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 650 页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报国寺中观汤羹,今日方知我是我。”

 

徐凤年看着争辩的二人,他也是熟读佛经的人,不由唱和道。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徐凤年说得是他对佛家理念深信不疑,如何不能证得大金刚之境,可见信为第一皈依之法。

 

徐脂虎一开始不明白徐凤年究竟发生了何事,得闻李淳罡点破,才知自己弟弟得了许宗甲的点化,就在刚刚有所顿悟,竟然成就了大金刚之境,顿时喜笑颜开,又见三人在那辩论,徐脂虎也是从小信佛之人,也不由的也是开口随了一句。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若得如是定,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这句话出自《顿悟入道要门论》,说的是人人皆有佛性,皆能得悟成佛。

 

许宗甲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徐脂虎,没想到她对佛家经典也有如此深的领悟。要知道北凉徐骁的三位子女中,徐凤年成了日后的北凉王,天下第一高手,徐渭熊乃是上阴学宫不世出的天才,惊才绝艳,只有徐脂虎存在感不强,不成器,虽有个最美是红衣的美誉,但是大半还是因为洪洗象的缘故,才被人记住。

 

许宗甲今日在报国寺中吃到了平日里不曾品尝到的美味素斋,又有几人参禅论道,也是兴致大发,再次说道。

 

“心内无染,虔诚皈依,善恶一边,得悟生死,怎么不可见性成道,得以圆满成佛!”

 

李淳罡细细品味了一番众人的观点,不由哑言,颇为郁闷的点点头,认可了许宗甲的说法,感慨的说道。

 

“你这说法倒是和两禅寺的白衣僧人李当心有些相似,他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喝酒娶妻,再后来,就有了离经叛道的顿悟。”

 

许宗甲自然知晓白衣僧人的名头,对他颇为赞许。

 

“这天下寺庙虽多,僧侣更是数不胜数,也就两禅寺的李当心算得上一个真和尚!”

 

这话评价太高,即使是李淳罡也不敢应和,毕竟除了两禅寺,还有烂陀山,报国寺等等名山古刹,有名望的高僧更是不少,而李当心因为荒唐的举动,导致如今在禅林中声名狼藉,被称为邪魔外道,人人喊打。

 

徐凤年倒是对许宗甲如此高评价的李当心极为感兴趣,他从未见过许宗甲如此评价一个人,这说明这个人的确有着他人所不及的智慧和实力,才能得到许宗甲如此夸赞,怎么不想见识一下这位当世唯一的真和尚。

 

许宗甲扫了一眼讳莫如深的李淳罡,知道他顾忌天下佛门高僧,儒释道作为天下三大教,高手如云,信众极多,即便是李淳罡也要忌惮三分,不敢多言。

 

许宗甲顿时谈兴大减,寂寥感叹道。

 

“世人多三障,何日证禅定?”

 

三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

 

许宗甲这里说的禅定是指四禅八定,盖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则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皆称为定。四禅又作四静虑、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又若区别色界及无色界之禅定,则色界之禅定“定、慧均等”,无色界之禅定,其相微细而“定多慧少”。

 

众人听得许宗甲的感慨,不由默然,滚滚红尘,哪里是那般容易超脱的,即使如李淳罡有着百岁之龄,也依旧看不透人世间的情爱名利,心境有缺,不得圆满,何论其他凡夫俗子之流。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王霸之辩,穷酸书生

 

一时间禅房内,寂静无声,此时的徐凤年才知道许宗甲内心的寂寥,虽然他修为高深,境界更是深不可测,但是天下俯眼望去,竟无一人可以坐而论道,如果不孤寂。

 

李淳罡已经天下最顶尖的高手了,境界高深,乃是剑道甲首,依然跟不上许宗甲的境界,谈不了几句禅道。

 

徐凤年此时也明白了,不是许宗甲性子冷清,难以接近,而是众人和他相差太远,实在难以有共同语言,做不得他的道友,自然会产生一种距离感,觉得他超脱世俗,高不可攀。

 

众人吃过素斋之后,相约一起赏报国寺的牡丹,报国寺里大多数牡丹花期已过,姚黄魏紫两种贡品牡丹争芳斗艳的盛景不再,只留下一些品质相对平庸的仍有绽放,如叶里藏花导致风情清减的墨魁牡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报国寺牡丹比起北凉王府还是称得上辉煌,光是在寺中转悠赏景,就耗去一个半时辰。

 

许宗甲和徐凤年姐弟走在前面,姜泥与李淳罡走在最后,小泥人趁人不注意,摊开手心,偷看了眼满是汗水的铜钱,然后赶紧握紧,跟做贼一般。

 

装作左顾右看的李淳罡老剑神见得此幕,不由心中哀叹,这傻闺女,这辈子怕是都要被徐凤年那个奸诈小子吃得死死的了。

 

赏完了牡丹后,徐脂虎告知徐凤年,今日在报国寺内有一场王霸之辩,问他要不要去听一听,徐凤年想着无事,打发时间也好,欣然同意。

 

徐脂虎也是再三叮嘱徐凤年不得惹是生非,这才感到有些疲累,要去找一位相熟的道姑,品茶论道。寺庙中有着道姑,可谓是有些奇怪,听得许宗甲都满头雾水。

 

两朝天子皆崇道,上行下效,庄老学说又是江南道士子集团清谈话题的重要枝干,许多世族豪门的妇人都有潜心黄老的风雅习气,这道姑本名许慧扑,算是徐脂虎的半个闺房密友,大概是两女同为寡妇的缘故,这些年走得比较近,出自姑幕许氏嫡系,若非如此,也没办法在往来皆名流的报国寺山后独有几亩茶山。

 

只是连徐脂虎也不知的是,许慧扑就是卢白颉念念不忘之人,只是天不遂人愿,二人中间隔着许多世俗枷锁,此生算是白来一场了。

 

许宗甲和徐凤年一行人在报国寺内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寺外墙根的卧龙松下,有树荫有清泉,几人坐在泉边石头上,在酷暑中格外惬意。今日报国寺有一场盛况空前的王霸之辩,一般香客已经进不去寺内烧香拜佛,寺内几个僧侣在门口把关,除了熟面孔,一般人要递出名刺,身份足够,方可入内。

 

一名穷酸书生在寺外徘徊许久,日头正毒,很快就出了一身汗,估计是墙根泉水这边的众人锦衣华服,更有着侍卫护着,他不敢上前乘凉,在江南道,世族子孙连与寒门子弟同席而坐都视作奇耻大辱,那书生当然不敢自讨苦吃,只是实在熬不过大太阳熏烫,犹豫了半天,终于来到泉边离众人最远的地方蹲下,捧了一把水洗了洗脸,舒服至极,长呼出一口气。见众人并未出声,这才敢小心翼翼的坐下,在衣袖上擦了擦沾水的手,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默声诵读。

 

许宗甲和徐凤年瞥了一眼这位穷酸书生所读之书,竟然不是江南常见的书籍,而是北凉那边当朝大儒姚白峰的《四经章句集注》,看这书生唇语,更加有趣,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到了极点。

 

“一人之见,未必是圣人本旨,多有商量处。”

 

“空而无实,非解经正统!”

 

这书生倒是一个读书种子,不是人云亦云之辈,是将书读到了骨子里的人,对知识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只是这种人在江南道永无出头之日,泱州好清谈,重家世,正是士族的大本营,如何会有他一个寒门子弟的立足之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09 , Processed in 0.06250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