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6 页

  粟裕反复提醒也没用,直到1949年的大进军阶段,各纵队(军)还时不时因为这个被三野司令部批评。

  其次是38军的步兵战术灵活多变、而且,这种战术上的多变原则,在38军的营连排级指挥员脑子里是基本统一的。

  打起仗来,只要侦察到相似的敌情,在附近的各个步兵连,各指挥员就会做出相似甚至相同的应对选择,仿佛心里有默契一般。

  “粟司令员:转交的电报我已收到。”

  林彪是在伊尔库茨克收到的粟峪的电报的。电报很长,林彪的回电也很长。

  陈士榘向粟裕说得很坦率,意思就是和四野的精锐主力相比,三野这几个主力军的战斗力还有点儿差距,最突出的问题是指挥员尤其是基层指挥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陈士榘提出,能否由粟裕出面,向中央提出建议,由四野抽出一部分基干干部,对三野9兵团的这几个军做速成训练。反正现在9兵团和13兵团驻扎挨得挺近。

  中央把粟裕的建议书原文转发给了正在养伤的林彪。

  “东野在解放战争时期比较于关内的各野战军,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始终有一个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比较稳固的后方。”

  “所以在东北局势稳定之后,1947年到1948年初,东野展开了一个大练兵,东野的各个纵队的基本战术素养,大多是在大练兵时期形成的,这并不是华野的指战员和战士在能力和智力方面差了什么,而是条件不同使然。”

  “大练兵,这个建议很好。现在华野的9兵团和东野的13兵团也算是邻居了,我同意13兵团抽调最精锐最懂战术的一批指战员去9兵团,要尽快组织,尽快开展。”

  林彪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

  “同时,9兵团也抽调一批指战员去13兵团,双方互相交流战术和作战技巧。”

 

第七章,仁川登陆如期而至

  1950年9月14日,黄海靠近朝鲜半岛一侧。

  美国海军“麦金利山”号两栖指挥舰(AGC-7)接近仁川,身后跟着一支庞大的舰队——二战结束以来西太平洋集结过的最大规模的舰队。

  现在,麦克阿瑟从舰桥上可以用望远镜眺望到朝鲜半岛的陆地了。大海尽头就是仁川地域灰黑色的群山和丘陵,对于美国海军来说,那是一片未知之地,甚至陆地与军舰之间的这一片大海也是。

  “将军,将军,水文调查船发来电报!尤金·克拉克率领的情报小队在灵兴岛测得水位差6.1英尺,月尾岛5英尺,海堤不全,淤泥深度不超标,所以,月尾岛北部的“绿滩”可以作为第一波登陆场。我们可以发动登陆战役!”

  麦克阿瑟脸上的表情很淡然,回了一句:“知道了,克拉克上尉干得漂亮。”

  参谋詹姆斯上校冲进指挥舱向麦克阿瑟汇报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淡然,他双腿都是软的。

  仁川登陆是一次巨大的战役冒险,即便在朝鲜战争过去之后几十年,麦克阿瑟关于发动仁川登陆的决策在战史研究领域仍然备受争议。

  因为在庞大的两栖舰队出发前,从麦克阿瑟到海军、海军陆战队的低级军官,没一个知道仁川附近的海岸线到底适不适合登陆!但麦克阿瑟就是认准了,老子就是要在仁川这儿登陆,水文情报大队给我上去侦察!为了赶时间,不等水文情报大队回报结果,两栖舰队也一并出发!

  假如,只是假如,水文情报小队如果侦察的结果是这儿根本没有适合登陆的地区,那会怎样?

  那么麦克阿瑟的舰队又得掉头回到釜山或者日本。

  这丢人倒是其次,关键这么大的舰队在黄海晃了一圈,必然会引起朝鲜的注意,以后真的想登陆都没那么容易了。

  而且,把整个陆战一师全装上船出海晃了一个星期,就意味着釜山防御圈少了一个美军师在支撑——9月上旬人民军仍然在攻击釜山防御圈。

  追究下来责任可不小。所以麦克阿瑟是在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作赌。

  但是,麦克阿瑟赌赢了。

  ……

  北京。

  中南海。

  “和那篇提案里描述的完全一样。”

  刘副主席用手指戳了戳桌子上的那本提案。在过去两个多月,中央书记处五位成员每个人都读了无数遍这份提案,所以现在不用拿着看内容了,五个人都快把提案背下来了。

  总理:“我们得到的是9月17和18日的战况,今天是9月19日了,仁川和汉城附近的战局又会有新的变化。”

  朝鲜的情报由李刻农汇总、送到中央书记处。

  9月15日陆战一师率先发起两栖突击,9月16日,陆战一师全面突破人民军防守薄弱的滩头阵地向纵深发展,“潘兴”重型坦克也在这一天上岸了。9月18日的最新消息是,一个海军陆战营已挺进到汉城西边,占领了人民军的一个后备训练军营。此外,不仅陆战一师在战斗,18日这一天,美步7师的运输船也到达了仁川。

  在釜山方面,9月16日,美骑一师、美步2师部队完成了“釜山突破”。包围釜山的人民军之前已经伤亡很大、兵力疲惫、弹药不足,美军蓄积的有生力量放出去,一下子就打破了包围圈。

  总司令:“人民军初期攻势是8个步兵师,攻击釜山时后方新训练出3个师,马上就投入了前线。到8月27日釜山仍未攻下,金日成把后方刚刚训练完成的2个师又调到了釜山,这哪是什么打仗,这就是红了眼的赌徒。”

  总理:“接下来……”

  “接下来恐怕就不用我们猜测什么了。”

  主席接过话。

  总理:“我看确实未来的走向可以确定了。”

  任弼时:“接下来,就算没看过那份文件的人都能猜到了,朝鲜人民军有被美国军队全部消灭的危险。”

  ……

  9月19日,中央军委派遣的由柴军率领的5人小组抵达平壤,更详细地了解朝鲜现在的状况。

  9月22日,中国政府在公开声明中表示“居留中国的朝鲜人民有权力回去保卫祖国。”

  除此之外,在9月25日,中国还通过第三方渠道向美国表明自己的态度:朝鲜的事情就是中国的事情,中国不会坐视不管。美国越过了三八线,中国军队必然打过去;美国军队不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不参战。

  中国和美国现在没有官方的沟通渠道,这一态度是通过印度中转的。可能是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转达的时候信息有一些偏差,也可能是美国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朝鲜半岛的战事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改变。

  当时得到中国的消息之后,美国国务院的智囊们认为这只是中国恫吓威胁的宣传而已。美国的态度又通过印度转达给中国,顿时引起了军委和政治局的极大警惕。

  ——美国还真的是这样!

  朝鲜半岛方面,到9月20日,仁川已经卸下了美军6600辆各种车辆、53000名士兵和2.3万吨物资,并且每天上岸的物资总重还在快速增加。

  9月22日,美国海军陆战队进入汉城,在经过激烈但短暂的巷战之后,汉城被美军占领。全摩托化的美军又沿着日占时期良好的公路系统一路急进,9月26日,从仁川登陆的部队与冲出釜山防御圈的美骑一师林奇特遣队在水原会师,朝鲜半岛南部的人民军被合围。

  9月30日。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总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这篇讲话全文刊载在了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头版。

  10月3日,中南海。

  政治局扩大会议。

  与会的就不只有政治局书记处书记了,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

  任弼时书记因病情恶化没有参会,书记处其余四人——主席、刘副主席、总理、朱总司令均到会。

  人到齐后,李刻农站起来:“各位书记、委员,情报部在隔壁有一部电台直连平壤我方的五人观察组,线路畅通,朝鲜半岛的实时情报会不断地传递到这里。”

  总理:“事情太多了,我就不说什么了,现在开会。”

  主席:“朝鲜同志最近在战场上遭遇了比较大的挫折,各位现在都已经了解了。我们之前已经表明过态度,美国军队不越过三八线,中国就不参战,越过了三八线,我们必然打过去。现在,我们必须召开一个政治局的扩大会议,美军就要越过三八线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刻农:“今天上午10时,南朝鲜军队第1师团在东海岸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了15公里。还是今天上午的消息,美骑一师的部队从汉城一路向北攻击前进,距离三八线已经不远了。”

  高山:“我们之前组建东北边防军,抽调了两个兵团驻防中朝边境,是对美国表明我们的态度,也是一种震慑,如果美军真的越过三八线继续推进,说明美国无视了我们的这种震慑,……美国的决心太强烈了。”

  张闻田:“他们的决心强烈,我们这一方该如何应对?”

  林伯蕖:“我们之前已经在公开场合表达过态度了,美国不越过三八线,我们可以不出兵,美国越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出兵。”

  主席:“伯蕖,这一次会议,讨论的不是表态的问题,而是实质行动的问题。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通过民主讨论,把党内的意见统一了,军内的意见统一了,这样才能把所有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做出正确的决策。”

  林伯蕖:“主席的意见……还有总司令、总理,你们的意见是?”

  总理:“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前,书记处已经为此召开过不止一次的会议,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但是今天,我们书记处四人决定,暂时先不表态,先请各位把所有的意见都说出来,把所有该考虑的事情都整理出一个结果,最后我们再进行表决。”

  总司令:“是滴,我们五人,不,四人的意见尽量不要干扰到各位的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扬民主,做到不遗漏任何可能的问题。”

 

第八章,爸,我要参军

  在这次扩大会议的前半天,主席、总理、刘副主席、总司令都没有表态“我支持/不支持出兵”,像是只带了耳朵来似的,主要在听其他政治局委员们陈述自己的意见。

  书记处的五位都是看过“剧透”的,知道抗美援朝战争最后是打赢了。但如果与会的四人先抛出自己的意见“我支持出兵”,就会影响到其他委员们自己的判断。

  如果因为主席或者总理先说的一句“我的个人意见是支持出兵的”,很多人可能就会不提意见直接支持了。

  那样就很糟,因为他本来应该提出或者提醒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内都有什么困难、都有哪些不利条件、都有哪些风险,如果被大佬们一句话堵了回去,中央就没有机会知晓这些困难、分析这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了。

  那么在抗美援朝打响之后,这些困难还会存在,还会暴露。只是那个时候,可能就没有充裕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了。

  “上海和江南地区第三次涨价风潮是在今年初,平息下来花了五十多天。这次涨价危机有资本家从中作祟的因素,但也有客观因素,那就是农产品和纺织品的短缺,这个短缺又与国内很大一部分农村生产需要恢复有关。”

  “1950年的农业收成目前来看普遍很好,粮食的短缺暂且可以解决了,但是棉花的短缺没有解决。比如上海和广州的纺织业,以前有相当一部分厂子使用的是进口棉,现在西方封锁之后,纺织厂的开工就不足,开工不足纺织品的产量就降得比较厉害。”

  “现在人民币还是面临这比较严重的通胀压力,财政部那边应该已经叫过很多次苦了,我们不能让票子一天比一天毛,这是肯定的。但是,恢复国内生产和发展工业,又需要银行拿出更多的钱来投资,所以,这是一个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接下来一段时间不断摸索和实践。”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30 , Processed in 0.02593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