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08 页

海风吹在脸上,带着惯有的咸腥;风帆鼓满,催动着战舰,劈波斩浪,疾驰向前。

 

甘辉稳稳地站在甲板上,任凭船只上下颠簸,脚象长了钉子似的,纹丝不动,举着望远镜向远方眺望。

 

作为南海第一分舰队的指挥官,甘辉才二十来岁,算得上年轻有为,但这是在外人看来。

 

而大明海军的军官,普遍都比较年轻,和甘辉差不多年纪的,并不在少数。

 

原因很简单,组建的时间还很短,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六年的时间。况且,从原来水师中提拔的不多,多数是沈有容在观察和考验中选中培养的。

 

年轻,有冲劲儿,有胆量,接受能力快,哪怕没有太多的学识。

 

皇帝认为要将大明海军建设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在老路上纠正未必有效。

 

历史上,郑家能称霸东海,在舰船火炮,以及战术方面,与西夷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只不过是仗着船多人多,以及地利的因素,才迫使包括荷兰人在内的西夷低头。

 

说白了,那只是学西夷学得不伦不类,照猫画虎搞出来的海军。

 

而皇帝需要的不仅是形,还有神,甚至是超过西夷的舰船规模,以及战术打法。

 

所以,他对沈有容的建议便是多招募训练年轻人,聘请葡萄牙人作教练,打造西式帆船战舰,并用新式的海战打法来进行演练。

 

旗语信号,发挥侧舷火力,装备加朗炮,抵近轰击,火箭齐射……

 

现在的大明海军已经掌握得相当熟练,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也胜过西夷,唯独欠缺的便是实战经验。

 

甘辉缓缓放下了望远镜,看了一眼身旁的参谋官,笑了笑,说道:“红毛夷不过六艘盖伦船,沈大人却出动了十倍于敌的舰船,是不是有些牛刀宰鸡的感觉?”

 

没等参谋回答,甘辉又补充了一句,“还不准各分舰队擅自发动进攻,要全部集合完毕。”

 

参谋官想了一下,回答道:“沈大人谨慎也是可以理解,毕竟是海军组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战,务求全胜也好向朝廷交代。”

 

甘辉点了点头,说道:“海军几年来的花费确实巨大,不打个漂亮仗,确实不好交代。可狼多肉少,上百艘战舰总不能你打两下退下来,再换别人去打两下吧?”

 

“末将以为,即便是观战,也是一种实战锻炼。”参谋官如实回答。

 

“观战哪——”甘辉露出不甘的神情,轻轻摇了摇头。

 

参谋官稍显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说道:“三面包围,沈大人要的是全歼敌人,不使一艘逃脱。能够接敌作战的,多半是咱们第一分舰队。可要是敌人先行逃跑,就要看他们走哪个方向了?”

 

三面包围,一举全歼,这是沈有容带着军官们共同商议决定的作战计划。荷兰人要想往珠江口钻,虽然没有主力舰队拦截,却也准备了火船迎战。

 

在狭窄的水道里,火攻是最有效的手段。荷兰人的盖伦船在水道中转动不灵,将被火船烧个焦头烂额。

 

而且,三面围攻嘛,最先接敌的是哪支分舰队,也不好判断。

 

按照参谋官判断,荷兰人发觉被围攻,多半是要逃回老巢。而这个方向,正好撞上第一分舰队。

 

顶点

 

第四百零六章 牛刀宰鸡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谁也不敢说预想的一定会发生。但对于合格的指挥官来说,想得周全细致,布置得严密,并不是特别严格的要求。

 

当然,要做到多种应变,就要动用更多的力量,堵住有可能出现的漏洞。

 

沈有容显然做到了这一点,皇帝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参照上一次荷兰人攻打澳门的战事,荷兰人有十三艘战舰,一千四五百士兵。沈有容调动了将近十倍的力量,其实也并不算多。

 

你想啊,要全歼敌人,就要四面围攻。

 

珠江口这面可以弱一些,其它三面则可能正面与荷兰人作战。十倍的力量分摊,每面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荷兰人的三倍而已。

 

尽管沈有容等人也没想到荷兰人只来了六艘战舰,数百士兵,出动的明朝海军有牛刀宰鸡的嫌疑,可绝对实力的碾压,取得完全的胜利,也是必要的。

 

而且,沈有容也深知海军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优势在于数量,不论是舰船,还是兵力;劣势则是海军的年轻,缺少实战的锻炼。

 

可对于胜利,沈有容是坚信不疑的。一是在家门口打仗,有心理优势;二是将领年轻也更有冲劲儿,打起仗来不会贪生怕死。

 

最后一点则是武器装备,除了与红毛鬼不相上下的红夷大炮,还有近距离威力巨大的加朗炮,以及远程的火箭密集轰击。

 

火箭简单轻便,在甲板上能够布设数十架之多,相当于数十门火炮,射速也比红夷火炮快很多。

 

至于准头差的问题,可以用数量来弥补。且在沈有容看来,在远距离的情况下,红夷大炮的准确性也不比火箭强多少。

 

铺天盖地的火箭轰击,有爆炸杀伤的,有燃烧纵火的,对于舰船相当有威胁。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5:34 , Processed in 0.06054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