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30 页

再者,还有哈达、叶赫、乌拉等部的女真人,投诚归降固然削弱了建虏的实力,也加快了平辽的进程。

 

但如何保证他们安分老实,如何利用他们去打击建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蒙古诸部呢,皇帝有计划,但实施过程中是否顺利,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也是很不确定。

 

归化,入籍,成为大明子民,为大明效忠出力……

 

吴用先捋着胡须,琢磨着计划的可行性,以及皇帝对此更深层的考虑。

 

…………………

 

夜已深沉,万家灯火。

 

二丫爹推着车子,和女儿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朝廷取消宵禁令已有数月时间,城门还关,但城内的活动却不受影响。

 

大家都认为是皇帝要彰显大明的安定,要有盛世气象。其实,皇帝想的是拉动消费,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而敢于这样做的原因,自然是五城兵马司经过改组加强,已经具备了弹压城内变乱的实力。

 

骑警,这一新事物,新名称,也在大明京师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教坊司的解散,乐户的豁贱为良,则大大促进了京师的娱乐业的发展。

 

夜间娱乐的兴起,对一些小买卖自然是利好。比如二丫这一家,卖烤红薯、炒瓜子等零食,收入就比以前多了不少。

 

“爹已经打听清楚,回辽东全凭自愿。朝廷出了些政策,比如赊农具、种子,可也要辽东的当地官府发放。”二丫爹脸上带着笑意,缓缓说道:“咱家的路费是够了,过完年就准备准备,咱们回家。”

 

二丫点了点头,又有些担心地问道:“回到辽东,还要盖房吧,这也是花费呀!”

 

“朝廷说给盖房子,只是要三年给官府出百天的劳役。”二丫爹并不是很为难的样子,咧嘴笑了笑,说道:“修路啊、盖官仓啦,都不是太过繁重劳累,还管饭。”

 

停顿了一下,二丫爹又补充道:“还有以工代赈,出力给粮。这样的话,熬到秋天收获,第二年就不愁了。”

 

二丫见爹爹说得轻松,显然是已经计划多时,比较有把握了,她也放下心来。

 

“回到辽东,还能象现在这样卖东西挣钱嘛?”二丫已经干惯了,不觉得苦和累,倒是认为比种地轻松许多。

 

二丫爹挠了挠头,不太确定地说道:“要是住在城里,兴许还成。可要住在乡下,卖给谁呢?”

 

“卖给路过的人呀!”二丫好象也想过这事,眨着大眼睛说道:“村口或是路旁,最好有棵大树。夏天在荫凉下卖渴水,冬天卖烤番薯,热腾腾、香喷喷,谁都想一块呢!”

 

二丫爹呵呵笑着,宠溺地摸了摸女儿的头,说道:“好,咱家就多种番薯,让你去卖。”

 

二丫满意地笑了,回忆着家乡的样子,也憧憬着将来的家是什么样。

 

应该是有几间大房子,有个大院子,能种些花草。她还想养条小狗,围着她脚旁跑跳玩耍;嗯,养些鸡也好,鸡蛋好吃。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军政分离,招商引资

 

辽东不应该是荒僻的样子,应该是耕地成片、道路四通八达、百姓众多且安居乐业的景象。

 

百姓憧憬着小日子,皇帝也有期望和想象。

 

不仅是辽东,他要改变的是整个大明。而辽东重建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他的整个大计划。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地不治,何以治国家?

 

湄公省本来也可以选择,但皇帝并没有进行大的变动,而是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

 

因为湄公省建立的时间比较早,而辽东未平,皇帝还是要稳妥为上。

 

现在不同了,国内的两大战乱已经平灭了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水西的奢安叛贼本就很渣,全靠着地利在顽抗坚持,已经被封锁得穷途末路,指日可灭。

 

也就是说,在辽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条件已经具备,阻力也是最小。

 

而且,尽管辽东是刚刚平定,但辽东的治理早就开始。登州巡抚袁可立节制着东江,也派出了象王一宁这样的官员在光复区进行政务管理。

 

从最开始的铁山、义州和沿海岛屿,再到旅顺金州、辽南、镇江等地。

 

随着明军的不断推进,建奴的不怕收缩,在辽东的政务官员人数增加了,工作能力也提高了,正好能为新巡抚吴用先所用。

 

最关键的是人口和土地情况,光复比较早的地区,基本上已经统计完毕。因为这涉及到朝廷发放赈济粮的数量,袁可立亲自督促,数据比较准确。

 

而到了全辽平定,解放的辽民,投诚的女真人、蒙古人,这些是需要重新统计造册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05 , Processed in 0.06629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