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753 页

推行小学教育首先要建学校,大明地方也有很多官学,什么府学、县学、社学,但学的不一样,连老师都成问题。

 

挠了挠头,皇帝自失地一笑,说道:“三五年后的事情,还不急,且让朕再思虑思虑。”

 

董其昌也知道这件大事并不容易办成,皇帝既然已经意识到了,他才不多嘴呢!

 

老董告退而去,皇帝在御椅中轻抚额头,终于是苦笑出来。

 

想得简单了呀,要改革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你连足够的老师都没有。

 

而要培养老师,建立师范学院是正常的程序,但那些只想着当官入仕的读书人会去吗?

 

还是少英院最好,白纸一张,可以任由自己涂抹。那些孩子,也只有从小教育,才不会沾染那么多迂腐的坏毛病。

 

“去少英院问一下,期末考试的时间定下来没有?”皇帝突然抬起头,对着宫人吩咐道。

 

………………………

 

科举因为平辽战事而拖迟一年,尽管引起了不少轰动,但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读书人心中不满,可也不敢闹事,生怕被取消了资格,再也没法鱼跃龙门、入仕当官。

 

再想想太祖曾取消科举十余年,而现在只是延后一年。相比之下,已经足够幸福了。

 

但有心人恐怕会发现,吏转官的速度并没有停止,甚至还有加快的迹象。而且,朝廷制定的相关章程越来越周细,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公平。

 

可即便是有心人,也不会完全知道皇帝的计划。

 

通过吏转官,不仅使胥吏有了晋升空间,削减他们得过且过、违法赚取私利的欲望,更是逐步建立了类似公务员考试转正的程序。

 

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学识不算渊博,可也足够了。当官儿嘛,不需要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大学问。

 

第二百八十二章 票盐法初获成功

 

只要你称职,能干实事,同是大明政府的公务员,又何必分什么吏和官呢?

 

吕庆厚重新核算了数据,确认无误后,提笔签上自己的名字,捧起卷宗,前往主官夏中时的办公室。

 

他是由生员入学,再考试合格,被分配到盐务署工作的。虽然不是正途出身,可也是八品官,俸禄够养家糊口,比当酒店伙计强了太多。

 

而他的主官,盐务署署长夏中时,则是由商贾进言票盐之法,而被皇帝简拔,一跃而入官场。

 

从这方面来看,两个人还是有相似之处,都不是通过科举正途入仕的。

 

轻轻敲门,里面传出了“进来”的声音,吕庆厚才推门而入。

 

“大人。”吕庆厚躬身施礼后,把手中的卷宗呈上案头,“这个月的出盐量和盐税都已经汇总完毕。”

 

夏中时点了点头,伸手取过,打开观看。

 

作为票盐法的试点盐厂——长卢盐厂,成绩如何,可是关系到夏中时的前途。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出盐量和盐税都超过纲法,不仅证明票盐法的先进,让万岁龙颜大悦,更会将票盐法推行全国。

 

到那时候,夏中时管的就不是一个长卢盐厂,而是全国的,那品级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两袖清风、为国为民、不计名利……有没有这样足赤高尚的人?

 

在朱由校看来,有肯定是有的,但绝对很少,属于稀有动物。

 

所以,他不奢求臣子都是稀有动物,都是也不稀有了。他禀持的赏罚分明,有贡献要晋升、要奖励;做错了,自然就要惩罚。

 

对于皇帝来说,臣子有功利之心正合他意。

 

有目标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动力,才会有上进之心。要是都淡泊名利,当不当官没当回事,工作还能认真?皇帝觉得朝堂恐怕会变成死水一潭。

 

夏中时仔细看过文件后,微露笑意,又追问了一句,“数据都核查过,没有错漏吧?”

 

吕庆厚赶忙躬身道:“大人放心,下官核算过三遍,绝无差错。”

 

“好,那就好。”夏中时轻轻拍着文件,长出了一口气,喜不自胜。

 

半晌,夏中时才冷静下来,笑着对吕庆厚说道:“吕大人不必如此拘谨,坐下说话。”

 

吕庆厚谢过之后落座,夏中时又叫杂役奉上茶水。

 

“自来盐务署,你的工作勤恳认真,不辞辛苦,本官都是看在眼里的。”夏中时喝了口水,缓缓说道:“长卢盐厂虽然广阔,你却都巡察过吧?”

 

吕庆厚拱手道:“是,下官身为巡盐使,不敢懈怠疏忽。盐厂若流出私盐,亦是朝廷的损失。”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01 , Processed in 0.07587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