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214 页

总理:“如果在今后捷共真的被取代了,那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出现这样的事,恐怕我们首先要问一句捷共犯了什么错误,你们都从中从吸取了什么教训?'。而且,改革前捷克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后捷克也将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母庸置疑。

在莫斯科呆了一个白天,连续见了柯西金、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烈·格列奇科,然后总理又直飞东德,在东德他还要与乌布里希谈谈相关的问题。“总理同志,我们能不能...多谈谈中德制造业和港口物流的合作?中国与民主德国在这方面的合作重要而且典范,多谈谈这些话题吧..捷克斯洛伐克的事情,我一说起来就头疼。能不能不说这个国家。”

 

第九十章,两千字宣言

东德有很强的制造业实力,无论规模还是技术上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都是一流的。但是,工业这么强,东德经济却年年要当裤子的样子,尤其是外汇总是入不敷出。以至于东德不得不拉下脸来,秘密释放政治犯(主要是翻越柏林墙失败被抓的)来换取西德的美元赎金,从1961年开始,每隔一年半年就交换一次。其中有很多原因:苏联制定的计划猛砍东德的优势产业扩张非优势产业;一些工业品产量数据其实注水了;冷战对峙的最前线要养一支庞大的东德人民军;政治高压导致中高端人口流失,等等。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东德制造业乃至东德经济现在最有活力的发展点。中德贸易1960年是个分水岭,可能是量变导致的质变,在这之后,东德发现两国的贸易逐渐发展到对国家的外汇收支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而且中国方面的贸易需求每年都在增加,几乎看不见上限,因此东德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每年的外汇净入都在增加。一一中国与东欧其他国家都是平衡贸易,但是,东德对中国的外贸是出超的。乌布里希与总理会谈的时候还是谈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但乌布里希还是尽量不从正面去说这件事,他倒是旁敲侧击地表示,如果东德比捷克斯洛伐克先发起改革,可能好一些。总理问为什么,乌布里希回答道,如果东德先搞改革,那么他会把绝大部分的改革点放在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上,少动政治体制。总理说这倒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不过,为何还要等呢?不如你们现在也按自已的想法去改。乌布里希表情很复杂地摇了摇头。东德站之后,总理兜回来访问波兰已经是6月份了,离八月份的多瑙河行动或者现在不知道会改成什么行动一已经只经剩两个月了,事情确实很急。因此总理是按照发起多瑙河行动的各国支持顺序来挨个访问的。在波兰,哥穆尔卡的表态和乌布里希差不多。当然波兰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没有中德那么密切,但是哥穆尔卡对中德的经贸表示了羡慕,希望以后能多搞一点。当一谈到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时,哥穆

尔卡也不想说什么。

波兰之后,下一站是匈牙利。

在布达佩斯,总理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从机场到市中心,总理车队所经的所有街道,两边都站满了匈牙利市民。一一其实在柏林和华沙,总理受到的欢迎也非常隆重,远远超出了总理这次工作访问的规格,倒像是国事访问。但总理在每个国家只呆一两天,只在该国的首都活动。匈牙利在1956年"波匈事件"中事情闹得最大,都在布达佩斯街头打起CQB了。不过,因为布达佩斯街头闹得实在太血腥,苏联后来对匈牙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松绑”。这个世界看来"按闹分配"还是主流。在经济上有一些松绑,所以匈牙利在六十年代过得其实还可以,至少比波兰好。“我们从今年的1月1日,也在实施新经济机制改革,”亚诺什·卡达尔,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这样回答总理。“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做了经济计划下放的工作,国家计划被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基层管理单位、企业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包括在某些情况下的外贸经营权。”“而且我们也搞了食品价格的浮动机制。”总理:“现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在实施某种程度上的改革,但是匈牙利却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持有公开的批评态度。”卡达尔不说话,只是露出神秘的微笑,总理知道卡达尔想表达什么意思。“您是担心,捷克斯洛伐克过于激进的改革会使得捷克重现1956年在布达佩斯的事件。”卡达尔:“做得太过头了,苏联就会干涉。”总理:“那么总书记同志,如果抛开苏联的态度,您以及社会主义工人党是否认为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改革过头了呢?”卡达尔这时候突然又换了一种语气:“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最大的不利的可能性,是可能威胁到执政党的地位。”*卡达尔也说了这样的话,看来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普遍都有这种担心。在捷克斯洛伐克周边,总理把多瑙河行动中出了兵的国家转了一圈,最后一站:布拉格。

布拉格街头照样是人山人海的欢迎场面。不过中国驻捷克大使告诉总理,除了今天欢迎场面有点失控,布拉格街头在其他时间里秩序很好也就是没人上街游行,不像现在还蠢鑫欲动的波兰。1~3月份的捷克搞改革行动纲领讨论的时候街头热闹一些,有不少人在街头演讲,或者公开辩论,3月份《行动纲领》正式颁布,街上就安静了。工厂开工了,学校开课了,那不都得回去上班么。只有在一些大学校园里还留存着定期演讲和辩论的习惯。“贵国的改革与发展小组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改革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代表全党和捷克全国人民对此表示感谢,”杜布切克说,“还有中国国资委的介入,以及从2月份到6月份的去库存

计划,这些都是捷克经济改革的重天助力。

总理:“杜布切克同志,我听到有一些说法,现在的布拉格存在着暗流,英国和美国的特工在过去两个月进入了捷克,并试图引导捷克的舆论到亲西方的立场。”杜布切克:“总理同志,实际上,布拉格地下的暗流,是克格勃与英美特工在角逐。”总理:“..杜布切克:“关于英国和美国的特工是否影响或者干扰到了我们的改革,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没有。即使是克格勃出来的还未经法律程序验证的疑似西方特务,到目前为止也只发现了2人,这两个

有特工嫌疑的人,也只是在与大学的学者私下接触和发表政论,其中一个还游说失败了。

总理缓缓点了点头:“一个国家的改革应该不受到外国的干扰,由捷克的人民自己决定如何走下面的路。”杜布切克:“总理同志,我下面要说的话算是私下的交谈,希望不要写到会议纪要里去。克格勃的人在威胁我们党的改革派。”总理皱眉。杜布切克:“克格勃本来就在捷克斯洛伐克有机构,四月份他们又向捷克派驻了一个团队,而且与原有的克格勃驻捷克机构互不统属。这个团队,通过上门、发匿名威胁信件、散布谣言的方式,对我

们党内和党外的改革派进行威胁。

总理没访问之前,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高层交流就是非常畅通的,因此总理就是来顺路看看,要讨论什么事情电报电话就可以讨论,苏联-东欧之行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些东欧国家其实多少都有着和捷克斯洛伐克类似的经济困难,但他们对捷克式改革又心存恐惧。而总理在各次面谈中明确表示了中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总体上的支持态度,当然也愿意听取这些东欧国家的疑虑,并督促捷克斯洛伐克注意若干问题。总理甚至还明确说了这样的话: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没有什么根本性质的问题,搞捷克斯洛伐克,有问题。这是中国方面的意见。在捷克斯洛伐克,高层和民间改革派也在根据直接或间接获知的中国方面的意见,调整之前公布的纲领和经济改革政策。“第4段,删掉。这是中国同志的意见。”“好,第四段删掉,可应该补上同样的文字量,毕竟我们这份宣言叫做《二千字宣言》。”“我们先把需要删掉的都标记上,然后再谈凑字数的事。第6段,我想想,第6段得这样写.…探索,只有探索,才能找到适合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型社会主义模式……在捷共中央委员弗朗蒂谢克·克里格尔的倡议下,捷克作家路德维克·瓦楚里克执笔写的这份宣言全文刚好2000个单词,因此瓦楚里克将它称为“二千字宣言”。在宣言的一稿写出来之后,克里格尔亲自

上门看这份稿子,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瓦楚里克:“这份宣言是民间的宣言,对吗?克里格尔点点头:“《行动纲领》已经正式颁布了,当然,现在不得不做一些修改和调整,用宣言书的方式对《行动纲领》进行重新解释。”

从3月份公布捷克改革的《行动纲领》到6月,捷克收到了大量的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批评,而且中国方面也出于协调和捏合各方立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因此捷共高层需要这样一份宣言,把以前的改革措施回来一些。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和苏联闹僵,搞得大家都不可收拾。“首先,这个世界受到战争的威胁,我们的国家受到美国和北约军事上的威胁。带着对和平与发展的希望,捷克斯洛伐克大多数人接受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奋斗纲领。”“但是,我们不得不这样说,甚至大部分的党员同志也都知道,过去二十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经济带给我们的失望越来越大。”“每一个捷克斯洛伐克人都应对今天的局面负有责任,我们的党员同志更应如此。”“我们必须审视过去不受控制的政府计划权力与非专业的经济政策。...“我们还必须重新审视社会主义民主。.“许多人担心民主化的进程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后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人们早就不对过去的中央政府机构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抱有任何希望,经济改革不可能在不触动任何政治因

素的前提下便可完成。

“今年的春天,我们的国家又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们抓住了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我们拿出足够的勇气、荣誉感,维护我们共同的事业。”

《工人、农民、科学家、艺术家和每个捷克斯洛伐克人的两千字》,或者《二千字宣言》,在6月中旬公布。这份宣言的公布是以在布拉格街头开放群众签名开始的。在布拉格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宣言(和1~3月的改革纲领讨论一样),布拉格广场中央的桌子上则有宣言书的签名页在宣言公布的第一天,有3万布拉格市民在广场拥挤着,最后有2万多一点的人签上了自己的名,其他人还得等到第二天继续排队。本来捷克斯洛伐克是打算凑够10万人签名之后,再以中央的名义“转发"这份宣言书的。可是克格勃传递消息真的是特别快。在宣言书开放签名的

 

第三天,签名才收集到6万人的时候,从莫斯科来的《真理报》,在头版刊登了这样的社论:《"二千字宣言'并未有本质的改变,仍然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与颠覆》

 

第九十一章,苏霍依在成飞

“真理报真理报,我看就是歪理报。”“嘿,达瓦里希宋,你现在才知道吗?在苏联我们早就这么说它了。”成都清江东路大宅门火锅,苏联航空专家专米哈伊尔·西蒙诺夫与中国的同事吃饭闲聊。39岁的西蒙诺夫与35岁的宋文已共事工作两年,但是西蒙诺夫还没有完全接受川菜。现在两人点了一个驾莺锅,西蒙诺夫霸占白汤锅,宋文骋霸占红汤。西蒙诺夫把半盘羊肉下到白汤锅里,随便

搅拌了两下,就用叉子叉起一片羊肉。

宋文:“人家捷克斯洛伐克经济搞得不好,搞不好就调整政策,这不是很正常的嘛,这真理报就是抓看不放,都嘴碎好几个月了。”西蒙诺夫:“是苏联那些官僚不高兴。我真不理解,你们中国,人民日报为什么不狠狼地反驳真理报?”宋文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不想伤了和气吧。喂喂,鸭血要放辣锅的。”一盘子鸭血全被西蒙诺夫倒进清汤锅了,宋文骋赶紧拿漏勺留到红汤锅去,但西蒙诺夫还是顽固地在白汤锅留下了几块。西蒙诺夫:“是啊是啊,社会主义阵营,保持和谐,和谐地发钱,发钱。当然柯西金发钱还是一件好事。”宋文:“好像叫做柯西金改革吧。还是挺有名的。”西蒙诺夫:“我感觉,如果只是发钱,其他的地方就是保持原样的话,几年之后就没有什么效果了。现在我们的工厂和研究所就没有因此多赚什么钱。”宋文骋:“说到工厂,你们的那个T6还在试飞阶段吗?”西蒙诺夫:“试飞了,坏消息是,升力发动机是彻底失败的设计。他们现在已经推倒重来,在试飞的是全新的T6-2,变后掠翼。”宋文骠:“从短距起降战斗轰炸机一下跳到变后掠翼,真够行的。”西蒙诺夫:“1963年其实我就主张放弃胜利发动机和短距起降功能,不过我不是总设计师也不是副总设计师,没人听。”

宋文骠:“我们空军也看上了变后掠翼设计,不过不是你们设计局的,是图波列夫的。”

西蒙诺夫是成飞从苏霍依设计局邀请过来的航空专家,到中国之后歼-10的设计就只剩收尾工程了,但是成飞在歼-10定型之后马上又开始了下一代战斗机的预先设计,这个预研项目是西蒙诺夫带着宋文骋搞的。

歼-10和沈飞的歼-9竞争最后以空军“我全要"告结束,歼-9和歼-10都已投产,在中国空军中类似于F-4和F-8的关系。由此成飞也获得了充足的信心和资金,可以搞下一代战斗机了。只是西蒙诺夫主张,下一代战斗机要"大型机”,也就是重型战斗机,这会抢沈飞的位置。至于沈飞?管沈飞这么多干嘛。在西蒙诺夫到中国的这两三年,他老家的苏霍依设计局的重点项目T6-1原型机试飞,也就是苏-24"击剑手”。不过现在的T6-1和苏-24完全看不出什么相同之处,用的是切尖三角翼,没有变后掠翼,而且为了满足苏联空军要求的"在前线机场利用短跑道起飞"的要求,装了4台升力发动机。空军看上的图波列夫的轰炸机设计,当然就是现在他们在设计的项目45”,变后掠翼中/远程轰炸机。本来图-22是打算替换图-16的,可图-22设计不太成功,图-16现在在苏联空军依然坚挺。图波列夫相信自已的“项目45"绝对可以在所有方面都压倒并替代图-16“项目45"就是后来的逆火”,原打算起名图-26,但在七十年代正式服役时为了逃避美苏战略力量裁减谈判而强行命名为图-22M。图波列夫设计局的"项目45"引起了中国空军的兴趣,这东西能飞超音速、航程比图-16还远20%,在良好的情报体系的支援下能深入太平洋对美航母战斗群发动突袭,这再合适不过。因此中国提议这个项目中苏一起参与,苏联方面认可,现在南京电子集团介入了。中国要在“项目45"上安装多功能显示系统、雷达警告、导弹发射警告和主动ECM设备,、另外在进气口两侧和垂尾尖端,南京电子集团让图波列夫把位置留出来,说要装某种现在还说不上名字的电子

战装置。至于雷达,那是探测距离达300公里、扫描扇面60度、下视能力极好的远程机载雷达。

导航系统也被中国方面彻底颠覆了,原先中程轰炸机上的第四名乘员一一导航员,现在中国建议由副驾驶兼任。导航员在以前的轰炸机上是个技术含量很高而且很累的岗位,主要工作是在轰炸机起飞后就一直听耳机,身后一定会有空军的两个无线电导航站在发送频率不同的电波,导航员要通过两个无线电导

航站传到耳机里的声音差别估算出两个导航站与自己的相对距离,再看看手中的指南针,这才能搞清楚自己在哪儿。

如果无线电导航站失效,导航员可能还得看看天上的星星,或者看下面的地形…因为项目45",图波列夫是第一个知道中国在搞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的。中国和苏联在国防、工业领域有那么多的合作项目,也难怪双方因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事而意见相左时,双方的措辞都那么谨慎。

人民日报干脆就不回应《真理报》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批评,最近两个月,

 

第一版所有的文章都没有和真理报对线的

。但是在第三和第四版,该怎么评价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措施还是怎么评价,中国觉得不好的直接说,觉得好的也直接说好,不管《真理报》之前有没有批评过。反正不是头版,不是政治风向标。

《真理报》也是小心翼翼地选用词汇,而且还会装聋作哑。有一些捷克斯洛伐克正在采用的政策,明明就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可《真理报》说这事的时候就是故意忽略中国。如果某个政策实在没法忽略过去,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中国这边采用的,那么《真理报》干脆就不说了,跳过,批评下一个。在对越南的支援方面,苏联和中国之间的配合也没出什么问题。4月初,“春节攻势"收尾之后,中苏两国都被这场战役差到爆的敌我交换比震惊了,连越南人自己都受不了了。声势浩大的春节攻势,完全不如以前的零敲碎打。原因是明摆看的:以前零敲碎打是游击战结合运动战,可春节公式你特么的去攻坚!这下被美军的装甲部队、重炮和空军打爽了吧。敌我交换比很不好看,实地收入几乎为零,仅在老挝-南越边界扩展了几个村的永久根据地,游击区面积还缩水了。北越的人力损耗也接近了崩溃线,这才是北越高层最为忧虑的。从北越征募、训练之后的正规军通过胡志明小道向南渗透几乎是九死一生,从1968年5月以来都是这样,这也导致越南人民军的中下层指挥员产生了一定的畏战情绪。虽然未到诱发严重后果的程

度,但也不得不注意。

鉴于这种情况,在粟峪的强烈建议下,北越高层从5月份起进行战略大调整:将南方游击队一一南解阵在南越老百姓中发展的人员,分批通过胡志明小道北送,让这些南方人经过正规的和全面的军事训练之后再返回南方战场。北方人力资源已经开始缺乏了,但在南方还能征募和发展游击队员。这些游击队员在南方无法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战斗很差,如果送到北方训练,再拿上全新的中国或苏联武器,战斗力就强了(可以认为是补上了北方人力资源匮乏的空缺)。只是训练部队需要时间,这一来一去的人员转运也需要时间,光穿过胡志明小道就要走大概一个月。在转运-训练部队的这段时间,南方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偃旗息鼓,不再发动主动进攻战役,少主动招惹美军。尤其是以前在美军空军基地和陆军航空基地附近横跳的游击队,最好是撤走,撤到离空军

基地100公里以外。

随着越南人民军和南解阵调整战略,5月份,美军在越南阵亡413人。6月份397人,7月份竟然降到了180人。在美军的主要军事基地附近,美国人发现自己渐渐可以自由活动而不用担心冷枪冷炮了。

这样的局面,不是可以认为美国的越南战争胜利在望?

美国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在民调的数据中,6月份约翰逊-汉弗莱组合领先尼克松不过是0.7个百分点,到7月4日的民调,约翰逊领先对手1.3个百分点。以前一直反对战争,在约翰逊促膝长谈之后才勉强同意组成竞选二人组的汉弗莱,看到这样的形势,也难得地开口承认“虽然越南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但感谢上帝,这场灾难即将结束”。与此同时,在北越的军事训练中心,那8个常设的北越步兵师再度200%满员一一一个基本师和一个预备派往南方的克隆体都满员了。从南方转运到北方的游击队员大量补充到部队中,在这里,中国和

苏联的教官一起训练越南人,从基本的步兵战术,到火炮、火箭筒甚至单兵导弹操纵,再到营团级合成指挥,中苏教官都教。

其中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军官苗子,则被再向后送到昆明或桂林,接受更为系统的专业军事指挥训练。

“波利扬斯基副主席,现在正是难得的机会,东欧、苏联,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未来两三年获得了一个安全的改革窗口期。”总理访问苏联-东欧之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波利扬斯基访问中国。主席与波利扬斯基面谈时,少见地用很长篇幅的论述来说服苏联同志。“越南这个战场现在是美国的.…黑洞,吸走了他们四五十万兵力和三分之一的军费。在西欧,在拉美,在非洲,甚至在中东,社会主义运动都在开展。我们当然没有用真金白银资助他们的革命,但是

的确是在我们的影响下产生的这些运动。

“英国被剩下那点殖民地弄得分不开精力。戴高乐已经说不当这个法国总统了,下个月他就辞职。整个西方原先对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攻势,现在处于全面的偃旗息鼓阶段。当然,他们会调整过来,反应过来的,但会有两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我们国内动荡一点、混乱一点,他们也无暇顾及。

波利扬斯基:“主席同志,苏共中央主席团正在审慎地考虑这件事情。确实,从年初到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一些对我们有利的变化,但路应该如何走,恐怕还需要我们党在内部做讨论,毕竟每个同志的想法都不完全一样。

主席:“恐怕不能只由中央主席团关起门来做决定,你们苏共的普通党员、甚至苏联群众一一你们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苏维埃,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是不是这样?”波利扬斯基:“是的,所有的决定都必须经过最高苏维埃通过才会生效。”

东德,德累斯顿。“都说大使、外交机构要避免造成影响政治的口实。可是,绝对的不影响也是不可能的。”“是,是,张大使,总之您把握好尺度就行。”

中国驻东德大使张海峰与二秘在上台演讲前讲悄悄话。二秘从国内接到了指示,让中国驻东德的大使馆、领事馆多活动活动,发动自己的"民间影响力",在文化领域和学术交流领域打开中国和德国之间了解的窗口。这...好像以前大使们本来的职责就是这个啊。其实,国内要张大使做的事情真的和以前不太一样,只是二秘用了比较隐嗨的说法。外交部或者说中央要张大使做的事是,在民间形成一种“中国与东德是无话不谈的伙伴"以及“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没

什么的,中国都说他们改得好”的舆论,

再以这种舆论环境,间接地对东德高层、对乌布里希产生影响。“各位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同志们、朋友们、教师们、学生们,大家好。”张海峰上台,扫视礼堂,这个不小的礼堂熙熙坐满了,估计得有七八百人。张海峰:“首先我要替我们国家的工业部门做一下预告。今年6月毕业季的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那么下一年,也就是1969届的学生就成了毕业届了。”“正如我们以前所说的计划那样,中国在69届学生中打算招聘130人,在中国或中资公司工作,比68届多..30%!”“希望我们能如愿完成这个招聘计划.

 

第九十二章,真正的反对者只有一个

张海峰大使演讲用中企的offer作为开场,结果这一开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学生就收不住了。“上电的招聘指标增加了吗?”“上飞今年还招人吗?”“请问化工的企业单位今年.…”其实按照明面工资标准,中国给外籍专家/专业人员的工资和他们在东德的工资标准相比并不占优势。比如一个学机械的硕士毕业生,这加上那加上之后,他在中国的总收入其实大概是在东德的80%左右。这其中还多亏加上了等于工资2.3倍的“外籍专家补贴”。但是.….在东德你硕士毕业后只是“理论上"能找到硕士毕业生的岗位和拿到理论上的工资。更多的时候是被国家分配到了奇奇怪怪的地方。然后工资也没了,分到本科生的岗位当然就拿本科生的工比这更差的,是一个学电气的硕士被分配到了一个化工厂里,拿化工本科生标准的工资。比工资和“隐形失业“更糟糕的,是史塔西的档案。现在东德各大学里都在地下流传这样的说法: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从你毕业开始史塔西就给你建秘密档案了。(这个猜测是准确的)所以,你平常天嘴巴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开了什么不该开的玩笑,或者其他的可以抓小辫子的隐私,可能都在史塔西那里一览无余,在必要的时候这些小辫子会成为对付你的武器但如果来到遥远的东方,…..这里就没有史塔西了。而且,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自己想从事的专业。而且,去中国是光明正大的,从德国去中国的时候会有中国外交人员和德国外联部门开欢送会,客客气气送你上火车/上飞机。不管是从外交面子上还是从内心里,东德对自己人去中国都无所谓,留在国内干啥,又增加隐性隐失业吗。在中国的工资比在东德“低一点”,但是,在中国钱特别容易

资。

每个月发的工资,德国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中马克和人民币的比例,人民币用于在中国日常开销,马克应该是等你想回东德了用的。然后这些东德人发现,只要从工资里面拿出很小一部分兑换人民币,就足够在中国过上和东德差不多质量的生活。

除此之外,还有绩效工资、奖金,还有职务发明享受的比例提成收益、有业余时间发明拥有的全产权.…到1968年,德国在华的技术人员用马克兑换人民币买房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意思就是“没什么意外的话额就不回东德了”。张大使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演讲算是“1969届招聘预热会”,在演讲中,张大使奉命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经济制度上绕,当然这是经过精心采选的措施,在不引起外交纠纷的前提下才说这些话然后,张大使至少梢微点一点,下面的学生和教授也都能明白。

7月,瑞士日内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条款正式出炉,在这里开放供各国签署。从50年代国际组织萌发想法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款经过主要国家认可,历时长达10年。每一个条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用词,都进过起草条约的"十八国裁军委员会"反复谈判和辩论。最终各国,尤其是还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终于认可了“限制核武器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自己的安

全"的事实。

在日内瓦,条约开放签署可不是各国一拥而上签名,就跟吃酒席一样,主客得先落座,其他的散客才坐下,否则就太没礼貌了。主客是: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现在的五个有核国家。只有这5个有核国家先签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才具备法律效率,或者说其他的无核国家才愿意在上面签字。外交部长陈老总代表中国,从北京飞往日内瓦签署条约。每个有核国家签约都有一个单独的仪式,而且都围着一大堆的记者拍照和摄像。陈老总在条约上签完字,有记者抓住机会问了个问题:“陈外长,美国呼吁越南南北双方以及与当前的战事相关的各方坐下来举行一次和谈,请问中国对此提议有何看法和态度?”陈老总:“中南半岛的和平是中国一直致力于达成的目标,现在看来,可以说现状与我们的理想有极大的差距。但是,中国从不放弃对中南半岛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努力,只是这种和平需要建立在

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记者:“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愿意暂时停止对北越的轰炸,并停止向越南增兵,以等待越南和中苏方面的回应,对此您怎么看?"

陈老总:“美国终于还是做出了一些举动,虽然这还根本达不到我们所认为的公平公正的程度,但也是可喜可贺的进步。”“还没有达到你们的期望吗?”陈老总:“如果你是一个在街上行走的人,突然平白无故就被人用棍子打了一顿,那人打了你十几下,突然说,我不打你了,你看,我是多么好的一个人一一这种说法,您也觉得荒谬,是不是?”记者:“..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此时也在日内瓦。因为美国是最先签字的,陈老总签字前半小时腊斯克刚从这栋楼里离开。中国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停留在同一个城市,这个机会当然很难得,陈老总和腊斯克确实约了地方在一起谈事,时间不太长,半个小时。“听说你们可以对南越有绝对的约束力,当然,“约束这是你们的用词,我看恰当的说法是控制,“陈老总说,“但是,对越南民主主义共和国,我们和苏联,对他们是是一种通过建议来施加影响的程

序,并不是直接控制。

腊斯克谈到了,现在美国以及美国控制下的南越向北方提出了和谈的请求,北方没有答应,中国和苏联能不能敦促一下北越也坐下来谈判。陈老总摇头表示,中国不会硬压着北越去谈判。腊斯克:“五角天楼刚刚宣布停止对北越实施的轰炸行动,并且,在南越的美军地面部队减少了外出。”陈老总:“核心的地方还是南越能否允许南解阵自由活动,我说的活动是参加政治活动。”腊斯克沉默。南越从吴廷琰开始建立的基本就是一个官像僚性质的军政府,吴廷琰被打死之后也还是军政府,他不会充许南方的民主党派分走任何权力。这也是南方的民主党派聚集在越共周围,形成南方人民解放阵线的主要原因。这一条解决不了,南越就平静不下来。但是,这一条如果解决了,让南方政治自由化了,南越的民主党派参政,南越的军政府一一吴廷琰或者阮庆或者阮文绍,不管谁在台上,都会秒灭。腊斯克:“外长先生,中国最近两个月在东欧地区的外交活动非常密集,请问这是否可以认为中国意图在欧洲的中心线东侧施加自己的影响力?”陈老总:“对于东欧地区的事务,我们没有什么隐藏的战略,你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以及想做的。”腊斯克:“你们抓住了时间差。”陈老总笑了:“不要总把任何外交动向、措施都说成是抓时间差。事情来了,我们就要应对。而且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中国不会取代苏联的角色去对东欧国家施加影响。但是,如果美国或者北约国

家想破坏目前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联系,我们一定会做出最强烈的反应。

腊斯克与陈老总无论如何都要见上一面的原因是:中国现在已经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了,四舍五入,中国现在已经是自由贸易国家了。中国早几年前就申请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缔约国),从1963年到1967年的谈判几经反复,最终还是允许中国以发展中国家(工业较为落后国)的身份进入了关贸总协定体系。在这样的贸易体系下,中国其实有相当广阔的外贸空间,欧洲、亚洲、非洲甚至美洲,不管什么阵营,只要都在关贸总协定体系之内,中国现在都可以较为方便地与之进行贸易,赚各种各样的钱。但是,中国还是对东欧那几个半死不活的国家(美国人是这样认为的)倾注了很大的关注。甚至中国还很少见地掌出一些外汇资本,在捷克斯洛伐克投资。现在华盛顿的高层有一种脑洞大开的猜测:中国是不是有点儿意思想取代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哥?合不合理另外说,这个猜测一经出炉,立刻就引起了华盛顿高层的一阵激烈辩论。铁杆反俄派说:哎哟,这不错!“大棋"党说:这未必是好事!考据党则对这种猜测提出质疑,中国和苏联现在体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苏联GDP到了3000亿美元,中国才1200亿。针对这个质疑,另一部分考据党又进行了质疑:这是以美元锚定计算的GDP,你注意到实际汇率的差异没有?美国一直在嘎嘎人民币的汇率被中国压低了,实际上应该是3~4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不是现在的5人民币兑换1美元。而卢布呢?.….卢布现在的官价是0.9卢布兑换1美元,卢布的币值比美元还高。但是在伦敦、在日内瓦的金融市场上,如果想私下交换货币,那可能得拿出1.5卢布才能换到1个美元。“中国在1967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2.6%,而196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高速发展。"“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1967年其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4.1%。”“中国与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可以归类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或地区,与苏联及东欧国家根本就是两种性质的经济体。”“中国,可能想按他们自己的想法,改造东欧国家。”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市郊,郁郁葱葱的森林,开满鲜花的山坡,一幢屋、一个小院、一辆车。在小院外面,是巡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一个老人在这个半山坡的小院已经呆了两年,按理说他现在是自由身,但在这两年里,铁托从未让他离开这个小院。铁托也从未让他对外发出任何声音。“中国想按他们自己的想法,改造东欧国家?让东欧国家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转为容许态度?”“中国不会成功的。”曾经的南共副主席、南斯拉夫副总统、南斯拉夫联邦人民议会主席米洛万·德热拉斯看了一上午的报纸,放下老花镜,头对着他的秘书兼警卫员说道。警卫员其实是负责看押他的人民军军官,他什么都听不懂,但还是假装点头。“中国不会成功,是因为中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关键是什么。”“确实有人反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但最关键的反对者不在东欧各国,不在东欧各国的共产党,而在苏联。”“真正的反对者只有一个,克里姆林宫。”

 

第九十三章,共识与备忘录

来洛方德热拉斯在自己软禁之地的碎碎念没传出去。虽然德热拉斯真的提笔写了一封提醒中国注意的信,可是这信是寄不出去的,除非有美国记者来访,7月中旬,当布拉格郊外的军营铺天盖地地出现时,布拉格市民第一次感到了恐慌。这些军营是6月下旬在捷克境内进行华约联合军事演习的部队,其中苏军有4万多人,匈牙利、波兰、东德部队总计近2万人。演习是在捷克-西德和捷克-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举行,但在演习结束后,这些本该解散各回各国的部队并没有马上撤退。他们也不是呆在原地,而是撤退了一点点一一从捷克的边境地区撤回了布拉格郊区和克拉德诺、梅尔尼克、波姐布拉迪等布拉格附近的小城。现在只要从布拉格驾车出城,走不太远就能看见连片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帐篷,这些就是苏军的军营,演习结束后的临时驻地。在帐篷之间还有数不清的重卡、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和牵引火

炮,全都按照操典分门别类排得整整齐齐,驻地里还随时可见来来往往操练的苏军/华约国家士兵。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17 , Processed in 0.05436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