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54 页

但皇帝已经用实际行动震慑了官员,谁懈怠,谁不把皇帝的话当回事,就滚蛋回家。

 

就是陕西省,这一年来罢黜的不称职官员就有不少。

 

而对治理有方的官员,皇帝也是不吝赏赐,陕西巡抚李邦华便获得太子少保加衔,夫人还晋封诰命。

 

赏罚分明,雷霆雨露,使得官员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工作。令行禁止,皇帝也要的这个效果。

 

第四百四十五章 要改两京一都制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皇帝已经作出了判断,渡过大灾害的信心更强,但也没有轻忽懈怠。

 

在灾区稳定人心是第一要务,正如后世,政府经常会发出“某某物资储备充足,市民不必恐慌,不必疯抢屯积”之类的安民通告。

 

在现在这样信息传递慢,老百姓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要做到安民,就需要基层官员做更多的工作。

 

而历史上,但凡大灾大乱之际,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谣言,造成百姓阶层的混乱。

 

对此,皇帝已经命令东厂、督察院和地方官府加以重视,发现迹象便严查重惩。

 

尽管大批的地痞流氓无赖,在严打中被全家流放。但刁民什么时候都有,坏人也不会绝迹。

 

皇帝如何不知道自己是“矫枉过正”,但利用封建帝王的权力,尽快使大明内部稳定,显然更为重要。

 

至于已有的法律,皇帝尽量不去践踏。而帝王是九五至尊,出口成宪,一言决生死,也是他的特权。

 

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子民。皇帝每每想到这些,都会用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

 

当皇帝看到大明确实在蒸蒸日上,大灾中的百姓,依然能吃上饭,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撩开车窗的帘布,皇帝看着街道两旁张灯结彩的商铺,微微抿起了嘴角。

 

千秋节,自己的生日。规格比往年要高,便也不算铺张浪费,还是从内帑中拔的钱。

 

很多商家都是自发自费地装饰,与后世一样,每逢节假日,都是生意兴隆的时候。抓住机会搞促销,又能多赚不少,彩绸彩灯的花费根本不算什么。

 

扳着手指头算算,与后世相比,大明的法定假日还是太少了。

 

皇帝思索着,觉得很有必要再增加几个。比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臣子和百姓也松缓一下,还能拉动经济。

 

嗯,很多商铺的窗户都装上了玻璃,很多彩灯也是玻璃所制,这就是改变。

 

以小见大,皇帝还注意到街道的整洁,垃圾箱的布放,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马车经过午门,皇帝看到了正在搭建的戏台。

 

皇帝掏的钱,请的歌舞团和戏班,搭建了三个戏台,请老百姓免费欣赏。京城还有商家请的小戏班,为促销而免费演出。

 

太平盛世?!

 

皇帝不这样认为,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确是最能安定人心。

 

“皇爷——”马车停下,王体乾殷勤地拉开车门,伸出胳膊。

 

皇帝点了点头,扶了一下,下了马车,已经是乾清宫。

 

皇宫内的道路进行了整修,能够通行马车。皇帝实在不喜欢坐步辇,也不喜欢坐轿子。

 

新式马车推出后,皇帝先后赏赐了几位重臣,并在报纸上批评了“文官坐轿”的传统。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

 

皇帝既然不喜欢,那就别坐了。舒服事小,升官事大。马车由此成为官员乘坐的首选,买不起就骑马,也不丢人。

 

关键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书生和官员,一直不为皇帝所喜。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让皇帝心中芥蒂,影响日后的升迁。

 

“皇爷。”等候多时的老魏上前跪倒叩头,“奴婢叩见皇爷。”

 

皇帝点了点头,和熙地说道:“起来吧!”

 

老魏叩头已毕,起身跟在皇帝身后,进了大殿。

 

皇帝在御座中坐下,摆手令宫人给老魏也搬了个座。虽然不算稀奇,可老魏每次都诚惶诚恐、感恩戴德的样子,让皇帝心里舒服。

 

老魏呈上汇报的文件,便小心翼翼地坐在绣墩上,连小半个屁股都没落实,连皇帝都佩服他能坐得稳当。

 

皇帝简单地翻阅了一下,把文件放在御案上,垂下眼帘,沉思起来。

 

历史上很多王朝都有多个都城,象西周的镐京、洛邑;东汉的洛阳、长安(西京祭祖);隋朝的长安(大兴城)、东都(洛阳)等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05 , Processed in 0.06196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