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474 页

为了挣回面子,美军-咬牙,航母、B-52都出来了,终于如愿以偿地把那棵杨树给砍了。

沸沸扬扬的砍树事件过去后,金日成给联合国军司令部发了-封正式的信件,说"对此事件表示遗憾,今后必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此双方都应该做出努力”。

看看,金日成自己也没说那棵树是我种的。

朝鲜半岛这二十多年既是在紧张地对峙,但又是一个很冷的冷战战场,今天难得地出了这么一件热热闹闹的事。

对这件事的发生,澳大利亚感到很欣慰。

澳大利亚和朝鲜断交了。

是大半年前,1975年12月断交的。

不知道朝鲜人民军8月18日缴获的美军斧头上有没有MADE IN AUSTRIA,但是朝鲜和澳大利亚断交和这件事时间是对不上的,大半年前就断交了。而且朝鲜公布的断交原因是澳大利亚在建交后还与

南朝鲜一直保持着官方关系, 搞"两个朝鲜,一朝- -韩”,MADE IN AUSTRIA的斧头可能只是故事。

现在韩国的经济搞得不太行,只是北边的朝鲜在“一五”计 划完成之后便开始拉跨,所以韩国和北边的朝鲜相比较,还不算特别差。

但是和中国、日本的发展速度相比,韩国就有点慢了。

朝鲜战后的第一一个五年计划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高达26.2%,“二五”也还行,增长率13.7%,但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用了9年才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5.4%,第四个五年计划编了7年的工作时

司,目标也降低到年增长率5%。

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195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4.7%,1953年增长21%, 过在1954-1958年,韩国出现了年均40%的通货膨胀,这一波通胀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把李承晚送走了,朴正熙上台

1961年起,韩国经济政策由”财政安定计划"转为工业化政策,发展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取代了以前的进口替代政策。

而且,从1962年起,韩国也开始实施自己的“经济五年计划”。

这个位面的韩国发展经济比原历史位面困难了-一些。中国从历史上的关贸总协定年代起就逐步挤进世界贸易市场,而且中国的出口产业当中与韩国有不少重合的。更糟糕的是,重合的那部分全都是中国有较大的技术/成本优势,而且还特么是原生技术,所以韩国机械、电子、家电等起家的产业全部遭到压制。

于是韩国迅速转向,在这一阶段侧重于发展出口导向的轻工业,比如纺织、食品加工、胶合板、橡胶制品等。

这些产业的整体利润有点偏低,因此现在韩国工人的工资水平真是不昨样,远低于日本,甚至按名义汇率算与中国也就半斤八两: 1974年韩国的工资中位数约合25美元,也就是100人民币。

但只能把工资压低,否则韩国货在国际上就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

在这样的全民勒紧腰带的拼搏下,韩国从1961年到1975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这个速度在1961~1962年不如朝鲜(二 五收尾阶段), 但比朝鲜的三五计划那9年的增长率高。

到1975年,韩国只能算是勉勉强强地把适合自己的产业立了起来,找到了活路,能不能活好,还要看以后的发展情况。

而且韩国还发现,他们的电子产业基本工作模式就是从中国或日本进口芯片,在国内开个血汗工厂,焊焊电路板,组装铁盒子--就这点技术含量而已。利润的大头都被中日的芯片厂赚去了。

而中日的芯片厂也有话要说。他们也觉得自己赚的是小钱,大钱都被中国南北两家芯片制造设备(生产线) 提供商以及手持大量核心专利的电子技术实验室赚去了。

这就是产业链金字塔的格局,越往上层越高端,利润越高,控制力越强。

现在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的电子工业界现在都知道蒋筑英这个人,继李强之后中国的又-个工业科技达人。

蒋筑英工作很忙,接受记者采访的次数很少,而且说话直来直去,但是每次一开口就会直击问题的核心要害,在日本绰号”帝国技術D虎"。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最近一批10年 到期的机密文件解密,人们还发现蒋筑英竟然是中国第一台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小组核心成员之一 ,而那个时候他才在北大读大四。

“从1977年起,根据人大授权的法案,神光与北电联合制定标准并生产的16K RAM生产线将可以对外出口。"

现在蒋筑英不是科技小组的魔法师而是回归他的本行:作为光刻芯片生产线的技术总监,在召开芯片存储器生产线的VVIP内部会议。

参会的有国内的7个半导体厂商,日本的3家厂商,欧洲2家,苏联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苏马洛科夫也作为"厂商”之一参会。

“根据我们的技术迭代原则,现在既已确定16K RAM生产线上市销售,那么,4K RAM的生产线我们将会降价。”

蒋筑英说出这句话后,在场的半导体制造商神态各异,但都陷入了思索没敢马上接话。

“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

一名六十出头的老 人急匆匆走进会议室,鞠躬然后自我介绍:“哪人李秉喆,三星会长兼三星电子公司董事长,非常抱歉,客机在从汉城起飞时耽搁了些时间,所以来晚了,抱歉! "

蒋筑英:“是李会长。其实这么重要的会议,您应该提前一天来的。坐吧。”

苏马洛科夫:“达瓦里希蒋,你们推出4K RAM生产线才三年!现在又要推出16K RAM生产线!”

蒋筑英:“到明年就四年了。计算机的基本元器件,两年更新一一次, 四年全部换代是很正常的。技术进步就是如此,整个世界都在进步,半导体工业必然会比其他工业行业进步得更快。中本先生,您

也很熟悉硅谷,你应该知道,美国也在研发16K RAM,他们快要搞定了。

NEC的中本经理疯狂点头。

苏马洛科夫没什么要说的了,他坐下,但是内心却是苦涩。

4K RAM生产线,苏联可能是第一个拿 到这种生产线的外国,1973年 下半年中国就把货发到了莫斯科。

然后苏联和这条生产线斗争了3年,直到现在仍然未能完全搞定,不是说一块芯片都量产不出来, 而是产品成品率低、勉强算是成品的内存颗粒品质也很差。

以至于为了给苏共25大献礼,苏联电子工业部只能进口了8万个4K内存颗粒,组装出了1万个32K的内存条,当做苏共25大"苏联电子工业已跻身世界-流 的例证。

好了,现在4K RAM不是世界一流的半 导体了,16K RAM才是,而苏联还没把4K的生产线百分之百运行起来。

毕竟这个东西啊,一颗内存就有32000个晶体管啊。这是电子工业部写给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的报告说的,用来解释为什么生产线两年多了还没开始嗖嗖嗖地出内存颗粒。

因为1973年获得中国的生产线时,4K内存颗粒是国际市场上的高端货,这就意味着,苏联拿到这条生产线之后,生产出的4K RAM是可以往外卖、挣外汇的。

然而1974、1975年, 就只看见中国、日本的芯片工厂嗖嗖嗖地出内存颗粒,发给下游厂商攒内存条,赚钱,苏联还在死磕芯片生产线手册。

到1976年下半年,因为中国自产的“抢先版"16K RAM上市,-粒4K内存只卖4美元了。已经从暴利变成薄利了,苏联还在死磕芯片厂的环境和质控。

好了,到现在,中国已经觉得可以对外出口16K RAM的生产线....

“买,买!买!苏联电子工业部打算继续购买-套16K RAM的生产线。“苏马洛科夫说。

此时预定有打折,这就是蒋筑英把各位VIP客户叫过来的主要原因。

蒋筑英: "藤田先生,您的想法如何呢?

蒋筑英专门找日立的藤田一郎说话,是因为藤田-郎现在的表情实在也很苦涩。

日立,自己也在研制1 6K RAM.....

4K RAM之后,业界都知道内存下一个换代标志肯定是16K RAM,生产线中国肯定在搞,美国硅谷也在搞,日立下决心也要搞。

结果呢,中国抢先了。日立日就算搞出来生产线,大概率也没什么销路了。

不过可能这也是预料之中的。

...

“苏马洛科夫副部长先生!我们公司,三星半导体,想从你们那儿买那套二手的4K RAM生产线,可以吗?”

三星会长李秉喆郑重其事地对苏马洛科夫说。

 

 

 

第七十六章,苏联半导体产业的问题,并不在技术领域

李秉喆一开口就直入正题要买苏联的二手生产线,说明他真的做过很详细的功课。

三星现有的产业在韩国国内规模不小,但是利润微薄一- 其实韩国现在所有的企业大多如此。甚至韩国银行放贷款也没那么大胆子给三星半导体放,所以他们想拿下最先进的16K RAM生产线有些困

难,但是4K生产线三星应该出得起钱。

二手的4K生产线又比全新生产线更便宜,能让1974年才成立的三星半导体有更多的腾挪周转空间。

而李秉喆一-出手就直接盯苏联人买,他知道苏联的这条生产线虽然落成三年了,但是使用率很低,别的厂家的生产线可能算七成新,苏联的这条估计得有九成新。出手拿下这条生产线再划算不过。

李秉喆和苏马洛科夫几个回合交流,初步确定二手生产线可以买,这就解决了小本生意的大问题。

在16K RAM生产线的订货那边,大户们也踊跃发出订货意向,生产线订单的交付日期很快从1977年3月排到了1978年8月。

其中的西门子半导体公司因为西门子门集团正与中国合作研发高铁系统,获得了最高的优先级,77年3月的第一套生产线就是他的。苏联排第二,1977年5月拿到, 其余订货公司再依次往后排。

“订货会'很快结束,各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中国方面,神光、北电手持的订单定下来了今后两年的生产排程,不仅如此,现在一台生产线还没造,就已经有几千万美元的定金入账了。

各芯片厂商确保了自己在未来三年的内存颗粒国际市场竞争中不会陷入技术落后。在订货会上他们还对自己订购的16K生产线提出了-些订制的要求,这方面中方也都记录下来答应办到。

苏马洛科夫是奉命前来订货的,而且他还意外地顺手解决了旧的4K RAM生产线甩卖的问题。

这套4K RAM生产线苏联曾寄予厚望。1973年, 苏联中央希望能用这套世界第一流的生产 线大批量生产4K内存颗粒出口赚外汇的,到1976年已经基本不指望了。这套生产线断断续续地生产了少量的

几批内存颗粒,苏联车辆工业部接收之后再在这些出厂标称合格的内存颗粒中再挑一遍,选出“体质"最好的一万多颗内存, 装进了坦克火控计算机里头。

这就是4K RAM生产线对苏联最主要的贡献:装在几千辆T-64和T-72主战坦克里面。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46 , Processed in 0.06213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