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30 页

杨润民通报告诫完,也不再啰嗦,从桌上又拿起一份文件,对众人说道:“朝廷新推出了政策,有关辽东土地的,还有土地赋税的。可能有人不感兴趣,但本官还是要通报一下,好叫各位知晓。”

 

原来不就有政策吗,永耕权,已经相当不错了。要是家族够大,弄来土地经营,也是很高的进项。

 

尽管商贾们不同于士绅和地主,对土地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但对杨润民的通报,还是凝神静听。

 

“辽东土地,吉林府及吉林府向北,可自由买卖。垦荒之地,交纳一半收成,三年归己……”

 

低低的议论声响了起来,这比永耕权的优惠力度更大。

 

土地所有权哪,不再是朝廷的,而是自己的。弃耕抛荒收回的限制也取消了,土地归了自己,想干啥干啥。

 

行商看似赚得多,可风险也大。土地在手,那就是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最为保守一些的人所钟意。

 

“……所招佃户耕种,租税不得高于朝廷规定的上限……”

 

众人听到这条政策,不由得交换目光,纷纷露出了了然或疑惑的神情。

 

聪明人立刻想到了,对于租税的硬性规定,是放开土地买卖的前提。土地兼并就兼并吧,佃户的利益有国家法律的保护,不会有难以承受的剥削。

 

关键是国有、私有是并行的,辽东的土地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的。又有垦荒授地的政策,那里的百姓不缺土地耕种。

 

哦,这是未雨绸缪,为将来做的长远打算。同时,这也是对全国地主的限制,对所有佃户的一种保护。

 

土地会越来越少,除了大规模的战乱和灾害,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

 

但有了这个政策,即便土地兼并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佃户依靠劳动也能够生活。

 

这是长治久安的国策啊!很多人发出慨叹,暗赞此政想得长远。如今帝国实力正强,皇帝威权正重,会有地主士绅反对反抗吗?

 

第四百二十六章 战争债券

 

朝廷之前将军屯、封地收归国有,抄家流放的罪犯所有的土地也同样处置,显示出了比较强的政策倾向,令地主士绅很是惶惶不安。

 

毕竟,土地是最稳定的资产,能够提供比行商更稳定的收入。很多商贾赚钱后,一样会置地买房,作为将来养老之用。

 

但现在,算是尘埃落定,地主士绅,乃至商贾们可以松口气了。要知道,虽然朝廷会硬性规定租税,可地主士绅们依然会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嗯,这也符合皇帝的一贯原则。尽管手段强硬,却很少把人逼到绝路,总会给你选择的余地。

 

而国有、私有并行,同样给了佃户选择的权利。

 

随着四面扩张,土地会越来越多,无地的佃户会越来越少。

 

当然,生活不是一帆风顺,也总会有无地的佃户出现。但只要朝廷移民的政策不变,佃户就不会有大幅的增长。

 

如此一来,地主和佃户的主从关系就很有可能改变。就象后世,老板雇不到工人,就得提高待遇,甚至拉下面子亲自上阵招募工人。

 

况且,朝廷对于发展工商也是大力扶持。工作岗位的增加,使得无地者未必会去当佃户,有更多的谋生选择。

 

“令人心动啊!”

 

“弄它几百亩,给子孙后代留个基业。”

 

“是这个道理,把钱变成地,年年种,年年收,稳赚不赔。”

 

……………

 

即便是商贾们,也对朝廷的土地新政有了热情。

 

银行虽然推出了,但还没有开始储蓄业务,即便开了,也不会有利息,还要收保管费。

 

还因为人们的传统习惯,钱放在家里是最保险的。现在好了,买地经营,可比藏在家里啥也不干强多了。

 

“有地还得有人哪,抛荒是不允许的。”

 

“只要不抛荒就行,种得好坏那得看老天不是。”有商人带着狡黠的笑意,捋着胡子,说出了自己的办法。

 

确实如此,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漏洞。地买了就是人家的,种啥,用多少人,种好种坏,都不违犯法律。

 

但皇帝并不在意这点小聪明,他的目的达到了,北大荒的开发又将新入新的阶段。还有东番府、湄公省,以及将要占领的缅地,都是这样的政策。

 

只要土地不荒,只要有人去管理,去耕种,就是开发,不过是速度快慢而已。

 

杨润民等众人议论了一会儿,抬手向下压了压,微笑着说道:“土地新政,乃是朝廷恩典,大家有意,自可会后商议确定。陈副会长还要宣布一件事情,请诸位细听。”

 

众人安静下来,凝神望着杨润民。

 

陈和义呵呵笑着,拱了拱手,开口说道:“万岁英明神武,平辽灭奴,剿平土酋。大明军力之强,有目共睹。今万岁欲开疆拓土,使大明威加四海,特发行战争债券……”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45 , Processed in 0.07277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