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48 页

  沈飞制造了第一架歼-7,地面滑行测试状态良好,1961年年中可试飞。西飞制造了第一架轰-6,这个国产化率还有点低,基本可认为是苏联来件组装的,2月份刚刚试飞。中国还制造出了第一架直升机(虽然是活塞发动机的)、自行设计了一种很好用的初级教练机并且量产。

  长春一汽开始批量生产汽车,并且从1961年1月起,解放牌卡车的售价从15000元人民币下调到13500元,因为长春一汽的生产效率在逐步提高,生产成本在逐步下降。对了,当然还有59式中型坦克。

  船舶方面,中国1961年会熟练地仿制R级常规潜艇,刚刚开工了国产导弹驱逐舰,能建造1.7万吨货轮。由于苏联1.7万吨货轮的设计较为老旧,运输成本偏高,船舶工业局已经完成了一型3万吨的新货轮的设计方案,即将在江南厂开工。

  计算机与半导体方面……这方面中国的加速度是越来越快了。由科技小组带动起来的,四大电子集团都郑重地把集成电路作为未来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产品的发展重点方向。由此诞生的琳琅满目的产品大多与此原则有关。

  其中最重头的当然是——北电集团的超级计算机。

  预计到1962年1月,这台超级计算机诞生的时候,将稳坐世界最快计算机的宝座,并且与第二名的差距会达到1个数量级。

  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会进入亿次这一档,确切地说,可能会达到2.3亿次。

  超级计算机由闵乃大担纲总设计师。但闵乃大表示,要是没有李强三番五次地让他大开脑洞,反复要求提高技术指标,就连闵乃大本人,在1960年项目启动的时候,都不敢设计运算速度达到亿次的计算机……

 

第三十五章,六年之后才能实现的愿景

  在长征-1首发成功过去一个月后,DD-4(已被正式命名为东方-4)洲际导弹成功进行了全状态高弹道试射。

  导弹从东北大兴安岭某处的发射井起飞,向西飞行3600千米击中了新疆西部的导弹靶场。

  东方-4的射程是11000公里,靶场距离只有3600公里。而这枚东方-4的燃料是装足了的。

  所以,它——发射之后大角度一直爬升、爬升,最后爬升到了离地球8600公里的地方才往下掉。高弹道试射都是这样的。

  和拿来发射卫星相比,虽然也都测试了完全版的两级火箭发动机,但这枚东方-4带了一枚模拟弹头。导弹发射之后三个小时,窜上8600公里高的弹头终于重新掉了回来,弹头以近乎垂直的、天雷直劈的态势再入大气层,半个新疆外加吉尔吉斯斯坦加盟共和国的部分地区的居民都看到了一条亮线从天而降,扎向地面。

  回收弹头、回收仪器、解读数据。导弹模拟弹头记录的数据证明,这枚弹头的隔热层和蒸发层工作良好,如果这不是模拟弹头而是一枚真核弹的话,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核弹内部温度完全正常,震动不大于设计上限,因而绝对能按计划引爆。

  至于命中精度,是有点差,这一枚弹偏离靶心7450米。但这是高弹道试射。正常发射时洲际导弹半小时就击中目标了,这枚试射弹在太空中神游了3个小时,精度差一点再正常不过。

  洲际导弹的高弹道试射是整个导弹研制项目的倒数第二步,当然,如果国家条件不够,也可以认为这是最后一步,这一关过了,中央让导弹直接量产、部署,也没啥问题。

  高弹道试射能够99%模拟洲际导弹的发射和命中目标的过程。

  差的那1%,一个是弹头进入大气层的角度不同,正常飞行轨迹,导弹会以一个更斜的角度再入大气层,这就意味着弹头外表与大气摩擦的总时间会更长。不过隔热和蒸发散热材料的工作能力是很好计算的,基本上没问题。另一个是弹道不同,导弹装订的参数不同。

  在机电和晶体管时代,导弹装订参数不同就意味着弹上的小机电零件和晶体管电路都不太一样,但这个问题在东方-4上面不存在。

  东方-4采用了集成电路弹载计算机,包括一块数据处理芯片、一块模拟-数字处理芯片,一块协处理芯片,一块数据输出转换芯片,一块舵面控制芯片,以及2块存储容量256字节的存储(ROM)芯片。

  芯片够复杂的,可这些连带电路板,起来也就一个蛋糕盒那么大,就构成了一个弹载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的ROM芯片里还内置了导弹的制导程序。

  1958年上电发明了芯片,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是该有成熟产品推出了。虽然这时候芯片还比较贵,但用在洲际导弹上,这就不算什么。

  同一个月,美国试射了自己的第一枚民兵-1洲际导弹,固体推进剂固定发射井发射、单弹头。去年9月,苏联试射了第一枚全状态的R-9洲际导弹,液体推进剂固定发射井发射、单弹头。

  美国告别了初代不成熟的阿特拉斯(宇宙神)和大力神,终于推出了成熟的洲际导弹。

  苏联也摆脱了R-7系列(这玩意还是做运载火箭比较合适),拿到了R-9这种成熟可靠的型号。

  中国……中国的第一型洲际导弹就是成熟可靠、可建立战略威慑能力的型号。

  而且,由钱学森拍板的DD-4(东方-4)洲际导弹立项,是在中央收到第二个公文包之前。

  ……

  “洲际导弹的全射程试射,最大的困难不在航天和导弹部门,而在海军,在船舶部门。”

  1961年3月,聂荣臻召开3.5会议,讨论国家的战略核力量后续的建设工作。

  洲际导弹的全程弹道测试是接下来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正如刚才所说,中央决定在高弹道试射成功之后就量产东方-4,第一批生产3枚,但最终东方-4必须要经过全程弹道测试,可以晚几年进行,但不能不搞。

  聂荣臻:“东方-4射程一万一千公里,国境内没那么大地儿,必须向海上发射。而我们现在与英美等国在军事上仍然存在对峙,向海上发射时,弹头打捞海域必须有我们的海军力量存在,而且这支舰队规模还不能太小,要预防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现在海军只有一艘‘广东’号巡洋舰,不够。”

  肖劲光:“是的,我们反复考虑过,海军还做过推演,要达到遮断海域安全打捞弹头的程度,需要1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而我们从苏联引进的07型驱逐舰续航力和适航性都不足,不能做远洋航行,只有正在建造的051型驱逐舰可以航行到南太平洋。”

  二炮司令员王秉璋:“除了军舰要够多,你们还得想办法搞定舰载直升机,当然,不一定是军舰搭载,在补给舰、支援舰和航天测控船上面搭载直升机也都可以。”

  肖劲光:“这方面我们和苏联联系了,他们表示可以卖给我们卡-15,还可以代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和引导员。另外就是,我们打算在051B型驱逐舰上也设直升机平台。”

  王炳章:“肖司令员,说起来这件事挺着急的,你们海军……船舶工业系统,能不能军舰造得快一点?60年开工了两艘051,然后就不接着往下造了,说什么要‘多试少造’,一个型号一个型号地改进,改进一次造两条,你们就不能一口气造6条051吗?”

  肖劲光:“我们驱逐舰设计还刚刚吃透苏联56型的设计,而56型在现在国际上已经不算是最先进的驱逐舰了,海军也得尽快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不能光你们战略导弹在发展,海军不发展吧。而且051的雷达不是什么好雷达,051B上会用更好的对空警戒雷达,用051B来给导弹试射船队护航,一艘船就能管两倍面积的海域和空域。”

  王炳章:“二炮这边的意思是,五年之后,一定要出海搞全程弹道测试了。再晚我们第二代洲际导弹也都要出来了,如果到那时候还没有拿到一个全程弹道测试的数据,第二代洲际导弹就不太好设计。”

  聂荣臻:“肖司令员,你们驱逐舰发展路线是什么,各型号的时间表如何,有调整的空间吗?”

  肖劲光:“051,造两艘,今年下半年下水,明年交付服役。051B,放大舰体,加强反潜能力,能搭载直升机,这个预定是明年开工两艘。远期的是051C,在051B的基础上继续放大,增加舰空导弹系统,因为舰空导弹设计院还没有搞出导弹的发射系统,因此051C的设计方案还没有最后完成。”

  聂荣臻:“舰空导弹不是都打了自控测试弹了吗?”

  肖劲光:“聂帅,就是你去设计院考察的时候指导了他们的设计工作,原来的倾斜式发射架被推翻了,要上什么垂发系统,这不他们设计院又在鸡飞狗跳地设计垂发单元和导弹助推器了嘛。”

  聂荣臻一拍脑门。

  这事,还真是他干的。

  谁让第二个公文包里面,那台平板计算机存的视频里有几个片段是海军万吨驱逐舰发射导弹的画面呢。

  王炳章:“肖司令员,要不,你们的051B就造4艘吧,多加两艘的订单,反正你们现在051也是同时在大连和上海开工的,两个地方的造船厂都具备了建造能力,加把油就可以两个城市开建4艘了。62年开工66年怎么也服役了,这样我们就能在66年凑6艘驱逐舰出去。”

  肖劲光:“051B也是过渡型号,真正的防空为主的导弹驱逐舰还得是051C,可能051C也未必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造太多的051B,没多大必要。”

  聂荣臻:“导弹方面,我想一下,设计院是在做两种型号的舰空导弹,一种近程,一种中远程。051B可以把那种原定护卫舰搭载的近程防空导弹给装上去。这样海军就不会觉得051B鸡肋了。然后,这种051B,就造4艘吧。”

  肖劲光:“这……”

  051就是56型驱逐舰的舰体,把鱼雷发射管换成了三联装海鹰-1反舰导弹。051B少许加长,大幅度加宽,后主炮撤掉换直升机平台,反舰导弹小幅度升级成海鹰-1B。

  直升机现在拟采用卡-15,这种直升机现在来看肯定很落后了,但在六十年代初期还算可以。051B上面装它,主要是为了应对现在美国到处乱窜的核潜艇的威胁。

  要再更改051B的设计,上近程防空导弹——好像也是可行的。国内研制的近程防空导弹以1959年国军在121空战时坠落在福建未爆的“响尾蛇”导弹为蓝本,加了个助推器,增加无线电指令制导模式,基本就可以用了。

  这种近程防空导弹性能真的比较一般,最大射程8公里,四联装倾斜发射,一次只能对付1个空中目标。优点是倾斜发射架体积重量都很小,051B前主炮后面的平台就可以装上去。

  3.5会议,经过聂帅的协调,二炮和海军达成了一致。新的计划表里面,洲际导弹全程弹道测试时间改在1967年,海军则在1962、1963年分两批开工4艘051B型驱逐舰,加上现在正在建造的2艘051原型,六艘驱逐舰加上旗舰“广东”号,差不多可以出去跑一圈了。

  1967年是二炮和航天部门所能容忍的最后期限了,按照计划,1968年,第二代洲际导弹可能就要进行飞行测试,在飞行测试之间,航天部门应该拿到全程弹道测试的数据,要不然导弹上的一些分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心里没底。

  在会议室的世界地图上,参谋人员根据聂帅的指示画出了一条长线。线段的起点在酒泉,然后向东南方向,飞出中国大陆、飞越台湾、菲律宾上空,扎向南太平洋。经过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群岛,终点在斐济以南。

  这是六年之后才能实现的愿景。这不仅是二炮的奋斗目标,也是海军的奋斗目标。

 

第三十六章,五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已经够了,不要再增加了

  “和苏联协商,我们需要和苏联协商关于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立刻!”

  “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如果印度也向苏联请求核技术的援助,世界人口最多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都拥有了核武器,那这个地球就永远和平不下来!”

  “迪安,您在联合国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会晤时,请务必提及此事。最好能够定下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我能和赫鲁晓夫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在一起谈谈核武器的扩散问题。美国和苏联不应该向世界其他国家转让核武器的制造技术,现在的所有已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也一样。”

  白宫的椭圆办公室,肯尼迪拿到了幕僚办公室整理的报告后,找来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

  白宫办公室整理的是中央情报局、洛斯阿莫斯实验室、西屋公司等几个机构对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分析报告。这枚原子弹爆炸之后,美国先是测出了它的当量,更详细的数据要等在巴基斯坦的美军基地取样,再对取样进行分析才能拿到。

  几个情报和研究机构的分析结果大同小异:

  中国爆炸的这枚原子弹,与苏联1951年在新地岛空投的一枚钚弹极其相似!

  不但当量基本一样(有些差异估计也是测量误差),爆炸后的放射性产物“配方”基本一致,非放射性产物的其他尘埃(包含了微量的原子弹弹体所用的材料)成分也高度一致。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苏联给予了全程的支持。

  ——不过这好像在情报界不是什么秘密。苏联公开说援助中国进行“和平”的核物理研究,私底下,中情局和MI6在过去三年都拿到了为数不少的间接情报,足以证实苏联曾向中国转让过核武器技术:

  苏联的核武器专家频繁访问中国;1957年开始交付中国的是一座可产钚的重水堆而非苏联科学院对外宣称的科学试验堆;苏联制造气体扩散机的重型机器厂在1957和1958年忙忙碌碌,但制造出来的这一套设备不知去向;苏联援助中国一座重化工厂的信息也被MI6拿到了。

  在过去的几年,美国的核武器存量一直冠绝世界,差距最大的时候,美国有两万多枚核弹,苏联不到两千枚,美国一国的核武器数量就占全球的85%以上。

  美国认为,这是苏联的核工厂设施较为落后、生产效率低、成品质量差的原因,此外也有苏联工业基础并不强大的原因,这让他们的核弹头数量肯定比不上美国。赫鲁晓夫掌握政权之后,推行对西方的缓和,把大量的工业能力用于改善民生,这又让苏联的核弹头年产量一直提不上去。

  所以苏联的逻辑是:既然我本国生产核弹头生产不过来,不如把核武器技术转让给中国,让中国也造一部分?

  或者更甚,中国的核武器用于防御东方,苏联的核武器瞄准欧洲和美国?

  这简直太鸡贼了吧。

  但是,中国已拥有核武器,这是事实没得改变了。

  现在美国该做的补救,是赶紧和苏联商定核不扩散条约。

  因为——印度现在贴上去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39 , Processed in 0.03274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