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40 页

看到播州杨氏的结局,众土司难免兔死狐悲。都是世代统治的世袭制,谁愿意放弃自己土皇帝的权力?

 

但皇帝对奢安叛首绝不宽恕,绝不招降,一股子不灭叛贼不罢休的劲头儿,着实给了助叛附逆的土司们当头一棒。

 

随着奢安叛军的几次进攻都失利,丧失了打破明军围困封锁的希望,那些土司们的心思也随之而改变。

 

显然,逼迫朝廷招降,或是坐下来谈条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不用担心将来的改土归流了,明朝平叛成功,严厉惩罚马上就要降临头上。

 

况且,皇帝对叛乱首领奢崇明、安邦彥是绝不饶恕,对四川的永宁宣慰司、贵州的水西宣慰司是志在必灭,却一直没说要把与叛军有牵连的土司全部消灭。

 

皇帝也很清楚,改土归流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在国力未全部恢复之前,强行推行改土归流却是得不偿失的政策。

 

皇帝对人的心理也琢磨得相当到位,所谓“树倒猢狲散”,只要奢安叛贼露出败势,不仅是那些助叛附逆的土司,就是奢安叛贼的内部,也会不断有土目弃暗投明,以保全性命和财产。

 

事实也正如皇帝所料,水西之外的叛贼逐步剿灭,明军占领河流要地,数次击退奢安叛军的反攻,形势逐渐扭转,叛降过来的土司也是越来越多。

 

等到明军开始割取水西土地屯田久驻,朝廷下诏以屯田赏赐有功将士作为世袭产业,连叛军也惶惶不可终日,自知难敌。

 

即便如此,安位数次派人请降,都被傅宗龙拒绝。条件只有一个,无条件投降,听候朝廷处置。

 

谁都知道朝廷已经下了决心,水西与播州一样,不会再设土官。传承上千年的水西安氏,如今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穿行于林间山谷,徐弘玉率领着一支队伍袭扰归来,心情甚是不错。

 

大小十数战,徐弘玉已是统领千人的指挥。经过不断的训练和作战,他和部下对于水西的复杂地形也是越来越熟悉。

 

按照傅宗龙的布署,封锁围困务求严密,一粒米都过不进水内,一个贼也逃不到水外去。做到这一点后,便是频出奇兵袭扰,使叛军疲于奔命,不断损耗实力。

 

第三百四十一章 无题

 

“客兵聚散无常,不能久驻,不如将屯田分给有功人员,但禁止买卖。如此不消招徕移民,贵州户口自多,兵力自足。”

 

“只是如此平叛,兵力当用五万,饷银每年花费八十多万,时间当为三年,贼寇便可全部消灭。”

 

傅宗龙的平叛方针很不合时宜,尽管奢安叛贼肆虐川贵滇,但明军将领并不以为需要耗时太久。

 

历史上也是这样,每每犁庭扫穴以为可建全功,都因为深入水西,地形复杂,或粮饷不继,或中伏失败,徒然消耗人力财力,一直拖延十数年方才成功。

 

但皇帝却是赞同,力排众议予以全力支持,并调走了川督朱燮元,以傅宗龙全权平叛。

 

只要稳下节奏,步步进逼,奢安叛贼不足为虑,水西也只是弹丸之地,难以长期支撑。

 

其实,这与辽东战事差不多。建奴虽然猖狂,但明国只要稳住阵脚,不给建奴抢掠壮大的机会,耗也能耗死建奴。

 

毕竟,体量的差距是巨大的,自然环境的恶劣是明摆着的。辽东就算全给了建奴,他们也无法自给自足,饥荒和经济危机也足以击垮建虏。

 

可历史上的明朝却恰恰相反,在辽东屡屡被建奴击败,可还要主动送上去挨揍,主动送给建奴粮草物资。

 

不仅在嘴上鄙斥为建虏,明朝的高层在心里也没把建奴当作心腹大患。总以为一战大胜,就能平辽灭奴。

 

正是这种思维上的偏差,或者说是谬误,屡屡葬送了明军精锐,给了建奴越打越强的机会。

 

崇祯也同样是这样愚蠢的心理,才会相信什么“五年平辽”的鬼话。

 

皇帝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也不定什么时间期限。他看得长远,想得深入。两场大战不仅要稳赢,更要锻炼出南北两支强军,为他的扩张计划奠定基础。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也是因为投入的不平衡,辽东已平,西南平叛却还在进行。

 

当然,皇帝的目的也达到了。经过换装、训练、以战代练,围剿叛军的明军部队,确实是越打越强,更涌现出一批年轻敢战的军官。

 

徐三少就是其中之一,从武学毕业,长途至西南,历经大战小战数十次,光进入水西袭扰,就有十数次之多。

 

“沟壑纵横,山林密布,确实是叛贼之利。但看现在的情形,他们也撑不住了。”

 

即便如此,徐弘玉再次袭扰归来,依然对水西的复杂地形颇感头痛。可封锁围困了这么久,叛贼在粮草物资上已近枯竭,特别是食盐,更是奇缺。

 

徐如彬乃武进士出身,也是武学毕业的军官,与徐弘玉同至西南,并肩作战这几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听到徐弘玉的判断,徐如彬深以为然,说道:“就算地形再复杂,咱们也摸清了很多。等到粮草物资能够充足供应,保证运输,便四面发动,缓步压缩。叛贼缺粮少盐,断然不敢继续强撑,急欲一战扭转形势。此正为决战灭贼之时。”

 

徐弘玉点头赞同,又有些惋惜地说道:“可惜,不能在春节前平叛灭贼,为万岁献礼。”

 

“是啊!”徐如彬很有同感,慨叹道:“辽东已平,奢安叛贼却未灭,确实很遗憾。”

 

停顿了一下,徐如彬又找到了理由,说道:“可这也不怪咱们,朝廷的支持力度就偏向辽东嘛!”

 

“确实。”徐弘玉踢开脚下的石子,说道:“可这也没办法。万岁把金花银都用于平叛了,两场大战,朝廷支撑起来可不容易。好在辽东已平,奢安叛贼也指日可灭。”

 

正在此时,前方发出了警示信号,将士们飞快地隐蔽起来,速度之快,令人惊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3:26 , Processed in 0.05766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