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49 页

  天天抱着苏联的大腿喊爸爸!

  一边对抱着苏联大腿喊爸爸,一边说,爸爸我也要核武器!

  也难怪印度有这样的想法。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和中国都在搞社会主义(问号,缓缓)。印度和中国一样,也和苏联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印度很自信苏联会转让核武器的另一个原因还包括,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也很好,两国没有什么巨大矛盾,苏联人不用为难——印度和中国一样是“新兴国家”,现在世界新兴国家的三驾马车之一。

  新德里的报纸几乎就差在头版公开呼吁“快,去求苏联给我们搞点原子弹”了。在莫斯科,印度驻苏联大使也找苏联外交部,态度认真地询问了这件事。

  印度的这些动向都被西方媒体报道了,这下美国更担心了。

  不过其实美国不用这么担心。因为苏联外交部回去请示了苏共主席团,三天后私下找到了印度大使,告诉他“苏联援建印度核武器工业,恐怕不太适宜”。

  印度大使眼泪汪汪地问为什么,苏联方面回答,苏联和中国是签过了盟约的“同盟关系”,而印度和苏联的关系是“利益高度一致的战略伙伴关系”。你仔细咀嚼这两个词组后面的意思,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还是更亲密一点是不是。

  反正苏联就不怎么打算向印度输出核技术。当然,既然印度满地打滚了,赫鲁晓夫还是得给两颗糖的:向印度出售了图-16中程轰炸机,中国用的也是这个;从1962年起,苏联帮助印度搞一条米格-21生产线,苏联工业部门1958~1961年一直在忙着在中国沈阳建一条米格-21的生产线,现在沈阳那边的生产线建立起来了,明年轮到你们印度!

  印度大使拿着这两颗糖走了。

  还好印度大使一直没离开过莫斯科。如果他在这时候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就会看见另一件事情,一件让印度人又长草的事情。

  3月15日,一艘16000吨外表坚固的大船靠上列宁格勒附近的码头,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船舶、1959年首航的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

  在去年整个冬天,“列宁”号都在苏联的北方海岸线工作,不停地压破冰层,给苏联北方冰封的港口打开航路。经过整整五个月的“工作季”,现在“列宁”号放假了,返回靠南一点的港口休息。

  从“列宁”号上下来的船员中,有17名中国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按照中苏两国的原子能合作协议,苏联除了手把手支援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还支援中国开展船用核动力的研究。这些支援包括:帮助中国建立一个核动力研究院,建立一个核锅炉和推进装置的生产联合体,以及,转让一型核反应堆的资料。

  这型核反应堆,就是“列宁”号上安装的OK-150核反应堆。

  OK-150虽然是苏联最早设计的初代船用反应堆,但作为一种压水堆,它该有的部件都有了,足可以开启中国方面相关的研究。单堆热功率9万千瓦,输出功率6000千瓦(稍微改进一下可以提高到7500千瓦),直接拿来驱动核潜艇好像也可以(就是体积偏大)。

  中国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上“列宁”号实习,就是为了熟悉这种反应堆的操作。

  这批人实习归来,会在莫斯科停留一下,然后回国。

  回国的列车就会附带一整节车厢的OK-150反应堆的全套图纸。

  ……

  腊斯克如愿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会晤。两人很快切入正题:核不扩散。

  美苏英是第一批进入核俱乐部的国家。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国际上并没有为核不扩散问题专门拟定什么条约,但三国都凭着“自觉”不让自己的核技术外泄。说是自觉其实也不恰当,应该是对这种大威力的终极武器的担忧。比如现在有一个盟国,你把原子弹技术转让给了他,谁知道再过几年、十几年,它还是不是你的盟友呢。

  英美对其他国家的核技术封锁、苏联在1957年以前对核技术转让的疑虑,大多就是基于此考虑。

  1960年法国、1961年中国,相继拥有了原子弹,核武器俱乐部的成员增加到5个。

  这5个国家,恰好也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腊斯克表示,地球上有5个国家有核武器已经足够了,不要再多了。葛罗米柯难得地同意了腊斯克的看法。葛罗米柯表示,核技术的转让今后应当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建议现在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苏美英法中,找个时间坐在一起谈谈限制核武器技术转让和输出的问题。

  作为当今世界的两极,葛罗米柯又建议,在五国会议举行之前,美国总统和苏联主席找个地方会一次面,美苏达成统一意见之后,再召开全体有核国家的会议。

  腊斯克和葛罗米柯接着又达成了另一条协议:1961年5~6月,维也纳会议,是讨论这个话题的最好时机,赫鲁晓夫主席一定会出席这次会议,希望到时候肯尼迪也来。

  “腊斯克,我们应该继续追问一件事情。”

  腊斯克回到华盛顿,肯尼迪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事。

  “腊斯克,五角大楼的将官们告诉我,应当追问葛罗米柯并让他做出‘不向其他国家转让氢弹技术’的保证。”

  腊斯克:“中国已经试爆了原子弹,虽然是仿制苏联的型号,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系统,就算以后苏联不再提供支持,中国在原子弹的基础上应该也会很快完成氢弹研制吧。”

  肯尼迪摇摇头:“并不是。美国氢弹的发明者,乌拉姆先生和泰勒先生给我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们说,当前世界的核武器扩散还有挽救的余地,那就是务必与苏联达成协议,苏联不向中国转让氢弹技术,我们与英国则不向法国转让氢弹技术。乌拉姆说,只要美苏都遵守这一协定,这个世界就将只有3个国家拥有氢弹。”

  腊斯克:“这个,我觉得应该由您在六月份的维也纳会晤中,与赫鲁晓夫主席面谈确定。或许在会议上你们就可以达成一个口头的君子协定。”

  肯尼迪:“我一定会让赫鲁晓夫让步的。……中国拥有核武器和卫星,已经让五角大楼的越南战略难以为继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稳住中国,不能让中国力量的增长成为越南北方的士气加成器和南方崩塌的导火索。”

  ……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轨运行两个月 获得重大科学发现》

  3月底,国内各报纸都报道了这个消息。

  东方红一号的轨道是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2368公里,比美国和苏联的初代人造卫星轨道高得多。和美国、苏联的初代人造卫星一样,东方红一号也担任着宇宙和地球周边观测的功能。它在循环播放国歌,让地面的无线电设备收听到。如果是用非常专业的设备收听国歌,分析国歌从几百上千公里的高度向地面发送的过程,就能发现其中的信号畸变。

  有畸变就说明卫星此刻的位置与地面之间,存在着一个电力辐射带——范·艾伦辐射带,它能干扰电磁信号。

  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回传的无线电波证实了范·艾伦辐射带的存在,而轨道的远地点更高的东方红一号,在回发无线电的时候发现了另一件事:

  范·艾伦辐射带是分层的。

 

第三十七章,来中国开工厂的南斯拉夫人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热度还未过去,苏联就使出了自己的王炸:

  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继世界首次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之后,苏联在航天领域再次领先一步,把人送上了太空。

  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结构其实很简单(简陋),全重4.7吨,返回地球的部分重2.4吨,基本就是一个单人闷罐子。因为太简陋,连装整体减速伞和减速火箭的空间都没有,飞船再入大气层,降到几千米的高度、速度也降低到安全限值之后,加加林打开闷罐子自己跳伞着陆,至于飞船就让他piaji摔地上就行。

  不过东方号飞船再简陋,也比美国马上就要发射的水星号飞船上档次。东方号飞船进入了近地轨道绕地球一圈,水星号其实是个亚轨道飞行轨迹。宇航员坐在里面,随火箭飞出冯·卡门线,进入太空,十几分钟之后又掉下去,不过这也算是“进入太空了”

  而且水星号还比东方号晚一个月。

  中国新的卫星发射项目、载人航天项目有没有?有的,不过不是在1961年。对运力浪费极大的长征-1运载火箭只打算发射一次,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仅此一枚,没有同型再发射第二枚的计划。

  不过东方红一号确实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对范·艾伦辐射带形状的补充说明基本上是1961年度的重大地球物理发现,并且,这个发现让苏联航天部门注意到之后,中国与苏联开始相互交换航天和地球物理数据。

  1961年航天/弹道导弹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

  真正专门用来发射卫星的长征-2运载火箭,11月底首飞。

  东方-4弹道导弹,下半年还要打一次高弹道试射,这是量产前的最后技术确定流程,主要变化是它的弹头重量和尺寸适配现在试爆的那枚原子弹——A01型。

  东方-3固体推进剂中程弹道导弹,终于过了最大的技术难关,今年4月起要进入密集试射了。

  东3才是钱学森以及二炮想要的中程弹道导弹,液体推进剂的东2实在是不行。

  但固体推进剂这可就是全新的领域了,在这方面,苏联也没法提供太多的帮助。当然,液体推进剂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也是在钱学森回国后,国内自己组织自己攒的。

  4月15日,东3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成功的全弹试射。导弹从靶场的发射架射出,拖着一道白烟钻上高空,然后折向西飞行,此时导弹试验场的所有人以及东3项目的派驻人员,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去年东3试射过三枚,有两枚在这个时候导弹爆炸了……

  好在这一枚东3确实争气,无论是光学观测还是雷达观测都证明导弹航迹保持稳定,冲出大气层后不久燃料烧尽进入惯性弹道阶段,这时候基本就可以宣布东3第二阶段的试射成功了。

  1960年的导弹试射老是爆炸,后来也查到了原因,就是固体推进剂有问题。

  回来检查推进剂的主要成分,不应该有问题,这种推进剂在其他的导弹上也用过。

  推进剂的配方,已经很保守了,在主燃料之外掺杂的缓燃或者抗压成分是经过考验的。

  弹体承压能力,反复计算过也测试过。

  所以,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药型柱的浇筑工艺。毕竟其他导弹都是小不点,这个东方-3可是直径1米多的大家伙。第三枚试射失败的导弹回收了比较完整的助推段,证明确实就是药型柱的浇筑有缺陷,导致发动机震爆。

  解决这个难题的是上海格鲁德化工机械工团,这是一家外国人开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是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的工业这么强?——有一些小类确实还是挺强的。比如这个化工机械公司,它提供给中国的推进剂浇筑专用设备、技术,是南斯拉夫1955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化工厂里包含的,现在又转手给了中国。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区别对待的关系,中国和苏联都拿不到这种设备。

  “尤拉诺维奇同志,十分感谢您参与到中国的国防工程,并在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东3二阶段试射成功后,在工业部门的总结/表彰会议上,钱学森、聂荣臻夸赞这家公司的主席伊维卡·尤拉诺维奇,并且给他们公司送了一面锦旗。

  尤拉诺维奇从聂帅手里接过锦旗,看着锦旗上写的“格鲁德工团”,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元帅同志,嗯,我们公司已经改组了,从格鲁德工团变成格鲁德-尤拉诺维奇有限公司了。”

  聂帅、钱学森:……

  从二·五开始,南斯拉夫人来中国开工厂办公司的越来越多。

  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就在尝试改善与南斯拉夫的关系。1956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出台,在社会主义其他阵营是引起了混乱,但在南斯拉夫这边倒是让苏南关系更加改善了一步,连带着与中国的关系也改善了。

  中国的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主要援助者是苏联,南斯拉夫没参与,南斯拉夫人是自愿来中国发展、开公司的。

  因为中国宣称兼容所有的公司制式,从国有独资企业、集体企业、民营、民营小微企业以及混合股份制企业全都包括在内。当然也就包容了南斯拉夫的工团制度企业。

  1950年,南斯拉夫开始提出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工人自我管理”概念,国家对企业的指令管理减少到最低。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变体,南斯拉夫的每个工厂、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全体工人,决策权也属于全体工人——工人委员会每一个人都有一票。

  当然,工厂的日常管理事务不可能事事都由工人投票表决,所以实际上是工人委员会选出管理层,然后对管理层进行监督。

  工厂运行起来,所获得的的利润出去国家税收提取的部分之外,其余全归工人,由工人委员会保证公平分配。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35 , Processed in 0.03108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