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再世权臣 - 第 223 页

  片刻后,褚渊一身袍甲进入殿内,抱拳道:“臣奉召。”

  皇帝朝沈柒抬了抬下颌:“他问你什么,照实回答。”

  “臣遵命。”

  沈柒问:“褚副统领今夜是否伴驾?”

  褚渊道:“是。”

  “中途可有离开,去了哪里?”

  “中途并未离开。对了,圣驾在……”褚渊目视皇帝,似乎在请示圣意。

  皇帝颔首:“照实说。”

  “在苏大人府上时,我接到眼线密报,说打探道到隐剑门余孽的异动,说就在豫王府附近。于是我向皇爷禀告后提前一步离开,前往豫王府,通知豫王殿下加强防备,顺道在王府前的大街上接驾。”

  所以,高朔看见褚渊离开,确有其事。但褚渊并非去盯梢他,而是去了豫王府……那么在馄饨摊附近,那个盯梢他的褚渊又是谁?

  不,那个身影或许并不是褚渊,只是肤色、外貌有几分相似。灯光昏暗,又隔了十几步远,惊鸿一瞥之下,也不排除自己先入为主,认错人的可能性。

  ——与其说是“认错人”,不如说是对方故意混淆视听,让他误以为盯梢者是褚渊,以为皇帝早已察觉,为了自保,才不得不抢先赶来交代情况,出首宁王。

  ——结果宁王早已在皇帝这里洗清嫌疑,只是他不知道而已。那么他对皇帝所说的一切,岂不都是无中生有的诬陷?

  ——诬陷亲王有僭乱谋逆之心,是何等的欺君大罪!

  ——退一万步说,就算皇帝宽仁,原谅他情急生乱,可将来他再提起冯去恶、宁王,甚至是隐剑门、七杀营之事,皇帝还会再相信他的话么?

  好厉害的局,把一个人的性情与举动算到了极致,他沈柒这回,栽得不冤!

  沈柒深深地吐出口气,一撩衣摆,跪地行了个叩首礼:“臣……有罪。”

  皇帝挥手,示意汪春甫与褚渊都退下。

  褚渊不放心,提醒道:“皇爷龙体要紧……”暗示沈柒此人并不可靠,不可在无人护卫的情况下,让他接近。

  皇帝却说:“朕心里有数。”他俯视沈柒的后背,“沈同知在昨夜捕寇时受了骨伤,如今连抬臂都有困难,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褚渊这才告退。

  皇帝折到书桌边,寥寥数笔写了张纸条,递给蓝喜,示意他也退下。

  蓝喜知道皇帝这是要和沈同知独处密谈,圣意已决谁也劝不动,只得躬身告退。

  到了殿外,他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密召苏晏来养心殿,即刻就办。”

 

 

第190章 不掉他一块肉

  沈柒在养心殿坚硬的金砖地面上足足跪了半个时辰,才见景隆帝从内殿出来,想是已经用膳与沐浴过,在寝衣外披了件宽松的道袍,擦过的长发还有些濡湿,整齐地披在肩背。

  皇帝坐下后,便有两名内侍捧着大炭盆上前,放在椅背后不远处。地龙早已烧起来,殿内并不需要炭盆取暖,这炭盆是用来烘干头发的。

  “朕让你等,可没让你跪着等。”皇帝拈起桌面上的诗集,随意翻看。

  沈柒谢罪:“是臣自知办事不力,愧对君恩,不敢站着候驾。”

  “办事不力?”皇帝嗤笑一声,“这个定论未免太过轻飘飘——你那是污蔑构陷藩王谋逆,抄家灭族的大罪。”

  “臣万死不敢,请皇爷明察!”

  “怎么,你还想替自己辩解一番?行,朕给你这个机会,看你如何砌词狡辩,你说吧。”

  沈柒在等待时已打好腹稿,一脉诚恳地说:“臣有失察之罪,不慎落入奸人圈套,才将错误的情报禀告皇爷,损害了宁王殿下的清誉,但绝无刻意构陷之心。”

  皇帝反问:“圈套?那你倒是说说,是谁设下的圈套,难不成是已成冢中枯骨的冯去恶?”

  “不,冯去恶只是幕后者的一颗卒子。他自称曾是信王的人,想必不假,因为臣也调查过,他的确是信王府幕僚出身,在任锦衣卫后将这出身隐藏了十几年。信王死后,有人打着宁王的旗号来暗中联系他,说要替胞兄复仇,冯去恶信了,转而替此人做事,这才有了东苑叶东楼一案。临死前,冯去恶将‘宁王谋反’这个秘密作为减刑的筹码告诉臣,臣以为他求生心切,也信了——疏于判断,此臣之错一。”

  “还有呢?”

  “臣未加证实,便匆匆进宫将情报禀明皇爷,以至皇爷还要耗费人力物力前往河南核查宁王的病情。贪功冒进,此臣之错二。”

  能在冯去恶手下隐忍十年,如何会是冲动之人?你这不是贪功冒进,而是要找借口进宫,把苏晏带走。事后朕盘问起来,你还百般做作满嘴谎言,着实可恶。如此看来,只怕找大夫开药解酒也是托词,当时就趁火打劫了!

  梅仙汤那次,毫无疑问也是你,苏晏为了替你打掩护,回答时模棱两可,想叫豫王去背黑锅。

  豫王是不干净,但苏晏对他心怀怨愤和戒备,反倒不足为患。而这个沈柒……

  皇帝心生杀机,遂微微冷笑:“还有呢?”

  “还有……皇爷睿略,万事胸有成竹,臣却枉自担心,唯恐奸人蒙蔽圣听,故而一而再地举报宁王殿下。自作聪明,此臣之错三。”

  沈柒说完,伏地不起。

  “没了?就这么不痛不痒的三条罪名?甚至连罪名都谈不上,只能算失误。”皇帝把诗集往桌面一丢,“把责任全推给了幕后的奸人,好个巧舌如簧的沈七郎!”

  沈柒直起上身,平静地道:“臣以上所言,无一字不是出自肺腑。皇爷若是不信,臣可以任凭处置。但臣有一赊愿,求皇爷成全——”

  “说。”

  “臣奉命调查刺杀太子案、鸿胪寺案,追踪隐剑门余孽浮音,直至深入密道发现七杀营地下据点。感觉这一系列事件背后,似乎都有个影子在操纵。臣竭尽所能地追查这个影子,自觉正一步一步靠近,接下来,臣还想调查火药库爆炸案——

  “倘若就此戛然而止,臣志愿难酬,虽死不能瞑目!

  “故而臣恳请皇爷,让臣戴罪立功继续追查下去,等抓到了那个幕后黑手,皇爷想怎么处置臣,臣都欣然领受。”

  皇帝沉默片刻,问:“你查出什么了,幕后者的身份?动机?”

  沈柒答:“臣尚且不知幕后者是什么身份,动机为何,只能肯定一点——此人必然对皇爷,对小爷,甚至对朝堂上下与社稷稳固都怀着莫大的恶意。”

  皇帝面上毫不动容,“若是对朝堂上下都有恶意,那就用七杀营的刺客把柱国大臣们暗杀掉岂不是更直接?何必暗中来拉拢部分朝臣。还是说,包括你沈柒在内的这些被笼络的目标,本就有隙可钻?

  “所以你是对朕治国理政的手段不满呢,还是因为视为囊中之物的职位也好、什么人也好——始终没能到手,故而对朕心怀怨望?”

  两个选择都是诛心的送命题!沈柒恂然道:“臣唯有一腔忠君爱国的碧血,绝无异心,万望皇爷明鉴!”

  “碧血啊。”皇帝叹道,“这个朕倒是信,毕竟你可是在李首辅口中得到了‘义士’之誉的。再说,你身上的伤不也是在追捕贼人时落下的么,可堪为证。”

  沈柒听了,非但没有松口气,反而觉得不对劲——

  李承风称赞他一声“义士”,是出于他为保护苏晏,硬生生受了梳洗酷刑的“义举”。而昨夜他在临花阁密道内受伤,也是为了保护苏晏。皇帝刚从豫王府回来,详情一问便知。如此看来,所谓“碧血”,到底是洒给了谁,皇帝哪能不知?

  果然,就听皇帝接着道:“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你知道这个典故,看来还读过些书,可前半句是什么,你知道么?”

  无论知不知道,此刻都只能说不知。沈柒低头:“请皇爷赐教。”

  “前半句是‘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这腔碧血,是屈死者的血,是恨血!你以苌弘自比,是在怨恨朕对你忠心见疑,刻薄寡恩哪!”

  沈柒:“……”

  当初自己以“波光跃上朱槿墙”的文字狱,将国子监司业于涌的儿子问罪,逼迫于涌检举弹劾卓祭酒时,对方大概也是这般有口难辩的心情罢……真是风水轮流转!

  沈柒:“臣出身微末,读书不多,错用典故并非出于本意,求皇爷恕臣无知之罪。”

  “无知,朕可以恕你,可明知故犯,如何赦免?”

  “臣的确无知,倘若知道宁王身患痨瘵,今夜绝不会进宫面圣,臣会继续调查设局嫁祸、使计离间的幕后者,不畏生死,全忠尽职。”

  “说来说去,你还是坚持自己只是受人蒙蔽,并非暗有图谋。”皇帝哂笑着起身,“朕也懒得再听你表忠心了,是真忠还是伪忠,一试便知。”

  他走到沈柒身边,一只手按在沈柒肩头。

  沈柒肩上的肌肉瞬间绷紧,随即勒令自己放松下来,一动不动。

  皇帝问:“你和大理寺右少卿苏晏苏清河,是什么关系?”

  沈柒答:“一朝为官的同僚,因为共过事,有些私交。”

  “私交是深是浅?”

  “……不算浅,但也谈不上深。偶尔一起吃个饭,过年时互相拜个年,送送礼之类。”

  皇帝颔首:“也就是说,能谈上几句交心话了。这样,朕有个任务,交由你去办。若是办好了,朕就赦免你诬陷宁王之罪。”

  沈柒心底凛然,面上恭顺地说:“请皇爷吩咐。”

  “朕的四弟,豫王,前阵子病得厉害。朕去探望他时,他说自己对苏少卿倾慕已久,日思夜想只求一亲芳泽,甚至不惜在朕明前剖心明志。要不是朕反应迅速,那把‘钩鱼肠’的剑尖,已然刺进他胸口了!”

  沈柒撑在地面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攥住了大腿旁侧的衣摆。

  “朕兄弟众多,但真正放在心上的,也只得豫王一个。豫王一贯的毛病,你也是知道的,专爱在年轻官员里找‘知己’。朕也知道他这般做派有失亲王的体面,但他毕竟是朕一母同胞的兄弟,早年又有过救驾之功。看他如此自苦,朕也不忍几次三番地钳制他。可苏晏那边,毕竟是朝臣,朕也不好找人去替豫王当这个说客。思来想去,这个任务也只能落在你头上——”

  “皇爷是想让臣……”沈柒开口,嗓音干涩得厉害。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33 , Processed in 0.04880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