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692 页

沉重的铅弹即便不能击穿重甲,巨大的冲击力也会传递到建奴身上,震得他们内脏受伤,口吐血沫。

 

而更多的场景则是血腥而暴力的,脑袋被打成烂西瓜的,胳膊或腿被打飞狂喷鲜血的。

 

再悍勇,再武技高超,再身经百战的建奴,也抵挡不住一颗廉价的铅弹。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也是时代的进步,所带给建奴的血的教训。

 

时代不同了,朱由校都懒得再说。可建奴却始终不明白,所谓的不同的时代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楯车掩护接近,重甲兵近战肉搏,骑射追杀败逃之敌,建奴也就这三板斧,一直用了几十年。

 

况且,别说就这么几年,几百年的时间,后金变成了大清,窃据了中原,他们依然不明白“时代不同了”这简单的五个字。

 

直到被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打碎了美梦,也打断了脊梁骨,或许才会明白,他们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岳讬的感慨只是很短的时间,他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是明智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如果不是经历过辽南大战,岳讬还不能深切地感受到双方战力的差距又拉大了;当初都未能尽歼千余孤立的明军,现在也是一样。

 

罗绣锦暗自吐出一口长气,对岳讬的决定感到欣慰。此时撤退,损失的只是进攻的两千多人马;再纠缠下去,恐怕就是伤亡惨重、伤筋动骨的结局了。

 

命令下达了,却还是有些晚。明军炮轰之后,火枪兵前出,在最有杀伤力的距离,给建奴以迎头痛击。

 

重甲对于火枪确实有一定的防护力,可也要看距离远近;火枪也是一样,离得越近,铅弹的速度越快,威力越大。

 

三四十米的距离,正处于燧发枪的最佳射距内,命中率既高,威力也足以破甲杀敌。

 

侧翼兜转过来的明军也接近了中央战场,用线列阵和火枪的齐射,给胜利的天平再添了一块砝码。

 

射击的火光闪烁不停,阵阵白烟升腾弥漫,炽热的铅弹追逐着撤退的敌人,将他们打得血花迸溅,惨叫不断。

 

又一批明军乘船而来,成功登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又拉近了,尽管对战斗的胜败已经影响不大。

 

岳讬下达撤退令的同时,佟养性如蒙大赦,也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但明军对建奴的追杀是稳健而谨慎得,对于汉兵,却是猛如下山之虎。

 

“冲啊,杀呀!”呐喊声激昂而振奋,明军的凶狠反击,使汉兵由撤退到败退,最后终于变成了溃退,再也无法收拾。

 

…………………….

 

第二百四十章 阿济格出战

 

战争就是这样,没开打时,谁也不会预料到结果。或者说,谁都不知道获胜或失败所要付出的代价。

 

为此,敌我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尽管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结局也并不象计划中那样发展。

 

岳讬和佟养性没想到以优势兵力攻击劣势明军会打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想到明军的火炮规模和射程,轻视了明军所摆出“却月阵”的有利地形。

 

没有迂回绕袭,连侧翼进攻也很勉强,就这么正面对抗,连辽南那次围攻孤立明军的战术布置也远远不如。

 

岳讬终于被炮火打醒了脑袋,不成比例的伤亡更让他意识到就算能消灭这股过河的明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已经受创、还未恢复的两红旗所不能承受的。

 

何况,面对明军凶猛的火炮火枪,不断地水路运兵增援,岳讬也没有多少消灭敌人的信心了。

 

什么半渡击之,根本就不是。

 

岳讬率部脱离了战场,不甘心地回首眺望。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明军故意为之,引诱他们出动作战。

 

如果等到浮桥架好,明军过来一部分再发动进攻,那才叫半渡而击,结果或许有所不同。

 

岳讬摇了摇头,对此也是没有信心。明军的火力太强大了,一次次地刷新他的认知,一次次打击他的心理。

 

建奴撤退了,脱离了战场,败而不乱。或者说是小挫之后,还有余力。

 

明军也没有穷追,很稳健地收住阵脚。援军还在不断乘船而来,掷弹车、弹药物资也不断运来,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熊廷弼放下了望远镜,脸色很平静。

 

建奴的撤退,让他有些意外。在他看来,进攻只是开始阶段,还未进入真正的激战。

 

如果两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厮杀的话,我军也不会落败。在百多门火炮的轰击下,建奴的伤亡将更加惨重,一蹶不振也大有可能。

 

建奴选择撤退,是想保存实力,在接下来的海州卫攻防战中有所建树,能够继续牵制我军攻打城池。

 

熊廷弼判断出了建奴的意图,嘴角动了动,似是冷笑。

 

…………………

 

吃一堑,长一智。

 

海城河的一场战斗,可以说是岳讬的明智选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57 , Processed in 0.05027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