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720 页

“在其位谋其政,杨大人已不是言官,万岁亦无大过,你又何苦以进谏为己任,寻些并不确实的名头,触怒万岁呢?”

 

“经世济民,杨大人读书时也抱着这样的理想吧?既然任职一方,正可施展抱负。若万岁震怒,罢黜去职,杨兄除了得到忠直之名,于国于民又有何益哉?”

 

杨涟想到了方震孺等人的劝说,也想到了万岁所说的“沽直买名”,终于还是压下了心中的不服。

 

皇帝见杨涟老老实实,心中松快了些。不是非你不可,让你去做地方官,也是给你机会,莫要不识好歹。

 

朕清除党争,却是唯才是举,未尝偏向哪一派。几年来,为官者应该都清楚了朕的本意,难道只你杨大洪不解?

 

众督抚拜别离殿,朝会按照正常的流程进入到奏报边关情形。

 

按照规矩,如果有边关奏报,“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兵部尚书孙承宗出班禀奏,就两件事情,一在辽东,一在西南。

 

关于辽东的,主要是调动军队入辽,以及运送粮草物资的进度。

 

西南的则是又获小胜,有土目耐不住封锁围困,并认为安奢叛军已无翻盘可能,向大明投诚。

 

其实,这些都通过密奏呈与皇帝,他已经知晓。所以,略事询问,交代了几句,便由兵部按照职权作决定。

 

相比于辽东的建奴,奢安叛军的战斗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久剿不灭,主要是水西那崇山峻岭、沟壑密布的复杂地形。

 

所以,别看奢安叛军开始的时候势头很猛,又打重庆,又打贵州的,其中少不了当地土司见风使舵,扩大了奢安叛军的气势。

 

只要明军稳住阵脚,不轻敌冒进吃复杂地形的亏,奢安叛军也就越打越少,越打越弱,没那个乱蹦跶的劲儿头了。

 

只剿不抚,皇帝也发了狠,要把水西叛军彻底消灭,把水西完全纳入大明的行政管理,让什么奢氏安氏成为历史。

 

“微臣遵旨。”孙承宗听到皇上的交代,犹豫了一下,躬身退下。

 

他没想到万岁早有决定,即便是投诚归降的土目,也不继续留用,而是迁至湄公省。

 

地头蛇离了地头,还怎么跟强龙斗?

 

孙承宗当然知道这是皇帝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水西问题,但这样的处置,恐怕对分化瓦解奢安叛军不利。

 

待下了朝,再向皇帝提议,稍作修改,或是缓行,才比较合适。

 

孙承宗给皇帝留了面子,却不知道皇帝决心已定。

 

代价是大了些,但却是暂时的,眼前的。从长远来看,既消除了日后的隐患,又给湄公省的开发提供了人力。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建奴是心腹大患,但平辽灭奴之后,也并不是天下太平。或者说,在皇帝的计划中,还有很多仗要打。

 

而平定奢安之乱的最终胜利,并不是打服归降,而是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否则,平正叛乱之日,也是下一次叛乱的酝酿之时。

 

道理很简单,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加剧。

 

因为朝廷已经允准了傅宗龙等人的奏议,在贵州就地安置各省调拔的平叛官兵。尽管不是全部,但要拿出的土地,也不是小数。

 

人多地少,生存矛盾依旧存在,还会愈演愈烈。就象广西的少数民族叛乱此起彼伏,跟土地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

 

况且,在朱由校的思想中,改土归流是大势所趋,绝不会允许那么多土皇帝独立于大明的统治。

 

所以,虽然不能再活五百年,可朱由校也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土司问题解决得七七八入。

 

现在,叛军中土目的归降,也是为势所逼,眼瞅着要不行了,便想以归降来换取不变的地位和待遇。

 

朱由校宁肯平叛的时间再拖长一些,也不想给这些首鼠两端的家伙再次反复的机会。

 

都迁去湄公省,既缓解土地紧张,又能增加海外领地的人口,一举两得的好事。

 

当然,孙承宗的想法是剿抚结合,尽快平叛。

 

按理说,这样的思路也没错,省了朝廷的钱,尽快使贵州恢复安定。但他不能预见到将来的事情,这才是他和皇帝最大的区别。

 

皇帝的思路在发生变化,依据就是财政的好转。建奴没几天蹦跶了,还惯着那些土司?有钱了,给我往死里打!

 

边事奏毕,礼部尚书董其昌出班上奏,各省今年的乡试已毕,礼部已经开始准备明年开春的会试。

 

又到了开科取士的时候了,皇帝听着禀奏,有着短短的失神。

 

那一年他来到大明,除了娶媳妇是好事外,就是广宁将要惨败,以及天启壬戌科的会试和殿试。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6:20 , Processed in 0.05246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