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6 页

  一辆空载的卡车就这样行驶在从长津湖返回后方的路线上。副驾驶的瞭望员一直在警惕地观察天空,只要看到飞机或者听到引擎声,卡车就得立即冲下公路找个地方藏起来。

  在狼林湖附近,一条小沟的小桥前头有人拦车,司机停下车,副驾驶探头问道:“什么事?要来空袭了吗?!”

  “不是不是,我们这儿有一门炮,刚捞起来,可拖车捞不起来,坏了,我们要征用你的车!”

  司机和副驾驶这会儿看到了,离公路20多米的地方,沟里翻倒着一辆卡车,沟边有一门105毫米榴弹炮,炮上栓着成捆的绳子,旁边是三十多名朝鲜村民和七八名志愿军战士。

  看来是在行军的时候,这门炮和拖车因为路面打滑,滑下公路翻进了沟里,炮兵部队只能暂时放弃这门炮,派了几个留守人员在这儿。然后第二天附近的朝鲜村民过来帮忙,把榴弹炮给拽了上来。

  可卡车没拽上来。卡车的左前轮都掉了,看起来是滑下去的时候撞了什么东西,不但掉了个轮子,车轴估计都变形了。

  “我是炮7师21团二营副营长!”拦车的志愿军说,“你们是通讯员吗?是要送密件吗?”

  司机:“都不是,我们是运输营的,返程途中出了点小故障,排除故障之后就掉队了……”

  既然不是给首长送信的,双方一拍即合,组成了新的炮-车组合。

  副营长:“司机同志,我们把卡车也藏好,下午六点,不,五点半动身,应该就不会有飞机了。”

  “你直不直道昨晚战斗已经打响了,前线可缺这个,这个可是,重炮!”头铁的司机满不在乎,“怎么样,咱们直接白天往前线开,今晚就参战!”

  副驾驶兼瞭望员:“我觉得没问题,我警戒从来没漏过飞机!”

  副营长:“行!我还怕你们不敢开车呢!挂上,挂上炮,还有,卡车里那些个箱子也搬上来,上面可是20发炮弹呢!”

  ……

  柳潭里。

  陆战一师官兵动了起来,他们中大多数人昨天一夜没睡,但这时候也只能强撑着做好战斗和开拔的准备。

  咖啡是热的,可是刚出炉的面包和煎蛋拿到手里就凉了。上午零下二十度的天气,许多士兵手中的枪根本拉不开拴,只能找个油桶在里面生一把火,十几支冻住的枪搁在油桶上面烤一会儿,枪油才能融化。

  在令人窒息的严寒中,唯有头顶上陆战队和美国空军的飞机能让陆战一师带来一点乐观情绪。今天美军出动的飞机比之前任何一天都多,在下碣隅里,通信军官和参谋通过无线电协调,很快天上的十几架轰炸机就调转方向扎了下来,对着下碣隅里附近的山头一阵狂轰滥炸。

  白天是美国空军的天下,可在11月28日的白天,志愿军不能往雪山松林里一藏等天黑——美军要动起来了。美军的意图很容易猜得到,他们是要把相互隔绝的几团兵力汇集起来,而9兵团就必须在三个方向设立阻击线,冒着头顶飞机的轰炸也要把敌人摁在原地。

  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两个团加上配属加强的部队,总人数高达八千人,包括两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和一个“潘兴”重型坦克营。这一坨敌人掉头向下碣隅里进击时,三十多辆“潘兴”排成箭头阵型,势不可挡地突破了24军卡在公路上的三道防线。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只有15公里,一个上午“潘兴”突击队就突进了5公里。志愿军用手中不多的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射击坦克,结果正面攻击几乎无效,打侧后也经常被弹开。当潘兴碾进志愿军的战壕阵地时,志愿军战士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人力炸坦克,又遭到紧紧伴随坦克冲击的美军摩托化步兵的扫射,美军冲破前三道防线只损失了两辆潘兴。

  在第四道防线,柳潭里美军的攻势终于停滞了。驻守第四第五道防线的是24军70师208团,老华野六纵当中战斗力最好、防守最顽强的部队。

  解放战争时与华野作战的国军就有这么个说法:排炮不动,必是六纵。

  208团的阵地早上就被P80轰炸扫射了一轮,从上午开始又被美军三十多门105榴弹炮、二十多门75山炮反复犁地,但当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拳头冲进208团的阵地,仍然像是撞在了一面石墙上。

  208团的阵地有24军的军属野炮支援,但也就是十几门日式75毫米野炮,性能撑死了和谢尔曼的原版75炮差不多,打潘兴打不动。

  但是野炮营营长很迅速地转换了火力方向,专打美军突击群中的装甲车。看到装甲车接二连三地被侧射反坦克火力摧毁,美军的突击群不得不让坦克向左右两侧转向,先清理这些讨人厌的日式野炮。

  正面战壕中的208团抓住机会,第四第五道防线的步兵全部一跃而起,用冲锋枪、刺刀、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展开一场近距离混战,美军终于扛不住了,丢下6辆“潘兴”和14辆装甲车,后退2公里稳定队伍。

  柳潭里方向,24军付出2个团丧失作战能力的代价让美军停住。在新兴里方向战斗同样惨烈,围攻美步7师31团的27军在白天刚刚完成三面合围,31团就组成了“谢尔曼”坦克和一个装甲步兵营构成的突击群,试图打破志愿军的合围。

  美步7师31团,或者叫“第31团级战斗队”,此时被围困在新兴里的有2800多人,除了31团之外,还有32团的一个步兵营、2个“谢尔曼”坦克连、1个防空高射炮连、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

  虽然“谢尔曼”是中型坦克,可对志愿军来说都一样。打不穿。

  志愿军手中的“巴祖卡”都是解放战争时从国军手中缴获的,全是60毫米的原版巴祖卡,而且数量很少、配发的火箭弹也少。

  在新兴里,美军三度打出去试图突围,三次都被27军80师堵了回去,从上午打到天黑,志愿军付出重大代价,但牢牢地把31团钉在新兴里让它动弹不得。

  太阳迅速地沉到西边的山脉之下,28日的傍晚到了。无论柳潭里、新兴里还是下碣隅里,美军纷纷脱离战斗后退,一直退回到昨天构建的防御圈当中。

  马上就是夜晚,夜晚是属于中国军队的。

 

第二十二章,再战下碣隅里

  11月28日晚上11时,20军首次获得重炮的支援——炮兵第7师的13门榴弹炮就位。物流专家常凯申赠送的美制榴弹炮终于被用来对付正牌美国大兵。

  火力准备、总攻的命令是由9兵团直接发出的。20军的指战员仰望天空,一发又一发的105毫米榴弹划破天空。在105榴弹炮齐射的同时,20军的75毫米山炮也没闲着,甚至连82毫米迫击炮也用上了,炮弹落进下碣隅里结阵自保的陆战一师基地中,炸出一团又一团的火光。

  我军第一轮射击时,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就从炮弹落地的爆炸声判断出了这是105毫米榴弹炮,他骂骂咧咧地一边“f**k kmt,f**k Chiang Kai-shek,f**k”,一边让各部队投入战斗。

  这是20军58、59师第二次攻击下碣隅里了,但让志愿军指战员惊讶的是,就在短短一天之内,美军战法竟然有了相当的改变。

  美国人也在试图适应中国军队的战术!

  在59师的主攻方向,火力准备结束,步兵从潜伏位置转入进攻,美军立即以最大密度发射照明弹,战场亮度几乎是昨天的两倍,而且照明弹绵延不绝。

  接着照明,美军不但基地内的火力点拼命向外射击,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也从下碣隅里开出来,这支装甲分队朝着59师的进攻队形就直接碾了过来,这可是昨天晚上美军从没没做过的事!

  猝不及防的59师进攻队形被打乱,虽然美军装甲分队也陷入了和志愿军的近距离接触,但这些坦克和装甲车一点都不带停,一路只开枪开炮打曳光弹,志愿军想冲上去挂炸药包都不好挂。

  装甲分队旋风般地在基地外面扫了个“(”形小半圈,虽然撂下了1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其中两辆是在黑夜中扎进土坑被迫抛锚的),却也使得59师的一个团遭到相当大的伤亡,进攻暂时被遏制。

  除了装甲分队的大胆出击,在下碣隅里的各据点中,陆战一师自动火器配备更加分散化,无论轻重机枪都频繁转移阵位。

  昨天20军进攻时快速解决了据点外围的铁丝网,今天陆战一师在据点内部又扯了两层铁丝网,美军最外层的防守步兵是在铁丝网之间作战的,铁丝网只留出了几个狭窄的开口供美军前出和撤退使用。

  当59师176团击破第一道沙包墙和铁丝网的防御圈,冲进美军的围子里,结果又看见了一道铁丝网,然后就是密密麻麻的曳光弹向志愿军所在的位置飞来。

  指战员们迅速寻找掩蔽,用手榴弹、掷弹筒迅速压制美军的防御火力,工兵冒着敌火剪铁丝网。然而向前冲了没多久,又是一道铁丝网。

  当176团如法炮制再次尝试剪断铁丝网时,发现这一道铁丝网是加电的……

  28日晚上的战斗更加白热化,20军——曾经攻无不克的华野一纵,在下碣隅里的冰天雪地中与陆战一师狠狠地纠缠在一起。20军军长张翼翔着急冒火,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也挺狼狈。

  陆战一师的师指挥所刚刚挨了一发105毫米榴弹。多亏指挥所是用空运来的钢梁搭建的,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沙袋和圆木,硬吃一枚大口径榴弹也不会踏,但指挥所里的人可都个个灰头土脸了。

  “RS-7,RS-7,请报告你的位置!”

  “RS-7只能确定大致位置在战区上空,我需要定位标!我需要定位标!”

  史密斯:“陆战一师将从下碣隅里防线中心地带发射大口径信号弹,一共5发,每发间隔10秒!”

  “RS-7收到!”

  史密斯放下无线电话筒,等师直单位发射信号弹。

  RS-7是一架海军陆战队的侦察机,这架侦察机的飞行员夜间出航,神奇般地竟然摸到了长津湖附近——观察员俯视地面,大地一片黑漆漆,但侦察机降低到1500米高度后,观察员看到了地面上不少地点有爆炸和燃烧的火光。

  但是侦察机不知道打成一团的地面上哪是美军,哪是中国军队。

  陆战一师很快射出了信号弹,5发垂直向上发射的信号弹被RS-7看到了,由此侦察机确定了下碣隅里美军核心阵地的位置,再确定了周围一些热点地区相对的位置。

  “在你们的11点方向,331度,距离9500码,有大量火光和烟焰,如果我估计得没错,这里就是中国人炮群的位置。”

  在这个时候,炮兵第7师的火力支援已经打了两个多小时。——当然不是一刻不停地在发射,炮弹没有那么多。但是在第一轮火力覆盖后,前线部队又频繁告急,炮7师就根据前线步兵报告的坐标做补充炮击。

  凌晨1时05分,炮7师的炮群根据新的坐标位置,又打出去两轮炮弹,这时候炮群身后三四百米的地方突然腾起十几团巨大的硝烟,然后空中有尖锐的呼啸声。

  炮7师师长:“美军在试图反制我们,所有单位,立刻转移!”

  虽然炮组们打得正酣畅,但美军的反炮兵可不是开玩笑的。各炮立刻收拾家当准备跑路。

  “RS-7,RS-7,请报告炮击效果。”

  “方向偏差,+2。距离偏差,远弹,400。”

  “陆战一师收到。”

  史密斯转头:“通知炮兵营,修正偏差,距离缩小400码,三轮齐射!”

  在下碣隅里外围防线苦战的58、59师指战员都看到了美军阵地核心的155毫米榴弹炮在用最大装药大仰角发射,出膛的炮弹像一颗又一颗的飞星,迅速消失在夜空中,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炮7师的阵地被十几发155毫米炮弹覆盖了。在炮弹落下来之前,其实火炮已经开始转移,但速度不够快——冰冻的地面太滑了,牵引车拖坑里的榴弹炮非常困难。

  三轮几十发炮弹过后,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歪七扭八地躺在了地上,一同躺下的还有七八辆大卡车。

  “RS-7,RS-7,请报告炮击效果。”

  RS-7的观察员看了半天:“目标地域未再射出炮弹。但目标地域也未发现炮兵被摧毁的迹象……”

  侦察机没发现炮兵被摧毁的迹象,意思是没看见地面弹药库的炮弹殉爆。

  但其实炮7师已经中招了,只是这个时候,炮7师的炮弹已经打掉了差不多3/4,本来就没多少炮弹,所以就没发生殉爆。

  RS-7号侦察机在长津湖下碣隅里上空一直盘旋到凌晨3点,支撑着陆战一师的炮群与志愿军炮群斗智斗勇。在2点到3点的炮战中,RS-7又指挥美军炮群摧毁了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4门75毫米山炮。RS-7这个神奇的“脑子自带定位”的机组在返航后全员获得优异服务勋章。

  不过到凌晨三点的时候,炮7师携行的炮弹已经打完了,后续输送炮弹的卡车还在后方30公里处。

  这一晚上的战斗,陆战一师和志愿军的损失都比前一天大。下碣隅里防御阵地中的美军战斗减员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而让史密斯担心的是,天此时还没亮。

  志愿军58、59师在陆战一师的防线前也付出了很大代价。20军军长张翼翔担心的是,这时候天快亮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5 , Processed in 0.02742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