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576 页

美国全国各地民众的反核示威已经开始动了,上街游行的人还不少。

在事故发生前12天,一部叫做《中国综合征》的科幻恐怖片上线,三里岛事故时正在院线热映中。

这部电影倒不是黑中国的,它的情节是:未来美国-座巨大的核电站发生事故,堆芯熔毁,一大坨熔融状态密度又极高的堆芯熔掉一切挡它路的泥土、岩石,不可阻止地下沉,钻穿地球从中国那边

冒出来,造成巨大的污染,害得美国赔了中国八千亿。

(请忽略其中的硬伤bug)

现在这部电影成了超级精准的预言,加大了三里岛核事故后的舆论恐慌。

由于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中国综合征》 这部已经上线两个星期、票房下行的电影,每8票房还窜升起来不少。

以后。

三里岛的事故调查工作在两个星期后出了个初步报告”,理清了当时事故如何发生的脉络,至于详细调查报告得是美国司法部介入(运营方、建造方已经被几十个团体和公民个人起诉了),至少半年

最后还是中国出面,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份宣言,表示核电这条路还是不能彻底掐死。

“三里岛核事故对当地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IAEA, 以及全世界的核能从业者都应该从这起震惊世界的核事故中吸取教训。

“新一代的核电站在设计方面应更注重安全措施和应急机制的设置;在建造时要详尽调查建设所在地的地质和环境,严格进行工程的质星监督监理;在运营过程中必须恪守章程,必须提高人员的素质

和安全意识。

“但正如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不可阻挡一样,世界各国的工业和经济在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提高。人类对新能源的需求是迫切的,而安全可靠的核电是满足未来世界能源需求的一-个

重要方向。

“核电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化石燃料发电的百分之一,而相比于水力发电,核电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稳定、也更充沛的电力供应。

“中国主张,世界各核国家在IAEA的协调机制下,加强核电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的探索,谨慎投建核电站,但核电仍应继续向前发展,而不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

...

世界核电艰难迈过了三里岛这个坎,继续向前走。

三里岛这个坎是能迈过去的,七年之后那次才是灭顶之灾。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时,世界各国一共有400座用于民用发电的反应堆。切尔诺贝利之后,过去了三十多年,世界的民用发电堆数量403座。扣掉中国的话,世界其他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核电站的数

量是在倒退的。

但是,因为77年的列宁格勒核电站泄露事故被披露出来了,苏联在IAEA的监督下,对其分布在各地的几个核电站都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开工的核电站或者新机组也都按照新的安全标准设计,或许,

可能,切尔诺贝利的事情有比较大的概率避免吧。

在核能领域,棘手的事情可不止民用核电站。

1979年4月,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退役。从这艘核潜艇退役开始,美国最早建造的那一批核潜艇将会逐步退出现役,于是问题就来了:退役核潜艇的后处理。

美国考虑了很久,决定将退役核潜艇的反应堆核心挖出来,装在屏蔽罐里,然后埋在内华达的沙漠中。这儿方圆百里杳无人烟,沙漠没有地下水,应... .理论上...是安全的,只要哥斯拉和穆托别上

门去挖野菜就好。

苏联的核潜艇也开始了退役潮,苏联把它们搁置在北冰洋沿岸。

中国的核潜艇最早的一艘服役才十几年,估计至少还有15年的服役期,不过中国也在寻找退役核潜艇的处理方法。

停止核试验之后的罗布泊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埋藏地点。

在”鹦鹉螺"号退役的第二天,“俄亥俄"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下水。

俄亥俄级的首艇,18700吨, 美国建造过的最大的核潜艇。它虽然不是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但却是装填导弹最多的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1潜射弹道导弹。

三万多吨的台风级才带20枚。

在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方面,中国要低调得多,没搞台风那样的巨无霸,也没搞俄亥俄这样的导弹库。中国的096型首艇也是第七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 -422艇去年在葫芦岛低调下水,水下排水量

15700吨,携带16枚巨浪3潜射导弹。

不过除了体星稍微有点小,422艇其他方面的技术并不差。半自然循环反应堆、航行噪音比094型再降低了几个分贝;巨浪3导弹终于可以在安装3个分弹头的情况下达到13000公里射程;全新的反鱼

雷诱饵系统和远程线导鱼雷;全艇一-体化计算机系统;负离子空气过滤调节系统;保鲜冷库和预制菜储备库。

后两项对提高潜艇官兵的乘坐体验尤为重要。

葫芦岛不是中国核潜艇唯一的建造船厂。第二个建造厂是北方机械制造企业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79年4月,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7号船台,为中国建造的第一艘949A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开工。在离它不远的9号船台也同步开工了-艘949A型,那是给苏联海军的。

949型首艇(奥斯卡级)在1975年开工,当时中国有意买这种大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用来平衡中苏贸易,但后来改成了性能更好的949A型(奥斯卡1), 开工时间也晚了四年。

按照北德文斯克造船厂的进度,中国的这艘大概会在1982年下水,1984年左右交船。建造周期是挺长的,因为这潜艇比俄亥俄级还大,19400吨。

中苏的装备贸易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事。中国虽然有技术基础和研制能力,能设计制造任何一种武器装备,但某些装备量特别小的装备,自己开预研设计安排上万零件和分系统的生产长总装,

洋洋洒洒一条龙,最后只是为了三五件武器,那真的是太贵了,如果苏联这类装备恰好有合用的产品,那就直接进口吧。

苏联方面当然也有利,中国来采购军事装备,就更易于维持贸易平衡,或者说让苏联在既不出现大额贸易亏空的前提下,从中国进口尽可能多的商品,满足国内需要。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项目建造总师彼得罗夫:“你们就只打算从我们这里买一艘船壳吗?

活。

张爱萍:“是啊,导弹系统还是用我们息己的。这样能和海军其他舰艇以及空军平台通用化。其实,彼得罗夫总师,我还是觉得鹰击-12比这个P-700好,小一些,但是射程基本-样, 使用起来更灵

12之后这个949A可以携带48枚导弹。

彼得罗夫嘟哝:“北方机械的党委会上,厂长和书记说中央似乎又在抱怨出口收入的问题了,要让北方机械多出口一些产品。达瓦里希,你们只买半成品船壳,这大概让我们少了40%的收入,所以,

你们能不能多订两艘?

张爱落:“你们的核潜艇建造周期有点慢,当然我不会催你们加快的,质量第一-。 但是如果以这样的建造频率,多订两艘我们可能就要在八十年代末才能拿到这最后两艘,拖的时间太长了。除非...

嗯,除非你们的7号和9号船台,从下一艘订单开始,全为我们建造核潜艇。

彼得罗夫:“你是说,苏联海军先不要装备949A,不,只先装备9号船台上的那一艘, 然后我们两个船台都优先满足你们的949A订单,之后再为苏联海军建造949A?”

张爱萍点点头。

彼得罗夫:“... 虽然这事情我决定不了,但好像是个值得考虑的建议...卡萨托诺夫元帅不知道会怎么....

 

 

 

第163章,你们到底谁抄的谁

苏联海军司令卡萨托诺夫元帅也无法决定苏联海军的949A能不能暂缓装备,他只能提供海军的意见供上面参考。

最主要的决定人还是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

但是乌斯季诺夫和卡萨托诺夫两人还算是比较“臭味相投”的,在军队建设和海军建设方面大部分观点都- -致。

乌斯季诺夫以爱好堆装备爆兵著称,而恰好卡萨托诺夫也是喜好堆装备。乌斯季诺夫上任三年来,苏联军事装备生产规模扩大了60%,本就对华约有很大优势的装甲力量进一步扩大优势,海军连续

两年新造舰艇吨位超过美国海军。照这个势头持续下去,再过15~20年 苏联海军总吨位就会超过美国海军。

只不过,喜好堆装备爆兵属于表象,乌斯季诺夫的动机究竟是喜欢给军队堆好多的装备,还是喜欢军工企业有大订单、军工集团的势力能不断扩大?

当中国提出能不能在生产排程.上优先- -点提前拿到自己外购的949A型潜艇时,乌斯季诺夫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所以答案就揭晓了,是后者。

但是乌斯季诺夫也不是不考虑苏联海军,毕竟卡萨托诺夫就坐在他旁边。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我很熟悉,他们还有潜力。我们可以把第六船台升级为建造949A,他们有这个人员储备,因为民船生产线有大批工人是开工不足的,把他们挪过来,至于建造核潜艇的骨干技工和

工程师,现在那两个船台也是有冗余的。调一部分过来。从1980年起,我们在6、7、9号三个船台同时开工建造949A,其中7、9号船台供应中国,6号船台供应我们的海军。

卡萨托诺夫:“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接受这个安排。

国家计委副主席加尔诺夫:“我们的军事工业向中国出口装备,同时也在从中国进口装备,还好,总的来说军事工业的产品出口额还是大于进口额。同志们,现在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提出了发达社会主

的2。

义的新要求: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说白了,就是要更多的钱。如果军事工业能够为国家的这个奋斗目标多出点力,那么总书记一一定 会感到高兴的。所以,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出口

乌斯季诺夫“核潜艇,我们正在生产列装的型号中国同志都看过性能略表,最后只选择了949A,其他他们应该是不要了。其实941挺好的,可中国还是坚持要建造他们自己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有

1万多吨。空军装备方面,安东诺夫和中国签订了安-124的预售。对了,对了,空军还有,图波列夫设计局在搞的那个东西。

航空工业部长:“图波列夫设计局正在设计的可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乌斯季诺夫:“我们以前不就向中国出口过图-95吗。”

“那是当时中国只需要少数几架图-95用于特殊用途,比如核试验的武器投放机,这个他们只要了2架,核效应观测机4架,还有图-95特种运输型2架。图波列夫的新轰炸机可能更加专业化,不能被改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0:14 , Processed in 0.04831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