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再世权臣 - 第 408 页

  苏晏喑然无声,继而长长地叹了口气,伸出一指,点在崔锦屏心口:“我苏晏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了解我的人无需解释,对不了解我的人解释了也白搭。你是否了解我,问问自己的心。”

  崔锦屏怔怔坐着,没有避开他的指尖。

  苏晏起身,朝他拱手施了一礼:“还未祝贺屏山兄升任通政。无论谁举荐了你,出于什么目的,既在其位,当谋其政、尽其职,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莫要忘了你自己写过的言志诗——‘雨侵菡萏色无失’‘龙跃金鳞会有时’。”

  崔锦屏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片刻后方才回过神,恨恨道:“不用你提醒!”

  苏晏走出茶楼,深吸了一口五月渐热的空气。

  荆红追从屋顶飘落到他身边,低声道:“人各有志,也各有路,曾经同过路的,未必能走到底,大人对此不必遗憾。会陪你走到底的人,始终都在你身边。”

  苏晏转头认真看他,看得荆红追几乎要脸红了,方才微微一笑:“会陪我走到底的那人是你吗,阿追?”

  荆红追当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握住了他所热爱与效忠的苏大人的手指:“大人以为呢?”

  苏晏回握他的手,说:“我的回答也始终不变——虽然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如蒙不弃,我们一起走下去。”

  我很庆幸,在桥洞底下捡到了你。

  我也很庆幸,你遇到再多的非难,无论内心多么惶惑与矛盾,也要坚持留在我身边。

  我感激你选择了我的人生路,作为你接下来要走的路。

  阿追,我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是什么,如蒙不弃,我们一起走下去。

  这是苏大人的承诺,也是苏大人的一颗真心与满腔情意。在这一刻,荆红追不再介怀于苏晏对他的爱是何种成分、与其他几人比起来分量如何。他清晰地感受到,除非他自己先离开、先放弃,否则苏晏永远不会离开与放弃他——这就够了。真的够了。

  众目睽睽之下,荆红追紧紧拥抱了他的大人,引来周围几声低呼与轻笑,却难得任性地没有松手。

  一贯重面子的苏晏也没有推开他,回拥笑道:“幸亏我今日没穿官服,否则明日邸报头条就是‘阁臣与侍卫不可言说的禁忌之恋’了。”

  荆红追松开手,顺道整了整对方被压出褶子的衣襟,目光掠过苏晏的发鬓,望向不远处凉棚下一脸阴霾的锦衣卫指挥使。

  他对沈柒施展了传音入密:“路很宽,你愿意并排走,我不拦你。若是又想着什么阴招把旁人都排挤出去,当心坑了自己。”

  沈柒想杀荆红追,即使明知道杀不动。他甚至还想杀朱槿隚,尽管在对方昏迷期间,他遵守交易把该做的都做了,但这是两码事。

  因为他知道这两个进入了清河内心的人,已经得到了伴侣认定。

  对豫王曾经的滔天杀意反而削减了,因为清河原谅了对方却没有爱上对方。

  至于打小就痴心妄想的朱贺霖——只要他不碰清河,我还可以是自己对外宣称的“唯奉皇命的锦衣卫”。他若真踩了那条线……沈柒垂目看绣春刀鞘上漆黑的异兽纹路,大铭王朝是生是死、是盛是衰,又与我何干?清河想要的太平盛世、锦绣河山,换个皇帝、换个王朝,未必不能给。

 

 

第335章 向苏十二捅刀

  七日公祭顺利结束,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却犹如慢慢发酵的酒曲,将气味渗透进了每一条市井巷陌之间。

  “隔代遗传”成为京城的百姓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词,再有人私下里说起太皇太后昔年的丑闻,影射先帝与今上并非龙种时,就会遭遇旁人的嘲弄:

  你是没见过当今圣上长得有多像显祖皇帝?这要不是亲祖孙,我脑袋摘下来给你。

  太皇太后年轻时偷人?那又如何,她又不坐龙椅,只要生的儿子是龙种就行。再说了,女子守不守妇道是自家男人的事,将来她去了显祖皇帝身边是要挨罚受刑的,你一介布衣咸吃萝卜淡操什么心?

  类似的论调逐渐压倒了之前的诸多流言,从各地锦衣卫探子陆续传回的信息看,其他府城的情况也差不多。

  公祭之后,官府张榜告示,将妖书案定性为真空教妖言惑众、意图谋逆的又一恶行,至此民间舆论出现了明显的反转,且从府城向广大的州县扩散。

  苏晏的计策奏效了,只是受限于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舆情引导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覆盖全国。但至少在天子脚下的京城,龙脉疑云的阴霾开始散去。

  对此苏晏终于能稍微松口气。他希望自己能为朱槿隚、朱贺霖父子扫出一片晴天,更重要的是在将来的史书上,不让两代帝王留下正统与合法性存疑的污点。

  朱贺霖很高兴,深居东苑的太皇太后却气个半死。

  ——辟谣了没错,却只是为她儿子与孙子的血统正名,而非为她本人的清誉。派去市井间当耳目的宫人们回来时,都不敢转述那些绘声绘色的“秦王妃卅载春闺秘史”,生怕把她活活气厥过去。

  太皇太后怀疑由苏晏一手策划的“辟谣”,根本就是故意牺牲她的名声,好换取这个真相在民众心目中的可信度。于是她忍无可忍想找大孙子要个说法。

  朱贺霖料到她会闹事,百般托词不见。太皇太后受此打击,郁怒攻心,一病不起。

  祖母生病,按理说儿孙要床前侍疾。可朱贺霖哪里是那种为了礼法而憋屈自己的人,说不去就不去,难免引得朝中的卫道士们扛出孝道大旗好一通规谏。

  朱贺霖不能公然违背孝道,也不能不给这些皓首老臣们面子,只好捏着鼻子表示受教了,回头给太皇太后问安、送礼、端了几碗汤药,气鼓鼓地回殿,找苏晏来陪着用茶点,顺道吐槽。

  苏晏听完大笑。

  朱贺霖瞪他:“我这都憋屈死了,你还笑!”

  苏晏反问:“为什么不笑?非但我笑,你也该笑一笑。”

  “什么意思?”

  “在争储夺位的这场斗争中,你是胜者,她是败者。胜者对败者的所有宽容、怜悯,甚至必要时放低姿态,都是一种施恩,因为胜者知道,败者已经一无所有。”苏晏给他递了一块豌豆黄,“说起来,你表现得越孝顺,她这心里就越不是滋味。你在她面前晃来晃去地硌硬她,回头还赚取朝野一片‘圣上仁孝’的颂扬之声,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笑的事吗?”

  ——原来皇帝还得这么当!朱贺霖回想起父皇平日里几乎无懈可击的做派,似乎从中窥见了某种为君的艺术。

  “现在不憋屈了吧?”苏晏笑问。

  非但不憋屈,还觉得挺解气。但朱贺霖绷起了脸,嘴角压出一道三分不快、七分委屈的折线:“怎么不憋屈?朕大好青年,夜夜孤枕难眠,只能一遍遍地回味你我水乳交融的那夜,白日里又得面对你一本正经的脸,那滋味有多难熬,难道你不知道也不在乎?苏卿,你一点都不爱朕,还说什么‘臣心一片磁针石’‘提携玉龙为君死’,分明是诈骗!”

  苏晏指尖捏着半枚豌豆黄,笑僵在了脸上。

  “……小爷,你讲点道理,这诗句说的是忠君报国,我怎么就成诈骗了?”

  “古人云‘君臣德合,鱼水斯同’,你连鱼水之欢都吝于给朕,忠的哪门子君?”

  这位小爷一旦进入胡搅蛮缠状态,就没道理可讲了,苏晏一口咽下嘴里的豌豆黄,含糊道:“债贱!”起身拔腿就走。

  见对方这副对他避之如虎的模样,朱贺霖心头憋闷许久的怒火猛地烧起来,一把攥住苏晏的手腕,将人猛地拽入自己怀中:“朕允许你走了么?怎么,想抗旨?”

  苏晏被他的胳膊箍着挣不脱,无奈道:“好了,适可而止吧小爷。咱们刚才不还聊得好好的,只要不涉及私情,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君臣鱼水,何必自寻烦恼呢。”

  朱贺霖面露悍然之色:“我们之间的关系,凭什么只能由你一人来认定?你说君臣就君臣?你说师徒就师徒?苏清河,你怕不是忘了——要说雷池,你我已经趟过,要说禁线,你我也已经越过,如今还想装着无事发生,可能吗?”

  他将苏晏挣扎的双臂紧紧捉住。苏晏一个趔趄,整个后背压在圆桌上,把盘中未吃完的豌豆黄都压扁了。

  朱贺霖向前倾,定定地注视苏晏,眼神像暴雨后的江面,用惊涛怒浪掩着水底深处的不甘与疼痛、狂烈与决绝。

  他俯身在苏晏耳边,沉声道:“奉先殿一夜,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也不相信你就真的能忘干净。你敢对着天地良心发誓说,那一夜对你毫无影响,而你对我朱贺霖亦是毫无感觉?”

  苏晏一时语塞。

  片刻后,他方才说:“有约在先,情债两清。我意已决,君无戏言。”

  朱贺霖盯着他的眼睛看,苏晏先一步移开了目光。

  又一次被无情拒绝。不过这次似乎有些不同……朱贺霖恍然地想,一贯伶牙俐齿的清河,这次竟没能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这意味着什么?

  -

  通政司,新升任的右通政崔锦屏正在桌案后,整理从各地上呈朝廷的奏本。

  这些通过“马上飞递”送到京城的各地消息,连同在京官员们的奏本,一起汇聚到通政司这个信息枢纽中心兼中转站。奏本经过分类整理后,要么上送内阁,要么在早朝上统一呈给皇帝。

  在茶楼上与苏晏撕破脸后,崔锦屏这几日有些神情不属,总在做事时忽然走神,没两下又蓦然清醒过来,暗恼地低骂一句:都是苏十二的错!

  “——通证大人!”一名小吏脚步匆匆地走进廨舍,将手上捧的一叠奏本放在桌面,取了最顶端那本直接递给崔锦屏,“于阁老的奏本,从大名府八百里加急抵京的,下官不敢耽搁,立刻给送来了。”

  崔锦屏当即打开奏本,快速浏览完,脸色丕变。

  “于阁老奉命提督军务,正率京军在北直隶剿匪,此次用上了八百里急递,想是事态紧急。通政大人,是否让下官将此奏本即刻送往内阁?”

  崔锦屏转念一想,说道:“我正好要去一趟内阁,这便顺道带去。你就留在此处,替我整理桌上这些奏本,分门别类放好。”

  上司这么说了,小吏也乐得少跑一趟腿,便满口应承。

  崔锦屏将奏本揣如怀中,出了通政司大门,坐上马车吩咐车夫:“去午门——”

  午门往内,右手边就是阁臣办公所在文渊阁。

  马车刚行驶了几步,崔锦屏突然改口道:“不,去谢阁老家!”

  谢时燕被过量回春丹掏空的身体,经过大夫的精心诊治,最近刚有些气色。每旬逢三、六、九日的早朝倒是会参加,但其他时候大都打着养病的旗号在家休息,不怎么待在内阁的办公之处。

  崔锦屏匆匆赶到谢府,下人通报后领他去见谢阁老。

  见面第一句,他就对谢时燕说道:“于阁老新来了一封奏本。”

  谢时燕有些不耐烦:“照例呈交内阁便是,何必单独来禀报老夫。老夫尚在休养,不宜过多操心费神。”

  崔锦屏接着道:“说的是戚敬塘的事。”

  谢时燕一听这个名字就冒火:“你觉得老夫会很热衷于了解一个差点药死我的贼小子立了什么军功?”

  “并非军功,而是大祸。”崔锦屏的嗓子因为紧张与兴奋而干涩,声音便显出了些尖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42 , Processed in 0.04304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