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378 页

苏联建造航母的频率比美国快:从1970年 基辅"号开工,1972年“明斯克”号开工,现在三号舰“新罗西斯克"号马上就要开工了,基本上是2年开工一艘航母,而美国的周期是3~4年。

然而差别在于航母的吨位和战斗力。虽然你2年下水一-艘航母, 可才4万吨,够干啥的。

“1143型根本无法与美国的舰队航母抗衡。不但对抗不了尼米兹级,它也无法与企业级、小鹰级或者独立级相抗衡。”

“我们必须启动1153型航母,啊不,载机巡洋舰项目。”

苏联海军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已经是第三次向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提这个建议了。

格列奇科:“戈尔什科夫元帅同志,我也很想让苏联海军搞出一一个大家伙来,可是,1153型的方案至今我仍没能看出来有什么可行性。”

1153型航母(载机巡洋舰),也就是所谓的“奥廖尔级航母方案,它提出于60年代末,基辅级开工之前。

当时苏联是通过情报系统得到了尼米兹级的粗略的方案描述,本着"美国有的苏联也要有”的原则,开始天马行空地设计苏联的重型航空母舰。设计出来的方案排水量75000吨到80000吨,载机70架,

初步计划是搭载米格-23K战斗机、P-42反潜机、 苏-24攻击机和卡-25直升机。

不但载机量和吨位远超基辅级,1153型还是一 种核动力航母, 只是舰用核反应堆得从头开始研制。

当粗略的方案进入到工程角度考虑的阶段,困难就接踵而来:不但核反应堆得从头研制,蒸汽弹射器也要从头研制。米格-23K等舰载机也得立项,四种舰载机有三种得新开项目研制,就算有空军版

的原型机,研制舰载型也是极其麻烦的事情。

况且,苏联还得认真考虑一-件事情:就算硬磕重型航母的技术,苏联就能在水面舰艇领域压倒美国吗?

考虑过之后,苏联觉得太难了,转走另-条科技树:不和美国在大洋上正经打海战,用核潜艇、远程轰炸机对抗美国的航母或许效果更好。然后苏联自己的航母用来保护核潜艇不受骚扰就够了。

这样就诞生了基辅级,主要功能是反潜和反反潜,也兼顾远程反舰导弹的发射平台。

在基辅级开造之后,1153型航母的论证设计就放慢了,现在仍然是PPT。不但航母总体设计停滞了,相关的分系统比如蒸汽弹射器的研制也是有一搭没- 搭的, 进行得很慢。

以至于1970年才开始的中国蒸汽弹射器项目,现在研制进度渐渐赶上了苏联。

1974年11月15日,太湖湖畔的小机场,-条80米的弹射轨道做完了最后的检查,现场清空。

一个小时前就点火工作的重油锅炉已经蓄积了足够的蒸汽,弹射器要弹射的对象-- 重24吨的带轮子的铁块挂到了弹射器的卡扣上。

随着; -股蒸汽冒出,铁块和弹射器的活塞同时运动起来,整个机场都被尖厉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气流声覆盖。几秒钟之后,铁块就运动到了弹射器的末端,然后脱离卡扣继续往前冲,在两百米的减

速轨道上慢慢停下来。

“末速度,200公里/小时。此次使用的蒸气压为理论最高值的70%。”

试验场的记录数据。

总指挥:“如果使用100%的蒸气压,会发生什么?

“上一次试验发现,弹射器的密封系统有寿命问题,弹射几次之后就漏气严重,这不行。这次是更换了新的密封系统,测试这个系统能够正常弹射多少次。如果前两次弹射我们测得的密封系统磨损程

度符合理论计算,今后会逐渐加大弹射气压。

....

至1974年底,蒸汽弹射器的研制达到了"第-阶段收官"的程度。按照原先的计划,蒸汽弹射器的陆上试验有三个阶段。

不过第过一阶段收官已经证明,这个东西不但中国是可以做出来的,而且大致可以确定,它的第二、第三阶段陆上试验会在4~5年内完成。也就是说,虽然现在还拿不出成品的可装舰的蒸汽弹射

器,但拿出成品的时间已经有谱了。

不但时间有谱了,这个弹射器的重量大概多少吨、占用甲板下多大的体积、要消耗多少蒸汽,这些参数也大致有谱了。

于是,1974年11月,海军再做了两个工程的立项:

第一个是把航母从顶层论证阶段转到工程设计阶段,也就是正式开始画图纸。

第二,成立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系统研究组。

“根据现在所知的弹射器的尺寸和重量,我们计算的结果是,航母的飞行甲板总长应该在300~310米,这样才比较好安排飞行甲板的各个功能区域。”

航母设计小组开始“逆推"中国航母应该是个什么样。

刘华清:“听说造船工业系统现在很强,三十多万吨的超级油轮说造就造,那我看就先按310米算?如果飞行加班总长310米的话,这航母的吨位会是多少呢?”

“310米当然可以,我们能造。如果飞行甲板长310米,水线宽度36~38米的话,标准排水量应该在55000吨到58000吨之间,满载排水量64000吨到68000吨。标准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是重型航母,所

以我们这一一艘, 嗯,算是中型航母。

刘华清:“中型不错,比较低调。虽然五万八千吨已经顶到了中型的上限。”

“刘主任,那就这样定下来了:中型、常规动力、蒸汽动力、蒸汽弹射器,简称中常蒸弹。

在早期论证阶段,航母的方案很多,除了中常蒸弹之外,还有中核(核动力)蒸弹、中常蒸滑(滑跃起飞)、中常燃滑等方案。除了中型的这一-家族方案, 还有重型(7万吨)的一族方案。

动力系统方面,常规动力是最省事的,现在马上就可以拿出单机功率52000马力的燃油锅炉蒸汽轮机系统,一艘航母上装4台,足可以让六万吨的航母跑到32节。

核动力系统也在研制。

舰用核动力系统最开始考虑的问题是:航母装两个反应堆还是四个。这个选择题可不好做。

两个反应堆当然有很多好处,但它要求反应堆的可靠性极高,否则在大海上突然有一个反应堆停机了,那航母就瘸了。

四堆会让舰内变得很拥挤,操作人员也暴多,但如果四个反应堆停机-一个,航母其实还是可以坚持执行任务的。

在犹豫的时候,舰船研究院非航母部门的其他小组的人员插进来一条意见: 如果采用四堆方案,单堆输出6~7万马力,那么导弹巡洋舰也可以采用两堆成为核动力巡洋舰。除此之外,核动力破冰船

也可以,双堆刚好。

在1974年,中核工业终于确定了,研制输出功率6~7万马力的舰用核反应堆。

为了避免四堆设计的一些缺点,海军对反应堆的参数提出了诸多要求:体积尽量小,提高功率密度;要多采用自动化设计,减少操作和值守人员;可靠性也不能落下,尽量不要发生停机故障。

中核接到性能要求书之后就开始搞舰用核反应堆了,预计1976年出图纸,1978年在四川开工建造- -个陆上实验堆,1980年 试运行。为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陆上实验堆可能要一直 运行到

1983~1984年,直到确信所有设计都准确无误,才考虑核动力航母、核动力巡洋舰。

“刘主任,光是动力系统和弹射器定下来了还不够,我们还得确定它所用的舰载机。”

刘华清:“舰载机可就难办了,是机库和飞行甲板需要学握舰载机的尺寸吧?我们可不可以先预留好空间?

“主力舰载机,根据上次讨论的观点是多功能化,战斗机攻击机合一,所以,机库如果针对这种主力舰载机的尺寸做优化,就可以明显增加航母机库容纳的飞机数,也能提高甲板运作的效率。

刘华清:“聂帅上次拍板确定了战斗机攻击机合一的路线,但那时候沈”飞说的是在歼_9基础上搞战斗攻击机是可行的。现在看来,美国已经出了F-14,我们如果还是用海歼-9,将来在海上就不好过

了。如果要等第三代战斗机,也不好办,第三代战斗机的选型都还没选出来呢。

“不是两种备选的原型机都已经试飞了吗?

刘华清:“确实是都试飞了,但好像尺寸不一样。

航空工业派来的人,沈飞副主任补充道:“我们沈 飞设计的原型机,长度是19.8米,成飞搞 的原型机长21.2米。 宽度,沈飞是13.8米, 成飞是14.7米。这尺寸差别可不小。奇怪的是,虽然尺寸差别

大,但两种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倒是差不多,都是30到31吨,如果改舰载机的话,舰载版再增重1到1.5吨。

听到沈飞的副主任的话,刘华清和航母设计小组的人一齐摊手:“设计航母的机库、飞行甲板, 主要就是得知道主力舰载机的尺寸参数,这下就不好办了。

副主任:“各位,其实我们可能还要问你们要一些数据, 就是航母现在预定搭载的弹射器的弹射能力。弹射器轨道有多长、能把多重的飞6机加速到多少、加速过程中的最大过载有几个G,这会影响到

第三代战斗机舰载版的设计,再然后,参数不同,做出来的舰载机最后的尺寸数据也会不太一-样。

刘华清: "这是不是进入死循环了?”

 

 

 

第159章,暴政前哨

1974年12月1日。

仰光国际机场。

前联合国秘书长吴丹的灵柩从飞机卸下,并未在机场停留太久,就又装上灵车向外开去。

甚至吴丹的灵柩回到缅甸的土地上时,周围没有-名高级官员或仪仗队在场。

不过,在灵车离开机场时,车队还是发现没能骗过缅甸人。在灵车外面,公路两边是密密麻麻的人,这些仰光市民站在路两旁,用愤懑和悲愤的眼神注视灵车,送这位前联合国秘书长最后一程。

“他妈的,怎么这么多人!把速度加起来!开快点,快点! "

在灵车上,一名缅军军官对司机大吼。

司机: ..

军官: "我让你开快一点,听到了没有?”

司机:“长官,灵车不能开快的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54 , Processed in 0.05755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