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39 页

  “老兄,现在美国的面子,以及我俩返回美国的速度,看来得全靠你俘虏的那些中国人了。”

  ……

  面子问题。

  美国是想考虑面子问题,但现在考虑面子问题大概已经有点晚了。

  与其这样,干脆……不要面子了。

  在几天前,1月13、14日,釜山机场的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地降落,降落之后又马上起飞。

  每架运输机放下来的,都是美国兵,个个背着大大的背囊,里面的生活用品私人物品应该很齐全。除此之外每人就只随身携带自己的枪支。这些运输机都是从日本飞过来的,一架飞机好几十人,两天几十个架次的运人飞机,竟然生生空运了一万多美军到釜山。

  仔细看这些兵和军官的肩章、勋表,就会发现他们是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番号是——

  海军陆战队第二师。

  陆战2师的番号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二战结束后美军大裁军,陆战队只有1师是齐装满员状态,陆战2师在北卡罗来纳的驻地保持简编状态。12月陆战一师全体放下武器,这个师已经暂时从美军的序列表中消失了,美国不得不把陆战2师重新充实起来,运往日本。

  到1月初,美国不得不试探着求和,而中国竟然也原则上同意停火,白宫立即就选择了答应。但答应归答应,该做的动作一定要做。五角大楼1月10日发出紧急部署的命令,刚刚运到日本的陆战2师立即快速空运到南朝鲜。

  因为双方停火之后,原则上双方都不得向朝鲜半岛再继续增兵了。到1月14日停战日期线,中国和美国在朝鲜半岛有多少人,到和平协议正式签署之时,应该还是有多少人。

  怎么执行这个决定呢……联合国会有停战督查小组前往南朝鲜和北朝鲜调查的。

  那还想什么,赶紧瞅空子卡bug,多运一个师进去,在朝鲜的美军就可以多一个师的番号。

  1951年1月14日,停战时间到。

  美军在朝鲜半岛的部队有:

  

 

第8集

第8集团军的美步24师、25师、美骑一师、半个美步2师;

  第10军的美步3师、美步7师(31团在12月31日刚刚重建);

  12月底抵达釜山的美步43师,这个师是打算替换美步2师让其回国的,不过美步2师的回国时间也暂缓了;

  刚刚空降釜山一脸懵逼的陆战2师。

  李奇微已经重新整编了在朝鲜的美军,不再设独立的由联合国军司令部直属的第10军,所有的8个师,不,7个半师,都归

 

第8集团军指挥。

  只数美军的番号的话,美军现在的规模比第二次战役发起前还要多一个师。

  安东以东,朝鲜龙川郡、东林郡。

  在群山环抱的一个个村庄中,在山间公路的两侧,过去一周突然多了许多军队,有的军队借宿在老百姓家,有的军队在山林之中搭起了帐篷凑合着住下。

  “天寒地冻啊!彭总,帐篷住几天还行,住久了会冻坏人的!”

  “联合国军前线和空中都停战了,怎么样,彭总,赶紧了,我们的部队该挪一挪了,只要疏散开来,朝鲜这三个郡的老百姓村子,安排下10万志愿军借宿还是不成问题的吧!”

  “什么?全兵团还是应该尽量集中?还要继续训练,掌握苏联重武器的操作和使用技术?”

  “还要练的也就是炮兵啦,让炮兵集中训练技术就行啦。还有两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坦克自行火炮团不归我管嘛,他许光达要管嘛。”

  戴着圆圆的黑框眼镜,第3兵团司令员陈赓在他的临时指挥部用电话在跟彭老总唠叨。

 

第五十三章,两手准备

  由于中央提前考虑到朝鲜战场的严重性,第二梯队的两个志愿军兵团——第3兵团和第19兵团组建得很早,调往东北也很早。苏联援助的武器略晚一些,但第3兵团和19兵团在东北等了没多久,也都领到了。

  换装苏械之后总要一些时间熟悉。士兵手中的步枪所花时间是最短的,莫辛纳甘和中正式不都是拉一下栓打一枪嘛。射击动作半天就能练熟了,中远距离瞄准/射击技巧,练两三天一般也能过,分解结合保养最多五天也掌握了。

  轻重机枪换装的熟悉过程耗时就长一点。迫击炮时间再长一点。

  身管火炮,尤其是卡车牵引的重炮,炮兵熟悉苏械装备花的时间就比较长了。

  不过换装最难的还是装甲部队。

  因为换装的部队里只有极少数指战员以前开过坦克,大部分(至少四分之三)是步兵师转岗的。

  苏联已经定下来给中国一大批坦克,第一期打算组建一个坦克师(坦克1师)和8个独立坦克自行火炮团,现在坦克1师和4个坦克自行火炮团刚刚接收到苏械。

  根据许光达的意见,这些接收到了苏联装备的装甲部队中,先把独立坦克自行火炮团派往朝鲜比较好。

  因为坦克自行火炮团,其实是自行火炮团,或者说就是自行反坦克炮团(里面编的坦克基本也是拿来蹲坑用的)。

  它使用起来的战术要领和战防炮部队是差不多的,只是这个团的战防炮都装上了履带。

  坦克1师的训练就复杂了,除了熟悉坦克装备,还得练兵种合成。装甲拳头怎么在突破战役中使用,怎么大纵深突击,怎么机动迂回,……作为一个坦克师,在战役中如何正确地使用它?这实在太复杂了,短时间不太好学会。

  进入朝鲜的是志愿军第5独立坦克团和第7独立坦克团。

  这两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的装备还不完全一样。

  第5独立坦克团下辖1个坦克营,1个SU-76M自行火炮营,1个高射炮营,一共31辆T-34-85坦克,20辆SU-76M自行火炮,12门37毫米高射炮。

  T-34-85作为坦克现在还是不算落后的,SU-76M这小水管就有点抱歉了,不但口径小,还是无顶盖近乎裸奔的薄皮,轻型坦克底盘改的。

  但是……刚好远东苏军的仓库里有SU-76M的现货,于是中国也不挑了。SU-76M现在大概是打不了坦克了,但可以当压制火炮用,76炮曲射能打13公里,还可以。

  第7独立坦克团的装备要稍微好一些,下辖1个坦克营,1个ISU-122自行火炮营,1个高射炮营,31辆T-34-85坦克,20辆ISU-122自行火炮。

  ISU-122用的是“斯大林”重型坦克的底盘,这就比较厉害了,至少皮厚。ISU-122这个东西嘛……它首车是1943年12月出厂的,那时候苏联只有“斯大林”-1重型坦克,装的是85毫米炮,搞一个固定炮塔(战斗室)装122毫米大管子的家伙,也还不错。

  可ISU-122之后,没多久“斯大林”-2就投产了,于是ISU-122就被苏联红军戏称为“炮塔出了故障的斯大林-2”。

  为什么志愿军装备了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货色——那还用问,正巧也是苏联远东的军械库里有现货呗。

  话说回来,要不是SU-76M和ISU-122都是现货,坦克5团、7团也不会这么快就达到可以出国的水平。是他们说可以把坦克和自行火炮开动起来开到朝鲜,现在还不太方便作战,这两个团的训练还没完成呢,只是会把坦克开动起来而已。

  ……

  中国和美国都压哨卡bug,往朝鲜半岛做了最后一次增兵。

  坦克7团的ISU-122专列是1月14日夜间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这是两个坦克团的最后一批重装备。1月16日上午,联合国停战督查小组来了。

  两架飞机,分别在釜山和平壤降落,每架飞机里是15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这15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还要雇佣更多的朝鲜半岛当地人协助,但这15个“钦差大臣”的权限是最高的。

  “我要派2名督察小组成员前往集安-江界,2名成员前往安东鸭绿江大桥,在平壤机场留守2人,元山,派驻2人……”

  督查小组朝方督查组长,葡萄牙人格力斯·盖伦下飞机之后顶着时差分派任务。

  “我们会全力配合你的工作的。”

  盖伦看看接待他的朝鲜人民军上校,“至于我本人,我需要考察贵方的国防部或军队总部,以及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

  ……

  彭老总没让盖伦去志司,他和志司的参谋班子跑到了离司令部所在地60公里的地方见盖伦。当然,该带的材料还是带了,中国是愿意配合联合国工作的。

  “中国军队进入朝鲜的总人数是……46万8872人?”

  志愿军参谋长解方点了点头。

  盖伦:“为了确认你们不是先虚报数字然后再悄悄填实,我需要实地考察中国军队,估测人数。”

  盖伦调查一轮,没发现什么问题,中国军队人数是如实申报的。

  现在进入朝鲜的志愿军有13、9、3兵团,13兵团6个军连续打了3场战役,比较疲劳,一部分在一线控制局面,一部分在稍靠后点的地方休整。

  9兵团打长津湖伤筋动骨,战役结束后只有26军继续南下攻击,前出至至金刚郡附近。不过在1月初,20、24、27军陆续结束休整重新出现。这时候东线已不打算越过金刚郡大规模进攻,9兵团现在是24、26军控制停火分界线,20、27军在后方把守朝鲜东海岸线。

  刚刚“闪”进朝鲜的第3兵团下辖第12、15、60军,加炮兵第2师,加2个独立坦克自行火炮团。全苏械。现在停留在刚进入朝鲜不太远的地方。

  在釜山下飞机的是埃及人阿卜杜拉·迪赛率领的韩方督查小组,1月16日,迪赛下飞机安排了一些工作,让司机开车在釜山闲逛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釜山码头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潘兴”坦克方阵。

  “一共10排,每排40辆!这400辆足够装备一个装甲师再加一个装甲团了!”迪赛说道,“还没来得及从码头转运出去,你们要用这些坦克干什么,再打一场战争吗?”

  陪同的美军中校参谋莫顿翻翻白眼:“督查先生,您不用管我们用这些坦克干什么,它们都是1月14日以前出现在韩国的,我们有齐全的码头装卸记录可以证明。”

  迪赛:“我看,最好你们还是让这些坦克原路返回去。”

  莫顿:“督查先生,这不是停战条款里规定的内容。我们拒绝把它运回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29 , Processed in 0.03251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