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24 页

以辽东为根基,向更远的北方拓展;以两广、湄公省为基,进军南洋。

 

陆军、海军,将是朕的左膀右臂,是朕打造比现在更加广阔疆域的最有力的武器。

 

皇帝脸上含着笑意,不时向着谢恩的臣子慰勉鼓励,脑海里却畅想着大明雄师纵横海陆,称霸世界。

 

是幻想嘛,一点也不。关键在于思想的转变,在于务实而不是虚名的权衡。

 

特别是飞地湄公省的建立和拓展,如果能产出足够的粮食,在大灾害期间贡献巨大,那些自诩天国上朝、以德服仁的家伙们,应该闭上嘴巴了。

 

尽管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皇帝是真高兴。

 

心腹大患既除,二三十年的平安是能保证的。至于大灾害,皇帝也有相当的信心能够渡过,至少不会搞得历史上那样民乱四起。

 

小冰河期的影响,应该是夸大的。明朝亡于人祸,而不是天灾。否则,更北边的国家的人岂不是要死绝了?还有漠北的蒙古诸部,不一样挺过来了。

 

有土豆、玉米,有地瓜、黑麦,还有不断开辟拓展的南洋之地输血,天灾一定能够战胜,朕的皇位依然是稳稳的。

 

朝会已毕,皇帝起身退朝。除了群臣恭祝,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而且,现在的政事办理,已经有新的流程,一般都不会在朝堂上直接处置。

 

“皇爷!”王体乾找了个空儿,挨近皇帝躬身低声奏道:“上元节观灯的事情,您要三思。白龙鱼服,千万谨慎。”

 

皇帝笑了笑,说道:“你去安排吧,朕在京师,还会有什么危险?”

 

不过是在京城走走,有厂卫严密保护,会出什么事情?

 

明年,朕还要北视南巡,好好看看这大明的天下,朕的率土之滨呢!

 

………………….

 

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纺机、生产力,戍边非守

 

几年的时间里,不仅仅是击败了建奴这个外敌,对于朝堂和大明体系内部的清洗也没有间断。

 

致仕回家还算是体面的,但有贪渎等罪的,或砍头或流放,皇帝对劣迹官员的处置可谓是狠辣无情。

 

几年来的舆论宣传,已经把建奴崛起、辽东失陷的最大责任,归结为党争,归结为文官的贪渎。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足以压死任何人,哪怕你位高权重,也承受不起。

 

什么东林党、楚党、浙党,谁还敢带着这样的标签,就甭想在官场上混了,更不要说能立于朝堂之上。

 

有厂卫的监视和镇压,再加上几年的清洗整顿,皇帝如果在京城还会有危险,那岂不是白干了?

 

也不是非要玩什么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皇帝就是想出宫走走看看。要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还谈什么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

 

回到乾清宫,皇帝简单处理了下政务,便起身去了木工房。辽东胜局已定,各项工作已经安排好,年前他也不用太过操劳。

 

打木匠算不上是爱好,但发明创造提高大明的生产力水平,还是皇帝所热衷的。

 

来到木工房外,皇帝便听见里面的说话声。

 

一个声音较高,似在指导,或是在指出不对的地方,是五月那个丫头;一个声音较粗,却是在解释和接受。

 

听了几句,皇帝便推门而入,笑吟吟地说道:“大宝说得有些道理,成不成的先试试再说,五月莫要先下结论。”

 

赵大宝看着木讷,却有一双巧手。在皇帝看来,他也不是笨,就是话不多。特别是在五月面前,陪着笑脸哄着,象个百依百顺的大哥哥。

 

至少在做木工上面,赵大宝是一教就会,皇帝觉得可以继承他的衣钵,考虑以后的活儿都交给他了。

 

“万岁!”赵大宝赶忙跪倒施礼。

 

皇帝笑着抬了抬手,走到新式纺机的雏形前打量观察。

 

“万岁,您说的最少能带动八个纱锭,可他非要先弄两个、四个的先试试。”五月瞪了赵大宝一眼,向皇帝告状。

 

皇帝笑了笑,先伸手摇了摇,微微颌首道:“不错,不错,这个飞梭是完善了,比之前的更好。”

 

飞梭是织布工具,能够加快织布的速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棉纱的需求。

 

历史上,直到18世纪中期,珍妮手摇纺纱机的发明问世,才宣布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尽管仍然要用人力。

 

皇帝又走到纺纱机前,伸手摆弄着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八个纱锭也只是朕的想法,先造出两个、四个的,逐步改善,循序渐进,不失为稳妥的好办法。”

 

“万岁,不是呀!”五月伸手指点着说道:“把纱锭由横向变为竖直,确实能带动八个纱锭,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

 

赵大宝嘿嘿笑着,说道:“万岁,五月说得对,我琢磨明白了,按她画的图,就造八个纱锭的。”

 

皇帝张了张嘴,苦主都说话了,他这个和事佬算是白当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19 , Processed in 0.05823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