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56 页

  政治根源就比较玄学了。一般认为是霍查这个人要推行他的霍查主义。

  “霍查主义”这种说法去年才刚刚在阿尔巴尼亚的出版物中出现。西方和苏联都认为霍查继承斯大林主义的衣钵,是为了在国内清洗政治异己,建立绝对的权威。

  这种论断有些过于绝对,在阿尔巴尼亚还有很多不能忽略的其他客观因素,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的,宗教问题。

  阿尔巴尼亚在过去500年都是个绿教国家,而霍查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必须把阿尔巴尼亚变成一个无神论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屏蔽宗教对政治和社会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就不可能迈向现代化。

  无神论、世俗化力量对宗教力量的战争,你以为就那么和风细雨吗。

  当然现在霍查还没有说出那句后来的名言“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

  由于辩论涉及到了苏联之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党,二十二大的会场比昨天嘈杂多了,而且,很多兄弟党的代表团也要求发表自己的讲话,总理被推举为第一个做正式发言的兄弟党代表。

  总理阔步走上讲台。

  “中国是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朋友。从朝鲜到民主德国,从越南到阿尔巴尼亚,中国都致力于与这些国家发展国家和党之间的关系。”

  “中国也同时是苏联的朋友和阿尔巴尼亚的朋友。”

  “在这里我想说一件事,中国与南斯拉夫建交的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斯拉夫在10月5日就承认了新中国,但两国的建交却是在五年之后,其中的原因,我想南斯拉夫代表团的朋友一定很清楚,而且谢胡总理同志也应当是了解的。”

  “大家都是社会主义政党,但国家不同,党也不同,各自的发展历史、发展道路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没分歧才是不正常的。这种分歧、争论、取得共识、消除分歧的过程,也就是共产主义理论不断进步的根源,是各国各党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信任的必要途径。”

  “在中南建交时,我致电南斯拉夫外长,电报中的原话是:”

  “基于两国人民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友好传统,基于贵我两国具有建立和增进双方友好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共同愿望,基于两国对国际共运、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最终目标的一致看法,我们决定,建立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

  列席二十二大的各国代表团知道了,因为赫鲁晓夫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公开的谴责,引起现场一片混乱和争论,中国出来打圆场,淡化赫鲁晓夫对去斯大林化的执著,也淡化阿尔巴尼亚对斯大林主义的痴迷,建议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把这个争论给抛弃掉。

  中国的调解到底行不行?

  各国代表都在看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抬眼看了看总理,又转头看了看阿尔巴尼亚的谢胡。赫鲁晓夫闭上嘴唇,鼓了几下腮帮子,最后还是说了一句:

  “今天的争吵很无趣,我建议休会。”

  ……

  此后的会议日程中,再也没有安排这样的各国代表上台发言的程序,赫鲁晓夫也没有再谈苏共之外的其他国家兄弟党的事情。但赫鲁晓夫找了个机会,对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明确地说:苏联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今后几年都会维持在1960年和1961年的水准,不太可能大幅度提升。

  谢胡团长脸都拉长了,但这回他也没有像前几天那样暴跳起来攻击赫鲁晓夫。

  10月31日,二十二大的最后一天。在这天早上,一架特殊改装过的图-95战略轰炸机飞临新地岛上空,投下了一枚AN602氢弹——世人所说的“沙皇炸弹”。

  这是一枚双裂变核心、双聚变子级的三相弹。

  全状态的AN602设计当量为1亿吨,炸弹内部包含整整2吨的铀238,这些铀238在吸收核聚变产生的中子后继续裂变,能提供近5000万吨的当量。既然是在做测试,这2吨铀238就替换成了铅。即便如此它的试爆当量仍然高达5800万吨。

  苏联用这次史无前例的巨型核武器试爆,给苏共二十二大画上了一个句号。

  沙皇炸弹爆炸的第二天,11月1日,罗布泊进行了一次10万吨当量的增强型核弹试爆。这是中国在1961年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第二次核试验是在1961年7月进行的,仍旧是裂变弹,只是炸弹的结构与A01略有不同,这是02工程小组在尝试缩小原子弹/氢弹裂变核心。

  而11月1日的增强型核弹试爆,则是为了热核武器的研制收集第一手观测数据。

 

第四十六章,实地考察赫鲁晓夫楼

  由于苏联帮忙帮到底,现在中国的核设施其实已经实现了核弹头量产,A01型裂变弹从1960年下半年到1961年中生产了6枚,其中4枚安装在东方-2中程弹道导弹上,因此到1961年底,中国也有区域性的核打击能力了。

  A02型裂变弹——也就是1961年7月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那枚,当量仍然是22000吨,重量缩小到870公斤,加上再入大气层壳体1.44吨。这就意味着如果东方-2装的是A02型核弹头,射程可以从现在的1700多公里增加到2200公里。

  不过东方-2+A02的组合并没有列入量产计划,甚至东方-2都已经打算在1962年上半年、交付最后6枚弹之后就停产,等东方-3中导。

  东方-4呢?

  东方-4+A01型核弹的组合,一共生产两枚。

  一万多公里射程的导弹,装个2.2万吨当量的弹头,就是有点儿滑稽,有两枚弹意思意思就行了,真打起核战争来,华盛顿一枚纽约一枚……并且,钱学森预留了将来对这两枚东方-4进行改造,更换新型号核弹头的余地。

  在得到第二个公文包之后,国家战略武器方面的发展路线就愈加清晰了:

  导弹方面,等东方-3批量生产、固体推进剂和火箭发动机技术成熟之后,研发DF-5陆基固体洲际导弹,发射井模式。之后是研发第二代推进剂,更高能但同时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这个推进剂制造的导弹会首先用于潜射弹道导弹。

  二代推进剂还有可能催生陆基机动式洲际导弹,但也不一定,等第三代推进剂才能达标也有可能。

  核弹方面,重点已经转移到辐射内爆式氢弹也就是大家公认无争议的真·热核武器。为此需要试爆2~4枚千层饼结构的增强型核弹,此外还应研发8000~1000吨的小型裂变核心,以尽量降低核弹的重量。

  在降低核弹的重量后,一枚洲际导弹就有可能搭载多枚核弹头了,于是分导式多弹头抛射系统也列入了研制计划。

  对了,刚才说到了潜射弹道导弹,现在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呢?

  ——在图纸上呢。

  第一艘核潜艇是攻击型核潜艇,用以验证国内研制的核反应堆的可用性。现在国内正在建造一座艇用堆的陆上模拟堆,是在“列宁”号破冰船的动力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模拟堆运行正常,核潜艇就开工建造。如果攻击型核潜艇在服役之后一切正常,弹道导弹核潜艇就会上马。

  至于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结构,现在美国的华盛顿级已经在下饺子了,所以就无所谓“提前抄袭”了,就按那种龟背结构走。

  两个五年计划顺利执行到底、第三个五年计划再接再厉,此时的1961年,国内船舶工业基础扎实得多,玩的花样也多得多,在三五期间支持核潜艇动工没有太大问题。

  ……

  莫斯科。

  “在这个小区,有45栋居民楼、2000套住宅。一个小区就解决了六千到八千名莫斯科市民的住房问题,而这个小区从动工兴建到完工,只用了11个月时间。”

  列席二十二大之后,总理在苏联继续访问。

  赫鲁晓夫自认为最得意的几件事:种玉米、砍军队,发钱、养牛,盖赫鲁晓夫楼。如果只在莫斯科附近转悠,赫鲁晓夫楼是最容易看见的成就。因此,苏联方面就安排总理考察了莫斯科刚刚落成的一个住宅小区。

  赫鲁晓夫楼=用预制件搭建的、3~5层的狭窄小户型住宅楼。

  重点不在3~5层,也不在狭窄小户型,这些都不是赫鲁晓夫楼首创的。用预制件盖楼才是赫鲁晓夫楼的精髓。

  赫鲁晓夫楼的质量一般,大部分预制板墙壁只考虑强度够了就够了,隔音效果不佳,隔壁大嗓门吵架,不,就是在床上做个什么运动,你也能全程听见。

  现在国内大片的、五六十年了还在正常使用的住宅楼,那其实不是赫鲁晓夫楼,而是国内模仿赫鲁晓夫楼的格局结构,但由当年的工人扎钢筋灌水泥一点一点地砌起来的。原因是国内生产赫鲁晓夫楼所用的预制件太特么贵了。就算在工业发达体系比较成熟的苏联,赫鲁晓夫楼也比正常施工的住宅楼贵10%。

  但是——正如前面几章说过的,赫鲁晓夫楼是绕过官僚体制繁冗而效率低下的审批手续、计划经济下缓慢的物资指标拨划流程等等扯淡事情的最优解决方案。

  赫鲁晓夫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很粗且情绪化,但在做另一些事情的时候很细心。他在任上几年极力推广的赫鲁晓夫楼,就是在苏联暂时无法解决体制僵化问题的前提下,也能快速建设完工大量的住宅楼,解决当时苏联城市的住房难问题。

  不只是细心,简直是狡黠……

  总理和赫鲁晓夫在这个竣工但还未开始入住的小区里走马观花地闲逛。苏联的赫鲁晓夫楼与中国住宅小区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楼与楼的间距超级大,这不是为了居民有私家车的停车场(至少本意不是),而是避免一枚重磅航弹摧毁相邻的两栋楼。

  当然,苏联地广人稀即使在莫斯科也不缺地皮,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总理:“我们国内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现在也在大量兴建住宅小区。城市人口在快速增加,房屋的需求自然也会快速上升。不过,住宅楼以及城市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每年盖100栋楼,和每年盖1000栋楼相比,后者会遇到更多的、盖100栋楼时没有出现过的困难和问题。”

  赫鲁晓夫:“但这是不能不做的事情。人民群众看重的是什么,不是国家有多少颗导弹原子弹,他们关心的是已经结婚三年的自己是不是还要住在集体宿舍里,关心自己每顿饭餐桌上有多少肉。劳动人民的生活应该持续不断地改善,这样他们才会意识到国家的发展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是相关的。”

  总理点头,赫鲁晓夫说的这番话是有道理的。“我们也在国内试着建设了一些预制件建筑的住宅小区,不过总的来说,建得虽然快,但是造价稍贵。”

  赫鲁晓夫:“如果预制件的生产工厂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采用改进后的生产流程,预制件的价格会降下来的。”

  总理:“我们确实在从全局的角度,综合地考虑城市建筑业的事情。现在限制建筑业的瓶颈是钢材,普通的建筑用钢。所以中央现在有这样一个打算,从三五开始,逐渐放开钢铁市场,放开民企对钢铁业的投资。”

  赫鲁晓夫:“哦!”

  总理:“放开之后肯定会遇到问题,这我们做好了准备。质量问题,生产安全问题,雇工待遇问题,福利保障问题,税收政策问题,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环保问题。……但是,有问题就解决。我们追求的不是不再产生问题,而是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总理同志,”赫鲁晓夫憋不住了,问总理,“你在二十二大会场上扮演了一个顶级的搅拌工角色,把阿尔巴尼亚对我们的攻击,我们对阿尔巴尼亚的批评全都搅合了,放任阿尔巴尼亚继续崇拜斯大林,但在你们的国家,你们自己却在实行这样一种经济制度,不但允许民企做小买卖和小玩意,甚至打算让他们涉足钢铁业……这难道不相互矛盾吗?”

  总理:“我们在国内不但允许民企存在,而且会给民企长期稳定的的发展空间,这是事实。我还要说明一点,我们没有继续崇拜斯大林,只是认为我们不应该反对阿尔巴尼亚继续坚持他们对斯大林的评价。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各个国家,不应当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共产主义者已经在十几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不相同的,或出于历史和文化原因,或因地制宜,采用的制度和发展路线存在不同是很正常的。”

  “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各种模式都有国家尝试,还可以让我们整个阵营积累更多的建设国家的经验,这对每个国家今后的建设都是有好处的,多了一个参考借鉴的案例。”

  赫鲁晓夫:“阿尔巴尼亚的模式肯定会失败。”

  ……

  苏共二十二大闭幕,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全都集中到了斯大林遗体被移出红场,以及斯大林格勒改回原名伏尔加格勒这两件事。另一些眼光比较刁钻的记者在报道阿尔巴尼亚代表团会议上的发难以及中国的劝架。

  《中国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竟然维护坚持斯大林主义的阿尔巴尼亚》

  这是言简意赅的摘要版标题。

  《中共通过调解苏阿冲突试图增强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

  这是脑洞大开的想象版报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15 , Processed in 0.04768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