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35 页

  越南战争。现在越南怎么样了?

  1960年,越南南部打得越来越厉害了。

  1954年日内瓦条约签署后,1955年1月起,美国将“美驻印支军事顾问团”改为“美驻南越军事援助顾问团”,但性质其实没多大变化。

  这个军事顾问团最初的人数是650人,到1959年小幅度增加到900人,但此时这个顾问团本质上还真的是顾问团,帮助南越军队训练、有时候搞一下情报工作。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制定决议,决定武装统一越南。中国和苏联对这一决议表示支持。

  制定这个决议之后,越共就从北方派遣大批干部和军官,渗透进入南方。

  1960年1月17日,南越槟椥省发生起义,北方来的越共干部和军官把当地民众组织起来,并且从北方得到了武器弹药的支持,只用了2天就把槟椥省最大的一个南越军据点攻克了。这个据点里有6名美军军官,幸亏这6个人跑路及时,才没有被俘或被打死。

  槟椥省起义让美国和南越吴廷琰政权都感到巨大的威胁。简单调查就发现,北越干部进入南越后,几乎自由地穿行于南越的农村中,发动群众组织青壮年,而南越政府军下乡的搜捕和围剿几乎没有效果,这些人隐藏在民众当中,民众又不配合政府军,结果就是一个人都抓不到。

  五角大楼迅速为南越政权制定了把农村稳定下来的方法:战略村。

  要执行战略村计划,光靠南越军队可不够。美国人早就知道南越军队不但腐败,还有很多部队已被越共渗透了。让他们去执行战略村计划,那肯定到处都是漏子。

  于是,1960年3月,美国宣布向越南派遣3500名军人,这3500人可不是军事顾问团了,(虽然还号称是军事顾问团)实际上就是参谋及作战人员。

  这是对1954年日内瓦和约的明显违背,但日内瓦和约并非联合国安理会促成的,而是当事各国自己签署的,因此,管不着。不过中国还是在安理会上提起了对“美国破坏中南半岛和平”的谴责提案。

  然后被美国一票否决。

  三天之后,中国否决了泰国-柬埔寨边境冲突中,泰国谴责柬埔寨率先发动挑衅的提案。理由是泰国接受美国驻军,造成了该地区——整个中南半岛的不稳定。

  1960年的越南,正在全面战争(其实整个越南战争都可以浓缩精炼成——在美国介入下的南越地区的全面内战)的大道上疾驰。艾森豪威尔非常明白越南南北矛盾激化意味着什么,他在他的任期内都在竭力避免美国全面卷入,因为这就等于一个不亚于朝鲜战争的巨大窟窿,几十万美军和无数的军费都要被牵制在这里。

  但是,今年是美国大选年,艾森豪威尔已经连任了两届,下一届如果现在的副总统尼克松没能当选,上来个民主党的二愣子,那越南今后发展成什么样真不好说。

  美军增兵3500人还产生了另一个后果:这是明显违反日内瓦和约的行为,在日内瓦的和约监督执行委员会那里都是无法解释的,因此,此次事件之后,中国和苏联开始公开向北越输送武器、弹药、物资,总之北越所需的一切援助。

  在此之前,中国和苏联其实都在遵守日内瓦和约“不向中南半岛输送重型武器”的条款,要送也只能偷偷地送,就是只送1955年以前生产的武器,这样被抓包也没关系,只要不是在边境被现场抓到,都可以解释为“这些武器日内瓦和约签署的时候就已经在越南了”。

  1960年3月,第一批中国援助的装备从滇越铁路运抵河内:2套红旗-1B防空导弹系统。

  操作人员是一半的北越士兵、一半的解放军士兵。中国援助北越是早就有计划的,因为中央不靠未来文件就能推测出来,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他必然要在南越死死撑住,不会轻易撤走。从1955年起,越共选调的军事人员陆续进入昆明和桂林的军校学习,1958年中国自己搞定防空导弹后,越共又抽调了一批中学以上文化的士兵到中国学防空系统的操纵。

  现在,第一批防空导弹部队人员已经培训完毕,可以随着援助的防空导弹一起回国了。

  从第二个公文包披露的信息,中央更详细地了解了越南战争的全过程:

  南越政权越来越不稳定,不想失去这个反共桥头堡的美国对南越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美国海陆空一齐下场,由美国大兵直面越共游击队。

  中国和苏联均对北越予以大力支持,美国在越南陷入泥潭。

  从1965年开始,中国对北越的援助物资中技术含量逐渐提高,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夜视仪等等特别适合山地作战的、技术性能不亚于美军同期水准的武器陆续亮相,甚至在一次游击队的突袭中获得了超级大战果:美军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

  尼克松上台之后,宣布要“越南战争越南化”,逐步减少美军在越南的投入,到1974年美军全部撤军。但这11年的战争让美国特别受伤,巨额军费、大量人员伤亡、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对美国政府以及美国的整个冷战政策的极度不信任,交织在一起,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机,冷战形势一下攻守转换。

  1969年,尼克松为了尽快从越南抽身,还大大改善了和中国的关系。此前两国虽然已经建交,但是关系相当“冷漠”,而从1969年起,美国逐渐开始取消以前的西太平洋封锁对峙策略,作为美国愿意停止越南战争的姿态,做给中国看。

  在战争结束后,由于越南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太过可怕,而且苏联见到仗打完了直接走人,战后越南经济恢复和重建就全落在了中国头上。但是,在苏联眼里是烧钱无底洞的重建工作,在中国这里成了巨大的商机和长期投资机会。当1976年越南统一并实现国内和平之后,中国国营民营企业一起上,几乎承包了此后10年中国的建筑工程出口。

  而经过了10年时间,越南经济在80年代中后期重新立起来之后,就成了“中华经济圈”里面的一个成员。越南的港口向中国开放,国内投资向中国开放,铁路从北京通到南宁再一直通到西贡,其中南宁到西贡段的铁路完全就是中国投资建造(重建)的,火车站的标志牌都是中越双语。

  因此,从中国利益甚至从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来说,越南战争是好事。

  当然对越南不是好事……北越在战争中死亡的正规军和游击队多达110万人,南越的正规军和平民死亡数也不在这个数字之下。

  经过反复权衡,中央书记处在1960年初做出了决定:既然越南战争无法避免,那么,就在这个时间线,再打一次抗美援越吧。

 

第十九章,一定要阻止中国获得原子弹呀……

  美军向越南增兵3500人、建立空军基地,这本来是越南局势严重恶化的信号,按常理,中国和美国应该马上在各个渠道开撕才对。

  但1960年3到4月,中国和美国竟然表现得非常“克制”。

  美国在安理会使用一次否决权,把谴责自己的提案掐死,然后就没有了。中国的报复措施,竟然仅仅是搅黄了美国的小弟的一件事。而美国没有针对中国的报复采取“反报复”。

  相反,中美之间缓和的速度……快得让常凯申都有点心惊胆战。

  3月20日,中国释放去年西藏平叛战斗中抓获的那名美国CIA雇员、美国陆军约克少校。美国“解锁”中方联合国人员的自由流通。现在中国派出的工作人员可以自由入境美国轮替了,中方在联合国工作的人员也不像以前那样只准在纽约曼哈顿岛活动,而是可以离开纽约到美国各州自由溜达。

  这就等于,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可以把中国驻联合国工作人员当做中美之间交流传话的外交人员使用。

  另外还有一个传闻,中国和美国似乎打算建立官方的常设联络机构,据说中国现在派往纽约的联合国工作人员里面有一组人就是中国的联络组,他们会悄悄到华盛顿找个房子,租下来做联络处,以后说不定会升级为使领馆,而美国马上也要向北京派出一组同样性质的人员。

  擅长分析总结的英美媒体界马上找到了这件事的历史意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唯一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中国和美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建交。

  还有一个观点在英美的战略学术圈里流传,不过只是猜测,并没有找到实锤证据:由于艾森豪威尔的任期只剩下不到一年,艾克担心下一届总统玩脱(虽然尼克松也会参与竞选总统,但共和党连续当总统的时间太长了),因此想在离任前把今后美国的战略固定下来。

  即便下一届政府铁了心要改,但由于门槛被筑高了,因此也得多花些时间和成本。

  艾森豪威尔一直坚持以欧洲为美国的外交重心,主张在欧洲充分利用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对抗和遏制苏联。现在艾森豪威尔已经做到了建立北约为基础的欧洲军事力量,加强欧洲国家的政治联合,重新武装西德。

  在未来,美国应当沿着这条路,整合力量之后向东压迫,抓住下一个波匈事件的机会,削弱甚至瓦解苏联的东欧体系。如果有一两个东欧的华约国家从苏联的体系内脱离开来,就会引发雪崩效应,造成更多的华约国家不稳,甚至造成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稳。

  至于亚洲,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很明确的:亚洲除了日本皆穷逼,尤其是最近渐渐不稳的南北越更穷。美国只需抓住日本,守住第一岛链(其实日本本身就是第一岛链的链条头部),其他就不要管那么多了。

  但艾森豪威尔就是担心越南,因为在“防共”的政治正确指引下,搞不好美国的某些政客会不顾大局,向中南半岛直接投入美军作战部队。

  1960年3月美军向南越增援的3500人,已经是艾森豪威尔大砍一刀之后的结果了:本来五角大楼提出的方案是增兵8000人。

  艾森豪威尔否决了8000人方案,改成3500人,其实就是一座空军基地和一座前进陆军机场的编制,除了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之外,地面作战部队只有少量绿贝雷,主要用于防御机场。

  而五角大楼原打算是投放四千多美国陆军部队,其中包括两个完整的机械化营和700名绿贝雷,后者将会投入到战场中,协助南越军队执行战略村计划。如果采纳这个方案,等于美军在1960年就提前卷入了越南战争。

  如何保证自己卸任总统之后,美国也不那么容易陷入越南战争?艾森豪威尔想出的应对办法是解冻中美关系。

  让中美重新建立关系,有对话沟通的渠道,最好再用经贸关系把美国工商业中的某个阶层或某一行业与中国连在一起,以后就好说话得多。

  中国在华盛顿设立常设联络机构这个传闻也是真的。5名中方外交人员已低调在华盛顿落脚,并且开始工作了。

  事实证明美国之前纠结的一些事情都只是因为政治而纠结,一旦美国觉得想解决这些纠结,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

  比如1949年被没收的美国公司在华资产,直接采用美国政府补偿的方案就行了。

  因为根本就没多少钱。比如标准石油公司民国时在中国的分部,西安的一栋大楼,被中国没收了,核实价格是——17000美元。现在标准石油公司也不打算要西安分部了,就算再入中国也会盯着东北或华东,这俩地方的油田都比玉门大多了。

  此方案也就意味着哪个美国公司如果当年在中国损失了资产,那么就找美国政府要补偿,而不是起诉中国政府。这样就能维持中美关系一直比较“平和”。

  现在中国和美国要谈新的生意。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现在还不存在,只有关贸总协定,况且中国也没参加关贸总协定,1960年的中美贸易只能以1V1的方式逐个谈,进出口配额决定一切,关税反而不重要——后者是自由贸易的阶段才会起作用的杠杆措施。

  对于1961年的中美贸易,美方提出的配额是中国从美国购买1亿美元的商品,美国就给中国5000万美元的出口配额。

  中方认为这太不平衡了,贸易额对等难道不是常规操作吗?就算暂时中国进口量较多,那也应该是1亿美元VS8000万美元吧。

  美国表示,你们没什么东西是我必须的,中国和苏联的地大物博是假的,美国(加上他控制的经济殖民地)才是真的地大物博。你们中国大概也就纺织品在美国能卖出去。

  中方一时无语凝噎。

  后来又经过艰苦的谈判磋商,美方小升了中国的出口配额,允许1961年中国向美国出口6000万美元的货物,其中纺织品5000万美元,剩下那1000万美元是机电类-家电、小型电器、半导体产品,机械类、小型机械工具产品。

  而美国也做出了补充规定,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这1亿美元商品也是要有配额的,其中至少要购买价值3000万美元的小麦和玉米,此外汽车的进口总价必须达到2500万美元。

  剩下的那4500万美元就可以全部拿来从美国进口机械设备工业设备了吗?想得美。美国要求中国进口500万美元配额的阔落!

  其中可口可乐300万美元,百事200万美元。

  ……这个配额方案肯定是国会和美国商家、农场主在一起讨论之后的结果。

  粮食进口方面中国接受美国的配额。汽车进口中国原则上也同意2500万美元的额度,但在汽车种类细分方面提出了异议,中国表示你们建议的其中1000万美元用于进口家用小轿车,这根本吃不下。中国这2500万美元可能全用于购买卡车和各种工程车辆(在不违反巴统协议的基础上)。至于500万美元的阔落……

  中美贸易谈判结束后,双方对最终的结果都非常满意,都认为自己薅了对方的羊毛。

  官方谈定进出口总额和种类配额的贸易方式,不太容易直接由市场供需来刺激贸易量的增减,但会有间接的刺激效应。美国认为,中国拿到了性价比更高的工业品之后,后年、大后年会逐步考虑进口更多的美国产品,那时候别说1亿美元,每年10亿美元的出口额都小意思。

  而中国这边,从美国购买小麦和玉米本就是一项既定政策,一项不能提前让美国人知道底牌的既定政策。

  根据第二个公文包所披露的信息,1960、1961年中国多处遭灾导致农业减产。

  根据中央此前咨询气象学家的意见,人类活动和各种微扰动只会改变小的气候事件发生时间,大的走向是不会变的,比如华北地区1960年在原历史位面降水不足,那么无论怎么折腾,1960年都会是降水不足。

  减产没关系,加大粮食进口即可。如果中国多个农业产区遭灾的新闻传出去之后,中国政府再在国际市场套购粮食,就不免要受到坐地抬价的待遇,要多花钱。在1960年4月就把这件事就谈了,可以用最便宜的价格把小麦和玉米搞到手。

  而中国终于争取到了1000万美元的小工业品出口配额,这从长远来看意义非凡。正如刚才所说,即便是进出口配额制度,也是会受到市场供需的间接影响。中国货在美国能卖出去、而且很好卖,来年美国国内的商品零售企业就会施压,要求增加这一方面的进口。

  ……

  台北。

  “总统,美国……已经提出了逐步减少在台驻军数量的计划。”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20 , Processed in 0.03328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