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在诸天有角色 - 第 864 页

于是,便有了诸多传言。有人说,这一关键性的诏书乃是曹太后前日酒后误签,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诏书内容,但后悔已经晚了。另一传说则称,太后手诏的出台,是大臣韩琦等人交结太后身边的宦官,最终说服了太后。但无论如何,白纸黑字,太后是不能抵赖的。不管曹太后的诏书是否出于情愿,却正合官家的心意,便立刻下诏停止讨论。同时又将宰执们召来,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绪,以稳定时局。

 

为了生父死后的名分,官家绞尽脑汁,用了各种手段,耗费了18个月的光阴,最终达到了目的。其实,“濮议”并非单纯的礼法之争,而是官家借此清除异己,向太后夺权的手段罢了。韩大相公等掌握实权的宰执们考虑仁宗已死,太后已无能为力,他们才会一心一意地拥戴官家,帮着官家和太后争斗。

 

西夏兴兵之后,官家此时已经成功占据了朝堂优势,得知了西夏十五万大军犯边,顿时惊醒,连忙召集宰执和英国公、顾廷烨等将领议事,最终经过讨论,以英国公为主帅,顾廷烨为副帅,率领二十万大军支援西北,共抗西夏。

 

延州。

 

永兴军路西北军五万大军,半月之内,已经成功的抵挡了西夏大军的十几次攻城,再一次的将其击退,西夏军留下了几千具尸体,这才鸣金收兵。

 

一开始,西夏进攻凶猛,倾全力要将延州攻下,李湛亲上城墙,手持强弓,一举射杀了一十八位西夏将领,这才将西夏人下退,此后西夏攻势锐减,到了如今,西夏军已经显现疲态。

 

李湛站在城头,仰头看着天色,若有所思,有向着远方西夏军营看去,见其守备松懈,不由大喜,下了墙头,擂鼓聚将,开始了布置。

 

“我夜观天象,今晚子夜风向会大变,西北风会变为东南风,西夏大营正好位于我们西北方向。而且,西夏多日攻城未果,又轻视我军,所以营寨防备松懈,我决定,今晚亲率四万兵马出城,夜袭敌营,趁机纵火,烧掉敌营粮草,一举击溃敌军!”

 

张英等人经过了和李湛一年多的相处,对他都极为敬服,纷纷请命。

 

李湛见军心可用,连忙做出布置,准备夜袭敌营。

 

李湛让士兵抓紧时间休息,并且让五千骑兵马匹的马蹄上裹上棉布,马嘴套上网套,准备三更造饭四更发动夜袭。

 

治平二年,冬月初八,四更十分。

 

西北四路制置使、招讨使,枢密院枢密使李湛,亲率五千骑兵夜袭西夏大营,纵火烧掉了敌营粮草,一人挑杀敌将三十余人,所向无敌,西夏军营大乱,士气全无,四处奔逃,宋军四万五千主力军随即冲入敌营,一举击溃西夏兵马,并且一路追杀,连破夏、银、绥、宥等州府,一路打到了兴庆府,斩敌虏获二十余万人,缴获辎重无数,战马八万多匹,牛羊无数。

 

而朝廷支援的兵马,只能一路追赶,分流驻扎到李湛所破城池,完全成了后勤兵,一点战绩都没有捞到。

 

西夏此战损失兵马占全国兵马的一半,实力大损,和宋朝之间攻守易势,无奈只能全力防守。

 

而枢密使李湛因为功劳过大,官家不得不将其召回汴京,命英国公和顾廷烨继续保持对西夏的进攻,收复失地。永兴军路将领十分不满官家作为,却又碍于君命不得不从,尊英国公为帅,顾廷烨为副帅,在其帐下听命。

 

汴京城外十里地,官家和诸位相公早早的就等在了此处。

 

李湛此次大破西夏,斩杀、俘虏二十余万人,收复失地无数,立下赫赫战功,即使是官家面对着本朝从未有过的大胜,也不得不出城十里迎接李湛,以示器重。

 

 

------------

 

第八十二章 李湛封侯

 

李湛带着一部分受赏将士,向着汴京城外奔来,远远就看到了满朝文武相迎,更是有着官家銮驾,顿时一惊。

 

李湛挥手示意,所有将士行动如一,勒停了所有战马,整齐划一,俨如一人。

 

官家见此不由一愣,他不是没有见过禁卫军中的将士平日操练,和李湛等人将士完全不能相比。

 

官家其实将李湛派往西北坐镇,也是派了皇城司中的探子监视过李湛,自然知道他在西北练兵,但是从未想过居然会有如此成效,见众将士整齐划一,几乎同时翻身下马,队列严整,井然有序,迈着同样的步伐向着自己等人走来,心中暗叹,果然是天下强军,李湛之才不负先帝所言,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李湛来到官家仪仗队前,躬身行礼,朗声道。

 

“臣不知御驾到此,惊扰了官家,实在有罪!”

 

官家连忙向前走来,亲手将李湛扶起,圆润的脸上满是欣喜和高兴,往日和李湛之间的不和龌龊全都抛之脑后了,李湛虽然和官家因为皇考之事争吵多次,但是如今皇考之事已经尘埃落定,李湛又为他送上了一份大礼,将西夏人打的抱头鼠窜,20万大军已经兵临西夏国都城下,官家自然是将李湛当做了国之柱石,不愿在和李湛君臣不和。

 

官家看着比之一年前黑了许多的李湛,多少有些愧疚,当初他算是无故将李湛贬谪,虽然未曾将他的官职撤了,但是确实让他这位枢密使和中书侍郎远离了中枢,成了一位边臣,算是做得极为不地道,后悔道。

 

“此次多亏爱卿,运筹帷幄,一举击溃西夏大军,为我大宋扬威,让朕心中大慰!”

 

李湛看了一眼官家,心中对他还是有些芥蒂的,不是因为贬谪自己,而是为了尊舒王为皇考之事,多少有些忘恩负义,让心有坚持的李湛,心中不满,但是如今皇考之事已经尘埃落定,他也无力回天,不得不表示沉默。

 

李湛看着眼中多少带着和解和真诚的官家,心中一叹,开口说道。

 

“官家隆恩,臣愧不敢当!”

 

李湛既然开口,自然是君臣和睦,众臣都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可是十分清楚,当初李湛离京乃是被排挤而走,如今携大胜之威回归,自然是怕李湛继续和官家争吵,闹出笑话来。

 

官家估计也是心中提心吊胆的,见李湛开口长舒了一口气,这才手牵着李湛的小臂,将他拉上御驾,一起同坐。

 

众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君臣同坐,这是示恩,也是向太后等人示威,表示君臣和睦,亲密无间。

 

御驾慢慢启动,众臣跟随其后,向着宫中走去。

 

皇宫主殿,大庆殿。

 

官家端坐上首,太后垂帘听政,文武百官分列左右。

 

李湛站在中间道路之上,躬身听封。

 

面对着本朝百年未有之大盛,对主将李湛封赏极厚,未让所有人失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14 , Processed in 0.06978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