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55 页

  中国?允许外国投资?杜邦表示,既然中国允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投资,那涤纶肯定也行!

  杜邦公司的专员访问中国,先在北京与国务院洽谈,果然不出杜邦高层所料,中国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从政策上开放投资,但是涤纶生产线这个东西可以由中央直接批。实际上在中国人眼里,涤纶生产线可比可口可乐生产线重要得多。

  然后专员与国资委、外贸部洽谈,初步确定了在上海和天津这两个地方设厂生产。专员接着就去天津和上海各转了一圈。

  专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职员,四十年代就来过中国,十几年之后他再看,发现天津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已经完全变了样,已经基本上是一个正常的工业城市了。虽然城区当中的一些老区老街道还保持着十几年前的原貌,但城市扩展、建筑和道路不断外延,以连接郊区的各个工厂、居民区。

  在天津,专员还发现了涤纶生产的两种必备原料——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生产厂,这说明,如果杜邦在中国设厂生产涤纶,主要制造原料在中国就可以解决,不用什么特种化学品运输船从远远的地方运过来。

  再一仔细询问,专员发现了问题:乙二醇中国这边的出厂价倒是能接受,但是对苯二甲酸的出厂价格高,比北美高70%。而且,好像他们生产的对苯二甲酸纯度还不太够。

  这……也很简单,中国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厂比较落后。天津的对苯二甲酸生产厂用的是硝酸氧化法,这是最早研发出来的工业化生产对苯二甲酸的工艺,美国现在已经在淘汰着重工艺了,改用液相法。

  专员问中国这边,你们就不打算更新对苯二甲酸厂的工艺吗?这方面的生产工艺不属于杜邦,所以杜邦想卡也没法卡,而且,这种工厂1959年苏联买了一个回去,这说明它是可以卖到社会主义阵营的。

  中方的回答是:液相法生产对苯二甲酸的设备中国已经搞定了,明年就在上海设厂,天津厂也会在稍后的时候做技术改造。

  杜邦的专员从最直观的角度体会到了,中国的化工、机械设备的自研发能力不可小视。

  这让杜邦更坚定了“一定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要早”的策略。早进入可以挣快钱,未来如果涤纶的技术也被中国掌握了,那杜邦就只能凭借价格优势或者其他的优势在中国挣钱了。但是,由于现在进入得早,杜邦就可以多挣几年的钱。

  手握涤纶生产全套工艺专利的杜邦与中国签署的意向合同内容是:

  杜邦在上海和天津各投资建立一座涤纶工厂。

  涤纶工厂投产后,年产量各3万吨,杜邦需与下游厂商签订长效合同,保证此后每年都交付那么多的涤纶短丝、长丝,供给纺织工业部的涤纶棉纺厂。涤纶纺织厂用涤纶短丝、长丝纤维生产化纤纱,化纤纱再织布,织出来的涤纶(的确良)布再染色,染色之后提供给全国范围内的多家成衣厂,做衣服。

  杜邦在10年内不打算转让涤纶技术和涤纶设备。但是杜邦承诺,如果下一代涤纶生产工艺研发出来了,杜邦会同步更新设在中国的涤纶厂的设备。

  “贵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售过一套涤纶设备?所有的涤纶工厂都是由杜邦直接控制的?”洽谈的最后,回到北京的杜邦专员再度与外贸部设备引进司的哈副司长会谈。

  专员点头:“均由杜邦和杜邦的子公司控制,其中包括在英国的子公司,也就是在香港设厂生产涤纶纤维的公司。据说你们在香港-广州的涤纶纺织体系运作得不错。”

  哈副司长:“就是在香港-广州合作模式运转正常之后,我们才下定决心采取这种合作方式。”

  专员:“中国的棉花产量是满足不了中国纺织业的产能的,现在你们似乎就触碰到了棉花产量的上限,今后这一问题会愈发严重。很显然,你们需要化纤。杜邦虽然制定了10年之内不出售涤纶设备给无关公司的政策,但是杜邦在中国设厂的产能规划是不封顶的,你们需要多少涤纶长丝,我们就会生产多少。”

  哈副司长:“既然是10年,那我们可以好好期待10年之后……”

  专员:“我想现在该做的工作还是致力于这10年,用这10年时间把双方合作和磨合的程度不断向前推进。杜邦在日本、在香港、在欧洲和俄国都有不同的合作案例,其中有一部分可以为中国项目所借鉴,但有一些中国独有的情况,可能需要磨合。但不管怎样,磨合总比直接把我们赶出门要好,我说的是印度。”

  ……

  杜邦想打入印度市场。印度虽然棉花产量巨大,除了供应本国的纺织工业,最近已经开始出口棉花,但是——杜邦现在的工艺,生产涤纶、再生产布匹的综合成本已经低于棉纺织了。换句话说,在穷逼特多的印度,老百姓有可能因为买不起棉布和棉纺织服装,而转投涤纶。

  问题就是——印度特么的现在禁止外资进入!别的不说,在接受外资这一块,比中国还要封闭!

  这个要从印度独立后说起,那时候民族主义高涨的印度不知道哪根筋抽抽了,立法禁止一切外国资本在印度直接投资。

  于是,(在史实中)印度从1950年到1970年,国内没有白皮投资开的工厂,只有印度侨民算是例外(但这些人一般是双国籍,其中一个是印度籍,等于是绕过了投资禁令)。到后来印度的外资政策稍有放松,允许外资“间接”进入印度,操作方式是外资必须在印度国内找一个代理人。

  代理人不只是名义上控制这家外资公司,实际的生产、销售、质量管理、法律、劳资等事务,也都由代理人包办。西方人在印度投资,赚不赚钱要看他们在印度国内找的代理人或者说白手套水平高不高、关系硬不硬。

  如果白手套非常菜,就可能出大事故,而且还得当甩手掌柜的你也背锅,比如博帕尔。

  直到21世纪,印度放开了外国投资,现在外国资本可以不找代理人直接进入印度了,可印度的投资环境仍然是糟糕得很。几十年的传统习惯,让印度人形成了“只要是外资在印度赚到了钱,就是我们的失策”的观念,外国在印度的投资一般都被印度政府反复地整,整到趴地上起不来为止。

  不要说“外资身后的祖国力量”能帮公司扛事,印度政府敢对任何国家说no。即便是美资公司,在印度被整得连续几年没有正收益,甚至卖厂提桶跑路,都是家常便饭。

  从60年代到80年代,印度在结束了社会主义大计划大工业建设模式后,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足够的外资接过国家队的棒继续往前赶,造成印度发展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完全被中国超过,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第四十五章,欧洲明灯阿尔巴尼亚

  1961年10月17日,克里姆林宫。

  苏共二十二大召开。

  4400名参会的苏共党员代表苏联全国800万党员,此外还有83名外国共产主义政党代表列席本次会议。总理作为中共的代表团团长列席。

  在开幕式的第一天,欧洲最大的水电站——伏尔加水电站建成投入运转;在二十二大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安排了一枚50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空投试爆。

  宣传工业和军事成就作为二十二大的“献礼”,这无可厚非。

  不过赫鲁晓夫还安排了很多细节上的炫耀:

  参加二十二大的苏共代表被安排在莫斯科的四座豪华饭店/旅馆,所有的这些饭店都经过专门的重新装修,酒店大堂有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自动扶梯。每个客房都有空调;大理石装修的卫生间水龙头里永远流淌着冷热水;饭店的自助餐厅里丰盛的食物无限量自取,还有琳琅满目的饮料机;如果不想去餐厅,苏共代表们下榻的套间都有冰箱和小型电炉可供客人自助烹饪。

  这可能是赫鲁晓夫受到了1959年他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的刺激。

  总理下榻的酒店也是如此装修标准。走进套间,总理首先就看见了会客厅/会客室电视柜上摆放的21寸大电视,看见了电视机左下方天津电子集团的logo和型号名。

  接下来,总理饶有兴趣地把豪华套间里以及酒店他所能去的地方所有的陈设都考察了一遍。

  套间里的空调是西德生产的。酒店大堂的中央空调是英国生产的。

  套间的冰箱是美国生产的。打开之后里面有4瓶百事可乐。

  自助餐厅的饮料机是美国生产的。

  房间里的内线电话机是广州生产的。

  电热炉是西德生产的。

  弹簧床垫是瑞典生产的。

  蚕丝被,不用问,这是中国生产的。

  又问了服务员,搞清楚了自己套间会客厅天花板那一套奢华漂亮的吊灯是意大利生产的。

  服务员还向翻译透露,整个房间以及整个酒店的变电系统和电线、开关是西德进口的,当然,KGB负责安装。

  大堂里,连通1234楼的自动扶梯是美国生产的,再往上,高层的直梯是西德生产的。

  ——苏联原产的东西不多啊。总理叹了叹气。

  但是除了坏消息之外也能看到点好的方面,那就是中国造的大家电、小家电产品是唯一能在里面露脸的社会主义阵营产品。

  ……

  17日上午,苏共中央委员会的13名成员在脑壳闪闪发亮、稍有点消瘦的赫鲁晓夫的率领下从主席台的左侧进入会场,二十二大开幕。

  第一天赫鲁晓夫用了整整2个小时高谈阔论国际形势,接着又开始谈苏联国内取得的成就。

  在说到柏林问题的时候,赫鲁晓夫说话的姿态稍有放低,但作为在大会上对所有党员和外国团体的正式发言,赫鲁晓夫当然不会说这是一次挫折:“我们不会再坚持无论如何要在1961年12月31日之前必须签署所有有关东德的和平协议,但是,西方解决德国问题,仍然得按照苏联的条件。”

  二十二大会议上,仍然用了很大的篇幅历数斯大林曾犯过的错误,并且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改回原名伏尔加格勒,拆除全国各地的斯大林塑像,并把斯大林的遗体从红场的列宁墓中移走。

  同时赫鲁晓夫也不忘提到1957年被他打倒的“马林科夫反党集团”。

  这都算是苏联自己的事情吧。但赫鲁晓夫说着说着突然话风一转,指着列席参会的阿尔巴尼亚代表团:“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仍然是斯大林主义者。在原则立场上,我们不能做出让步,即便是对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是如此。”

  ……

  突如其来的批评让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爆炸了。代表团团长、阿尔巴尼亚总理穆罕默德·伊斯梅尔·谢胡站起来说道:

  “不,我们也不认为斯大林同志从不犯错误。在我们看来,斯大林曾经犯过两个错误。”

  故意停顿了一下,谢胡才抛出自己的下半句话:

  “第一,他去世得太早了。第二,他在去世之前没有消灭掉所有的苏共内部的阶级敌人。”

  这下,轮到赫鲁晓夫和其他的12名苏共中央委员爆炸了。

  阿尔巴尼亚,人称“山鹰之国”。我们把其中的鹰去掉,就知道这个国家只剩山了。山多、山高、平地少、穷。

  1944年10月阿尔巴尼亚解放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此后长期依靠苏联援助。或者说,是被斯大林援助。

  阿尔巴尼亚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版图上的时候就是个穷地方,要是没有其他国家输血,那真是要成欧洲贫困户了。——其实输血之后也是贫困户。

  好在阿尔巴尼亚建国后不久,就出了一件对阿尔巴尼亚重大利好的事情:苏南(南斯拉夫)交恶。

  和南斯拉夫关系恶化之后,阿尔巴尼亚就成了唯一一个直临地中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好像缅甸之于中国的关系一样。这就让阿尔巴尼亚有了巨大的战略价值。

  此时阿尔巴尼亚和苏联之间的陆路联系中断了,从苏联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然后就是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再过去才到阿尔巴尼亚。不过这没关系,阿尔巴尼亚靠海。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苏联工业品、物资和粮食一船一船地运到阿尔巴尼亚,从1949年到1953年,苏联援助阿尔巴尼亚的物资总价值是1945年到1949年的9倍。

  再然后,一件很糟糕的事发生了:斯大林去世。

  斯大林去世并不会直接导致苏联断绝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而是一条很长的反应链:

  首先是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改善,铁托对苏联的不满主要是对斯大林这个人,现在斯大林死了,那两国之间就有谈话的余地了。

  1953~1956年,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逐渐解冻,1956年之后全面增强和提速,现在苏南之间的关系处于比较好的水平。

  然后,从苏联的角度看,南斯拉夫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地中海不但有海岸线,而且是很长的一段海岸线,那事情就解决了。再加上赫鲁晓夫说了要搞好苏联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也倾向于削减一些非必要的对外援助。于是1956年后,阿尔巴尼亚获得的援助量直线下跌。

  这是阿尔巴尼亚满腹怨气的经济根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4:39 , Processed in 0.03180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