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更新至第六卷 - 第 69 页

  李强:“聂总,我想到了一个之前可能大家都遗漏了的信息。它不是文件。”

  聂荣臻:“哦?”

  李强伸手拿起公文包里那张雷布斯的代表证:“我想起了它。”

  李强当然不是为了看雷布斯的那张脸。它把代表证翻过来,这张卡片的背面大部分地方是空白的,但在左下角有一个小区域印了一些图案。

  这些图案大致集中成一个方块,图案的特点是——什么都看不出来。整个图案是由黑色的小颗粒状方块构成的,但看着不像任何事物。

  对了,这这些黑色小方块构成的图案下面,还有4个很小的字:

  中国政协

  聂荣臻:“我们之前看过它,觉得它应该是一种防伪措施。”

  李强:“我这几个月全钻在计算机里头了,除了鼓捣晶体管,就是鼓捣‘璞玉一号’,整天和0和1打交道。过年的时候晶体管的事完了,回头想起来计算机和二进制程序,我突然觉得,这个小图案可能不是防伪措施,或者它不仅有防伪这一种功能。”

  “它的这些黑色小方块,可能代表的是‘1’,没有印刷黑色油墨的空白区域,以前我们以为那里啥都没有,但我觉得,可能代表‘0’。或者1和0反过来。”

  “所以这个图案它其实蕴藏了一串的由0和1构成的信息,如果能够把这些0和1构成的信息解读出来,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新秘密。”

 

第二十五章,中国的战后繁荣

  政协代表证后面的“黑方块”(二维码)能不能解读?李强提出了这个问题。李克农表示自己虽然不会解读,但是总参情报部有人或许能解读。

  这个“黑方块”如果解读出来,会披露什么信息?交给书记处+李刻农+科技小组之外的人阅读会有泄密危险吗?这个李强、李克农都不能决定,要等书记处的主要成员下一次会议的时候讨论形成决议。好在下一次书记处的会议就在几天之后,会上各位都认真讨论了这个问题。

  “黑方块”大概会是什么内容?李强在提出这可能是一长串二进制数字的猜想后,书记处的人又开始天马行空地猜测,但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李强用刚学到的信息论体系判断这个“黑方块”的信息量上限是1225个二进制数,如果按电报码的编码思路,解读出来会是中文的一个长句子,或者一段话。

  书记处最后拍板,选择一个情报部的密码专家,既要精通密码破译,又要政治绝对可靠,由他一个人来解读这个“黑方块”。

  李克农表示这样的人一定要挑选出来,因为以后总得有一个情报部门的人在这里,管理这些未来文件和书记处、小组们的笔记。

  现在公文包里的所有物品不带出这间重重设防的会议室,主席总理以及所有人阅读文件后写的分析、推断、感悟等等,这些笔记本也都锁在会议室里。每个人从会议室里出去的时候,只有装在脑子里的信息是来自未来的。

  这次7+1所有成员都到场了,李强首先通报了计算机方面的进展:用了5个多月时间,尝试了12次,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量产晶体管的方法;从苏联引进的第一台计算机运行良好;第二台计算机即将在上海开工,用的设计图纸是“璞玉一号”的基础上小改进。

  目前国内的计算机相关产业正在建设中,目前尚不能生产高品质的真空电子管(774厂正在建设),与此同时,生产晶体管的774A厂却也动工了。

  上海无线电1~5厂、南京无线电1、2厂、天津无线电1~3厂分别生产其他的电子电路器件,比如小型电阻、电容、线材、电路板等等。当然这些无线电厂还得生产电报、步话机相关的其他产品。

  “晶体管和真空管比起来小太多了,不过真空管即使在未来也还有一些用场,主要是它可以实现对大电流的可控导通和中断,所以,774厂可能还是应该按计划建设下去。其他的无线电设备厂,作为配套厂,我们可能得追加一些投资,这些厂生产的产品也要有技术上的提高。”

  李强说自己的建议。他开会就带来了一枚TD-3晶体管和一枚小型真空管,虽然这个真空管号称小型,可也有拇指大小,跟黄豆大的TD-3比起来,技术差距真是一目了然。

  主席:“这个晶体管,是美国最先发明的,我们摸索出了大量生产的方法,美国是不是现在也摸索出了大量生产的方法?”

  李克农:“从我们掌握的情报,可以确信去年8~9月美国空军已经拨款采购所谓的晶体管军用计算机了,这说明美国人肯定也找到了量产晶体管的办法。”

  主席:“我们和美国同时找到了大量生产的方法,李强同志还是很了不起。可是,工厂还是太慢了。”

  主席说的是774A厂的建设太慢。

  774A厂的建设计划是上个月才定稿的,和774厂一样,预计1954年年中生产线试开动,1955年1月全面投产。

  现在是1953年2月底……

  主席:“我知道你们动作已经很快了,厂房是去年动工的,今年1月份写出了工艺手册,马上就招人培训。可既然已经动得这么快了,为什么不能在1953年就把大批量的晶体管生产出来?”

  陈沄:“厂房还在建设,现在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墙都没有粉刷。人员培训正在进行,设备叶继壮走的特别渠道在从全国各地调集,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原料,物料,电力,甚至工厂运行的一些方面我们还要通过苏联援建774厂的时候传授给我们。”

  主席坚决地摇摇头:“慢一步可能就会错过机会呀。”

  陈沄:“……”(愁眉苦脸)

  “对!机不可失!我同意,我们是得赶快,越快越好!”

  李强这句话说得很突然很大声。

  “出口!”

  “克农刚才说,美国似乎已经研发出了量产晶体管的技术,但是是美国军方采购的,到现在他们的公开报道还遮遮掩掩,保密状态。那么,我们和美国同时研发出晶体管,在美国决心把晶体管技术作为高端军用技术藏起来的这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用它赚一笔!”

  在座的各位终于理解了李强和主席的跳跃性思维,恍然大悟。

  总理:“出口晶体管,会不会让外国人知道了我们晶体管量产的技术?”

  “注册专利。此外,晶体管的成品很难反推出我们制造它所使用的工艺流程。我估计,美国晶体管从保密的军用走向公开的商用其实也就是两三年时间,所以主席说要抓紧时间,我也同意,一定要抓紧时间。”

  总理:“抓住这两三年的时间空档,挣他一笔。”

  李强:“总理,可能比这还要乐观一点,我们用一两年的时间抢先把货卖出去,之后就算美国也把晶体管拿出来商用了,我们也优势,这叫做……占领市场,叫做培养出了市场惯性,以后会一直有得出口。至于出口什么shang'p,应该还是不能出口计算机,但可以分立元件出口,另一个就是使用晶体管的非重要产品。”

  李强站起来,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屋子里有一台收音机,弹药箱大小的铁盒子。李强没等书记处的同志反应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收音机拆开了,里面用的是真空管,这真空管比李强带来演示的小型真空管大几倍,铁盒子里这五个“灯泡”十分显眼。

  李强:“你看,使用了晶体管之后,我们就可以造出一本字典大的收音机,有了这种收音机,谁还买这种铁盒子呀。”

  陈沄:“我改变主意了,我同意,774A厂加快建设,要建设人手、建材、资源、人民币、外汇,一切都走专用渠道立刻满足。”

  ……

  加速774A厂的建设、投产日期提前,在这次会上讨论通过了。

  后来财经委和统计局做了粗略统计,这次会议至少价值500万美元外汇或者说4.5吨黄金。

  现在的中国,500万美元可不好挣。

  中国是西方眼中的农矿纺织品出口国,其中纺织品还是在产业链中比较低端的地位。比如现在,1953年2月的广州港就到处弥漫着淡淡的中药香——这是进出口贸易公司攒了一船的中药材,正在装船出口。

  在广州港现在有4个码头正在改造,随便一眼望过去就有上百个工人在做土木建筑。码头的基础建设完毕后,从西方进口的码头装卸机械就会运过来安装。

  就在这一片热气腾腾、中药飘香的广州城,英国外交部派驻中国的常任代办索斯盖特及他的6名随从从香港过境抵达广州。在广州短期停留之后,这一行人就要北上,在北京建立英国的外交代办处。

  1950年2月,英国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两国一直没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不要说大使级和公使级外交关系了,代办都没有。

  1953年1月,中英终于达成了一致,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大使级、公使级、代办级。大使和公使都是以国家的名义派出的,代办是以外交部的名义派出的。当一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从大使级降格为代办级,一般这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不过代办建立的代办处也能执行正常的外交工作,不至于影响双方的人员往来和贸易往来。

  “代办先生,广州和广东现在的场景,很像是1946到1948年的英国和欧洲地区。”索斯盖特代办的秘书说了一句。

  索斯盖特:“是说战后重建工作吧。是的,这一般可以叫做战后繁荣。战后重建的大量投资让金融扩张,重建所需的物资刺激了工厂开工,增强货币流动,带来了广泛的就业。现在的广东就是处于‘战后繁荣’当中。我怀疑整个中国都和广东差不多。”

  “朝鲜战争结束,中国肯定会有这样的一段时期,朝鲜和韩国估计也有,只是美国没有。”

  索斯盖特笑了:“斯特林,这不是朝鲜战争结束的战后繁荣。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和美国一样,因为本土没有遭到破坏,也就没有所谓的重建繁荣。中国现在的繁荣景象,是他们内战结束而催生的繁荣。”

  斯特林:“他们的内战是1949年结束的。”

  索斯盖特:“只是因为朝鲜战争,他们的战后重建不是从1949年10月开始的,而是从1951年7月开始。还好,我们不算太晚,能赶上中国这一次‘迟到的战后繁荣’。虽然英国只是凭借着香港的地位,在广州及其周边的地区获得了一些机会……”

  在从广州动身前往北京之前,索斯盖特与叶剑英短暂会面。

  叶剑英:“从广州到北京的路不好走,而且您还坚持走陆路,火车改渡轮再改火车。不过,中国的锦绣河山是值得一看!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是古迹还是现在正在搞的建设,相信索斯盖特先生一定会大饱眼福的。”

  索斯盖特笑了笑,叶剑英这话就是委婉地表示“我知道你是想近距离瞅一瞅中国内地发生了什么”。不过索斯盖特神态没什么变化,转个话题说起了另外的事:

  “中国与英国最近一年的贸易增量很大,甚至我们之间还有投资往来。不知道苏联对此,我是说整个广东与香港的贸易关系,持有什么态度?”

  叶剑英:“这您可以到北京问有关人员。或者其实在街上买几份报纸,就可以找到答案。索斯盖特先生,您的团队会全数北上到北京开设代办吗?”

  索斯盖特:“是的。我们这几个人已经是很精简的团队了。”

  叶剑英:“我们打算在4~5月份的广东举办一次广东出口商品的展示和交易预签活动。中央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活动被改成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展示预签活动。如果您和您所有的外交人员都去了北京,可能过不了多久,你们又要来一次广州。”

  索斯盖特:“哦!”

 

第二十六章,中苏海军四一九协定

  索斯盖特的北京之行就是故意找了一条难走的道。现在广州到北京得先坐粤汉线到武汉,在武汉换渡轮过长江,再坐平汉线到北京。

  而且这位英国外交部钦点的常任代办和6名工作人员还大包小包带着开设代办处的所有物资,总计5.5吨。为了防窃听,他们连电话机、电话线甚至代办本人办公室的桌子都要从英国自带。

  “看,那是一座大桥的工地吗?中国人要建造一座跨长江的大桥?”

  代办处的商务专员贝林厄姆指着距离渡轮一两公里外的长江江面,那里有不少抛锚固定的工程船,两侧的江岸也在动土施工。

  索斯盖特:“这很正常。长江至今为止没有一座干流上的铁路桥或公路桥才不正常。如果说在南京建造长江大桥还有些难度,武汉只有1英里宽的江面这本来就不应该是个问题,五十年前美国就能建造2英里的桥了。……如果我猜得没错,这桥一定是苏联人的作品。”

  贝林厄姆:“可惜了,英国曾经拥有长江流域的通航权和投资优先权,却未能在这里投资建造一座铁路桥。现在,这个商机已经永久失去了。”

  “英国拥有长江流域的时候,是中国的投资环境最糟糕的时候。”秘书加特林插了一句。

  索斯盖特:“投资,是啊,投资就是我们在北京的工作之一。先生们,你们从广州到武汉,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它们的背后又代表着什么?”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54 , Processed in 0.02886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