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853 页

辽东可以,但最好还是经过一年的休生养息。如果马上就大规模移民,朝廷的负担很重。

 

“呈上奏疏,先由内阁讨论吧!”皇帝勉强同意,毕竟也是个办法,作用就算是小,也胜于无。

 

再次拍了拍书籍,皇帝又补充道:“还有这农政全书,尽快完本,尽快修改,尽快刊印出书吧!”

 

三个尽快,表明了皇帝对于农政的迫切,也是对这本书的肯定。

 

尽管大型农书已经有了数种,比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等等,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农政全书》中则有开垦、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

 

以“荒政”为例,其他大型农书虽然亦偶尔谈及一二种备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祯《农书》中开始出现“备荒论”,但篇幅极少。

 

而《农政全书》中把“荒政”作为一目,竟有十八卷之多,为全书十二目之冠。

 

目中更是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还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封爵之赏

 

正因为《农政全书》中有如此之多的备荒内容,还收录了土豆、番薯、玉米等抗寒抗旱作物,皇帝才会如此着急。

 

等到《农政全书》刊印出版,皇帝将下圣旨将其作为地方官员必备必读的书籍。甚至于,还将以其为教科书,通过考试招录大批农业相关的官员。

 

民以食为天,大明的饭碗一定要稳之再稳。

 

只要老百姓能吃饱饭,哪怕出了昏君,这天下也变不了。

 

“万岁,还请收回成命。”徐光启再次躬身请奏,打断了皇帝的思绪。

 

平辽成功,皇帝要封赏酬功。封爵的名单上就有徐光启和孙元化,还有孙承宗、袁可立、熊廷弼等人。

 

徐光启此番觐见,便是向皇帝谦辞封爵之赏的。可皇帝的思路多变,又转到了还未完稿的《农政全书》上。

 

皇帝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徐卿不必谦辞。嗯,若无他事,先行告退吧!”

 

徐光启:“……”

 

没想到皇帝这么干脆,话都不让多说。徐光启愣怔了一下,只好起身告退。

 

选在平辽之后封赏,只是赶这个机会,更加地隆重,可并不一定就是战阵杀敌立功的武将。

 

若论徐光启的功业,只是在北方试种番薯成功,便足以封爵。番薯看着不大,可大灾害时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

 

还有孙元化,造枪造炮,增强了明军的战力,减少了将士的伤亡,于平辽亦有大功。

 

而且,皇帝赐爵也与以前不同,不再是世袭制,而是终身制。

 

对于世袭制的东东,除了皇位传承,朱由校是相当地反感。采取终身制封爵后,就不太担心也象宗藩般泛滥。人死了,爵位即除嘛!

 

当然,这些都不是皇帝要开封爵之先的最终原因。

 

本来,册封爵位是以军功为先,在洪武和永乐年间时,尽管封的较多,可都基本禀承着这样的原则。

 

但在嘉靖时出现停滞封赏的局面,这一政策又被之后的君主所继承。

 

而到了明朝末期和南明的时候,情况再次的发生变化,君主开始大量的册封,导致爵位泛滥。

 

其实,无论是停止封赏,还是大肆封爵,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使得爵位失去了原有的激励的作用和意义。

 

该封就封,该赏就赏,以功绩为标准,难道很难吗?

 

更过分的是说了不算,拿封爵当幌子的皇帝。比如景泰,发布了如能杀死伯颜帖木儿或太监喜宁就可以封爵,但有人做到了后,景泰帝却拒绝而封赏其它。

 

发布诏书承诺封爵在明朝早已存在,被人们称为封爵皇榜,可以在战争时用来激励鼓舞士气。

 

以封爵悬赏天下,等到有臣子实现时又不遵守约定,皇帝的金口玉言,简直形同狗屁。

 

还有被时人称为武功近二百余年未有的李成梁,如果没有张居正的帮助,也捞不到宁远伯的爵位。

 

朱由校认为以军功封爵对于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就象秦朝时的军功爵禄制,完全可以激励武将为朝廷效忠,并成为维护朝廷的重要基石。

 

难道非要到内忧外患的时候,才大肆封爵,以致个个都贬值,失去了激励作用,甚至有拒不奉诏者。

 

皇帝再次拿出封爵名单细阅,这里面并没有正在西南平叛的将领。等到平定叛乱,皇帝照样不吝封赏。

 

而且,现在封赏平辽功臣,对平叛的将领们也有着极大的激励,能够加快平叛的进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44 , Processed in 0.05449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