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真是大昏君 - 第 970 页

从长远考虑,或者说要贯彻皇帝的长期战略,曼德勒和阿瓦城就必须掌握在手里,也就是要长期稳固地占领。

 

从曼德勒——瑞波——达木——英帕尔——科希马……这是从缅入印的距离最短的道路。

 

但要进入印度,缅甸境内还有两大障碍:其一是河面宽达一千公尺的钦敦江;另一个是海拔二千五百英尺、幅员有五十公里的明京山脉。

 

即便这两大障碍都不容易克服,可也比走喜马拉雅山脊要现实并稳妥得多。

 

况且,皇帝对于进入南亚次大陆,乃至直达印度洋,并不是短期和迫切的要求。

 

也就是说,花费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打通入印的道路,皇帝也没有什么不满。

 

只是长远的战略,王三善轻轻拍了拍地图,目光重新注视到阿瓦城。

 

………………….

 

这是一个明朗的清晨,日出、朝霞、澄净的天空,使新的一天充满了仪式感。

 

号声、鼓声,在明军营寨中响起,旗帜在摆动,军队在开出,伐缅决战拉开了帷幕。

 

对岸的缅军也紧张地行动,做好了应对的防范,目的只有一个,挫败明军渡河的企图,守住阿瓦城的最后一道屏障。

 

通过逃回来的缅兵缅将的讲述,缅军也知道明军有射程很远的火炮火箭,也不敢过于靠近河岸列阵迎战。

 

但离得太远,又不能及时投入战斗,对渡河的明军实施反击,这让变牙简也十分为难。

 

最后,变牙简只能采取前疏后密的排兵布阵,来确保投入兵力的及时性。

 

所谓的前疏后密,从字面上便能理解。说白了,就是前面的兵力少,后面则是重兵。

 

明军因为船只有限,第一批航渡的兵力肯定不会太多。缅军便可投入前面的人马,对登岸的明军进行反击。

 

如果反击顺利,那自然是最好。一旦反击失利,缅军便迅速投入稍后的重兵,利用兵力优势,把明军赶下河。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量避免明军远程火力的杀伤,也可以将缅军的战法看作是波次反击。一浪接一浪,不给登陆明军喘息稳固的时间。

 

第四百五十八章 抢滩登陆战

 

重迫、火箭发射架在对岸排列,炮兵们调整着仰角和角度,装填好弹药,只等着开火轰击。

 

几十艘船先行出发,分为两队,在登陆的沙洲两侧停泊,一门门佛朗机炮斜指岸上,将为登陆部队提供中近距离的火力支援。

 

战鼓声隆隆响起,突击部队开始行动,近百艘船只被划得飞快,载着数千明军直奔对岸。

 

徐弘玉立于船头,冷冷地注视前方,大战之前,心态却是异常的稳定。

 

胜利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是伤亡的大小。作为合格的指挥官,不仅要获胜,还要尽量让自己的士兵载胜而回。

 

船头纷纷犁进了泥沙,还未停稳,士兵们已经跳了下去,趟着齐膝的水登上沙洲。

 

突击队中的前锋,精锐中的精锐,只有三五百人,却迅速向前冲,布成战列,挡在了沙洲与陆地的交界。

 

空船后退,水手拼命划着桨,向对岸返回,去接下一批登陆的将士。

 

突入河中的沙洲,三面是水,只有一面连接陆地。对于缅军来说,只有正面冲击,把明军击退,赶过河去。

 

而正面冲击,就要承受明军的中远程炮火的轰击。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也是缅军不敢先占沙洲,或靠近岸边的原因。

 

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使缅军只能依靠局部的兵力优势,抵挡登陆兵力有限的明军。

 

号角、战鼓声从缅军阵营中响起,缅军从一个宽大的正面发动进攻,稀疏的队列在前进中紧凑,形成了一个箭头集团,向着沙洲猛压了过去。

 

三百、五百、一千……船只载着明军不断登陆,战阵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厚重。

 

面对着黑压压的敌人,明军将士忙碌却不失镇定,一支支重火枪在两翼架起,一支支燧发火枪指向前方。

 

在滑膛火枪的战场,考验的就是战士的意志和沉着。百米开火和几十米开火,效果完全不同,但能做到却不容易。

 

面对气势汹汹冲来的敌人,能心稳手稳,不急于射击,心理素质的强大,可不是轻易能练出来的。

 

明军火枪兵的操典上明确规定,没有军官的命令,火枪兵的手指不准放在板机上。

 

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火力发射的统一性,避免了紧张走火的可能。要知道,在战场上紧张是肯定的,因紧张而走火,也是经常发生的。

 

徐弘玉的座船相当高大,停泊在沙洲近水处,他举着望远镜便可对战场一览无余。

 

“实心弹,左翼炮兵准备完毕!”

 

“实心弹,右翼炮兵准备完毕!”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13 , Processed in 0.06044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