里,朱由校命宫人召孙承宗、李起元、毕自肃和陶朗先入宫觐见。

 

先跟亲信臣子打个招呼,或者做些说服工作,等到消息确实,也好有个应对。

 

在朱由校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历史上朝鲜一直亲明,直到被后金两次大规模入侵,才被迫屈服。

 

而朝鲜被后金征服,大明也要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老大,不能保护小弟,还有什么脸指责人家不忠诚?

 

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朱由校便开始琢磨,如何在这次事件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对于朝鲜的军力孱弱,朱由校一直是瞧不起的。但要提高朝鲜军的装备和战力,又是让他很纠结的一件事情。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朱由校要说对朝鲜完全放心,就只能说他的心太大了。

 

可要不帮一把小弟,后金如果入侵朝鲜,掠夺人口和物资,光靠明军来牵制或抵挡,又不是那么容易。

 

朱由校围着沙盘转了好几圈,最后注目于朝鲜北部的群山地带。思索了半晌,他才有了点大概的想法。

 

朝鲜军队的鸟铳装备率很高,还从倭国购置了不少火枪。但在火药的产量和质量上,却是弱势。

 

而朱由校对于朝鲜是没有什么野心的,既然不想吞并,那就帮朝鲜训练出一批山地火枪兵。利用不利于建奴的地形地势,用游击战术给入侵的建奴以打击。

 

只要能牵制住建奴,争取到时间,辽西、辽南、东江的明军便可出动,对辽东建奴展开进攻,迫使入侵朝鲜的建奴无功而退。

 

甚至于可以暂时按兵不动,待入侵朝鲜的建奴深入之后,再由东江军断其退路,将其困死并歼灭于朝鲜。

 

这样一想,朱由校的思路又开阔起来。对于朝鲜军力的提升,应该有一个限度,以达到明军的目的。

 

比如帮助朝鲜装备并训练两万人,既能对建奴达到牵制作用,又无法彻底抵挡。

 

朱由校心中有了腹案,便准备交与武学研究,并与熊廷弼和毛文龙进行探讨。

 

但不管怎样,打铁还要自身硬。

 

东江军离朝鲜最近,是让毛文龙带兵入朝“晓以大义”,还是日后救援朝鲜截击建奴,实力才是根本。

 

所以,加强东江军的武器装备,提升东江军的战力,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先决条件。

 

待到孙承宗等人陆续到来,一起被召进殿内,朱由校便把朝鲜政变的消息告诉他们,并给了他们短暂的考虑。

 

结合辽东战事的形势,朝鲜这场本属于内政的事件,就变得有些复杂。孙承宗等人都苦苦思索,寻找良策。

 

“万岁。”李起元拱手奏道:“今年财政虽有缓解,但也只是勉强够南北两大战争之用。”

 

李起元没直说自己的观点,但意思很明确,要有计划外的军事行动,比如提兵入朝,没钱。

 

陶朗先挑了下眉毛,说道:“万岁,微臣以为李倧若亲明排奴,凭其枝派,国中臣民若多归向,朝廷承认其国主之位也未尝不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9 , Processed in 0.04286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