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431 页

比如一个大学或者研究所,需要一台大型机, 用的是IBM?那得先问一句“贵公司是国防供货商吗?“如果是给美国军方供货的公司,确实只能用1BM。如果不是国防供货商,而用的还是IBM,那说明

这个公司资金可能不太充裕。

在去年底,才终于有一-个IBM之外的公司,设计生产的高段计算机具备和中国货叫板的能力,它就是从CDC跳槽出来创业的西摩克雷创办的克雷计算机公司。

克雷公司推出的产品叫做克雷-1,4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两个计算核心封装在1米X1.5米的圆柱体中,里面的数千块芯片以125MHz的频率运行。这台计算机刚刚推出就被美国国防部和洛斯阿莫斯

看上,获得了第一批预售订单。

实际上克雷-1仍然不是“纯正”美国产,它购买了中国的芯片架构专利,除此之外它还用了中国的存储解决方案。但不管怎样,美国军方尤其是核武器部门终于获得了一种比IBM机强大得多、还和中国

没有关系的超级计算机。

克雷-1也促使中国在1976年1月向国际市场推出了10亿次超算。

中国一-定是会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抢占制高点的,因为美国的国内保护政策就如此,如果两台同性能的超算,中国货如果卖得比美国货便宜,就会被起诉倾销。如果卖的价格和美国货一样,那又有

什么意思?所以干脆就只推出性能领先半代左右的产品。

计算机领域、电子产品领域、电子消费品领域,以及家电领域和小电气商品领域,中国货所体现出来的特性都大同小异:如果是同类同系列产品,中国货就会在技术上领先;如果是技术已经固化下

来不可能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产品,中国货会在工艺和品质上领先。

这也是现在大家对"Made in China"的理解。

 

 

 

第四十章,工资又翻倍了

中央财经学院。

在苏联高等教育体系的“留学可选院校列表"中,中财并不存在。

这个列表的第一版是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在1969年发布的,那时候苏共中央就指示不要在列表中出现中财和上财的名字。

习培训的。

所以现在中财的苏联留学生只有9人,其中正经学生3人,他们本是到中国学信息学,然后自己申请到中财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其余6人都不是应届本科毕业来这里深造的,而是苏联的地方干部来学

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就是来这里学习的苏联地方干部之一。其实他不算是第一次当中财的学生,1968年切尔诺梅尔金就来中财读过书,拿了个管理学硕士,然后回苏联继续当干部,现在是担任奥尔

斯克石油加工厂厂长。然后,1975年12月,它蹭上了一个苏联考察团随大部队来中国,然后在北京又蹭上了中财的"区域发展培训班"。

王丙干:“切尔诺梅尔金同学,我还记得你,七年前我教过你。和你一起来的这位是谁?”

切尔诺梅尔金身边的中年人站起来:“鲍里斯叶利钦,现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

王丙干: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我记得去年,苏联在选择0GAS系统的第一个试点区的时候, 曾考虑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但后来州党委强烈反对在本区域搞OGAS试点,苏共中央也没有办法,几

次征询意见之后选定了现在的列宁格勒州。

叶利钦:“是的, 州领导层强烈反对这么做,但是我是少数不反对搞0GAS试点的州中层干部之一。”

王丙干:“州领导层反对的理由是什么,你不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叶利钦:“州领导层明面上的反对理由是本州的生产计划十分完美,不需要OGAS加持。实际上是他们担心OGAS把他们的小生意搞砸了,我想你们也知道这一点。 而我,我觉得州领导层的这种情况持

续下去对苏联非常不好。必须要用一个清晰明了的、完善的系统,覆盖这些原先由人把控的环节,让一切都变得透明。

1976年的叶利钦表现出对计划经济强烈的信心。

(OTL的叶利钦脑子里其实从来没有形成过系统的经济思想与发展理论,既不是自由派也不是计划经济派,基本凭感觉做事,偶尔听听他的高参)

切尔诺梅尔金:“这次来中国,感觉中国与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嗯,从数据上来说,你们提前4年实现了平均工资倍增计划,而且从我在中国这两个月的体验,你们的工资倍增是真实的。”

王丙干:“让劳动者的工资翻倍,如果说技术操作的话,只要在数字上乘2就可以,但大家都知道没那么简单。在苏联工资是不能随便调整的,把数字乘2发下去是会出大乱子的,在中国也是如此。中

国的工资翻倍又更加复杂,因为不但包括国企的工资,这个数字还包括民营企业的工人工资。

切尔诺梅尔金:“教授,我在苏联的时候也注意到了你们过去几年连续上调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线。”

王丙干:“最低工资标准线是兜底的,光靠调整它可不能让劳动者的工资普遍上涨2倍。我们在-线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现在是每月.. .70元,但实际上我们的民营企业中,工资中位数已经到了120多

元。为什么厂家愿意给工人或者说一部分工人发更高的工资,而不是卡着70元的线呢?”

切尔诺梅尔金:“因为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数字其实很高,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他们都发得起这个钱。

王丙干:“这其实是要分为三个部分:劳动力、资本和管理。中国当前的劳动力总量占全球的23%,全要素生产率的各方面没有明显短板。资本总量我们在迅速增加,不过苏联的资本存量仍然十分巨

大。而管理-- -这就是我们学院管理系设立的主要目的。

列宁格勒州。

在列宁格勒机车厂的车间,工人如以往那样,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在总装车间里,把各种零件吊装在一起,组装成一台火车头。

这半年都是如此,更早的时候比如两三年前也如此。反正工人只管干活,月底领工资,其他的并不需要工人操心。

厂长和书记现在居然也清闲下来了。在OGAS运行之前,厂长和书记要安排的生产事务非常多,现在绝大部分都可以交给0GAS,说实话现在厂长和书记应付“皮革帮"才是主要工作。好在皮革帮这半

年只问工厂要了三次东西,胃口尚属节制。

在清闲之余,厂长和书记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言:

苏联别的州对列宁格勒州意见很大!

“我们这里成了列宁格勒的堆货库了吗?“诺夫哥罗德州气呼呼地向勃列日涅夫告状:“为什么不把这些半成品堆到莫斯科去?”

勃列日涅夫: ....

谁说莫斯科没堆的,现在连莫斯科在内,许多工厂的仓库都挪作堆货仓库了。

OGAS精确的计算、计划和执行能力让列宁格勒所有的工厂-刻不停地生产,创造了苏联工业系统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

然而这时候苏联国家计委发现,生产力爆炸的列宁格勒成了全苏工业体系的一颗毒瘤!

它对工业原料和资金、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相对于它的产出,投入增加的比率是远远超出。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年之后全国可能就养不起列宁格勒了。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问题也显现出来了:列宁格勒的产能发生巨大变化之后,冲击了苏联其他州的生产。

这就是为什么去年底苏联就准备叫停列宁格勒的OGAS的原因。

OGAS项目主席、国家计委副主席马加诺夫拼命为自己的作品辩解,他表示0GAS在列宁格勒试点导致其他州的生产受冲击,这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只要全苏一起、整体接受OGAS的调控,就不会有

什么地方的生产受冲击了。

至于对原料和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马加诺夫表示这也是小问题,只需在OGAS中打个补丁,加入成本红线报警以及强制执行机制即可。实际上中国刚刚提出了所谓的全要素生产率统计法,OGAS采

用这个算法之后就没问题了。

对这个辩解,苏联国家计委和苏共中央都不认同。成本红线以前也有,而且现在的OGAS也有,但为什么以前的工厂成本红线可以压住,在列宁格勒压不住?

如果不是看在苏共25大召开时苏联必须有-个地方在试点运行0GAS,这套系统在俄历新年(1月7日) 的时候估计就会停掉。而现在,就全国一起帮打补丁,让列宁格勒扛到3月份再说吧。

“切尔诺梅尔金同学,我们注意到1975年苏联的棉花大丰收,增产幅度达到20%,但与此同时,苏联制定的1976年的纺织品进出口计划当中,进口的成衣数量并没有减少。请问这说明了什么?'

,王丙干的这个问题,切尔诺梅尔金摇摇头:“王教授,这个问题我能猜到一些答案,但只能是猜测,我无法掌握实际情况。恐怕只有乌兹别克的干部来才能说得清楚。但是,实际上,即使苏联真的有

那么多棉花,恐怕苏联应该做的也是出口棉花然后进口成衣。苏联的纺织企业效率太低了。

王丙王:“我们又说回到效率上了。其实这一一切的原因,是苏联的企业仍旧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理论上可以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因此,苏联的劳动生产率可以不理睬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而是顽

固地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走。

“我们拿一一种商品来距离,就火柴厂吧。假如火柴的生产有两种方式,-种是19世纪的手工作坊,每人每日生产100件火柴; - 一种是现代的自动化流水线,每人每日生产10000件火柴,相差100倍。”

“假如火柴的手工作坊生产成本当中50%是人工成本,那就意味着手工作坊生产的火柴成本是流水线的1.99倍。

“而这个世界的经济是一个整体, 既然都是火柴,不能说我的火柴一盒卖19戈比, 他的火柴一盒10卖戈比, 消费者不可能认可这种情况,因为两种火柴是一样的。

切尔诺梅尔金:“于是,流水线的火柴厂生产的10戈比-盒的火 柴会迅速占领全世界的市场,而手工作坊无法让自己的火柴做到10戈比一盒,最终被淘汰。

王丙干: “切同学说的是一个全球化的理想模型之下会发生的事。实际上有多种可能,第一种是火柴的手工作坊被淘汰了;第二种是手工作坊的国家给进口的火柴征收税率100%的关税;第三种是,不

允许自由进出口,外国的火柴无论如何都卖不进来。第四种-

切尔诺梅尔金:“为什么还会有第四种?”

王丙干:“第四种情况是,手工作坊让工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人每日生产200件火柴,与此同时,手工作坊让自己的工人只拿流水线工厂的工人1/50的工资。这样,手工作坊的火柴也可以卖10戈

比而不会亏本。

切尔诺梅尔金:“只有1/50的工资,工人可能无法生活,劳动力无法再生。

王丙干:“如果1/50的工资无法让工让人生存,那可以另辟蹊径。工人虽然拿得少了,但我们可以让工人花得也少。我们可以让工人购买食物所花的钱缩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这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6:19 , Processed in 0.04208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