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69 页

魏大爷虽然身为东厂厂督,但却并没有被袁可立等人太过看重。他们迎的不是魏大爷,而是魏大爷送来的圣上的策问试题。

 

“袁大人,徐大人,还有各位大人,为国选才,实是劳苦功高,圣上命杂家前来办差,顺便也慰问诸位大人了......”

 

说着,魏大爷一摆手,几个东厂番子上前把手中食盒放下。

 

魏大爷亲自上手,把一个稍微特别的食盒拎起,满脸都是羡慕的神情,笑着说道:“这是圣上特意赐给袁大人和徐大人的羹汤,还嘱咐两位大人趁热喝才养身呢!”

 

“臣等谢陛下隆恩!”袁可立和徐光启施礼谢恩,接过放到一边。

 

魏大爷一点也没摆架子,笑容和熙,言语谦和,和几位考官客套了几句,才干咳一声,取出了密封黄绫,朗声道:“万岁亲出策问试题在此,口谕主考副主考不必跪接。”

 

袁可立和徐光启赶忙躬身施礼,口称“皇恩浩荡”,接过密封黄绫。

 

“万岁对袁大人、徐大人的圣眷,真是没说的。”魏大爷羡慕地直啧嘴,笑得也满真诚,“杂家这便回去复命,就不打扰诸位大人了。”

 

“魏公公辛苦。”众人拱手,目送魏大爷转身离去。

 

第五十四章 朕要吃十个

 

魏大爷一路赶回皇宫,通禀之后被引到乾清宫。

 

“哟,这不是厂督魏公公嘛?”王体乾脸上透着那么亲热,迎上来施礼,“可是好久不见了,魏公公是愈发威武不凡啦!”

 

“王公公过奖。”魏大爷的礼数更周到,在外面昂首挺胸,可一进宫便凭空矮了半截似的,笑得那么讨喜,“以后还望王公公在圣上面前,多为某美言哪!”

 

说着,魏公公不留痕迹地塞给王体乾一个小金铤。

 

王体乾只用手一摸,便知是何物,脸上神色不变,笑道:“都在宫中当差,魏公公太客气了。”

 

“应该的,应该的。”魏公公向着殿内瞅了一眼,“圣上可方便?”

 

“杂家去瞅瞅。”王体乾很有些优越感,想见圣上就得通过他,甭管你多大的官儿。

 

“有劳王公公了。”魏大爷躬身拱手,感激万分的模样。

 

殿内灯火明亮,朱由校已经看完奏折,正听刘若愚在念诵《纪效新书》,顺便也等魏忠狗来汇报情况。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而得名。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

 

朱由校心中崇敬钦佩,自穿越以来,便有重建戚家军,横扫宇内,扬大明天威的想法。

 

为此,他找了很多有关戚家军的资料,又把《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仔细阅读,细细揣摩。

 

只不过,朱由校读的越多,了解得越细,便越是发觉自己的想法有问题,恐怕很难实现复制戚家军的计划。

 

虽然朱由校还不是想得很清楚,琢磨得很透彻,但还是认为照着戚爷爷的军事著作,是绝不可能练成一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的。

 

比如戚继光发明的很有名的鸳鸯阵,最适合的还是江南沿海地区,以及地势崎岖的区域。

 

到了北方抵御蒙古各部时,戚继光便又搞出了车营和火铳骑兵,打得蒙古各部满地找牙。

 

也就是说,戚爷爷是个能够灵活用兵,不断根据敌人的特点和战法,来创造和调整战术打法的军事天才。

 

历史上熟读兵书,甚至是倒背如流的人很多,可有多少真的成为了世之名将?

 

同样的道理,学了戚爷爷的兵书,却没戚爷爷的天分,学不了戚爷爷带兵作战的本事儿。

 

如果在浑河血战中,三千浙兵是由戚爷爷指挥,不说能翻盘取胜,也不会是死战血拼、一败无军的悲壮结局。

 

没有了戚爷爷,“戚家军”也没有了灵魂。英勇还在,却再也难创百战百胜、伤亡很低的辉煌。

 

当然,朱由校也从兵书中获益匪浅。

 

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不仅来自严格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还必须有充足可靠的后勤保障。

 

戚家军的士气为何那么高,精良的武器,包括先进的火器,以及足额的军饷和高额的杀敌奖赏,这些都是保障的因素。

 

最好呢,还要有一个军魂式的人物坐镇指挥。

 

可我大明,只出了一个戚继光,一个戚爷爷啊!

 

朱由校看到王体乾进殿,轻轻抬手,让刘若愚停下念书,心中却是感慨万千。

 

听到王体乾的通禀,朱由校便让刘若愚退下,把魏大爷宣召入内。

 

“皇爷,奴婢办完差使,特来复命。”

 

魏大爷进殿便跪倒在地,禀完公事,微微抬头,充满感情地说道:“皇爷,多保重龙体啊!奴婢打扰皇爷休息,真是罪该万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38 , Processed in 0.03532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