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89 页

根据85团的行军计划,此时85团1营正好在欧朗村做半小时的休息整队+收容掉队兵员...吴依农站在埋设界碑的山脊苦等,从傍晚等到深夜,还是山路空空荡荡,85团1营没有一名干部或战士从老挝那边走过来归队。11月15日,85团在河内誓师出征,11月20日进入老挝,11月24日跨过北纬17度线。自进入老挝开始,头上的美国飞机就没停过。85团按照战术原则,昼伏夜出,白天在密林宿营,并且严格做好伪

装,但美军的F-105、A-4仍然会时不时炸到85团的部队。每当空中两架A-4朝着宿营地俯冲、再拉起,就会有十几名战士户骨无存。

12月2日入夜,85团三营宿营的山坳突然遭到20多架美军飞机的空袭,各种炸弹和燃烧弹从山坳烧到山头,熊熊大火在2公里外1营的宿营地都能望见。空袭过后,3营长和指导员全部阵亡。至此3营全营伤亡超过3/4,只得暂时取消番号和入境计划,伤员后送,七十多名完好的战士编入1、2营继续前进。12月5日傍晚,1营500多人直接被从地图上抹掉了。等到12月6日凌晨3时,吴依农确信再也不会有1营的干部战士前来归队了,他红着眼晴,从身边的战士那里要来一支AK47,一边怒吼一边朝空中将弹匣30发子弹全部打空,发泄自己内心的愤。尽管在途中就减员2/3,但吴依农还是义无反顾地带领剩下的部队跨过了国境线,进入南越。此时,南下参战的第85步兵团1900人仅剩团部和2营一共700人。

南越西宁市,帕戈战略村。12月4日。帕戈战略村在两个月前,9月底10月初发生过一次恶战,大红一师派出1个步兵营,在40多架直升机的配合下将帕戈附近的2个空置村庄全部扫荡了一遍,在这里打游击的越共丢下了80多具户体,最

终被美军赶出了帕戈战略村的地界,美军阵亡5人、伤40人。

这场战斗也让帕戈附近的那2个空置村长90%的房屋被炸平或烧毁,就算阮庆所说的"国内和平时期"会到来,战略村里挤着的几千其他村的村民也没有家了。12月4日入夜,帕戈战略村内突然起火。驻守村子的南越治安部队被惊醒,骂骂地开车进村,。治安部队在村里灭火以及找出纵火者的时候,黑暗中突然"砰砰"两枪,一名南越治安军的军官小头目应声而倒。好家伙,有内藏的武装越共!村子外的100多名治安部队有事做了,慌慌忙忙出营、上车,从四个方向封住战略村的出口,准备筛出混进战略村的越共。“砰一———"这不是手枪也不是冲锋枪,而是信号枪发射的声音。一枚红色信号弹从村中某个黑暗角落再再升起,在夜空中闪亮。信号弹飞上天空,帕戈村外爆豆般的枪声就响了起来,中间还夹杂着RPG-7火箭筒发射的声音。越共进攻了!不,越共又打回来了!

12月5日早上,大红一师的M113装甲车、M48坦克从西宁市的基地开到帕戈,只见到一地的尸体和村中麻木冷漠的村民。一个晚上,战略村的南越治安部队143人全部被歼,一个活口都没留。“谁把他们吊起来的?”“谁把他们吊起来的?美军上尉和翻译从装甲车下来,问帕戈的村民。附近的十几个村民还是一脸的麻木+冷漠。上尉:“你们是不是越共的支持者?如果你们支持越共,我马上就可以逮捕你们,送到西宁的监狱里去!”“他们,是被他们吊起来的。”上尉“.

“阿尔法,阿尔法,德尔塔发现越共,位置D11,D12,重复,位置D11,D12!”在附近盘旋的直升机报告,有两个区发现了越共。少校命令一个机械化连立即驱车赶往D11和D12区。直升机此时已经对着山林扫射了好几分钟了,大红一师的装甲车在路的尽头停车,美国大兵在直

升机的掩护下爬山围剿一一可山上啥都没有。

上尉带着全连的人在这个不太大的小山头茫然四顾的时候,天上"咻一一一一咻飞来两枚迫击炮弹,给美军来了个恶心的。炮弹准头一般般,但还是有个倒霉鬼大腿结结实实嵌入了一枚弹片,顿时血流如注,在地上不停地翻滚袁喙,场面极为凄惨。

很明显,时隔两个月,越共又打回来了。就如那离离原上草,越共游击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西宁距离西贡70公里,帕戈战略村在西宁市外10公里。也就是说,我们甚至没能清理完西贡市半径8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驻越美军司令西摩特兰中将在11~12月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这个感慨了。12月4日晚上,帕戈战略村被掌下;12月1日晚上,龙川附近的利是战略村被越共攻陷。两个战略村让南越治安部队损失了近300人,当美军扑过去要重新恢复秩序的时候,还遭到越共的骚扰阻击,1死8伤。而这只是美军还没制定出重新反击赶走越共的作战计划的时候。如果美军真准备把重新进入这两个战略村的越共清理掉,大概又得躺下一堆美国大兵。因为在9~10月清理这两个战略村的时候,大红

一师就有5人阵亡、陆战一师20人阵亡。

现在,大红一师的士兵和基层军官真是有点儿疲惫了。无穷无尽的战斗,无穷无尽的死亡,无穷无尽的折磨。什么时候是个头?上帝呀,不会堂堂大红一师,美军的王牌部队,要在这个鬼地方呆上一年吧我十分怀念西德!

 

第十九章,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央

北京。电子工业局“数据通信技术会议"现场。蒋筑英、黄昆代表上电集团参会。在会场蒋筑英看到了闵乃大、夏培肃、弗兰兹·丢勒等北电集团的大佬,还有南电、天电的技术骨干,当然还有他的第一任导师,长春光机的王大珩。电子工业局的前任老局长、现在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副主任李强当然也在场。李强坐的位置和以前出席各种技术会议时的位置差不多,远远地坐在离所有人都有点距离的位置,一般是在会场偏后几排

的座位上。

根据蒋筑英对李强的了解,会议开始之后李强也是很少说话的,但经常跳望整个会场,做出左顾右盼的表情。在台上的那个人讲完自已的成果/观点,天家在间隙期自由讨论的时候尤其如此,不过这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李强的王炸总是在不经意间抛出,当所有人都参加了讨论,畅所欲言但又摸不到技术脉络或者前进方向的时候,李强有一定的几率开口“我插个话啊"。一插话,刚才还深陷迷范的与会众人马上就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只是李强抛出这种王炸的时候不太多,一年最多也就两三次。李强鼓励各科研单位和技术研发部门打开思路,搞研究的时候脑子必须灵活,讨论会上畅所欲言,抛开一切条条框框,而不是动不动就求大佬支招。无论是求李强他自已支招或者求别的大佬,比如

李强认识的很多神秘的苏联朋友德国朋友甚至美国朋友支招,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道路前方的拦路虎,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今天召开的数据通信技术会议,核心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一种比现在的金属导线更优秀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主干道所用的网线。

“去年,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的工程师高锟,哦还是个华人,在他的论文里面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这会极大地增加单条网线的数据传输能力。”

“这个基本技术原理我们都懂了,光波频率那么高,这就为高速通信提供了基本先决条件。中科院的清华的激光所就用激光加载过信息,对面也收到了,当然,这个对面距离发射机只有10米。”“今年4月,高锟和他的助手贝克汉姆对光导通信又做了一个更具体的计算,得出结论,玻璃对光的衰减如果能限制在20dB/km以下,光导通信就具有可行性。20dB/km,这是光通信的关键阈值。”“可是如何让玻璃对光的衰减率达到20dB,高锟在论在文里并没有说明,我猜标准电话电缆公司现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处于刚起步阶段。”“我们当然也开始研究了。不过初步的试验结果与20dB有比较大的距离。我们用玻璃拉丝了,用激光进行了光导试验,结果是,不同波段的激光,在光学玻璃中的光衰减,大约在970到1103dB/km,

这基本上不可能用来做通信线路。

铁通公司的光导技术部门张工讲目前国内的最新进展。现在北电和上电的业务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北电和上电侧重点不同。上电投入到半导体尖端技术领域了,不断缩小线宽,并且降低芯片制造成本。北电自从在北交大挖掘出计算

机网络通信这片新天地之后,这几年和铁通合作,研发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技术。

计算机网络硬件方面,国家现在已经有了三个网络:从有线电报网络衍生而来的国家政务数据网,借电话网络搭建的工商(民用)数据网,军用数据网。这三个网络的主干道都用的是金属缆线,比如政务数据网用的就是铜缆电报线,沿途的信号增强站也都是现成或半现成的。只是金属导线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带宽不足的缺点。高琨的公司面向的是英美市场,他们现在还没遇到网络堵塞的现象,在国家政务数据网已经遇到了一一每到年底,各地汇总政务数据到中央,网络

就很卡。

所以现在国内对高速数据通信的需求,可能比英美还要迫切。铁通看好光纤通信,让一束激光在玻璃纤维丝内部传递,理论上小小的一根光纤传输能力就相当于100根并排的电报缆线。只是现在的玻璃纤维丝损耗太大,总不可能10米设一个信号增益站。现在铁通做实验用的高品质光学玻璃就是长春光机提供的,因此王大接着铁通的张工的话说了:“长光在光学玻璃方面国内水平最高,如果我们做不出来合用的玻璃纤维,昆明、南京估计也不行“张总工,“夏培肃说道,“你们实验用的不同波段的激光在光纤中的损耗,我们先看一下,或许能分析点儿什么出来。”张工把做过试验的6种不同频率的激光的损耗在幻灯机上放了出来。从这个表格分析,似乎频率低一点的激光,在光纤中的损耗率比较低。其中970dB的就是一束可见光波段的红光,如果是频率更低的,比如红外波段的激光,损耗率会不会比970dB再低一点呢?可从这个增长率推算,估计低也低得有限,离20dB线还差得远蒋筑英:“王老板,张工,我想,这个激光的损耗率,咱们研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跳出实验阶段,就是拿各种材料去试这种方式可能效率太低了,能否再底层一点,通过分析物质的原子晶格结构,这

了。

是个凝聚态物理问题,而且从电动力学的层次,先计算光在里面运行的时候会受到什么阻碍。

王大:“嗯.….这种理论计算就涉及量子电动力学的范畴了。而且,应该是针对每一种波段的激光,各做一个电动力学的计算。”将筑英:“不知道有谁能把玻璃的凝聚态给分析一下。”“我来试试看。”中科院物理所的一名参会者上来,把玻璃特有的二氧化硅、二氧化钙、氧化钠桥氧相连画了个示意图,然后问道:“我们现在是假设有某种频率的激光.….也就是电磁波要穿透它,那么

就是..

王大:“应该反过来,假设激光被阻挡住了,那它是被什么阻挡住的。”“打在原子上了,激光的能量被用于原子的电子能级提升了。不对,如果是二氧化硅,那其实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除非发射的激光频率恰好在这3个区间。”张工:“二氧化硅,二氧化钙,是说硅原子不会阻挡激光,钙原子可能会阻挡激光吗?”“也不是一概而论,我觉得,先把能级表列出来吧。”王大珩、张工、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你一句我一句就开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画了不少示意图,公式列了半黑板,得出的结论是:好像钙和钠一一这两种玻璃中最常见的杂质,是会造成衰减率下

降,但好像也不是根本原因。

将筑英悄悄回头看李强,李强并没有显现出左顾右盼欲言又止的表情,而是安心在做笔记“主老板,我想可能咱们得重新列一个算式。”蒋筑英说,“我们是在光学玻璃拉成的纤维中做激光传导试验,它的特点就是.….很长。”张工反应过来了:“很长,就是说,玻璃中除了要考虑主要的杂质成分之外,还要考虑微量的杂质成分?”王大:“那就有得说了,不同的光学玻璃,我们在里面掺入的微量元素是不一样的。”.…..又是一阵写写画画。得出的结论是:或许可以试试用石英一一也就是纯纯的、什么都不掺的二氧化硅第二个可能成功的方向是唯硼玻璃,也就是玻璃当中有二氧化硅也有硼元素,除此之外,其他的任何元素都越少越好。“主教授,要不,你们长春光学在北京开个玻璃厂算了。”最终会议上讨论出了三条技术路线,也就是用三种新思路去做玻璃,这都需要长春光机所下属的光学材料公司生产出符合需要的玻璃材料。

三种玻璃的共同点是一样的:要纯,非常纯。去掉所有杂质,然后拉丝;或者去掉所有杂质之后再可控地往玻璃融液里掺其他的元素。王大皱眉:“我看还是在天津吧,天电不是说他们光学玻璃的研发和订货需求现在很频繁嘛。”李强发话了:“我看可以,就这样定下来了。”王大:“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论文。今天讨论的四位就列为作者吧,范海虎你今天是主力,所以范研究员排在第一,然后是我,张工、蒋筑英。”“那就我回去动笔了,一稿出来之后还是要寄给各位看的。另外,我的名字是范海福,不是范海福。“中科院物理所的范海福研究员认真地说道。

“李主任,主老板,我昨天会议一共就插了两句话,列为论文作者和科技发现团队的成员,.…..这有点不太好吧。”“所有的讨论都是你的那一句话开启的,‘先分析物质的原子结构,从量子力学的理论上做计算,没有你这句话,就定不下来今天讨论的方向。”“但是凝聚态物理我都插不上话,电动力学我只关注和芯片相关的部分...李强、王大、蒋筑英在车站,送王大珩去天津。李强昨天的会议很放松,电子工业局几个头部研究单位、实验室对技术的敏锐度不是盖的,会议上各人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自己找到了光纤发展的方向。光纤,看来几年之后就要和液晶一样,从幕后走到舞台中央了。当然之后还有漫长的跟石英玻璃死磕的过程,提纯提纯再提纯,为了去除玻璃里的杂质,还会衍生出一大堆的工艺流程需求、催生提纯技术的进步。但这就已经不是对“未知领域”的前沿探索,而是一

个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了。

王大:“李主任,这越南在持续地打仗,我们在持续地援助越南,可好像.…….军事订货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很多的样子。”李强:“王教授,你们所,其实还有昨天开会的其他单位差不多都是科技领域最尖端的部门,你们协作搞的武器、军事技术,一般也是最先进的那种,越南人用不上,可能他们根本就不太会用。但这

也说不准,可能两三年,可能三四年之后吧,到时候看国家的具体政策走向。

越南战争让越老柬一一中南半岛的大半地区陷入战火。但这场战争中国远未到"卖血支援"的程度。北越+中苏每年的20多亿人民币的外援扛着,南越是加上每年几亿美元的援助外加美国大兵着。

南北越相争,老挝主国和秉埔寨主国当然不能置身事外。老挝的主朝政府很虚弱,在农村是老挝共和美国支持的苗族游击队互相打来打去没人管柬埔寨是西哈努克主政,西哈努克拒绝了美军进驻国土,但没法拒绝美国飞机飞过柬埔寨上空。美军飞机对柬埔寨境内的胡志明小道的轰炸,柬埔寨也只能抗议。中国大体上还是支持西哈努克,也理解柬埔寨现在左右不得罪的做法。左边是泰国右边是南越,如果柬埔寨举旗子反美,第二天柬埔寨可能就没了。在柬埔寨国内,从印度支那共产党分出来的高棉劳动党,也与中国和苏联保持着联系。高棉劳动党以及前身高棉人民革命党长期对外隐藏自己的存在,曾成立合法政党人民派作为掩护机构,西方世界到现在都没确认这个党确实存在,更不知道高棉劳动党的领导人是谁、在哪里1965年冬天,两名柬埔寨来客人结束了在中国一个月的访问和学习,准备从北京飞往莫斯科,在那里继续学习和培训。“在中国你看到了什么?"其中的一名柬埔寨人问与他同行的跟班。他身材接近1米75,比一般的柬埔寨人高多了,相貌也很端正大气。“中国还是很发达的,中国的城市可能比不上巴黎,但比西贡繁华多了。”高个子一一高棉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常委沙洛特绍发出一声刺耳的冷笑:“奈沙朗同志,中国这根本不是共产主义,他们打的是红旗,做的是资产阶级那一套。”“小声点,小声点,可别被旁边的人听到了。我们还拿着中国的钱呢。奈沙朗冷汗直冒,他可不敢保证不远处那几位中国人都不懂柬埔寨语。中国与西哈努克政府保持关系、每年给援助,但每年也给高棉劳动党一部分援助,支持他们的游击队策应胡志明小道或与柬东部的亲美武装对抗。沙洛特绍:“这些都是剥削阶级的钱,我们拿,是应该的,反对他们,也是应该的。…看来,只有去苏联,我才能见到真正的共产主义了。”

 

第二十章,出价

1965年12月31日,西藏,达旺特别市。今天是达旺市成立的....第-1天。大约在1965年10月,达旺周边就没有印度军人了。12月中旬,中方汉、藏干部逐步搬入达旺市。达旺居民也依中国宪法,在该地选举出了市人大代表,从9月至11月28日,人大代表选举完成投票、

计票和最终确认程序。

12月31这天,达旺市的街道人头动。在市中心最高的5层大楼那里,人群聚集得最为密集。西藏党委副书记曾雍牙带头举起剪刀剪彩,随后"达旺特别市政府"的牌牌掀开红布,显露真容。在市政府四大班子大楼的对面,是达旺市人大的会堂,这也是达旺市现在唯一的会堂类建筑,其实是达旺市唯一的电影院。按现在这情况,每年除了开人大会的那十几天,其他时间它还得是电影经中印两国边界谈判组第7轮谈判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达旺周边地区由中国建立民政体系,中国在此设立达旺特别市,市政机构正式运转的时间是1966年1月1日。但在12月31日搞点剪彩、典礼,也没人说什么,都是中印两国早就定好的程序了。中印边界谈判始于1954年,那时候的印度总理还是尼赫鲁。总理与尼赫鲁会谈的时候表明了中国的态度:“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执行侵略政策的产物,这条线所关系到的印度、缅甸已经相继独立,成为同中国友好相处的国家。由于以上种种复杂原因,中国政府一方面感到有必要对麦克马洪

院。

线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审慎从事,并且需要一定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

主席与尼赫鲁谈话的时候则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亚欧大陆就是一个盘子,这个盘子需要和平,如果不和平,就摔碎了,印度一块,中国一块,拼不起来了。主席建议中国和印度整个边境线,各退或者十公里,或者十五公里,或者二十公里,搞一个无枪地带,只许民政人员照旧管理,双方都不在里面放军队,以利于谈判解决边界问题。

主席、总理、尼赫鲁在1954年谈话开启了此后的中印边界谈判,从1955年到1965年一共进行了7轮。中印两国没有战争也没有积怨,两国在国际战略上也没有什么分歧,这是谈判的有利因素。不过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还是给谈判增加了很大的压力。1960年11月,西线发生边境冲突事件,双方的第4轮谈判结束后未确定第5轮谈判的开始时间。

1961年1月31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且卫星发射成功后,2月13日,印度回应:第5轮谈判没有取消,我什么时候说过取消了?还是按原来的日期开始。在第五轮谈判,中国和印度都重新审视了边界的情况,印度那边表现出了比较客观合理的态度。总理参加了第5轮谈判第一天的议程,并转达了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中印双方应该考虑历史的背景和当

前的实际情况,根据五项原则,有准备有步骤地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对于谈判遇到的困难,总理表示:正因为两国边界尚未正式划定,并且存在着若干意见分歧,双方地图对边界的画法不可避免地会有出入。我国现行出版的地图对四邻边界的画法是几十年来一二如果不是更久的话,中国地图的二贯画法。我们并不认为这一画法的每二部分都有充分的根据,但是我们在没有进行勘察,也没有同有关各国商量,就加以更改,也是不适当的。而且,这样的更改也是有困难的,因为这会引起全国人民的迷惑和对我国政府的责难。

这个基调为伺候的第5、6、7轮谈判奠定了基础,直至第7轮谈判取得一个小小的阶段性成果,第7轮谈判取得成果,可能还有一个意外因素促成了这件事:达旺惨案。

事情的前因后果可能得上溯到1965年5月,藏传佛教的萨嘎达瓦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萨嘎达瓦降生、成道和圆寂,故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十分看重此节,一般由上、下密院的众僧人向大、小昭寺,布达拉宫的帕巴拉康等康的佛尊献千供、百供,拜佛的人们敬奉供灯和哈达,所有的藏传佛教信众都想在这一天聚集到拉萨。

人们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就去八廓街和林廓路转经,到藏历四月十五这一天,转经达到高潮。从凌晨直到天黑,人流如潮,川流不息,转经人数达十方之众。1965年的萨嘎达瓦节尤为隆重。四月十五这天,达赖和班禅一同出现在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前的广场,聚集在这里的10万教众几乎是陷入了癫狂状态,当班禅走下台子,来到教众当中想他们拂酒圣水时,这些人个个浑身颤抖、泪

流满面。

但是,在盛典空前的拉萨市之外,却有一些悲剧发生。萨嘎达瓦节之前,从达旺到西藏错那县的山路上,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事现在被记载为"达旺惨案”。藏历三月二十一那天,喜马拉雅山脉突然降温、降水。海拔五千米以下的地方下冻雨,五千米以上的地方下雪。雪下完之后的第三天,有人在达旺北方的山路发现了死尸。救援队出发,顺着山路走,发现的死尸越来越多。一共766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以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信徒在去拉萨朝圣的路上被冻死。所有被冻死的人都面朝北方,有的户体能看出来是匍匐在地上(长跪)的时候再也没爬起来的,这件惨案表面上看是达旺穿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西藏根本没有公路,只有马都很难行走的山路,但思维发散开来,首先可以看出达旺地区糟糕的基础建设,其次可以看出达旺、邦迪拉等地区藏传佛

教有巨大的影响力。

最后,从宗教文化引申开来:中国主张的国境线是更合理的,麦克马洪线并不符合这地方居民的传统文化习惯。

这让1965年4月的中印边界谈判不得不首先解决东线问题。从4月达旺惨案到1965年9月,印度终于“服软"了。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在印度国会三次发表演讲,表示中国和印度的分界线用惯常的地理分界并不是绝对合理的。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古老的国家之间,以文化一一主要是宗教影响区域,来进行划分,比

麦克马洪线更加合理。

夏斯特里的这话就意味着印度或许应让出东线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部分地区,因为这部分地区是藏传佛教的辐射范围。为了平息印度国会的抗议声音,夏斯特里还煽动了一下情绪,说中国和印度之间应该多交流。如果双方以“世界屋脊"为界,那么印度和中国的陆上边界就太冷清了,双方都不会有什么交流。夏斯特里突然成了“印奸”,在印度国会当起了说客,其实也没有太离谱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印度想干巴基斯坦。1965年4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重新爆发冲突,这可比中印之间的摔比赛刺激多了,印度用英制88毫米榴弹炮炮击克什米尔的亲巴基斯坦游击队,巴基斯坦陆军则上了105榴弹炮反击。冲突一直持续,这时候印度真的打算打巴基斯坦了。不只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发动进攻,而是要东巴西巴一起。(此时孟加拉国还是东巴基斯坦)对于克什米尔冲突导致的印巴战争风险,联合国安理会进行了讨论。当然,因为冲突还不算大规模开揍,安理会没有出台强制性决议。但是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苏联对印度这次冲突表示了特别关注。中国对印度的这次冲突做出了严重关注,并且中国还外加了一句话:反对在南亚次大陆爆发战争。夏斯特里这下明白了,如果印度揍巴基斯坦,在联合国那一关可能不好过。安理会会召开会议讨论印巴战争这件事,然后出台决议一一猜都可以猜到,肯定有两条:第一条,同时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施制裁;第二条,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两国爆发冲突的地方。苏联一定会投弃权票,苏联不会为了这件事行使一票否决权,我躺了,都别烦我。英美法就不用说了,美国现在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中国会帮印度一票否决,还是继续躺平弃权?为了未来的印巴战争印度在安理会能有个常任理事国站台,印度必须得开一个价。也就是做出一点牺牲。SO,夏斯特里决定拿来交换的东西,就是边界谈判上做出让步。中国:成交。

达旺市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得修路。中国拿回达旺本来就是因为达旺惨案嘛。再说了,把公路系统不只是方便藏传佛教教徒去拉萨朝拜,国防、安全、经济、文化全都依赖交通印度给出达旺市之后的第一件事一一开打。1966年1月5日,国际新闻中的军事板块,除了连篇累牍的越战报道之外,突然多插进来了一组简讯:印度和巴基斯坦开片了!1月6日,印度军队越过西线国际承认的印巴边界。印度陆军第15步兵师在参加过二战的老将普拉萨达少将的带领下攻击伊乔吉尔运河西岸的巴基斯坦军队,而巴基斯坦也随即展开反击。除了伊乔吉尔运河,印度的另一个攻击点是拉合尔,进攻的部队是印度陆军第1步兵师外加第2独立装甲旅的200辆坦克。进攻拉合尔的部队按照计划,在突破拉合尔防线之后要一个回钩,与第15步

兵师一起合围伊乔吉尔运河附近的巴基斯坦守军。

在克什米尔,印度压上了5个炮兵营,除了英国的小榴弹炮,这次是直接上了155毫米重炮。鉴于以前印军一打游击队,巴基斯坦的正规军就用炮击帮忙,这次印度决定了:我先把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基斯坦军队给灭了!

从1月5日到1月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砰砰砰地一阵乱打。1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直在支持巴基斯坦的美国抛出议案,遣责印度挑起战争,动用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大规模地面部队攻入巴基斯坦领土。美国建议交战双方立即停火,由联合国派驻维和部队进入两国交界处建立隔

离带或缓冲区,并同时对主动挑起战争的印度实施军火禁运和贸易制裁。

英美法投了赞成票,安理会的其他非常任理事国大部分投了赞成票。苏联弃权。中国代表思考片刻之后,投出去一张反对票,制裁及维和议案无效。印度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一或许吧。印度觉得只要联合国不天降正义,他就能打赢。不过中国不这么觉得。因为《档案》里面早就写了,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不但没赢,还被巴基斯坦反咬了一口.

 

第二十一章,铁三角

1966年1月的世界,在亚欧天陆世界岛,有一个西方媒体记者创造的名词,用来形容一个国家集团中印苏“铁三角"。不过这个名词只在不严谨的时事报道文中出现,国际政治家认为把这三国说成铁三角有些牵强。这三国当中,中国与苏联是同盟关系,有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与印度是友好合作互助关系,印度与中国也是友好合作互助关系。印度现在是不结盟运动的头牌,没和其他任何国家结盟。三国.…额,都是社会主义,反正印度把社会主义写进宪法里了。既然不是相互同盟的关系,那中印苏严格来说就不能称之为铁三角。但是,印度与苏联、中国的关系,确实比对其他国家的关系好上那么一点。现在的印度对欧洲的前帝国主义国家是带有警惕的冷淡关系,对其他路人国家是冷淡交往的关系,对巴基斯坦是满满的敌

意。但对于苏联和中国,印度与之在国际上的互动以及双边合作都比较频繁。

此时的美国在亚太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升级越南战争以“阻止中南半岛成为潜在的中国势力范围"。在印度洋,则利用巴基斯坦在两面"夹"印度。是的,现在直至1966年,美国与巴基斯坦仍旧是同盟关系。在南亚次大陆,美国的策略就是很传统的套路:扶持一个体量较小的但相对比较彪悍的国家,来牵制体量更大的它的邻国。在原历史位面,美国与印度相互靠近是在1962年。1962年12月14日,英美联合工作组发表声明,表示愿意向印度提供97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目标是在3~5个月内帮印度武装5个山地师,并向印度

提供情报支持。印度当关全部同意英美小组的方案。

此后直到1965年,英美每年向印度提供的军援数额都在1亿美元以上,直到印巴战争爆发。印巴战争中,虽然印度打的是原美国的小弟,虽然巴基斯坦的战果占有优势,歼敌数更多,领土净赚170平方公里,但美国发现巴基斯坦的军事动员潜力过于有限,而印度尽管战场上输了,可竟然没

伤筋动骨,于是美国继续他的支持印度的策略。

巴基斯坦就慢慢被美国抛弃了。在爹不亲娘不疼的时候,中国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援手,南亚的主要国家所在阵营来了个“换家”。现在并没有什么换家,南亚的国家体系没什么变化:美国扶持巴基斯坦,印度自己在那儿傲娇,只是有时候和中国、苏联热络一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34 , Processed in 0.0372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