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493 页

“所以前10年我

企业的工资一 直都很低。如果一 个城市的生产资料提供了1000个岗位,而城市里也就1000左右的新增劳动力,那问题解决起来是很容易的,工人年薪两千- 点事都没有,妥妥的工

人贵族。可实际上不是这样。

“在城市里有1000个新增劳动力的时候。还有五千个农民进了城

工厂不需要开年薪两千,他开年薪一千也有大把人去干,因为这五千个待就业人口以前的预期年收入是80块。开年薪八百也行,开年

薪六百--有些农民可能会犹豫了,因为他进城买灭车票还要花钱。”

“最后,在这样的博弈下,我们那几年就让国企的工资维持在了很低的位置。那个时候,当把我们的平均工资通过汇率计算之后再一对比,和国外相比简直低得吓人。"

“当然,毫无疑问,这就给整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急迫性。”

“而且我还要说, 在前10年或者说前15年我们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国农民固有的乡土观念,给就业的供需矛盾降压了。在农村过日子虽然穷,可过的是我习惯的生活,城市太陌生了。很多人就

是这样想的。否则涌入城市的人还会更多。

“到后来,生在共和国时期的新-代公民成年,他们的观念就与老一辈人不一样了,他们不仅不害怕未知,反而对未知世界充满了憧憬。1969年之后, 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这种人潮涌动带来的巨大压

力。他们要去城市。他们要工作。而我们必须给他们工作。

“这种工作必须是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收入。工资不是国家一道政令 就能硬提上去的,而是在供需以及所有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增加的。

苏联劳动力储备委员会的秘书卢卡绍夫,“我承认中国人口数字确实庞大,但在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的管理下,我想仍旧可以为9亿人口安排下工作。比如OGAS在列宁格勒的试运行就没有就业方面的

烦恼,其实在OGAS以前,苏联也能给每一位城市公民安排工作, 为什么还是强调供需呢?

顾准:“一套强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会增加生产资料--除了这套计算机系统本身是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带来的操作员等就业岗位之外。所谓的安排工作,其实并没有增加就业岗位,只是字面意思上

的把人安排下去了而已。

“一个工厂,运转起来满打满算的员额1000人,第二年你再往工厂里安排200人,总共1200人,可工厂还是这个工厂。第三年再安排200人,1400人了, 你能说这个工厂增加了400人的就业岗位吗?”

“而1400人的工厂要维持下去,无外乎这样的手段:把工人的实际工资降低,1400人 领的还是1000人的工资;或是把工厂上交的利润降低比例,从55%降到45%或者更低,把该交的税以某种理由给

个优惠少交或者不交。

“后一种方式看起来工厂里面还是很和谐的,因为每一个工人的工资都没有降低, 可在什么地方会不和谐?工厂的进步会停滞。因为你没有足够多的利润去升级自己了。”

卢卡绍夫:“也就是说,必须不断扩张工业规模,不断打张生产资料总量,才会增加‘真正的就业岗位。那,这是不是说,实际上中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就业需求而不得不被迫超速发展的?'

顾准: "这句话还真有点道理,我们是被迫超速发展,因为七十年代,也就是现在,是全世界都在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代落后了一步,以后可能步步都落后....

 

 

 

第九十-章,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成世界首个钢铁产量超1.5亿吨国家》

“1976年,世界钢铁总产量达到7.53亿吨,过去三年仍旧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显示钢铁业在1973石油危机之后的全球制造业当中,属于受影响较小的产业。

“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钢铁业的格局未发生大的改变,钢铁的四大生产国生产了全球2/3的钢铁,其余100多个国家生产了其余的1/3,这显示大规模的工业化仍旧只集中在部分国家。”

“在1976年的钢铁生产国当中,中国以15090万吨的钢铁产量,超越苏联,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第二至第四名分别为:苏联1.45亿吨, 美国1.18亿吨、日本1.09亿吨。 ”

“全球四个超亿吨钢铁产量的国家中,美国与日本的钢铁产量增长进入停滞期甚至小幅下降,因为两国国内的基础建设已接近完成,对钢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苏联钢铁产量自1965年以来-直保持稳定和坚定的增长步伐,由于该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钢铁厂的生产计划不容随意改变,因此它既不会猛增,也不会下降。”

“当前苏联国内存在着若干较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军事工业也有巨大的产量。比如,仅去年苏联制造的4000辆坦克,就会消耗约12万吨的钢铁。”

钢铁。

“我们唯一无法预测上限的是中国。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到底会达到多少才趋于平稳?我们通过数据只能得到这样的信息:在1976年,中国国内生产1.5亿吨钢铁的时候,还从世界各国进口了1100万吨

..

世界钢铁业联合会在1977年初发布的这篇报告将中国的钢铁业描述为“无法预测上限"。

采纳这个说法是因为各钢铁咨询机构、行业大企业对中国钢铁产能未来的发展做了几个版本不同的预测,而每个预测都不是简单地就能证实或者驳倒的,因此暂时不采纳其中任何一一个数字。

但几个预测版本里面,对中国钢铁产能的最终上限都给出了骇人听闻的数字,最保守的版本都认为中国最终会达到年产5亿吨钢铁,最多的版本认为中国会在10年后达到年产4亿吨钢铁,在20世纪末

达到年产10~12亿吨。

对苏联的钢铁产能未来展望很少,而且钢铁业联合会承认他们获得的苏联钢铁业资料很少,而且其中很大部分是中国帮苏联统计的。

在1976年,苏联没有新的钢铁厂投产,他们的钢铁产量从1975年的1.41亿吨增加到145亿吨,主要靠的是几个钢铁厂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任务。

中国1976年从苏联进口了650万吨钢材,占中国钢铁年进口量的60%,由于中国新疆地区的建的设从内地运钢材过去的运费比从苏联进口还高,因此中国进口苏联钢材未来可能要持续很多年。

而中国的钢铁业方面,中国自己也出了-本钢铁年度报告,其中不意外地又重点说了中国钢铁业的吨钢成本。

中国钢铁业的吨钢平均成本还是和美国差不多,但是大型联合钢企的吨钢成本优于美国。不过这还是不太行,因为现在钢铁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已经是日本而不是美国了,美国在全世界排行榜里,大

概在第10名左右徘徊。

在钢铁年度报告里,认为中国吨钢成本搞不下来是有几个原因的,首先国内生产的铁矿石仍然占比较大,未来也不可能全国都用进口铁矿石,这是天然的劣势。

其次是中国国内的钢材需求旺盛,这已经持续15年了,接下来还会继续持续。需求旺盛=钢铁价格偏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稍微落后- - 点、吨钢成本高-点的老钢铁厂运转起来仍旧有利可图。

年度报告建议加大对钢铁业的投资,以让钢铁业的发展赶上基础建设的用钢需求,逐渐把供需向平衡点移动,促使老钢铁厂升级改造。

这份年度报告出台,基本上也就可以肯定,中国将来的钢铁产量年增长率依旧会非常高。

.

中国钢铁年产量超车苏联、成为世界第一的新闻在国内有热度,在苏联也有热度,虽然很快就被苏共宣传部压下来了。

苏联1971年钢铁产量正式超过美国,但这个世界第一只拿了4年,就又不是他的了。

(美国在1971~1975的其中一年又爆发了一下,抢回了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不过仅此一年)

20世纪的前70年,美国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最高的国家,1971年这一 桂冠被苏联夺走,然后被中国夺走。-- 不过美国现在大概也不在乎钢铁产量是不是世界第一了。

但是苏联在乎。

因为苏联在过去一直有意无意地淡化GDP这一-数据对国民经济的衡量价值, 认为工农业生产总值才是硬货。

当1971年,苏联钢铁产量超过美国,其他的基本工业品的产量也有过半数的超过美国时,《真理报》 是用一种"很克 制但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的语气来说这件事的,虽然字里行间从不直接写,

但就是在努力给读者灌输”劳资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但现在这种话术出现了bug,中国的钢铁产量、多种基本工业品的产量也超过了苏联,但是中国表示自己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而且中国表示现在自己的GDP刚刚达到美国的1/3。

这样的工业产能,GDP只有美国的1/3!

--根据2月份发布的数字,中国1976年的GDP是6355亿美元。比1975年增长15.1%。 美国是1.87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GDP终于超过美国的1/3了。

美国是从1.68万亿跳到1.87万亿的,美国自己的增长率也不低,11.3%。

不过现在中美GDP的比值还有-个问题,通胀率不同。美国1 976年统计的通胀率是5%,所以他11 .3%的增长率是要打折的。中国1976年的通胀从账面上没有发生(国家发行的货币量没有超出),只

有1.1%的CPI增长。

其实在1975年这个问题就有人发现了,美国一-直在通胀,不仅是CPI--居民消费价格在增长而是所有商品,因为美元一直在 处于超发状态。

久而久之,美元不断贬值,而人民币没有贬值,这就意味着--人民币该升值了。

如果人民币不升值,美国以及使用美元的美元区估计要跳脚。

但人民币升值总的来说还是会对出口有影响,就算人民币只是参照美元的汇率/币值升值,也会对外贸造成波动。世界其他地方还有不使用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但这些地区的人民币币值也有可能上涨

这些国家的货币在美元崩崩蹦的大背景下也有可能贬值。

对此,世界关贸总协定给的建议是:如果人民币不做任何货币超发的操作,那么在1979~1980年,恐怕人民币需要把自己的汇率再升高一个点。

从4人民币兑换1美元升到3人民币兑换1美元。

当然也可以有另-个选择:人民币盯着美元,美国通胀中国也通胀,这样一起贬值, 人民币的汇率也不用变了。

这一波美国经济“卡死”造成的波动,还得影响一-段时间。

槛?

“到1976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700美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了。而且我们注意到中国国内的许多商品物价较为低廉,因此现在是可以说,中国即将拜托发展中国家,进入初等发达国家的门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53 , Processed in 0.06643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