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28 页

  刘伯承:“二战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实际表现,美国的军队不能说十分凶悍好斗,但也不是贪生怕死,在这方面美军可以说平平稳稳。现在五年过去了,在朝鲜的美军和五年前相比,有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化呢?”

  陈士榘:“在东线我们和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都交过手,他们的士兵、基层军官的特点是职业素养较好。士兵能娴熟运用手中的武器,并且对武器的威力有准确的认识,在战斗中他们枪打得熟溜,也会熟练地躲避枪炮,几乎形成了本能和条件反射,在一些战士眼里可能把这种举动看成了贪生怕死,这是不正确的,这是战术素养,不是怕死。”

  “从轻武器再到重武器,美军的操作也非常娴熟,特别是炮兵。不是我说啊,美军的炮兵压制这么厉害,不只是他们炮多、口径大,他们普遍射击精度很高,反应速度也快。他们还会活用武器装备,比如用自行高射炮平射,这导致我们攻坚时一线的指战员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彭总对陈士榘说的这些也很认同:“他们那个高射机关炮放平,扫我们的步兵一扫一大片,特别棘手。我们追击到安州,已经向后逃窜了七八十公里的美军也没有丧失组织度,在那里组织了一个营级的反冲击,用了坦克、自行高射炮,42军一下子就被挡住了,一挡就是一个白天。”

  刘伯承、徐向前不断了解前线的一手信息,和之前所掌握的情报做对比。刘伯承得知现在美军的一个步兵师也编入三个坦克营、100多辆坦克,炮兵火力、机械化程度比二战时更进一步,表示得重新修正以前的估计了。徐向前则对美军在朝鲜半岛的空袭力度表示惊讶。

  ……

  徐向前:“彭总、刘司令员,主席的意思,是让我们从军事的角度探讨,朝鲜战争如果一直打下去,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能不能解放整个朝鲜。”

  几位老帅的面前是大大的朝鲜半岛的沙盘,现在他们要做几次推演,分别推演中国和美国投入不同数量的部队的情况下,朝鲜会打成什么样。

  “如果还是现在的13兵团、9兵团,我们绝无可能打到釜山。”

  刘伯承在沙盘上获得的第一个结论。

  陈士榘:“况且现在9兵团减员三万多人,占总兵力的20%多了。”

  彭总:“除了减员,更担心的问题是后勤补给线。往前线运补给付出的牺牲很大,10月份东北组建的卫勤摩托化运输队,800名司机到12月只剩下330名。如果后勤保障无法支持,我们不要说釜山,大田都到不了。”

  刘伯承:“已抵达东北的第3兵团、19兵团正在换装苏械,到1951年4月份,两个兵团的步兵师可以完成换装,但是炮兵师和坦克师没这么快?”

  叶剑英:“全摩托化、全苏式重炮组成的炮兵师得1951年6月才能完成换装,坦克部队也要到6月份,最快也只能在5月份投入一两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作战。好在由于上级的重视,炮兵中的高射炮兵师换装很早,训练强度很大,51年4月会有两个高射炮兵师进入朝鲜。”

  刘伯承第二次推演,把第3和第19兵团的6个军推上去。

  “不行。”刘伯承摇摇头。

  陈士榘:“苏械步兵师的火力比现在的部队有大幅度增强,而且差不多达到了半摩托化的标准,往一线投入这样的6个军18个师,对美军的打击力度应该是够强了……”

  刘伯承:“后防空虚。”

  刘伯承指着朝鲜西海岸,又指着东海岸。

  “从9月份到现在,美军搞了一次仁川登陆,又搞了一次元山登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在东西海岸都具备发动大规模两栖登陆战役的能力。为了阻止美军故伎重演再在我们后方来一下子,我们得在后方预防性地留驻足够的军队。”

  徐向前:“此外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军的飞机。由于美军占据了绝对的空中优势,我方留驻的部队很难在登陆战打响之后做长距离的机动驰援动作,我们要放很大数量的一线兵力原地防守,不挪窝就不会炸。但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在朝鲜放很多部队。”

  刘伯承:“朝鲜人民军正在恢复重建,现在有一个新建军团已经从东北的训练营开进朝鲜作战了,未来大概可以达到4~6个军团,12到18个师,除此之外,就是我们的部队了……”

  刘伯承把战役推演定格在釜山,做“第二次釜山围攻战”的推演,首先就要考虑攻坚战变成长期围困的情况。这个时候,按照刘伯承的推想,志愿军得用3个兵团的兵力放在东西海岸,再加3个朝鲜人民军军团(军)的配合,才能在东西海岸线完成比较完善的抗登陆体系。用于釜山围攻战的部队,是2个兵团主攻、1个兵团作为预备队。

  这样算下来,志愿军需要在朝鲜放6个兵团,这几乎就是两个野战军全部调去朝鲜了。还要加上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程、铁道兵、后勤运输等等部队……

  “我们需要在朝鲜投入150到180万人的部队,才能稳妥地围攻釜山并把釜山攻克了。这还是一个很保守的估计。”

  刘伯承最后的结论。

  徐向前:“当我们最后包围釜山的时候,美军和南朝鲜军在釜山防御圈里的兵力密度将极其巨大,美军可能在里面聚集了8到10个师,一千多辆坦克,两千多门重炮,而且同样的,我军到那个时候也不掌握制空权。这伤亡……”

  ……

  总参谋部的讨论和推演是彻夜进行的,时间很紧。

  能在48小时之内拿出所有可能的情况的报告,多亏各位老帅平时一直在琢磨这事,比如刘帅在南京的时候就组织学院的指挥员进行过反复的推演。

  最终的结论是:解放军五个(四个半)野战军,得派出去一半,代价很大,获取的利益不高。

  刘、徐两位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算我们付出很大代价,攻克了釜山,之后呢?

  朝鲜半岛离日本很近。最小的战术轰炸机、战斗机,都可以从日本起飞光临南朝鲜作战。

  从南朝鲜撤出去的李承晚政府肯定会在日本组织流亡政府,以现在美国对日本的控制程度,说不定还会把日本很大一块地方划作供临时政府运作、南朝鲜移民生活的地盘,这样一个流亡政府会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骚扰朝鲜半岛,以及在国际上发声。

  “第一、第二次战役,我军在东线利用美军各师的配合失误以及最高指挥决策的失误,达成了整建制歼灭美军的战果,但在西线,我军对敌基本上打成了击溃战。下一阶段的战斗美军是否会继续犯错误?我们不能把战争的前景寄希望于对手连续不断地犯错误的基础上。”

  “朝鲜半岛的战事发展到现在,美军和南朝鲜军占领朝鲜全境的妄想毫无疑问已经失败了,但中朝联军向南进攻、彻底消灭南朝鲜军以及联合国军的时机也未成熟。如果以‘解放全朝鲜’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说,主要的战役目标几乎无法实现,下一阶段的作战将极为困难。”

 

第三十八章,美国会利用停火玩阴谋

  “12月16日,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干脆利落地表示反对《十二国提案》,原因其实很容易猜。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已经败成这个样子了,为什么还不愿意坐下来谈判呢?无非是十二国提出的那几条和平建议里面,有要他们从台湾海峡撤走舰队这一条。”

  关于美国愿不愿意谈判,中央在会上也进行了多次讨论和推算,主席的看法是,美国最难以接受的是十二国提案要求美国从抬腕撤走舰队——这是印度方面凭着一般的国际原则自行写进提案里面的,没听美国的意见。

  总司令:“美国人现在可能觉得,他们在朝鲜输了就输了,可不能朝鲜一输连带着台湾也丢了。他们一定要保台湾。”

  刘副主席:“从美国的亚洲战略出发,就算韩国没有了,可日本还在美国手里,依靠日本的海空基地,美国一样可以做到对苏联太平洋舰队出口以及中国北部出海口的封锁。但是台湾不能失去,失去了台湾,他们就失去了一个牵制中国的棋子,以及扼制我们的前哨。”

  总理:“昨天,印度驻华大使潘尼伽先生又找我谈了一次,他转达的是尼赫鲁总理的意思。情况是这样的,印度在拟定十二国提案的时候,美国人确实说过一些话,大意是停火的条件不得使联合国的声誉受损,不得提超出联合国框架范围的政治要求。潘尼伽先生说,印度之前不知道美国人这一番话的言外之意,现在知道了。”

  “潘尼伽先生还等着我们回复呢,我们把信息转达给尼赫鲁,印度代表团才好在联合国上提出新的朝鲜半岛和平提案。现在我们确定的是:如果这一次停战谈判的提议没有效果,在朝鲜半岛我们和美国再打个两三年,朝鲜依旧是朝鲜,南朝鲜也还在,还是那个韩国。这种仗是一个消耗战,消耗我们的国力、兵力。以前我们不知道朝鲜战争两三年后的走向是怎样,现在知道了,既然知道了,那么我们就要做出最好的选择。可是——”

  主席点上一支烟,把桌上的烟灰缸扒拉到自己身边,“这是我们的底牌,尽早结束朝鲜战争。可是美国就那么愿意乖乖听我们的,坐下来谈判吗?”

  总理:“美国除了不愿意把台湾的驻军也一起撤走,在朝鲜战场上,他们也未必没有想法呀。先求和,缓一口气,找个理由又打回来,就算没法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多占一些地盘,美国政府和军队对他们国内、对他们的盟友也好有个交待。”

  ……

  美国,华盛顿。

  白宫的小会客厅,杜鲁门与前来美国访问的英国首相艾德礼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这一谈就是两个半小时。会谈结束,这俩疲惫的老头挤出笑容,握手相互道别。

  艾德礼急匆匆来到华盛顿,谈的就是朝鲜半岛的事情。而且,艾德礼的兴致还挺高的,和杜鲁门见面的时候还劝慰杜鲁门“没事的,朝鲜的情况也没这么糟”。

  艾德礼兴致当然高了。在朝鲜的联合国军里面,美军倒了大霉,陆战一师直接没了,但是英国派出的两个旅……好像还可以。英军在西线虽然也是狼狈不堪向后狂奔三百里,丢了很多装备,但是没损失多少人,连一个营都没有被全歼。

  自己损失不大,美国损失很大,艾德礼以及英国高层还是有点乐子的。

  杜鲁门公开放话出来说希望朝鲜交战双方停战,英国也是愿意的。英国最希望的就是美国的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如果朝鲜战争不停下来,而且越打越大,美国的战略重心是不是在欧洲就不好说了。

  但艾德礼需要询问杜鲁门,美国政府的真实态度是不是想停战?如果想停战的话,美国的底线是什么?可千万别卖英国啊。

  “一、杜鲁门向我表示,鉴于最近朝鲜战场呈现的态势,假定提出的条件不是太难于接受的话,美国可以接受停火,这在军事上是比较有利的。”

  “二、美国主张双方在三八线上停火。我对此表示怀疑,中国军队很可能会突破三八线,根据陆军参谋部一些人的看法,三七线才是中国人进攻的极限。”

  “三、杜鲁门强调,停火安排和停火的先决条件不得附带有损联合国声誉的条款,不得让联合国部队处于危险之中,不得附加其他的政治条件,诸如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等问题。”

  “四、我问杜鲁门,关于联合国部队的状况‘危险’或‘不危险’该如何判断,杜鲁门表示,中国军队应当在停火时不再表现出进攻的势头,要允许美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大力扶持大韩民国。我又问,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也有可能利用停火得到宝贵的喘息时间,整顿部队、训练韩国军队,重新投入进攻?杜鲁门表示,这要视停火之后的和平谈判进程而定。”

  “杜鲁门表现出了一定的和平的意愿,但本质上,杜鲁门以及整个美国高层,对朝鲜半岛目前的现状似乎又不太满意。这种希望与危机并存的局面,将在几个月内成为间接影响到英国战略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艾德礼记下了今天的访谈纪要,收入文件合集中,又打开自己的日记本:

  “如果说朝鲜战争的停战可能隐含着什么对大英帝国潜在的不利因素,那就是东亚恢复和平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是否会造成不利影响。或者换一个说法: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是否会因此停战协议的签署而偃旗息鼓。”

  “这是一种担心,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它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军事介入朝鲜半岛至今只有两个月时间,但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异常狂暴和惨烈。在长津湖,陆战一师的一万二千名官兵放下武器,在釜山和东京的医院里,数千名陆战一师的伤兵在哀嚎,他们有的被中国军队的子弹击中,有的被朝鲜冬季的严寒夺取了一只胳膊、一条腿,或者全部的脚趾头。而美军优势火力的打击对中国军队造成的伤害也绝非轻描淡写就可以形容。”

  “中国和美国至少要10到20年才能和解,在他们因朝鲜战争而相互仇恨的这段时间里,唯有大英帝国能在远东充当贸易的桥梁,这可以为帝国摇摇欲坠的殖民体系源源不断地补充养分,使帝国能再延续一些日子的辉煌。”

  ……

  “美国在被我们痛打一顿之前从没提过要谈和,今天突然要和平了。一方面,他们是意识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强大的、可以在战场上堂堂正正打败他们的力量,另一方面,美国人何尝没有借和谈获得喘息时间,准备再战的念头呢?印度的提案他们拒绝了。不仅是美国不愿意放弃台湾,在朝鲜,他们一定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在朝鲜继续他们的侵略行动,让那个半岛上自己扶持的资本主义桥头堡战胜共产主义的桥头堡。”

  “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一个少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干脆地说,唯有在军事基础上而无任何政治条件时,才可接受停战。麦克阿瑟的手下说出这句话,说明他们还是不服气,他们觉得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是‘有基础’的,所以,就算白宫都想停战了,联合国军司令部里面还是死硬地要打下去。”

  总理:“润之,我看,军事基础的问题,我们还是得用军事手段解决。既然他们觉得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有基础,有取胜的可能,那么我们就要打消他的这种可能。”

  总司令:“美国人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朝边境。现在是被我们赶回三八线附近了,可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不把三八线当回事,我们也要越过三八线,在他们的地盘上打一下子。”

  这次会议不是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闭门会议了,而是和彭总等军委委员、陈士榘一起召开的扩大会议。

  彭总:“现在我们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远,安东到平壤的铁路总是被炸,炸了修修了炸,一个礼拜只能通车一两天。临津江到平壤还有两百公里。前线的粮食、弹药准备得不充分,我们向南进攻的风险很大。当然,只要发起进攻,我们在前线取得一些进展还是可以的,但是想要整建制歼灭美军,很难。”

  陈士榘:“长津湖一战过后,9兵团只有26军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战斗能力的,除此之外可能就剩20军的89师在此前的作战中伤亡不大,可以继续进攻。20、24、27军可能暂时都要修正一下子,除了补充粮食和弹药,最好还是能补充一些战斗兵员,前一阶段的作战,这三个军损失太大了。因为9兵团的可战兵力不足,我们可能没法短时间内在东线展开向南的进攻战役。”

  主席:“士榘,东线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一情况中央是非常了解的。对于下一阶段的进攻作战,你们9兵团和13兵团的任务也不一样。13兵团是要向三八线以南进攻,9兵团就不那么急,你们现在是在元山一带休整?”

  陈士榘:“是,26军刚刚运动到元山以南20公里处,其他三个军在元山——兴南港一带休整。”

  主席:“9兵团在下一阶段的进攻作战任务,就从元山打到金刚郡一带好了。金刚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你们进至这里,构筑一个弹性的防线即可。”

  陈士榘:“主席,金刚山的位置还处在三八线以北呢。”

  主席:“就是要这样布置。在西线,我们打过三八线去;在东线,我们给联合国军留一点点的三八线以北的地盘。”

 

第三十九章,金将军来访

  “主席同志,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仅仅两个月,就打出了战争的有力局面,这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巨大胜利!这样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士气。人民军在这两个月时间,也已经在后方重建起来了,战争的形势对我们极其有利!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中朝联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进行休整,则正是美国所希望的啊!”

  金日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18 , Processed in 0.02911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