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519 页

朱由校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说道:“水中是有很多生物,凭肉眼看不见。但叫虫子不太合适,我把它们叫做微生物。”

 

张以太的眼睛蓦地瞪大,瞅着朱由校,刚刚有些痴笨的神情变成了惊喜,问道:“沈兄早就知道?快告诉我,那些虫......不,微生物是不是害人的?若是喝到肚里,会怎样?”

 

朱由校端了端茶杯,说道:“张兄没观察过这茶水,或是烧开的水吧?”

 

张以太摇了摇头,说道:“这有何区别?”

 

“生水中有微生物,水烧开之后,微生物便会被高温杀死。”朱由校解释道:“所以,喝生水,特别是喝了不干净的水,人会容易得病。”

 

“原来如此。”王季重看到朱由校刚才镇定喝水,又听了他的解释,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笃信无疑,放心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张以太眨巴眨巴眼睛,很是疑惑地看着朱由校,问道:“沈兄为何知道得如此清楚,难道沈兄有更好的透镜,能观察得更加细致入微?”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伸出手,说道:“张兄的透镜,请借某一观。”

 

张以太毫不犹豫地把手里的透镜交给了朱由校,本来是最珍视的,但朱由校应该有更好的,那这个就不算什么了。

 

朱由校拿在手里看了看,果然和历史上的发展轨迹一样,张以太想到了用玻璃球磨透镜,这个想法就很了不起。

 

但单透镜就是单透镜,倍数已经达到极限,且观察微生物会有变形的感觉。

 

轻轻点了点头,朱由校称赞道:“张兄花了很多的时间,也冥思苦想过,才能磨出放大倍数如此高的透镜。”

 

张以太摇了摇头,对这称赞不以为然,目光咄咄地看着朱由校,知道接下来肯定还有别的。先夸再转折,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嘛!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实不相瞒,某也有一个这样的透镜,并不比张兄的更好。”

 

“但是——”朱由校话锋一转,望着张以太说道:“张兄可认真研究书中关于光学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启发。某已经有了些许思路,便是多个透镜组合,放大倍数超过单透镜的仪器。”

 

停顿了一下,皇帝继续说道:“嗯,某准备把这个新仪器叫做显微镜。”

 

“显示微生物的镜子。”张以太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单透镜做到这个程度,某也以为到了极限。沈兄所说,倒是大有可行。光学,嗯,某当认真研究。可要是沈兄先制出显微镜,可不要敝帚自珍,一定要让某开开眼界。”

 

朱由校笑着轻轻颌首,说道:“事务繁多,某恐怕也就是想想。张兄好好研究,定能前研究出显微镜。”

 

徐孚远有些不解,开口问道:“沈兄,敢问一句,耗时费力造出这显微镜,有何实用意义呢?”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说道:“徐兄可知伤口为何肿胀,或是流脓,甚至会危及生命?”

 

徐孚远皱起眉头,想了想,摇头道:“某却是不知。”

 

朱由校说道:“那是因为伤口感染了,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在伤口繁殖。如果有了显微镜,我们就能观察是何微生物在为害,又能用何种东西将其杀死。”

 

“开水——”王季重脱口而出,然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受伤的人也被烫死了呀!”

 

有好几个学员也笑了起来,觉得王季重这话说得太随便,想想也有点好笑。

 

“微生物中有对人有害的,可也有对人有益的。”朱由校笑着说道:“开始会觉得用镜子观察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没有用,但深入研究下去,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朱由校站了起来,环视众学员,朗声说道:“万事万物运行的道理,不正是我们在探究的吗?我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却往往不知其原理。”

 

说着,他一指桌案,说道:“为何是四条腿儿最稳当,三条腿的凳子也能保持平衡,两条腿儿的,除人以外,为何不稳定?”

 

“认真看过书的,想必知道这是重心的问题。如果碰到装车的,就不会把重物放在上面,避免了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可能要说,学了这些未必有用,没学的时候也过得挺好。”朱由校抿起嘴角,露出一丝鄙视,接着说道:“但诸位可以想想,从商周,或者说是更早的三皇五帝时代,发展到现在,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会是什么样子?”

 

众人脸上现出迷惑、沉思,缓缓眨巴着眼睛,一时都想象不出“沈浪”所假设的场景。

 

第一百五十六章 科技推动历史,“帝党”谁与争锋

 

朱由校故意等了一会儿,扫视着众人,半晌才笑着说道:“那我等现在便处于草庐之中,身上穿着兽皮草裙,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哈哈哈哈,众人忍不住发出笑声,都觉得可笑至极。

 

待笑声稍停,朱由校伸出手指列举道:“汉代发明了造纸术,瓷器也是从汉代开始烧制;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造纸术也更加进步,质量更好;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堪称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元朝发明了彩色套印和木活字转轮排字盘,还有王祯的《农书》……”

 

声音提高了一些,朱由校朗声说道:“在下所列举的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但却影响深远,改变了之后人们的生产生活。没有纸,没有印刷术,我们哪有书读,还是用竹简嘛?没有农耕技术的进步,如何养活更多的人,如何有亿兆子民的大明?”

 

“而这,就是在下所想到的学习物理化学的理由。”朱由校最后得出了结论,并郑重地作出了承诺,“在下正在搜集从古至今的所有发明创造,尽管很多发明者没有留下姓名来历,但却是改变历史、推动历史进步的一分子,应该列于史书。”

 

“好。”徐孚远用力拍手叫好,引起了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王季重也颌首称赞,看向朱由校的目光又是不同,待声音停息,笑着开口问道:“沈兄,那张以太张兄应该够资格列名此书吧?”

 

“当然。”朱由校想都不想便笃定回答,“中华历史上第一个自己磨制透镜,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世界的第一人,如何不够资格?”

 

张以太脸有些涨红,连连摆手道:“不,不,应该是沈兄列名其上才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6:50 , Processed in 0.04140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