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499 页

还没等到回答,3月4日清晨,美军再度从德国起飞一-架RC-135, 飞赴昨天检测出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海空区域探测。这次的探测结果有点意外也算是让人欣慰:

该区域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比昨天削减了75%!

RC-135改变高度飞,又在芬兰湾和芬兰上空全部飞了一圈,确认辐射值是真的降低了,不是风向变化导致的测量误差。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那边也等来了苏联方面的回应:

“没有,我们的核电站什么都没发生。”

美国当然对苏联的说法表示怀疑,RC-135不但能测辐射值还能收集空气粉尘样本,返回把样本送回实验室检验,也证明这是核电站泄露出来的物质而不是核爆产生的物质。

因此美国认为这应该是一次被苏联控制住了的核泄漏事故,但苏联不想对外公开。过了段时间美国间谍卫星过顶,就拍摄了-组列宁格勒核电站的照片,在这组分辨率不太高的照片中,列宁格勒核

电站两座灰白色的水泥墩子- - 核反应堆安装的底座和防护罩看上去都完好无损。

在北约和IAEA猜测纷纷的时候,列宁格勒核电站以及苏联中型机械工业部刚刚经历了让他们脚软的“惊魂二十四小时”。

列宁格勒核电站一号反应堆,确实漏了。

事情发生在3月2日深夜到3月3日凌晨。 当时核电站计划对2号反应堆的蒸汽轮机进行检修,结果核电站中央控制室的操作员大手-拽,把1号蒸汽轮机给停了。与之对接的1号反应堆也按程序迅速降

低热功率,从运行时的近300万千瓦降到10万千瓦。

一个小时后维修组发现操作员停机给停错了,生气地要他们赶快改过来,否则过了凌晨天亮了,停机检修时段就过了。

操作员顿时一阵手忙脚乱。为了尽快重启、避免1号堆出现氙中毒,操作员用的是最快重启模式,控制棒几乎全部抽出堆芯,反应堆周围的水温和压力也迅速回升,蒸汽轮机开始运转发电。

然而这个时候反应堆已经有氙中毒症状了...

这就导致1号堆功率上升的曲线非常玄幻,输出达到80万千瓦的时候嗖地一下跳到90万千瓦,然后又嗖地- -下跳到110万千瓦,又在下一秒回落到107万千瓦。操作组赶紧让减速棒重新插回去- -部

分,好让反应堆冷静一下。

操作员控制30个控制减速棒往里插,然而减速棒插下去之后1号堆的反应不是被抑制住了而是有几秒钟变得更剧烈了!

功率瞬间增加到172万千瓦,超标72%。然后“崩”地-声,沸水蒸汽回路的管子炸裂了。

有那么几个小时,列宁格勒核电站就是一柱白烟 (白汽)直上云霄。由于RBMK1000设计上的不完善,采用了有一些问题的通道阵列间距,它这时候出现了脱水效应,堆芯内的水产生大量高温空

包,导致33个堆芯燃料棒损坏或脱落。

万幸的是,这33根在反应堆里松脱、东歪西倒的堆芯燃料棒没有卡住减速棒,它还是能继续往里插。操作组咬着牙继续硬抗,竟然把减速棒插到了底,链式反应基本被抑制住了。

这就意味着列宁格勒核电站不会booom了。

接下来就是由破损的高压蒸汽管继续泄压,让堆芯、水回路借此冷却下来,再然后想办法检修。

沸水堆的意思就是只有1个水回路,驱动蒸汽轮机的水蒸气是被燃料棒直接加热的(福岛也是此设计),所以直上云霄的一柱白汽肯定会带有辐射。而且事故过程中许多燃料棒发生了表面损坏剥落,

进入水蒸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就更多了。

但这总好过更坏的情况。(150万居 里的泄漏量,大约是切尔诺贝利的1/40)

而且因为风向的原因,放射性蒸汽飘向了芬兰湾波罗的海,对苏联土地没造成太大污染。

因此苏联决定对这件事严格保密,-个字不对外透露,你们就猜去吧。

内部当然要调查,找出事故原因。

中型机械工业部表示RBMK1000反应堆的设计绝对没有问题,安全系数在六十年代绝对是先进的,也就中国和法国现在搞的压水堆(双回路模式的核电站)比这强,但毕竟人家是70年代初的技术水

准了,

中型机械工业部在核电站开工建设前甚至拍着胸脯表示,这种核反应堆就算修在红场,劳资也敢去克里姆林宫上班。

RBMK1000反应堆的设计总师最近参阅国内外核电站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后其实意识到了RBMK1000反应堆的安全性还是有一些缺陷, 但他怕中型机械工业部的老大不高兴,所以也就不讲。

那么是操作员的问题?核电站方面表示所有的操作都按照规程手册,除了检修时误停了1号机组--但关停1号机组在操作流程上也是没有问题的。

核电站方还表示,列宁格勒核电站在1975~1976年,OGAS系统在列宁格勒试运行的时候,列宁格勒的电力供应最为有序,现在被搞得很乱,所以才会导致核电站的蒸汽轮机维修保养能留的时间窗

口非常短。

OGAS在列宁格勒的试运行都结束一年了 ,列宁格勒核电站不但在怀念OGAS时的日子,而且还在继续使用OGAS系统-- 当然,是把它当做自己与莫斯科的工业部门、国家计委的电子邮件收发专用计

算机网。

OGAS系统的使用者也不仅限于列宁格勒核电站或列宁格勒的其他企业,还有-些其他的意想不到的用户。

王江民此时就在自己的办公室,翻过一道一道的网关在 互联网的数据世界里"捡破烂"。

1969年6月,17岁的他黑掉了上海的计算机网络,虽然当时计算机网络安全法还没有制定,但管教训诫总免不了,他爸也因此被开除了。

不过还好,现在他爸在给他的杀毒软件公司当保安。虽然他爸还是认为自己这个儿子太混了,但在杀毒软件公司工资比家里那口子还高-倍,所以也就不说啥了。

一想起家里的这些事,王江民就欣慰地拍拍轮椅,爹不管怎样,最终总还是想着自己儿子好。

为了了解现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必须的), 王江民从国内网走中苏光纤访问了苏联国家计委的主机,又从苏联国家计委的网络跳到OGAS专用网络(这苏联国家计委的两个网竟然不是物理

隔绝的)。

OGAS专用网络- -片冷清。

王江民到几个常去的地址转了-一圈,照例把这些服务器里更新的文件下载了下来,因为OGAS现在几乎没有使用用户,各个服务器最近- -周只有不到50封邮件。

“嗯?这是?”

王江民浏览一个个的邮件文件的时候,看着一-封邮件的标题发呆:

《列宁格勒核电站1号机组核泄漏事件的初步调查及自我情况说明》

...

国安局。

“这个,这个事情的性质算是什么?偷拆他人信件吗?”

“比这严重得多,这叫侵入他人计算机窃取数据。”

“不用想这些有的没的了,你们两位,把这个邮件的摘录送到办公厅。“国安局4处韩处长说道,“这个王江民,早在周总理的时候就打过招呼的,他其实算是我们的编外工作人员。”

中南海。

陈沄走进小屋先问了-句:“有 关核能的索引在哪个架子?”

“在这里,我一整叠拿过去?”

陈沄:“只我要核动力核电站方面的。‘

第二、第三个公文包里的信息量很大,而且很杂,所以现在小屋里建立了-套"未来信 息索引"。

公文包里的信息,比如一本讲对外贸易的搜书吧,它里面包含的信息各方面都有,有某个国家某年的元首是谁、外贸部长是谁,但也会顺便提到此时国内生产厂商都在生产什么产品。甚至书的作者

还有可能提一句当时做的是什么客机,乘坐感觉如何。

陈沄翻开打印出来的这一叠纸, 找到了核动力系统核电站-事故,还真查到了列宁格勒的词条。

“列宁格勒核电站公文包2,《档案》 47集04:40"

“列宁格勒核电站-公文包3,《世界 核能70年》P282-P285"

陈沄还注意到,列宁格勒核电站这两个词条之后就是:

"福岛核电站-公文包2,《档案》 47集全集”

“福岛核电站公文包3,《世界核能70年》 P317起,第六章全章"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公文包3,《世界核能70年》 P266起, 第五章全章"

...

在第二个公文包位面中,福岛核电站事故是那个世界最大的民用核设施事故。

在第三个公文包位面中,福岛是仅次于切尔诺贝利的第二大民用核事故。

在第二个公文包位面中没有什么描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第三个公文包位面中出了大事故。

而列宁格勒核电站呢?

分别出了 一次2级和3级核事故。在《世界核能70年》书中,作者认为1976年发生的列宁格勒核电站事故与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7级特大事故有许多相似之处,故障性质是同类的,反映了

该核电站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一--或者说不叫缺陷,而是考虑不周,对于核电站这种“动一发而牵全球的东西,必须考虑到任何极端的奇葩的情况下它都不能出事。

作者还认为,如果苏联不是对1976年的列宁格勒核事故采取了掩盖的策略,而是正视此次事故,做设计修改或者操作规程修改等等补救措施,切尔诺贝利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现在,列宁格勒核电站又出事了,它还真是个稳定的警报发生器啊。

聂荣臻:”前两次列宁格勒的事故分别是2级和3级,这次,按照这封邮件里描述的情况,

该是多少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04 , Processed in 0.05203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