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52 页

新型的建筑材料,大明帝国的水泥,虽然性能不比后世,可却是巨大的进步,在防水和硬化方面,远胜从前。

 

石灰石、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后,进入窑中煅烧,再加适量石膏磨细而成,比三合土的性能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其实,科学院还有更好的水泥制法和工艺,但简化版的可以就地取材,且不用长途运输,最适合古代情况下的使用。

 

富平、渭南、蒲城、崤山等地相继建厂生产,都是石灰石、粘土的产地,生产起来十分方便。

 

而这些工程全部都纳入了以工代赈的范围,大旱之年,最不缺的就是劳力,吃饱饭就给你卖力干活。

 

能用水泥的用水泥,能用三合土的用三合土,能用砖石的用砖石,最不济的就是夯土。

 

地方官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受灾百姓找活儿干,从外地运入的粮食、土豆、蕃薯等吃食,全部充作工钱,发放给灾民。

 

有劳动能力的自己挣饭吃,没有劳动能力的,也有一份救济可领,让你不至于饿死。

 

头上烈日当空,散发着令人焦躁的热量。陕西巡抚李邦华戴着大草帽,一身便装,在几个随从官吏的引领下视察民情。

 

“大人请看,这里的引河主渠已经完工,支渠力争在年底完成。”官吏扬着晒得黝黑的脸,指点着汇报,“明年开春投入使用,本县就又增加了上千亩水浇地。”

 

李邦华点了点头,问道:“可是按左大人的设计?他是水利专家,规划设计都是有道理有学问的。”

 

“回大人,主体设计依照无误,个别支渠因为土质情况,略有改动。”

 

李邦华走上土坡,举目瞭望,脸上微露笑意,对着官吏赞赏道:“很好,你做得很好。”

 

前任陕西巡抚左光斗,是大明数得着的水利专家。皇帝钦派其来陕西就任,就是想人尽其才,提前准备,抵御大灾的想法。

 

在陕西任上,左光斗带领幕僚,实地考察,作出了水利设施的总体规划,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现在,左光斗已经是河道总督,沿黄河勘测考察,既为沿河各省作水利规划,又奉皇命策划治黄的大工程。

 

黄河百害,历朝历代都难以解决。皇帝看过黄河现在的流域图,发现与自己记忆的不同,判断黄河日后会经过一次改道,夺淮入海。

 

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

 

唯金朝明昌五年的第四次大改道,使得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

 

黄河也从此长达六百多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明中叶以来,“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

 

作为水利专家的左光斗,深知其中厉害,殚精竭虑考察研究。

 

因为皇帝预言过,大灾害持续期间黄河中下游水量剧减,甚至可能干涸,借此机会进行大规模疏浚,加固大堤,使黄河不再侵淮。

 

这将是百年大计的工程,一旦完成,左光斗将名垂青史。

 

李邦华对此并不是很了解,但也感念左光斗对陕西所作的贡献。

 

同时,官仓中的粮食储备还够半年之用,从外运进的也一直持续,即便明年灾害持续,也不虞有大批流民,或者是民乱发生。

 

时值中午,在远处的大席棚内,出工的百姓们正在吃饭,不时还有谈笑声隐约传来。

 

李邦华挥退从人和官吏,迈步走了过去。

 

soushu555.com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灾中的陕西(二)

 

大席棚分为两处,一边是男子在吃饭,一边是妇女。

 

明显,男比女多,桌椅不够用,就蹲坐在地上,捧着大碗吃。

 

按照朝廷的指示,只要出工,男女都管饭,不管你干多干少。甚至于,带着的小孩子,也给饭吃,或是给粮代替。

 

好歹能干点活儿,比设大粥棚白给强多了。这个道理懂了,官府也就不会吝啬,反正不是自家的。

 

当然,以工代赈的规模太大,官府也不可能招来厨子,炒菜做饭地供给民工。

 

李邦华走进席棚,先到大锅旁看了看。

 

锅里是稀饭,比粥稠,比干饭要稀,是米和着土豆、蕃薯煮的。稀饭里加了少许的盐,既是饭,又是菜。

 

样子不好看,说得不好听象是猪食,可在灾害之年,特别是对经历过灾荒的百姓来说,却是美味。

 

草根、树皮,甚至是不知名的野草,但凡能填进肚子的,在闹灾时,都是人人争抢。

 

饭管够吃,剩下的到晚上都分给百姓。正因如此,民工们吃起来不急,还有心思在聊天说笑。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36 , Processed in 0.08497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