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326 页

就算革命战争年代聂帅的功绩大家(中青年军事干部当中)没有亲身经历的,最近这十几年国防科技和军事工业建设的成就,但凡是在军队或者军事工业系统工作的人,都肯定耳熟能详。

“1966年,美军首次用电视制导空地导弹袭击清华大桥,在我方提前准备的针对性干扰之下,电视制导导弹打击被挫败,清化大桥安然无恙"

“此后不甘心失败的美军又尝试了两次,每次都无法对清化大桥构成致命伤害。"

“1970年,我们还是根据提前得到的情报,依赖充足的技术准备和人员部署准备,挫败了美军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清华大桥的行动。”

“从1970年到1972年,美军尝试了多种方法,激光制导炸弹配合常规炸弹、滑翔炸弹等等复合攻击方式都被我们化解了。”

“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我们是懂的,现在我们在做新一轮的准备工作。"

在清华大桥原本就有中国军事顾问团的一个工作组,以及一支铁道工程抢修部队。

工作组组长老徐介绍,过去几年清化大桥不是从没被命中过,但美军的大多数共计都被挡了下来,少数落得比较准确的炸弹没有对大桥构成致命损伤,因此比较好修。

越南战争打了8年,越方和美方在过去八年的矛盾对抗中都在不断改进、不断增强,这已让越南战争在空地对抗领域的激烈程度超过了史实。

比如,由于设在南宁青秀山的南方防空司令司部的存在,越方总能对来袭美军机群做出最准确的预计并瞬间确定最优应对策略,美军不得不改进自己的空中战役指挥流程,防空司令部反应快,那美

军协调配置攻击机群、重订突防路线的速度也更快了。

在防空体系方面,史实上直到越南战争结束,北越的主力防空导弹仍然是S75 (萨姆2)和红旗-1/2, 但现在不是了。S75早已边缘化,担当中高空防空主力的是红旗-6,现在已经改进到红旗6D。

防空体系的拦截能力增强,让美军无论高空还是中低空突入都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因而渐渐放弃了轰炸机过顶轰炸的想法,“防区外投放的概念提前诞生了。

这时候可没有战斧巡航导弹或者AGM-86,美国空军是赶鸭子上架,把5、60年代的惯导核巡航导弹改了改,做成常规攻击的空射巡航导弹,B-52由低空突防的战轰、攻击机护送进入,在距离目标

150~200公里的地方就开始扔。

惯导系统的累积误差在巡航导弹上是很致命的,美军的这些空射巡航导弹在飞行1 50公里后,落点最密集的区域大概是1000X1500米的一一个椭圆,但最近一年似乎美 军研发出了性能更好的惯导陀

累,落点区间缩小到500X800米。

这样的精度肯定打不掉单个点目标,但可以进行面积轰炸,比如发射几百枚巡航导弹覆盖一个工厂或者一-座军事训练基地。 如果是一-座城市, 那面积比工厂还要大得多,攻击起来就更轻松了。

1968年之后,北越主要就是被这种防区外投放的原始巡航导弹炸,城市、工厂有好几次中招,经济损失和平民伤亡都很大。

“现在虽然日内瓦和谈常态化进行了,尼克松也要来中国访问了,可在越南战争的最后这个阶段,地面战斗的烈度逐渐下去,但空袭和反恐袭可能成为双方交锋的主要方式,清化大桥的任务还是很

重。在上次美军对河内的轰炸中,出现了地形匹配制导的巡航导弹?

周兴明问清化工作组组长。

“美军一共发射了200枚空地弹药,其中至少有30枚不是惯导,而是惯导加地形匹配制导。我们不仅观察到了部分巡航导弹空中飞行轨迹的异常,还找到了几枚中途坠毁的导弹残骸,通过拆解基本可

以确认。

化大桥。

周兴明:“地形匹配制导的巡航导弹精度比惯导高得多,按照我们之前自己做的试验,如果地图准确,地形匹配最终可以把导弹引导到目标30米范围内,这意味着下一-次美军可能会用这种导弹攻击清

组长:“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这种准备。地形匹配制导的巡航导弹有一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攻击航路是极其固定的,导弹从哪里经过,扫描到的地形与弹载计算机中录入的地形对比,因此这些导弹群

一定 会路过某些特殊的地标点,我们就针对性地布置中低空防御力量,在中段拦截这种导弹。

周兴明: "我现在正在想别的反制措施...干扰雷达波,你觉得怎么样? "

组长。“通过对坠落的导弹残骸的分析,我们差不多搞清楚了这种地形扫描的频谱,只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它这个雷达装在导弹上,不是向前方扫描的,而是向下,扫自己肚子下面看到的地形,所以

它的接收机也是藏在导弹下方的,如果我们在远处用同频雷达照射,美军的导弹可能不会发生图像紊乱。”

周兴明:“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这种导弹的特性,如果简单的直线思维无法解决问题,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组长: "这就比较难琢磨了..

周兴明脑子里其实现在隐约有了-个方案的雏形,但需要在战场上进行验证。

“景组长,“周兴明问,“清化大桥附近的越军防空部队和电子战部队,我们能够指... 不, 指导他们的行动吗?

景组长: "可以,不但防空部队,在清化大桥附近为了驱除美军激光照射特战队而放在这里的一个越军步兵团,我们也可以指导其行动。”

北京,清华大学。

总装备部第二炮兵装备局二处(哈尔滨)主任李鸿志在考试。

和周兴明-一样,李鸿志也是聂帅小本子上的"接班人候选人“之一,他俩是候选人的前两名。

周兴明拥有很高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军事技术前瞻眼光,但是长期在学校学习和教学,经历不够丰富。而经历不够丰富,军内资历和威望就不够坚实。

李鸿志则一直在军队装备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有出色的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个性还很硬核,但是军事技术和学术成就差点。

因此聂帅对这两位候选人,是分别用了不同的方式养成。周兴明被从哈军工拎出来送到越南去了,李鸿志呢?

聂帅逼他考博。而且要考就考清华电子系的博。

由于聂帅的位置不像李强的位置,聂帅还可以多坚持工作几年。因此给这两位候选人的时间是10年。十年之后再看看哪位最合适。

“中国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机! -台售999美元”

“六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这简直是抢劫!”

....还真有人送钱!我的天哪,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1973年4月,世界第一款商业销售的液晶电视机摆在北美沃尔玛的电视专柜最尊贵的位置。为了表示它尊贵的地位是货真价实的,商场特地制作了又大又显眼的“Price: $69999" 的价格标签,就挂在

旁边。

这价格就离谱,贵得离谱。可再看看这台电视机的模样,似乎七万美元的价格也不算过分。

现在谁能把一台25寸 电视机做到最厚不超过10厘米?

谁能把-台25寸电视装在一-个大大的扁纸盒里,而且一只手就可以拎走?

上市-周之后,这种液晶电视机卖出去了,而且卖出去三台。

有钱人毕竟还是不缺的。

三台电视机的销量根本不会动摇现有的电视机市场份额格局,但它对全世界所有的电视机生产商构成了沉重的心理冲击。

虽然几年前中国的计算器和电子表上已经开始采用液晶屏,但那种用线段勾勒出数字或者歪七扭八的字母的- -小条屏幕,和25寸的电视机完全不在-一个段位吧。

天知道过去几年时间,天津电子集团在液晶技术方面又迈进了多少步。

现在东芝沉默了,索尼沉默了,夏普沉默了,日立也沉默了。

中国电视机产业现在是世界”一流俱乐部”之一,在这个一流俱乐部里面占有席位的国家不超过5个。然而,在未来,电视机产业的格局很可能要再次改写。

改写之后的产业格局会是?不少人已经猜出了结果,但是不太愿意面对这个现实。

“中国为什么能在二十年之内,从科研领域到应用技术领域整体快速发展,其中部分技术甚至是从零起步最终达到世界领先?。

被液晶电视震惊得头昏眼花的东芝电子执行总裁三吉次郎发出了灵魂之间。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一个与世界其他国家都不同的地方:国家指导机制。

“虽然市场竞争是科技发展和工业技术革命的推动力,而且现在的中国也承认这一点,但实际上,中国在1949年之后并非-真由市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是在最近10年,甚至可以说是最近5年

t开始拥有繁荣的市场。在那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国内市场没有形成规模而国际市场的大门还没打开的年代,中国的科研也在快速发展,一 方面是因为中国政府对科学以及科研的尊重,另方面,

中共高层似乎有一个专门听取专家意见并付诸实施的机制,他们用这种机制来对科技和工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布局。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秘书长在采访中还表示,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的国家指导机制实在让人羡慕'。

 

 

 

第114章,我不刷诺奖,诺奖自己刷过来了

“中国的国科技为什么在短短二十年之内就发展到在多个领域领先?”

东芝电子执行总裁三吉次郎的灵魂之问并不单单是对中国的科技表示羡慕,他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拷问8本国内的科研体制。

“这不是无端的担忧。科技尤其是基础科技研究的差异,在未来可能会对日本的产业产生致命的影响。”

“十几年前, 中国试探着进入了国际贸易体系,从那时候起,在电子半导体领域中国就一-直是顶尖的掠食者。中国与美国在尖端半导体产业领域的角逐,对日本有一定的好处,因为这让美国的技术垄

断被打破了,一些高级技术元件可以输出了,或者价格下降了,比如最近索尼从中国引进的光刻机和芯片生产线。

“但这只是眼前的-点小小的利益。在未来,十年之内我们就能看见日本产品或者说日本外贸逐渐面临困难的局面。未来的国际贸易是高技术产品的天下,如果在高技术领域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日

本就不可能是未来国际贸易的领导者,只能是一个小跟班。

“我还要说一个大多数人都忽略了的事实:在过去十年,日本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份额其实被中国蚕食了相当大-一部分。幸运的是,中国在向外进军占领世界贸易份额的时候也打开了国内市场,而日

本生产的大型机械和电气产品契合了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被中国抢走的市场份额,我们在中国市场当中获得了补偿。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3:29 , Processed in 0.04444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