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01 页

“内帑还有多少?”皇帝随意地问着自己的管家,张嘴又吃下一颗葡萄。

 

李成成不用思索,便如数报了出来。

 

皇帝沉吟不语,好半晌才轻轻摇了摇头,不知道又否定了什么打算。

 

“皇爷。”王体乾小心地过来禀报:“孙元化前来觐见。”

 

皇帝点了点头,起身走回大殿。对于孙元化这样的臣子,还是要正式些,这也是对孙元化的一种看重。

 

尽管在准备应付小冰河期高峰的大灾害,可皇帝对于科学院的投入依然不少。大明帝国的科技进步,也是国力强大的一种体现。

 

比如说修筑板轨的大工程,就是已经计划,并在考察勘测,准备付诸实施的。

 

虽然蒸汽机的研发让皇帝觉得缓慢,可运输能力的增强,还是有效应付大灾的手段。

 

第三百九十七章 以工代赈——职业转换

 

蒸汽机倒是研制出来了,却是最初级的,能做最简单的往复运动,但不是很好控制。

 

皇帝对此也是无奈,尽管他能提出不少建议,使蒸汽机不断完善改进,但限于技术水平和材料的关系,进展并不快。

 

当然,从最原始的蒸汽机到应用到火车、轮船上,几十年、上百年也是正常。皇帝无奈是无奈,可他有信心,只这一项科技,大明就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

 

火车弄不出来,皇帝就决定先修轨道,不是木头做的板轨,而是用钢铁铸造的,以后说不定能改成火车轨道。

 

孙元化虽然还是专精火器,但作为上官,科学院方面的情况,也是由他前来奏报。

 

只不过,孙元化在向皇帝禀奏时,显得有点心虚,实在是这个预算太惊人了。

 

造价很高,需要的人力也很多,花费也很大。在外人看来,要省吃俭用应付大灾害,搞这大工程不合时宜。

 

“这么巨大的花费?!”皇帝也是吃了一惊,眨巴着眼睛,半晌无言。

 

孙元化苦笑了一下,躬身奏道:“微臣以为可暂将工程搁置,视灾害的严重情形再做决定。”

 

皇帝听到灾害,微一皱眉,反正做出了决定,看着孙元化说道:“计划开始实施,启动资金先从朕的内帑中拔取。”

 

孙元化愣了一下,赶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大灾害要赈灾运粮,还要减免赋税,这本来就是既增加花费,又减少收入。再建大工程,好象是冲突和矛盾的。

 

但皇帝想到的是以工代赈,不仅是修铁轨,还有水利、道路、植树造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上马实施。

 

尽管有移民等政策,但很多老百姓还是要在原地居住,哪怕是灾害导致不能耕种,或是收成很少。

 

光吃赈济粮嘛,显然是不够科学的。既然不能种地,那就出力干工程,一样能挣上饭吃,只不过暂时换个工作罢了。

 

不吃闲饭,修建起来的基础设施又增强了国力,使得大明帝国具有了更加强劲的振兴后劲,岂不是两全其美?

 

从另外一方面考虑,以工代赈所付出的工钱,还要比正常年景时低很多。受灾的百姓,能吃上饭,还能吃饱,甚至能让家人也不挨饿,还不满足?

 

孙元化属于技术官员,一门心思投在科研上,对于政务,显然要粗疏。他没想到长远,只看到了投入资金的巨大。

 

皇帝也不是要大包大揽,把修铁路的工程全拿下。何况,内帑都拿出来也不够。

 

而道路运输的便捷对谁最有利,自然是商贾。

 

皇帝要集资,目标自然也是这个群体。发行债券,或者成立铁路运输公司,让出资人享受红利,或是得到运输的便利,都是现实的办法。

 

拿过孙元化呈上的图纸,皇帝看到的是钢铁车轴、木制车厢,还有尺寸、载重量等数据。至于轨距,皇帝不记得后世是多少,但先造出来的就是标准,还是要推行世界的国际标准。

 

《我真是大昏君》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搜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搜!

 

喜欢我真是大昏君请大家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搜更新速度最快。

 

第三百九十八章 铁路学校 线膛火枪

 

其实,轨道运输并不是刚刚制定计划,而是有了实验,就在唐山的煤钢联合体。在采煤挖矿中应用了一段时间后,才有了更科学合理的数据参照。

 

而且,科学院按照皇帝提供的思路和建议,已经研制出了“手轧车”,就是手动轨道车。

 

这种手动轨道车重量近五百斤,利用杠杆、曲轴、齿轮等机械装置驱动,由四个人驾驶,前后各两人双手握住杠柄上下交替轧动,车子就可以向前运行,时速达到12公里。

 

尽管“手轧车”的动力要应用于运输还是远远不够,但这也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敞开了一扇窗户。

 

如果动力足够,岂不是可以拉动很多车厢?就是那种简单的只能往复运动的蒸汽车,似乎也可以使用。

 

当然,皇帝现在并没有太高的奢望。轨道车用马拉,用牛拉,一样比现在的道路运输提高了数倍的效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06 , Processed in 0.07420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