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51 页

朱由校看了一会儿,从无聊到有趣,再到有所感悟,自己也觉得神奇。

 

而此次插手广宁大战,难道不是自己料敌于先,已占了几分先手之利?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后金军或攻下广宁,或围困城池,等消息传到京师,再经过廷议的瞎扯蛋,就算最后决定派援兵,也不知耽误了多长时间。

 

而现在,这中间的过程都省略了。

 

几乎就在后金军围攻西平堡,围点打援的时候,他就派出了密使,甚至是骆思恭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提前四方发动,开始了对后金的骚扰和牵制。

 

后金军肯定不会想到,也没法料到,明军的反应如此迅速。

 

可谓是刚解腰带,别人就知道他要拉几个屎蛋儿。一脚踹过去,再加一声大吼,非吓得后金拉裤兜子不可。

 

朱由校不由得傻笑出声,要是这样儿都干不过老奴,那岂不是笑话儿?

 

张裕儿听得皇爷突然发笑,不由得转过头来,好奇又疑惑。

 

朱由校冲着这丫头一咧嘴,身子往椅中一靠,翘起二郎腿,眼神轻佻,言语中带着挑逗,“来,给爷唱个小曲儿。”

 

张裕儿眨巴眨巴眼睛,脸色涨红,嗫嚅道:“皇爷,奴婢不会。”

 

朱由校轻轻摆了下手,随意地说道:“不管什么,随便来一个。”

 

张裕儿垂下头想了一会儿,讷讷地说道:“皇爷,奴婢说个小时候的童谣可好。”

 

停顿了一下,她又半是解释半是分辨地说道:“奴婢进宫时年幼,没读过书。到了宫中也没人教……”

 

“童谣也好。”朱由校大度地颌首,鼓励道:“不管好坏,朕都有赏。”

 

张裕儿抿了抿嘴角,眼看旁边的白娘娘好象能听懂似的,乖巧地趴了下来,异瞳半睁半闭,似乎也在等她说童谣。

 

定了定心神,张裕儿脆声背诵道:“老王卖瓜,腊腊巴巴;不怕担子重,只要脊梁硬。”

 

腊腊巴巴?不是自卖自夸嘛,朱由校觉得蛮好玩儿的,便笑道:“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你说错了。这个不算,再说一个。”

 

张裕儿下意识地把手指伸到嘴边,轻咬了一下,微皱眉头,心想:难道是时间太长了,自己记差了?

 

在朱由校温暖和熙,又带着鼓励意味的目光注视下,张裕儿又开口诵道:“筛罗打罗,要吃细面。一斗麦儿,只收斤半。苦甜觉处只六指,草叶木皮也救死。”

 

张裕儿所背的童谣,或者说是儿歌,来自于《演小儿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由明代吕坤编辑而成。

 

《演小儿语》收有包括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46首儿歌。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耳相传。

 

只不过,在朱由校听来,只张裕儿背的这首,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的。

 

朱由校细细品味,笑容敛起,代之的是几分凝重,看向张裕儿的目光又出现了她熟悉的怜惜。

 

“你说过是顺天府人,小时候在家里,经常挨饿吧?”幽幽的声音传入耳中,让张裕儿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谁家不怜儿女,六岁便送入宫中,肯定是养不起,给儿女寻条活路罢了。

 

顺天府啊,就是京畿所在,统辖五个州,二十二个县。就连这么大的地方都治理不好,百姓竟也是饥饱难定,何况其它地区?

 

朱由校微微眯起了眼睛,皇宫堂皇,京师繁华,可在这表象背后,却是令人吃惊、难以置信的贫困。

 

可惜,自己就算再怎么微服私访,也不能尽知民间疾苦。靠那些官员汇报嘛……

 

喵呜!白娘娘突然直起身子,冲着朱由校叫了一声,异瞳闪烁,表达着朱由校不懂的意思。

 

“皇爷——”人随声到,王体乾小跑着进入殿内,双膝跪地,手捧急报,急声禀报道:“辽东急报到了。”

 

朱由校腾地从椅中站起,哪里有帝王的半分矜持,上前几步,几乎是抢过急报,随手几下拆开便看。

 

熊廷弼率军进入广宁,便有锦衣卫携他的奏书快马赶回京城。跑了几天,累死累瘫了好几匹马,终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朱由校面前。

 

“好——”朱由校只看了几行,便脱口而出,只要熊廷弼先入广宁并顺利接手防务,广宁大战便走上了与历史不同的轨迹。

 

也只有这样,朱由校所作出的四方发动、牵制扰袭才有实际的意义。

 

终于啊,终于还是凭借自己之力,扭转了历史的走向。就算广宁失守,损失也不会比历史上更大。

 

那么历史上广宁之败的损失有多大呢,如果细细列出,绝对是令人触目惊心。

 

广宁及义州、锦州等四十余座堡镇全部陷落,无数辽民被掳被杀,土地及人员的损失超过萨尔浒之战。

 

至于物资的损失,只广宁城的库贮蟒缎、绸缎就有八千多疋;而右屯卫的米、小米、黑豆、高粱等,则达到了五十万三千多石。

 

第四十章 辽东急报,毛文龙领旨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6:54 , Processed in 0.02871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