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198 页

一一没错,南越在农村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主粮缺乏、农民不得不以红薯饭为食的时候,还在出口稻谷。1966年度,中国的粮食进口计划是800至1000万吨粮食,这个目标是不难达到的,但是在粮食当中还要分小麦、玉米、稻谷,其中稻谷应该进口250万吨左右,这就得费一些功夫。毕竟国内广州、上海这两个粮食输入地区,还是吃大米的人多一点。东部沿海城市地带食用进口进的粮食,对国内粮食运转带来的正面效应要超过进口量本身。因为要想把1吨西南地区的大米搬到上海的餐桌,从西南地区农村统购的大米量可不止1吨,大概得1.5吨到

2吨。

也就是进口的这250方吨稻谷,顶得上国内粮食产量提高四五百方吨。在1965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2.71亿吨,其实等于提前完成了温饱的指标线,1966年维持不低于1965年的粮食产量即可。但仔细算起来,今年中国化肥产量又增加了40万吨,春夏季全国的灾害统计比1965年还少一点,因此,1966年的粮食产量增加几乎是定局,一般估计1966年可以达到2.8亿吨的样子。自1963年起,全国南北气候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算是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的年景。当然不是说全国上下没有自然灾害,局部的水旱还是有的,但都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即便是受灾区域,损失

也不会达到全部绝收的程度。

1966年1月,随着通信卫星及地面站系统基本覆盖全国的省会,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成立。央视以北京电视台班底为基础,另抽调了沈阳、长春、天津、上海等地的电视台部分人员,组成"国家队”。至于北京.…….北京电视台无了,北京市广电局就只好从零开始再组一个北京电视台。1966年2月,在央视开播1个月后,中央电视台增设了一个新栏目。“现在开始播送气象信息。”电视有播音员的女声,但这个声音只是二三十秒才出现一次,解释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信息。“2月23日全国气象图。”“全国100千帕等压线图。”“东北地区100干帕等压线图。”.播音员每说一个短句,电视画面变动一次。

等压线图标记的是近地面的大气气压,高压=天气晴朗,低压=水汽含量高,阴雨几率大。《气象信息》节目不是天气预报,不是给普通电视观众看的而是给全国各地的气象站制定本地的24小时气象预报用的。以前没有类似的县市天气预报,现在有了电视作为媒介,就能在每天向全国基

层气象站发布气象信息,供他们推算出当地的天气。

在《气象信息》节目播放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气象站的工作人员紧张町着屏幕,记录下自己所在地区的气象数据。条件好的地方的气象站甚至能用录像磁带把这期节目录下来慢慢看。“全国气象等压线播报完毕,现在开始播放全国卫星云图。”“这是24小时全国卫星云图。”这是20小时全国卫星云图。”“这是16小时全国卫星云图.”等压线数据其实是人力统计的:遍布全国的几千个气象站测量本地的气压、晴雨等等情况上报,在国家气象局汇总但是卫星云图?嗯什么是卫星云图?这个问题嘛,看了《气象信息》节自就知道了:在电视屏幕的左上角是台标,右上角则有一行字:“由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摄制”于是,每天10分钟的《气象信息》节目成了世界第一个免费的气象卫星数据播送平台。《气象信息》节自现在播送中国全境(含陆地和领海)的卫星云图,外加中南半岛的。但是,凡是对卫星工作方式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像风云系列这样的近地高倾角卫星,只要时间足够,它会经过世界上的每一个地点上空,理论上能拍下全球的云图。中国发布了自己境内的以及中南半岛的卫星云图,世界其他地方的卫星云图呢?

"TIROS发射到第几代了?TIROS-8?”“已经发射到TIROS-10了,威斯克先生。""TIROS-10?"国际金枪鱼委员会轮值主席,西班牙人何塞威斯克刚刚知道一条坏消息:在加勒比海因为飓风突然转向,有20多条渔船倾覆失踪,估计渔船的船员这会儿已经被鱼吃了。气象预报对海洋渔业来说非常重要啊。而且海洋气象预报和陆地不一样,简单地说,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很难对大洋气象做出靠谱的预报,因为海上可没法人工搭建气象站。国际金枪鱼委员会从1963年开始购买美国TIROS卫星的海洋

云图,用来给各国的金枪鱼分会提供飓风和大浪警报。

但是8月份的加勒比海飓风,TIROS卫星就没能准确抓住一一美国人的卫星那几天天地传输系统出了问题,收不到卫星传回来的信号。而且威斯克和美国NASA签署协议的时候,TIROS卫星还是TIROS-6,现在发射到TIROS-1O了,可是卫星成片质量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威斯克招来自己已的秘书:“问问苏联人,还有中国人,他们的气象卫星提供大西洋的云图服务吗。国际金枪鱼委员会总部在巴塞罗那,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金秘书从马德里到巴塞罗那与威斯克见面。“Mr金,“威斯克的秘书问道,“我想中国的气象卫星一定能提供北大西洋的卫星云图服务。”金秘书打开手中的资料:“理论上来说是这样。…抱,我也是刚刚受命来与你们谈这件事,我不是卫星专家。”金枪鱼委员会的秘书干脆打开金秘书递过来的技术资料自已看。中国的风云三号的工作区间是北纬80度到南纬80度之间的全球区域,这就没问题了。卫星回归时间、照片清晰度也都有标记。为了直观表示自已的照片的清晰度,资料里还附送了一张中国南海地区的云图,天地直播系统转录胶片之后再冲印出来的。我们想购买中国卫星在北天西洋拍摄的云图照片的使用权,不知道中国方面的报价是多少?“金枪鱼秘书问道。不涉及卫星技术,纯粹的商务讨价还价,这就到了金秘书擅长的领域了:“据我所知,美国给国际金枪鱼委员会出售TIR0S云图照片的价格是30万美元一年,我们,嗯,我们的报价也是30万美元

年。

金枪鱼秘书捂脸:“Mr金,你们的开价就不能稍微比美国人低一点吗。”金秘书笑笑,掌起两人之间桌子上的那张冲印照片:“有时候竞争力来源于同质价更低,有时候竞争力来源于同价、质更高。我们认为,中国的卫片属于后一种。”

金秘书说的确实是事实,风云三号的成片质量就是比TIROS系列气象卫星更高。这个中国人是知道的,TIROS卫星在投入使用后,NASA把云图照片满世界都卖,中国的近邻日本也买了照片使用权,所以中国也知道TIROS卫星的清晰度是怎么回事。

现在红外/可见光CCD成像、天地数字传输的气象卫星还在研制中,天上的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都还是电扫传递信息一一和这个时期的模拟电视信号直播一样。但是风云三号的成像清晰度就是比TIROS系列卫星高。如果用有效像素衡量的话,风云卫星图比TIROS卫星图的有效信息量(像素数)高70%的样子。

最后金枪鱼委员会点头同意,也从中国买一套大西洋云图,先买一年。现在的国际金枪鱼委员会首要职责并不是环保或者督促国际禁渔,而是保险业一一世界各地的渔船要出海就要买保险,这个委员会是给各国保险业和渔业公司之间提供牵线作用。

既然是保险业,那海洋气象就非常重要。威斯克主席不在乎多花30万美元,就是希望气象信息的获得渠道能多一个。“威斯克先生,您对像您这样的大西洋或者欧洲的、对气象服务有比较长期的需求的组织,您是不是也还比较熟悉?”金秘书问威斯克。“在渔业方面不止有我们金枪鱼委员会,还有鲑鱼协会,当然,我们委员会与鳕鱼协会的关系更好。当然还有海运公司。据我所知,欧洲各国的气象服务也开始了购买美国云图。中国如果想向他们也

出售云图,我们金枪鱼委员会可以担任代理中介。

金秘书:“实际上事情可能比这要复杂。您知道地球同步卫星吗?”秘书越过威斯克主席回答道:“知道一些。”金秘书:“中国即将发射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这种卫星中国发射的第一枚当然停留在中国所在的位置的赤道上空,它不会到欧洲上空旅游。但是,如果欧洲和大西洋沿岸国家对气象服务

有长期持续的需求的话,中国,或许可以发射一枚专门的、停留在大西洋上空的同步气象卫星。

威斯克:“您的意思是说.….开启一个众筹基金会,为发射一枚大西洋上空的同步气象卫星进行融资?”

 

第四十五章,亚特集团抛出王炸

众筹融资发射卫星,其实就是购买卫星,航天产业的第一种商业化模式。如果能融资成功,那就意味看中国在把卫星送上太空之前,卫星的火箭的制造成本、发射成本都可以收回来,而且赚上一笔。当然这颗卫星入轨之后就交付给欧共体,它拍摄下来的气象数据在欧共体内部是任意使用的。就是“一次性赚钱”还是“慢慢收钱的区别。对,卫星这件事现在欧洲是由欧共体出面来与中国谈了。国际金枪鱼委员先自告奋勇牵线找各种有钱的组织洽谈融资,但很快就有国家参与进来,然后就成了欧共体与中国的商业卫星发射洽谈。欧共体现在有航天机构,欧洲运载火箭发展组织(ELDO),现在的欧洲空间局(ESA)的前身之一。欧共体国家现在也有能发射卫星的,法国。法国在1965年11月用自己的钻石-A火箭发射了“阿斯特里克斯"卫星。但“阿斯特里克斯"只有42公斤,没什么实际功能。钻石-A火箭也不行,全重只有18吨,就是为发射几十公斤的实验性卫星“订制"的,但凡要发射有点实际功能的人造卫星,就得新设计一种大点儿的运载火箭,比如1964年ELD0提出研制的"欧罗巴"火

前。

因此在1966年,世界四个半航天国家里,真正的具有成体系的航天工业的国家其实是美、苏、中这三个。法国只能往天上打小铁球。英国1962年制造了一枚卫星,但没有运载火箭,只能由美国火箭代送上太空,所以他是那半个航天国家。中国十分乐意与欧共体在航天领域展开合作,这首先是能扩大国内航天工业的产业盈利点,这样除了为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服务,还能卖卫星数据,还能直接卖卫星。其次,中国要让欧洲乃至世界

其他国家都算清楚这样一笔账:

“买卫星又省事又便宜,比自己苦哈哈地攀科技树划算多啦!”

现在欧洲想搞航天就是苦哈哈,一点都没形容错。刚才说过的"欧罗巴"运载火箭就是正在让欧洲痛苦。这火箭说大也没多大,英国拿出了他们的“蓝色条纹"中程导弹,法国人负责把它放大到大概100吨,能将0.7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或者把200多

公斤的载荷送到同步轨道。

1966年4月,月“欧罗巴"项目的预计总投入已从最初的7000万英镑增加到1.5亿英。欧共体苦不堪言,这时候,66年6月,英国人突然跳出来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英国人说欧罗巴项目我不干了,我退出。除非总项目里面英国的出资降低到10%,但是火箭研制完成后我享有20%的发射次数占有权。.….喂,欧罗巴火箭就是拿你家的蓝色条纹导弹改出来的啊,你退出了还怎么玩?实际上是英国和美国签订了特殊条约,以后美国可以常态化地代英国发射卫星,英国就觉得不用再给欧罗巴项目出份子钱了。(欧洲此后又数次被英美戏耍,直到1973年,怒发冲冠的欧共体终于决定集所有欧洲大陆国家之力搞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阿里亚娜"系列运载火箭。)总之,英国威胁说要退队,这是欧共体与中国能坐在一起谈判的主要原因。在瑞士的中欧航天合作谈判中,欧洲人也对中国这边的技术能力表示了疑虑。因为风云四号的技术跨度也实在太大了。现在的气象卫星,无论中国还是欧美还是苏联的,都在低轨道运行,距离地面500到900公里。在这个高度拍摄地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拍摄到细节的东西。可同步卫星距离地面35800公里,能看得

清楚地表或大气层的气象活动吗?

当然,低轨道卫星有个缺点,它有重返周期,如果只有一枚卫星,那要大半天卫星才能再拍摄到同一地点的云图,而且还是角度不一致的斜视照片。同步卫星的优势就很明显,它可以对看同一个地方咔嗪咔咔嗪,如果集中观察一个地方,可以1~2小时就更新一次云图。

再看看风云四号的技术参数,嗯,全重1.4吨,美国的TIR0S系列卫星重300公斤。中方表示风云四号装有大倍率高清晰度的光学系统,足以在同步轨道观测地面,并且保证清晰度超过现在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而且,风云四号同时安装有3套拍摄系统:1套可见光,2个波段的红外

线,全都可以拍摄并传送到地面。

对于欧洲方面的疑虑,中国表示,风云四号A星会在1967年8月发射,距离现在不到1年了,你们可以与中国预签一个合同,等风云四号A发射并定位在东8区位置,你们看效果。欧洲表示这可以,现在签署意向合同,1年之后,如果东8区的那枚卫星真的可以传回高清气象照片,就签署正式合同付款,买一颗风云四号B星,定位在本初子午线上。欧共体与中国很快就签署了意向协议,并且,按照欧共体的议事流程,这部协议公开了。

协议本身并没多少争议,但是联邦德国对这份协议来了个“助攻"。西蔡一一卡尔·蔡司公司的一名董事向媒体表示,据他们公司所了解,中国在星载传感器和光学系统方面同时并行着很多个项目,并且技术水平都不低。而蔡司(上海)公司非常荣幸滴参与了其中的非军事用途光学系统的研制。

至于瓦尔塔·施耐德参加了侦察卫星光学系统项目组这件事?别多想,这个项自根本不存在。再说哎这是人家的个人行为啦,以蔡司在光学系统领域的分量,西蔡这么表态之后,欧共体就更放下心来了:这个意向协定果然是没问题的。

现在可是华约北约对峙的冷战时期,卡尔·蔡司与中国勾勾搭搭,这真的没问题吗?1966年9月,菲亚特给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勾勾搭搭,就是没问题!《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与苏联政府达成协议,在苏联建立汽车厂》"9月14日,菲亚特总裁维多利奥·瓦莱塔与苏联汽车工业部长亚历山大·塔拉索夫签署了全套汽车生产线和技术引进合同。”“菲业特公司将出资3.2亿美元,在古比雪关附近的伏尔加河畔的建立一个大型汽车联合企业一一陶里业蒂汽车厂。”“该工厂的规模将超过以往苏联引进的任何一个汽车厂,预计年产量将达到60万辆,其产品包括卡车、巴士、小轿车以及特种车辆。工程建设将于1967年开始,1969年投入试生产,1971年全面建“在不久前结束的在苏共二十三大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强调苏联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技术,并对重点的引进项目明确表示鼓励和高度重视,这可能是催生菲亚特-苏联项目的关键性政策因“陶里亚蒂汽车厂生产的小轿车为菲亚特124型,这是一种重量和尺寸与苏联"莫斯科维奇"小轿车类似的产品,但菲亚特124型将在各方面的性能都大幅度超出"莫斯科维奇”。”

成。素。

一个年产60万辆的汽车厂,菲亚特在1966年的"王炸”。3.2亿美元这即使在欧美也是一个震撼汽车业界的大手笔投资。菲亚特和苏联的协议除了商业领域的震撼,还有政治领域:向苏联出售一座大型汽车厂会引起什么后果?美国的"冷战人"认为,菲亚特向苏联出售的几乎是最新的汽车制造技术,这可能使得西方之前占有优势的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变得优势微弱。而且,菲亚特向苏联转让的车型当中,不乏有可用于军事

用途的卡车,甚至一些车的底盘可以改造为轮式装甲车。如果苏联将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卡车、装甲车援助给越南,那就成了西方向苏联提供的援助反过来打了自已。

但西方也有人支持菲亚特在苏联建厂,其中包括美国的高层人士。他们的理由是:首先,苏联消费者对民用汽车的渴望极其强烈,因此苏联不太会让工厂的原定用途发生改变,其次,无论西方给还是不给苏联技术援助,苏联自已都会发展出应有的技术,但西方却因此少赚了很多钱。第三,一旦接触到西方的产品和生产技术,苏联将不可避免地西化,甚至有可能削弱共产主义经济体系并结束冷战。一一为啥美国人也这么热心菲亚特的合同呢?因为是美国银行提供的贷款。陶里亚蒂汽车厂的总建设投资大约8亿美元,其中苏联的厂房厂区建设折合1.67亿美元,苏联自产机械折合1亿美元,配套设施和服务折合2.13亿美元,菲亚特提供的生产线及其他设备价值3.2亿美

元。

这3.2亿美元由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苏联申请贷款,钱打到菲亚特的账户,菲亚特在1967、1968年把价值3.2亿美元的生产线和其他设备运到苏联去,然后苏联开始还钱这笔贷款是由苏联的石油出口担保的,本息一共用17年还清。现在苏联是石油出口大国,而且意大利恰好是其自用的石油85%从苏联进口,因此还款能力没问题。在菲亚特的巨额合同落定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世界的汽车行业还未从余震中清醒过来。苏联的汽车市场的确是一片巨大的空白。根据1965年的统计资料,世界各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最高的是美国,每千人拥有375辆汽车。美国单独一档,第二名英国就掉到每千人90辆,然后是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阿根廷、日本等

千人20~30辆的国家。

苏联呢?苏联每千人4辆汽车。1964年苏联汽车年产量20万辆,菲亚特这个汽车厂会让苏联的汽车产量直接X4。但两亿人口的苏联,年产80方辆汽车就够了吗?看来,菲亚特进去之后,其他汽车厂也还照样有机会进入苏联。…….等等,我们是不是漏了什么?中国。中国现在每千人1.21辆汽车,不含摩托车在内的汽车年产量11万辆。

就是中国现在有点穷,1965年的GDP是910亿美元,这已经是连年10+的增长率才到的这个数。也就是说,中国的乘用小轿车市场估计还没发育起来。但小轿车市场没起来,卡车、大巴车什幺的肯定需要,,而且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千人1辆汽车的巨大落差,在7亿人口的国家,就算光卖卡车就能撼动世界卡车市场的份额。而且这是有案例的:

克莱斯克-道奇从1956年到现在这10年的业务快速发展就是明证。

“中国对卡车的需求超乎想象。在他们国家现在流行着很多安装摩托发动机的简易汽车,他们的用户甚至让这种汽车载重2到3吨。”“中国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庞大的建设项目,无数的公路、铁路、桥梁、工厂、矿山工地里面汽车都很紧缺。刚才说到的简易汽车深走都被用来在工地载运土石方,当然,这一般是在地方建设

项目中比较常见。

“1965年中国进口了6万7千辆汽车,其中卡车占5万辆,剩余的1万7千辆里面巴士占了60%。而这5万辆卡车只有1.5万辆是从苏联进口的,其他3.5万辆是从西方国家进口。由此看来,中国人对西方的卡车品牌印象不错。

通用公司的市场分析人员艰难地搞到了资料,做了一份中国市场的分析报告。不过,通用的总裁先考虑的是他在美国的竞争对手:“道奇与中国的关系似乎非常好,据说这是二战时期援华卡车天部分为道奇品牌的缘故。我们如果进入中国,会不会遇上道奇与我们竞争?”分析人员:“现在传闻克莱斯勒-道奇已经在与中国接触了,而且可能会在上海设厂。但这不影响通用也进入中国,正如报告里所列的数据,中国的卡车市场容得下至少4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通用汽车的总裁町着分析报告的封面沉默不语。看来,是该联系一家能放出款来的美国银行了。

 

第四十六章,第一步战略自标,完成

10月1日,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乳白色的长征-2KE立在发射塔,火箭头部,尖锐的逃逸塔如一杆直指苍穹的长矛。在发射塔周围、在整个发射中心,中央电视台布置着7台电视摄像机,八一电影制片厂布置了8个电影摄像机,共同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幕:中国人迈向太空。航天员张文逸以半躺的姿势在曙光-4号飞船中就位,航天服上面的微型仪器已经启动,实时记录张文逸的身体状况,不过在发射前5分钟,张文逸还是用语音向指挥部做了最后汇报:“我已就位,身体状况良好。”

“5,4,3,2,1,点火!”运载火箭的4台主发动机、4个助推器喷吐出火焰,火箭升起来的时候,火焰的光芒将傍晚的酒泉又重新照亮。钱学森在发射指挥部町着正在上升的火箭,当头30秒过去,火箭仍然毫无偏差地、精确无误地爬高,钱学森刚才一直握得紧紧的拳头终于松开:“基本上成了!!”聂荣臻:“我看那,其实就该直播,宣传部门还是心虚,搞到七点钟新闻去放录播了!”王希季:“其实也正常,四点五十分就算直播,看的人也不太多,大家都还没下班呢。”钱学森:“这就要问气象部门是怎么想的了。”发射指挥中心,气象部严主任在角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两天前,是气象部门发出气象预告,表示10月1日下午2时~5时才是发射窗口。如果时间超过了5点,倒不是说雨雪,这个时候酒泉基本没雨,而是5点以后风力会增大到4~5级或略微超过5级,可能对发射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长征-2KE本来就可以在5级风环境下发射啊,第一级的游动发动机会根据惯导系统和倾角感知器调整火箭的飞行姿态的几人说话这会儿,张文逸先是经历剧烈的过载、振动,然后突然身体一轻一一失重的感觉来了。不过按照之前培训的内容,这时候的失重是第一级火箭脱落后的短暂无动力滑行阶段,并不是飞船进入了太空。果然,几秒钟之后,第二级火箭点火,超重的感觉又来了。张文逸的目光斜向上看,曙光-4号的小小眩窗外面,已能看见大地的弧度。

《中国宇宙飞船成功将第一个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苏联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回收》《民主德国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圆满成功》《捷克斯洛伐克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取得圆满成功》《越南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取得圆满成功》·《NASA祝贺中国曙光-4号飞船项目成功执行》在白宫在琢磨措辞之前,NASA先发了一封贺电。贺电的规格不低,是NASA局长詹姆斯·韦伯署名的。詹姆斯·韦伯说中国在发射第一枚人造卫星之后5年,就发射了自己已的载人飞船,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对中国航天的跨越性一步表示祝贺。这话表面上是这个意思。不过实际上呢,苏联从第一枚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到宇航员上太空用了3年半,美国用了3年,中国用了5年。所以中国这个速度,在冷战各国疯狂攀科技树的背景下,并不算快..….

但怎么说呢,中国要的是稳"。这其实NASA也知道。苏联把加加林送上太空之前,他们的无人验证飞船各种摔,只在倒数第一次无人试验的时候成功了。然后再下一次,加加林就上去了。中国在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之前,进行了3次无人试验飞船的发射,每次发射都是成功的,回来都做修改和改进..从无人到有人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运载火箭、飞船,也都是三国当中当最大的。光看发射的实况录像就知道了,那高高的发射塔旁立的火箭绝对不是小东西,甚至外人还可以从附近的卡车与火箭的相对比

例,推算出长征-2KE的总高度。

到1966年,美国登月用的火箭土星-5已经生产出来一枚在地面做静力测试了,不过首飞应该是在明年。已经投入使用的运载火箭,最大的是美国的土星-1B,其次是苏联的质子号,这俩都是近地轨道运力20吨+的。

长征-2捆绑型大概只有这俩的一半。近地轨道运力,首箭是8.6吨,在进行结构优化计算之后现在是9.4吨,如果实施第二阶段优化,可能会有9.7吨到10吨。这足够发射重型卫星、宇宙飞船、第一和第二代空间站了。第三代空间站的大型舱室如何打上天?这肯定是要更大的运载火箭,不过钱学森对此心里是有底的:新的运载火箭已经在设计了。

人民大会堂。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在十年前的"八天”,中央通过了“三步走"的战略,现在已过去整整10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一一全体国民解决温饱问题,就是在1966年。十年前尚无人民大会堂,八大是在北洋时代的大会堂召开的。那时候的人大、政协会议,也都在那里召开。现在,高大巍峨的人民大会堂嘉立在天安门广场,在它的对面是历史博物馆。还有军事博物馆、北京展览馆、工人体育场.……这些标志性建筑之外,还有北电集团的建筑群、北京电子产业园、北京航天城(航天科技工业园),以及居民区翻新改造修起来的40万套住宅楼。40方套小户型住宅楼,也只是解决了100~150万人的住房问题而已,现在北京估测有800~900方常住人口(户籍+外地务工),离全民安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北京之外,是离首都最近的河北省天津给自已了“副首都"和"河北经济引擎"的双重职责,副首都即响应国家"不要把北京规划成为万金油"的构想,重点央企很多被放在了天津,毕竟这里还靠海。甚至要求央企的总部也往天津放

河北的经济引擎,主要体现在京津唐三角工业区,以及天津-保定-石家庄的城市线。对了,天保铁路是1965年通车的。整个华北、中原地区,从清末到民国战乱而毁弃的水利工程已大部修复,并且还增设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改造工程。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世界三大小麦平原之一,但在20世纪上半叶,这块曾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天选之地的农业搞得并不怎么样。到1946年,三大小麦平原沦落到了竟然要向美国求援,求救济一些小麦/

面粉才能吃饱肚子的境地。

现在河南、河北、山东重新成为粮食生产基地,平原地区的规模化农场能为国家出售大量的小麦和玉米,供养北方的城市而规模化农场是以人口流动为前提的。人口流动到了哪里?北方的城市里。可以认为农民离开了自已的土地,到了城市,但吃的还是原来祖上那些土地的粮食。…但他们不种地了,反正有别人在种。在南方和西南地区,过去10年国家打了一场温饱攻坚战。大量的公路在西南山区延伸,公路网逐渐成型。现在虽然有些乡镇单位没有通公路,但是步行不超过10公里就可以触及公路,这就让农药和化肥可以渗透到每个县、每个乡,增加这里的粮食产量

也让农村人口的流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1966年,如果有西方的旅行者来这些地区旅行,他们可能仍旧会惊叹于这些山区的贫困:90%以上的食物来自谷物,有的谷物甚至是粗糙的做饲料都不太合格的红薯土豆;农民手头拮据,身上经常穿着10年前的补丁叠补丁的衣服。

但如果考虑到10年前、20年前,这里的农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状态,或者看看这些山区的自然条件、基本建设水平,就能得出公正的评价:这些山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未来这些山区还会继续快速变化。“从1956年到196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从1.85亿吨增长到2.8亿吨左右,人口从6亿增长到7亿,人均占有粮食从300公斤增长到了400公斤,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已经摆脱了饥饿,全民达到了温饱水

平。

“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人民的劳动、工业的普及与科学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从1956年到1966年,全国新增水浇地2.7亿亩,新增化肥产量400万吨。”“按氮元素净值计算,中国的氮肥产量已占世界氮肥产量的30%,磷肥产量占世界的14%,钾肥产量占世界的10%。“1966年,全国棉花产量达350万吨,此外进口原棉84万吨,生产化纤190万吨,中国的纺织产业不仅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和丰富多彩的衣物,并在世界纺织品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过去10年,全国修建公路、乡村道路95万公里,使用化肥的村级单位从1956年的5%提升至1966年的47%。”“杂交水稻初步取得成功。1965年杂交水稻的播种面积40方亩,经实证证明,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可使水稻产量增长约20%...

在八大的总结中,总理说出的一串一串数字,每一条都标志着过去10年的成就。当然,八大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对"小康"这一概念的描绘。不过与第一步的“温饱"战略不同的是,现在国家对小康是什么、对各省究竟要达到什么样子才能算小康,并没有预设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由所有代表畅谈自己所在地区的未来构想。当然,在国家层面,也有一些对未来的构想。农业、工业、国防军事,…航天。列席参加中共十大的外国党团代表团,有幸第一次听到了中国关于航天未来发展的方略。现在NASA和欧洲对中国航天究竟要做什么还是有点迷糊的:美国和苏联在太空竞赛,美国公开了要登月,苏联也说要登月。除此之外,这俩国家还频繁往火星、金星、木星土星水星发射探测器,甚至打算向太阳系外发射探测器中国没说要登月。中国也没到处发探测器,中国想干什么?“中国将开启自已的探空工程,探索空间科技,研究空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和平利用太空。中国将用空间技术反馈国家,促进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当前目标以建设环绕近地轨道的、长期运行的载人空间站为目的。在空间站,中国将进行一系列的空间技术探索与试验,并在远期实现在空间站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某些高

新技术材料的生产。

 

第四十七章,布到河北省来

最先知道中国航天的发展“路线图“的,竟然是列席参加十天的外国党派代表团,这让NASA、欧洲航天和火箭圈子很无语。关键是,这些列席参加十大的外国代表团就没有航天人士,于是他们转述出来的消息光怪陆离,走样得惨不忍。古巴代表团说中国要在太空建造城市。德国代表团说中国要造造一种在太空的“中转站”,为飞向其他星球提供中转,这些说法...不能说全错,只能说其中有对的。最后是钱学森在十大闭幕之后露面讲了一些,被原样放上电视新闻节自了,世界各国这才知道中国航天的准确的未来计划。对了钱学森现在还是有点晕,因为他在八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了。其实本来钱学森这样的人的定位是中央候补委员,他们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科研,平时并不进行政治和管理。但在投票的时候老钱的票噜噜噜噜地往上加,这票数和排名,放候补中央委员绝对是不

行的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33 , Processed in 0.03344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