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36 页

除了胥吏,国内清除的还有作奸犯科的地痞无赖。这些人大罪没有,却是地方的祸害,关了再放,放出再关,地方官府也是颇为头痛。

 

现在好了,流放成为惩处的主流,监狱为之一空,地方百姓更是拍手称好。

 

吕晓布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得益于将朝廷的政策把握得好,更得益于国家疆域的扩大,官员位置的大幅增加。

 

作为吉林府新设数县中的一名知县,吕晓布在数年前根本不敢想象,自己一个落第秀才,落魄于酒楼当个账房,竟会有今天七品官阶。

 

当然,吕晓布肯定会珍惜眼前的机会,正是新县,才更能大展拳脚,显出自己的能力。

 

处理了偷懒不负责的手下,吕晓布拿出自己制定的规划,继续完善。

 

规划中有他自己的想法,也有农科院给各地官府提出的建议。名为农科院,却包括了农、林、牧、渔等方面。

 

农业种植自然是重中之重,但要靠种地致富,或者是使百姓的生活更好,却显得有些不够的。

 

所以,农科院根据各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给出了多种方法,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吕晓布看好的就有挖土烧砖,挖出的土坑蓄水养殖水产。

 

别的县的百姓盖泥房,本县盖砖房,是不是高了一个档次?水塘养鱼,既能给百姓增加收入,作为肉类的廉价替代,还能蓄水抗旱。

 

还有道路两旁,都要栽上树,这是朝廷提出的,但能做好的不算多。

 

在吕晓布的猜想中,万岁十有八九是要来辽东走一遭。甚至是更北边的地方,万岁也可能要御驾亲巡。

 

时间嘛,多则五年,少则三年。估计是把建奴残余全部消灭之时,皇帝要走个仪式,从此名标青史,功业超越太祖和成祖。

 

不管皇帝是否会从本县经过,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何况,治理得好,这也是吏部考核的业绩,能够评优,就更容易升迁不是。

 

吕晓布已经想清楚了,不管是为自己,还是嘴上喊的牧民一地、造福一方,干出业绩有利无害。

 

第四百三十一章 盐商垄断的终结

 

自从出台了限定地租的政策法规后,皇帝对于土地兼并的担心几乎是没有了。

 

蒙疆放垦、辽地垦荒,连江南的田地也放松了买卖的限制。

 

因为清屯充饷、严惩隐冒拖欠、取消士绅免税等政策,被压得喘不过气,战战兢兢的地主士绅终于能松口气。

 

虽然地租是定死了下限,使得地主不能对佃户太过剥削。但靠着剩下的田地租税,地主也能过得滋润。

 

保护了底层佃户的同时,对于地主,皇帝倒也给了生存的机会,只不过是比以前赚得少了而已。

 

知足者常乐。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也知道皇帝的手段。你要是敢阴奉阳违,严惩之下便是全家流放,一无所有。

 

而放开了土地买卖,则给了地主用总数量来提高收入的机会。你要有个万八千亩,就是只收佃户一成租税,也够你吃香喝辣,成为富豪了。

 

况且,在北方、南方都大批招募移民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自己拥有土地的梦想,甘心去当佃户?

 

所以,地主要购置大量的土地,就要找到足够的人手耕种。怎么吸引人来当佃户,一是故土难离,二是降低租税。

 

与地主竞争人力的不仅是地主,还有国有土地的招垦。

 

朝廷有规定,放垦的荒地至少要有一半是国家所有,除了安置伤残的退役官兵及家属,还有一个目的,便是压低租税。

 

地主能与朝廷抗衡,用屁股想也不可能。国有土地的招租条件,自然要影响到地主。

 

这就是一种调节,年景好,就高一点;有灾害,就少一点。既是给佃户选择的权力,也给地主选择是否做个良善富人。

 

皇帝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做出赶尽杀绝的事情。平辽之后,更是如此。

 

有心人都能看出来,只要不违法乱纪,只要不贪婪无度,皇帝愿意给所有人选择的机会。

 

地主如此,商贾如此,曾经风光无限、富可敌国的大盐商,也是如此。

 

已是盐务总监的夏中时,此时正坐在两淮盐政的会议厅内,冷眼观察着下面表情不一的众多盐商。

 

在北方的盐政改革见到了成效,稳固了改革成果,完善了规则流程。现在,终于轮到两淮盐政了。

 

本来,太祖时推出的“开中法”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北方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尤为有效。

 

要知道,商人不光是运粮换盐,还为获取更高的盐引利润,主动招募劳力前往边镇拓边垦殖建筑商屯。

 

但太祖之后,开中法成为明朝权贵及各方利益集团权力寻租的目标。导致开中法的执行变得举步维艰,很难再良好运行。

 

为了保证盐业的收入,明朝并未从根源上解决开中法出现的问题,反而选择了本末倒置的折色法。

 

这种短视的做法只看到了眼前的财政利益,却没有看到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35 , Processed in 0.06012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