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518 页

虽然一次性使用的长征6其实送载荷入轨的费用不比航天飞机高多少,但中国还想做得再便宜一点。

“太空电梯行不行?”

提这个想法的是燕山勤,航天材料研究室的。

钱学森:“你们把绳子搞出来了?”

燕山勤:“我们在实验室里搞出了-种纳米结构上的碳纤维材料,从理论上计算,它的抗拉强度极高,可以从地球同步轨道垂到地表。"

钱学森:“碳纳米管纤维? ! ”

燕山勤:“啊对对对,就是这个结构!碳纳米管!”

钱学森来到材料研究室,在研究室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屏幕前仔细端详。

勾。

燕山勤是在几个月前,用电弧法生产碳纤维的时候发现了-种独特的碳纤维结构。它是一种管状的碳分子,管上每个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互之间以碳碳o键结合起来,形成由六边形的蜂窝状结

__这种蜂 窝结构在卷成一个管状,这样的管子很长、很很很长。燕山勤在实验室里生成的碳纳米管,直径是十几个碳原子那么大,长度则从微观尺度跳到了宏观尺度,有十几个微米,这可不就是宏观

尺度了么。燕山勤甚至推断在实验室生成的碳纳米管最长的有三百微米,也就是0.3毫米。

如果量产这样的碳纳米管,搓成绳子,那将会是人类从未见过的超高强度的绳子,- 根头发丝那么粗的碳纳米管纤维绳就能提起一辆小轿车。

钱学森:“小燕子,你们这是给了我一一个惊喜啊。

的确是惊喜, 钱学森真心的。他、李强、蒋筑英从公文包里知道碳纳米管,但因为这在公文包的位面中是90年代才出现的新材料,因此就暂时决定先不向科研部门“启发",等过几年,前置技术基础

到位了再说。

没想到的是燕山勤1977年就在实验室里生成了碳纳米管纤维。

仔细阅读燕山勤的实验室报告,钱学森明白了:这种材料的实验室制备,其实前置基础只需要一台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而已, 其他的没了。哦,还有一一个必需条件,就是"撞大运”。

(当然,在撞大运之外还需要一点科学直觉)

接下来几天,航天材料研究室对碳纳米管的前景极度看好,以至于钱学森不得不出面把他们的脑洞给补上-一部分。

钱学森分析了他们所设想的太空电梯的结构,告诉他们,碳纳米管只是"理论上”可以做成根长3.6万公里 的绳子,而且绳子起端可以承受这根3.6万公里的绳子自身的重量。 但是,那么长的绳子肯定

得在工广大规模生产,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就有个杂质容忍率”, 大规模生产的碳纳米管绳强度就会比理论强度低。

除此之外,这根绳子下垂到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大气层的风对它的扰动,高空的风速可是很高的,为了不让风把绳子吹歪,就得在地面站把这根绳子固定起来,这样风压对绳子起始

段会产生额外的拉力-- 这种拉力会相当大。

但如果放下"制造太空电梯"的情结,放宽这种碳纳米管纤维的用途,就会发现即使做不成太空电梯,它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个燕山勤独立在实验室合成了碳纳米管纤维,没有任何方向性的提示,也没给他启发。这小伙子很厉害。”

钱学森在中南海和李强说起了这件事。

李强:“这算是个诺奖级的发现吗?

钱学森:“这属于跨进了那个重量级的门槛,发一个奖不会有人说“太水了”,不发好像也不会全世界都为他喊冤。如果碳纳米纤维能够很快步入实用化,就会对获奖有助力,诺贝尔委员会总的来说还

是比较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发现,那些虚的、理论的发现,大多是科学家熬到七老八十了才给发一个。

李强: "那就再等等了,不过我们本来要的也是能够实用化推向市场的碳纳米管。”

钱学森:“燕山勤才29岁,他随便等。对了,老李,你的诺奖是不是差不多了?'

李强:“"啊这"

钱学森:“威廉希尔七月份的赔率表里面,你和杰克基尔比的集成电路二人组已经排在第一位啦。”

 

 

 

第113章,苏联出钱出枪出顾问,古巴小弟打头阵

“每年7月底,随着早季的来临,东非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奔涌向前,追寻水源、草地、丰富的食物,完成生命的使命。

“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交界的欧加登地区,往常并不是动物迁徙的路线,但在1977年的7~8月, 欧加登却迎来了另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在纳吉上校的指挥下,索马里国民军第三机械化旅在欧加登戈壁滩驰骋。”

“又一个仲夏夜过去,黎明发出召唤,-辆T-34出现在 人们的视野中。它无所畏惧地漫步在戈壁,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冒险经历。这头巨大的钢铁巨曾没有注意到,在他侧面不远处,一个AT-3反坦克导

弹小组如影随形,期盼着可以获得一-份免费的美 餐。

(画面:欧加登的戈壁滩,起火爆炸的T-34坦克)

动弹不得。

,“BTR-60PB装甲车,坦克警惕而忠实的伴侣。但正像在任何家庭里都能看到的那样,有些伴侣并不那么亲密无间,雌性和雄性有时会相隔几公里远。这一辆装甲车就因为疏忽大意,陷入了沟壑之中

(画面:陷入欧加登高原沟壑中的BTR-60PB,车辆四周黑人士兵的尸体枕籍)

“在未来的几个月,她仍将留在这里,直到漫长的冬季来临..

“你这什么解说词啊喂!怎么跟Discovery的野生动物节目似的!“新华社的新闻采编组,摄影兼记者不满地探头说道,“要不你干脆调到央视的科学频道算了!我们这是报道战争!欧加登战争!”

“啊不好意思,一到非洲,我脑袋里就不由自主地灌进来了这些台词,“央视新闻主持人赵忠祥挠挠脑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由于与交战双方都无利害关系,新华社&央视的新闻摄制组获得了双方许可,小心翼翼地进入了战区,报道欧加登战争的状况。

7月中旬,索马里动员了12个旅的国民军,加上“西索马里民族解放阵线”的两万多游击队,五万大军对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欧加登战争爆发。

索马里号称“东非之角”,其实它更像是东非这个木包铁的桌角外面那层铁皮。如果索马里整体陆沉,那埃塞俄比亚就成了东非之角,尖角就是索马里东南部的欧加登地区。

所以索马里的国土看起来就是一拐一折的回旋镖形状。 现在,索马里掌权的穆罕默德巴雷将军认为这个形状太不好看了,我要吞并欧加登,把索马里的形状从回旋镖变成一个三角形,不是,巴雷给

的理由是欧加登地区也属于“大索马里”,同民族。

巴雷给的理由其实可能不是真的理由,他就是想扩土开疆,借此加强索马里国民军在国内政治上的话语权,压制反对派,建成像朝鲜那样的先军政治。

为了和埃塞俄比亚打一仗,巴雷自1969年上台以来,不断宣传大索马里的理念、宣传1963年埃索冲突中索马里所受的奇耻大辱,宣传1973年瑞典石油勘探公司发布的“欧加登发现石油矿"的重大消

息。

瑞典石油勘探公司为了抬自己公司的市值而搞出的这条新闻,不到半年就从世界石油行业资讯中被遗忘了,但是在索马里国内那可是一波又-波的炒作。

(直至2023年8月,埃塞俄比亚的石油产量仍然是“日产量不足100吨因而不做统计")

1974年,门格斯图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塞拉西一世,在1975年获得苏联的支持后,门格斯图和他的军官团政治势力”德格大肆清洗原埃塞王国的军官,而此时苏联武器苏联训练的军官还未成型,埃

塞俄比亚三军战斗力进入低谷。

1977年,厄立特里亚发生叛乱,埃塞俄比亚军队前往镇压,疲于奔命。巴雷觉得索马里的机会来了,于是在7月份集中了5万大军猛攻欧加登。

这场战争对苏联而言是个烦恼,因为--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此时都受苏联支持。

索马里的巴雷政权自1969年政变后就向苏联靠拢,但巴雷也不是彻底一边倒, 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宗主国)释放了不少缓和信号。埃塞俄比亚铁杆亲苏,但他是1975年才投靠过来的。

索马里是东非之角,地缘战略地位很重要。埃塞俄比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比索马里好。

索马里是自我标榜的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也是,而且还把“科学社会主义"写进了宪法。

索马里是假社会主义,巴雷强势突突国内的左翼和共产主义政党。

门格斯图也是假的,德格宣称要在国内消灭"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但推翻塞拉西一世之后德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党,第二件事是消灭“全埃社会主义运动“,

--这个政党是五十年代苏联一手 扶持起来的。

同时拥有两个相邻又相互敌对的小弟,确实可以起到1加1小于2的“好效果。

在犹豫了很久之后,苏联终于做出了选择:支持埃塞俄比亚。至于“全埃社”的中央委员串成一串被门格斯图吊死这件事?就先把“全埃社打成托派吧。

7月到8月,苏联努力呼吁双方停战,但索马里根本不听,-直在猛冲猛打,到8月 中旬已经占领了欧加登65%的地盘,兵临欧加登中心城市吉吉加。

8月份,苏联做出了决断,严厉要求索马里停止进攻,将军队撤回出发地,否则将断绝索马里军队的重武器及弹药供应。

巴雷:“你威胁我?”

转身索马里开始频频和美国释放友好信号,表示要重新当回美国的小弟。

苏联: ...

..

安哥拉。

古巴派驻安哥拉作战的志愿军已经有好几个月不打仗了,这两个机械化步兵旅难得地拥有了一段和平时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3:38 , Processed in 0.04532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